重型汽车湿式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959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型汽车湿式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具体涉及一种重型汽车湿式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重型汽车空气滤清器,其形体通常是卧式圆形结构。存在不足体积结构庞大且生产工艺复杂,导致了产品的使用成本增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成本低的重型汽车湿式空气滤清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重型汽车湿式空气滤清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主要包括下壳体和分别连有进、出气管的上壳体以及滤网;其改进在于在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对合连接构成的内腔中,进气管通过进气孔与下壳体内腔底部设有的滤清机油相对应;在所述滤清机油的液面上,连有防油溅板;在所述防油溅板上方,呈间距连有滤网;在所述滤网上面连有风叶板;在所述风叶板上方,呈间距连有滤网;在所述滤网上面连有空气导流支架;所述空气导流支架的出气口,与上壳体内腔顶部的出气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上述紧凑型结构,实现了体积小且生产工艺简单,同现有技术相比,明显降低了其使用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向阶梯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C-C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5所示。这种重型汽车湿式空气滤清器,主要包括下壳体9和分别连有进、出气管的上壳体1以及滤网;在所述长方形的下壳体9与上壳体1对合连接构成的内腔中,进气管2通过壳体内腔设有的5个进气孔6,与下壳体9内腔底部设有的滤清机油8相对应(图1、图3、图4所示);在所述滤清机油8的液面上,连有防油溅板7;在所述防油溅板7上方,呈间距连有金属丝滤网10;在所述金属丝滤网10上面连有风叶板5(图1、图3、图4所示);在所述风叶板5上方,呈间距连有金属丝滤网11;在所述滤网11上面连有空气导流支架4;所述空气导流支架4的出气口,与上壳体内腔顶部的出气管12连通(图2、图5所示)。为便于重型汽车厢体在侧翻卸物料时不致损坏上壳体1,通常在所述长方形上壳体1上,设有45°的斜面倒角(图5所示)。根据不同的安装设计要求,所述连于上壳体1上的进气管2的形体,可以是弯管状(图1所示);也可以是直管状(图4所示)。当重型汽车工作时,夹杂粉尘微粒的待滤空气(图1、图2、图4、图5中箭头方向所示),通过进气管2和进气孔6进入下壳体9内腔底部的滤清机油8内,此时的防油溅板7起到了防止滤清机油8受进气吸力所造成油液四处飞溅的作用。待滤空气经过油液的湿式粗滤并分别通过两层金属丝滤网10和11的双重干滤后,最后滤清空气经空气导流支架4的出气口,通过上壳体1内腔顶部的出气管12进入发动机内工作(图1、图2、图4、图5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其它技术特征,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化显然都应视为等同特征,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重型汽车湿式空气滤清器,主要包括下壳体(9)和分别连有进、出气管的上壳体(1)以及滤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壳体(9)与上壳体(1)对合连接构成的内腔中,进气管(2)通过进气孔(6)与下壳体(9)内腔底部设有的滤清机油(8)相对应;在所述滤清机油(8)的液面上,连有防油溅板(7);在所述防油溅板(7)上方,呈间距连有滤网(10);在所述滤网(10)上面连有风叶板(5);在所述风叶板(5)上方,呈间距连有滤网(11);在所述滤网(11)上面连有空气导流支架(4);所述空气导流支架(4)的出气口,与上壳体内腔顶部的出气管(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汽车湿式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9)的形体为长方形状;在所述长方形状的上壳体(1)上,设有斜面倒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汽车湿式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于上壳体(1)上的进气管(2),是直管状或弯管状的其中一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湿式空气滤清器。它是在由下壳体(9)与上壳体(1)对合连接构成的内腔中,进气管(2)通过进气孔(6)与下壳体(9)内腔底部设有的滤清机油(8)相对应;在所述滤清机油(8)液面上,连有防油溅板(7);在所述防油溅板(7)上方,呈间距连有滤网(10);在所述滤网(10)上面连有风叶板(5);在所述风叶板(5)上方,呈间距连有滤网(11);在所述滤网(11)上面连有空气导流支架(4);所述空气导流支架(4)的出气口,与上壳体内腔顶部的出气管(12)连通。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结构紧凑、体积小且生产工艺简单,明显降低了其使用成本。
文档编号F02M35/02GK201133311SQ20072015974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9日
发明者张春明 申请人:张春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