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908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资源再利用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的余热回收利用系 统。
背景技术
余热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 余、废弃的能源。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 热、化学反应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_67%,可回 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如现有船舶主机一般是柴油发动机,船舶主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 流,而随着大量高温烟气的直接排放又带走了大量的未加利用的热能,这就造成了对船舶 主机正常工作时能源的不完全利用。与此类似的还有炼钢炉产生的大量热烟气等余热,如 果我们能对此部分被排放的余热热能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约不少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回收被直接排放而未加以利用的大量的余热资源。本发明余热回收利用系统,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计量泵、烟气换热器、马 达机械装置、冷凝换热器和储液器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烟气换热器两侧分别设置余热 介质输入端和余热介质输出端,余热介质输入端设置余热介质换向阀;所述冷凝换热器两 侧分别设置冷却介质输入端和冷却介质输出端,冷却介质输入端设置冷却介质换向阀和冷 却介质计量泵;所述储液器内设置工作介质。本发明将被排放的余热热能加以利用,可以节约不少的能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 的。本系统回收的能量可以用作一般生活用电,也可用作一般辅助机械的动力能源。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余热回收系统是利用热烟气的热能转化为工作介质(如R134a)的气压能,马达机械装置将气压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发电机来转变为方便使用和储存的电能。本发明包括管道1、计量泵2、余热介质3、烟气换热器4、马达机械装置5、换向阀6、冷却介质7、冷凝换热器8、储液器9、工作介质10、单向阀11、冷却介质换向阀12和冷却介质计量泵13,计量泵、烟气换热器、马达机械装置、冷凝换热器和储液器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烟气换热器两侧分别设置余热介质输入端和余热介质输出端,余热介质输入端设置余热介质换向阀;所述冷凝换热器两侧分别设置冷却介质输入端和冷却介质输出端,冷却介质输入端设置冷却介质换向阀和冷却介质计量泵;所述储液器内设置工作介质。具体原理如下
热机工作时产生的余热介质(如高温气体或高温液体)经换向阀6进入管道1,此换向阀6为本系统的保护装置(如高温余热过量时或系统有异时可通过换向阀开关将高温余热转流)。余热介质经管道进入蒸发器4,在蒸发器4中利用自身携带的热能使计量泵2从储液器9中泵出的一定流量的液态工作介质10加热蒸发为一定压力的热气体,一定压力的热 气体通过管道1来驱动马达机械装置5作往复式工作,而马达机械装置5的转动既可以用来带动发电机发电转变为电能,所发的电量则可用于船上的一般照明和生活用电,也可以用来驱动如辅助螺旋桨来给主机提供辅助动力等的机械能。马达机械装置5排出的气态工作介质经管道1流动到冷凝器8中,通过冷却介质的换热来使得气态的工作介质转变为液态,后经管道1流入储液器9中,从而达到工作介质的循环。(本系统所采用工作介质是R134a,是氟利昂的替代产品,完全符合环保要求,是目前空调制冷剂的主流产品)。
权利要求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计量泵、烟气换热器、马达机械装置、冷凝换热器和储液器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烟气换热器两侧分别设置余热介质输入端和余热介质输出端,余热介质输入端设置余热介质换向阀;所述冷凝换热器两侧分别设置冷却介质输入端和冷却介质输出端,冷却介质输入端设置冷却介质换向阀和冷却介质计量泵;所述储液器内设置工作介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计量泵、烟气换热器、马达机械装置、冷凝换热器和储液器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烟气换热器两侧分别设置余热介质输入端和余热介质输出端,余热介质输入端设置余热介质换向阀;所述冷凝换热器两侧分别设置冷却介质输入端和冷却介质输出端,冷却介质输入端设置冷却介质换向阀和冷却介质计量泵;所述储液器内设置工作介质。本发明将被排放的余热热能加以利用,可以节约不少的能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F01D15/08GK101798942SQ20101014119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8日
发明者周思亮, 周祖德, 崔亚欣, 张明江, 李勋, 杜明, 杨跃文, 梅磊, 熊军魁, 董明望, 赵彦虎, 闫德顺, 高阳 申请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