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废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111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二轮车的废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废气净化装置,特别是涉及设置在废气 通路上的催化剂的配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个废气净化装置的例子是在设置于消音器内部的废气通路上
配置上游侧催化剂和下游侧催化剂2个催化剂,在所述废气通路上连接二 次空气导入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采用该结构时,存在的问题是由 于在消音器内配置催化剂和二次空气通路,因此,消音器本身往往大且重, 而且,随着配置在车辆后部的消音器变重,从而后轮分担载荷增加,必须 取得前后载荷平衡。
专利文献l:特开2006—2919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增大消音器、且不会对车辆后部加载过大重量, 乘坐感觉舒适的废气净化装置。
本发明解决了所述课题,技术方案l所述的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
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
内燃机和变速器一体化的动力单元的所述内燃机的废气通路、
配置在所述废气通路上游侧的上游侧催化剂、
配置在所述废气通路下游侧的下游侧催化剂、
与所述上游侧催化剂和下游侧催化剂之间的废气通路连接的二次空 气导入管,这种机动二轮车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侧催化剂配置在所述废气通路上且从机动二轮车侧面看的 动力单元和后轮之间。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废气
3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导入管和废气通路的连接部从机动 二轮车侧面看配置在动力单元和后轮之间。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 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导入管和废气通路的连接部附 近的二次空气导入管的消音器壁体贯通部位,配置在消音器支架的车宽方 向内侧。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 3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动二 轮车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游侧催化剂的上游侧连接有 与所述二次空气导入管不同的第2 二次空气导入管。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废气 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二次空气导入管是分别具备不同的二次 空气供给控制阀的独立配管。
发明效果
技术方案l的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会增大消音器、且不会对车辆后 部加载过大重量,乘坐感觉舒适的废气净化装置。
由于从内燃机的汽缸头隔开距离地配置上游侧催化剂,因此内燃机的 输出提高。
由于能够有效地利用动力单元和后轮之间比较空旷的空间,因此能够 留有余地地配置上游侧催化剂和二次空气导入管等。
另外,由于将上游侧催化剂和下游侧催化剂靠近配置,因此通过上游 侧催化剂的活性化而变暖的废气不是冰冷地与下游侧催化剂抵接,因此下 游侧催化剂容易活性化。
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于能够利用动力单元和后轮之间比较空旷的空 间配置所述连接部,所以设计的自由度增加。
另外,能够使所述上游侧催化剂和所述二次空气导入管的连接部比较 接近,因此能够分离所述连接部和下游侧催化剂,其结果是二次空气到达 下游侧催化剂之前,与废气充分混合,提高了净化功能。
技术方案3的发明,通过将二次空气导入管和废气通路的连接部附近 的二次空气导入管的消音器壁体贯通部位,配置在消音器支架的内侧,从 而能够用消音器支架遮住所述消音器壁体贯通部位,改善了外观性。
4技术方案4的发明,通过设置第2二次空气导入管,从而进一步提高 了废气净化性能。
技术方案5的发明,所述2个系列的二次空气导入管为独立配管,分
别具备二次空气供给控制阀,因此,能够避免相互由于空气脉动而造成的 干涉,能够增大二次空气的流量,能够有效地提高废气净化性能。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侧视图。
图2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16和其排气系统37的放大图。 图中,14一后轮,16 —动力单元,17—内燃机,21—汽缸头,24_排 气管,25 —消音器,37—排气系统,38 —排气孔,39 —消音器支架,40 — 上游侧催化剂收容部,41一下游侧催化剂收容部,42—上游侧催化剂,43 一下游侧催化剂,44一第1 二次空气供给装置,45 —第2二次空气供给装 置,46 —谐振器,47 —副滤清器,48 — 二次空气供给控制阀,49一簧片阀, 50 —连接导管,51—二次空气导入管,52 — 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部,53_ 废气通路,53a—上游侧催化剂42和下游侧催化剂43间的废气通路,53b 一排气孔38和上游侧催化剂42间的废气通路,54 —消音器壁体贯通部位, 55 — 二次空气供给控制阀,56 — 二次空气导入管,57—二次空气导入管连 接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侧视图。本机动二轮车1 的车体机架2从车体前部的头管3向后方斜向下倾斜地伸出1根主机架4, 从该主机架4中间部向后方斜向上伸出左右一对坐垫导轨5、5,直到后端。 在所述主机架4下端和所述坐垫导轨5、 5后部之间夹入中间机架6、 6。
在所述车体机架2的左右一对坐垫导轨5、 5之间架设收纳箱等(没 有图示),坐垫7开闭自如地覆盖收纳箱等上方。在车体前部上方设置由 头管3轴支撑的车把8、下方延伸出前叉9,在其下端轴支承着前轮10。 从主机架4和中间机架6的连接部向下方伸出并紧固左右一对枢轴托架 11、 11。在所述枢轴托架ll、 11上利用枢轴12轴支撑着后叉13的前端,后叉13向后方延伸,在后叉13的后端部轴支承着后轮14。在以枢轴12 为中心上下摆动的后叉13的后部和中间机架6、 6之间夹入后缓冲器15、 15。
搭载在所述机动二轮车1上的动力单元16是前部的内燃机17和后部 的变速器18—体型的单元。内燃机17是单缸4循环内燃机,汽缸体20、 汽缸头21及汽缸头盖22从曲轴箱19的前面重叠着、且以前倾大到几乎 近似水平的状态突出。在汽缸头21上方伸出的吸气管23上连接着节气门 本体(没有图示)。另外,在汽缸头21下方伸出并向后方弯曲的排气管24, 向后方延伸、连接到后轮14右侧的消音器25。
车辆的主机架4的中央部悬垂设有支撑托架26。动力单元16经由支 轴27吊设在支撑托架26上。曲轴箱19的后部利用支轴28连接到所述枢 轴托架11上。基于这些支撑,而使动力单元16在主机架4下方、且枢轴 托架11前方,固定在车体机架2上。车体机架2由分割成各部的合成树 脂制的盖构件29覆盖。
图中在曲轴箱19的前部表示有内燃机17的曲轴30的位置。另外, 在曲轴箱19的后部表示有动力单元16的输出轴31的位置。在嵌装于动 力单元输出轴31上的动力传递链驱动链轮32和与后轮14 一体设置的动 力传递链从动链轮33之间架设着动力传递链34,动力单元16的旋转驱动 力向后轮14传递。
图2是所述动力单元16和其排气系统37的放大图。汽缸头21的排 气孔38连接着向下方伸出、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24,排气管24的后端开 口在消音器25中。消音器25的前部悬挂在与支撑后叉13的枢轴12连结 在一起的消音器支架39上。消音器支架39的下缘焊接在消音器25上。
在排气管24的后半部设置上游侧催化剂收容部40和下游侧催化剂收 容部41。上游侧催化剂收容部40从所述机动二轮车1侧面看设置在动力 单元16和后轮14之间,下游侧催化剂收容部41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 上游侧催化剂收容部40的下游侧。在设于排气管24内的废气通路53上 的所述催化剂收容部40、 41中分别填充有上游侧催化剂42和下游侧催化 剂43 。
所述排气管24连接着2个系统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第1 二次空气供给装置44连接到排气管24后部,且连接到上游侧催化剂收容部40和 下游侧催化剂收容部41之间,第2 二次空气供给装置45连接到排气管24 前部,且连接到排气管24上游的靠近排气孔38的位置。
第1 二次空气供给装置44具备经由各个托架安装在坐垫导轨5后半 部的谐振器46、副滤清器47、 二次空气供给控制阀48及安装在中间机架 6上的簧片阀49。谐振器46与副滤清器47内的空气通路连接。副滤清器 47、 二次空气供给控制阀48和簧片阀49经由连接导管50相连而连通。 与所述簧片阀49连接的二次空气导入管51贯通消音器25的壁体,与配 置在消音器25内部的排气管24的、设置在上游侧催化剂收容部40和下 游侧催化剂收容部41之间壁体上的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部52连接,通过 了所述设备的二次空气向上游侧催化剂42和下游侧催化剂43间的废气通 路53a供给。所述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部52从机动二轮车1侧面看配置 在动力单元16和后轮14之间。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部52附近的、二次 空气导入管51的消音器壁体贯通部位54,配置在所述消音器支架39的车 宽方向内侧。从而所述消音器壁体贯通部位54被消音器支架39遮住,改 善了外观性。
第2 二次空气供给装置45由经由托架安装在主机架4上的二次空气 供给控制阀55和与该控制阀55连通的二次空气导入管56构成,二次空 气导入管56的排气管24侧的端部与设置在汽缸体20下方的排气管24壁 体上的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部57连接,通过了所述二次空气供给控制阀 55的二次空气,向排气孔38和上游侧催化剂42间的废气通路53b供给。 在所述二次空气供给控制阀55中一体装入没有图示的副滤清器和簧片阀。 还有,二次空气导入管56的端部可以连接到排气孔38。
所述2个系统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44、 45的目的是将经过了副滤清 器、二次空气供给控制阀及簧片阀的空气送入废气通路53a、 53b,将未燃 烧气体燃烧,将大部分碳化氢和一氧化碳变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副滤 清器是将供给的空气净化。二次空气供给控制阀形成的结构是利用内燃机 减速时在吸气管内产生的负压关闭隔膜、停止二次空气的供给。簧片阀防 止废气从排气管向控制阀和副滤清器倒流。所述第1 二次空气供给装置44 在副滤清器47内的吸气通路的中途连接谐振器46,吸收所供给的二次空气的振动,降低吸气音。
以上详细叙述的实施方式达到了以下效果。
(1) 能够提供一种不会增大消音器25、且不会对车辆后部加载过大 重量,乘坐感觉舒适的废气净化装置。
由于从内燃机17的汽缸头21隔开距离地配置上游侧催化剂,因此内燃 机17的输出提高。
由于能够有效地利用动力单元16和后轮14之间比较空旷的空间,因此 能够留有余地地配置上游侧催化剂42和二次空气导入管51等。
另外,由于将上游侧催化剂42和下游侧催化剂43靠近配置,因此通过 上游侧催化剂42的活性化而变暖的废气不是冰冷地与下游侧催化剂43抵 接,因此下游侧催化剂43容易活性化。
(2) 由于能够利用动力单元16和后轮14之间比较空旷的空间,在废 气通路53上配置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部52,所以设计的自由度增加。
另外,能够使所述上游侧催化剂42和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部52比较接 近,因此能够分离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部52和下游侧催化剂43,其结果是 二次空气到达下游侧催化剂43之前,与废气充分混合,提高了净化功能。
(3) 通过将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部52附近的、二次空气导入管51 的消音器壁体贯通部位54配置在消音器支架39的内侧,从而能够用消音 器支架39遮住所述消音器壁体贯通部位54,改善了外观性。
(4) 只靠所述2个系统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中、第1 二次空气供给 装置44就能够获得废气净化效果,不过,通过设置第2 二次空气导入管 45,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废气净化性能。
(5) 所述2个系列的二次空气导入管51、 56为独立配管,分别具备 二次空气供给控制阀48、 55,因此,能够避免相互由于空气脉动而造成的 干涉,能够增大二次空气的流量,能够有效地提高废气净化性能。
8
权利要求
1.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内燃机和变速器一体化而成的动力单元的所述内燃机的废气通路;配置在所述废气通路的上游侧的上游侧催化剂;配置在所述废气通路的下游侧的下游侧催化剂;以及与所述上游侧催化剂和下游侧催化剂之间的废气通路连接的二次空气导入管,所述机动二轮车的废气净化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上游侧催化剂配置在所述废气通路上且从机动二轮车侧面看的动力单元和后轮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导入管和废气通路的连接部从机动二轮车侧面看配置在动力单元和后轮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导入管和废气通路的连接部附近的二次空气导入管的消音器壁体贯通部位,配置在消音器支架的车宽方向内侧。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游侧催化剂的上游侧连接有与所述二次空气导入管不同的第2二次空气导入管。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二次空气导入管是分别具备不同的二次空气供给控制阀的独立配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增大消音器、且不会对车辆后部加载过大重量,乘坐感觉舒适的废气净化装置,这种机动二轮车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内燃机和变速器一体化而成的动力单元的所述内燃机的废气通路、配置在所述废气通路上游侧的上游侧催化剂、配置在所述废气通路下游侧的下游侧催化剂、与所述上游侧催化剂和下游侧催化剂之间的废气通路连接的二次空气导入管。将所述上游侧催化剂配置在所述废气通路上、从机动二轮车侧面看的动力单元和后轮之间。
文档编号F01N3/34GK101509410SQ20091000389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5日
发明者冈本智之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