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918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全地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全地形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主水箱,换热主水箱通过出水管、回水管与发动机连接,换热主水箱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换热主水箱的后方安装风扇一,发动机前方设置风扇二,温度传感器、风扇一和风扇二均连接控制系统。本全地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合理,通过两风扇从内、外同时对发动机进行冷却,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性,有效地解决了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发热量大的问题,提高了整车性能,同时还能保证驾驶员的舒适度;换热主水箱前设置的中间防护密网和保护板,能够在整车行进过程中,对车体前侧小型障碍物起到阻挡作用,从而对换热主水箱进行有效保护,保证换热主水箱的正常工作。
【专利说明】 全地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属于全地形车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能够行走自如。UTV (Utility terrain Vehicle),泛指全地型车,一般统称实用多功能全地形车,主要传动结构是引擎,借由它的马力、扭力而设计出来的四轮机动车辆。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具有宽大的轮胎,能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产生更大的摩擦力而且能降低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使其容易行驶于沙滩、河床、林道、溪流以及恶劣的沙漠地形,可载送人员或运输物品。
[0003]全地形车在运行过程中,发动机工作时间较长,但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会散发大量的热,通过现有的冷却系统(一般为换热主水箱)很难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从而致使发动机散热慢,整车性能下降。而且由于全地形车的发动机通常位于驾驶员的座椅下方,因此发动机温度较高也会影响驾驶员驾驶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有效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性、提高整车性能且能够保证驾驶员舒适度的全地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地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换热主水箱,换热主水箱通过出水管、回水管与发动机连接,换热主水箱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换热主水箱的后方安装风扇一,发动机前方设置风扇二,温度传感器、风扇一和风扇二均连接控制系统。
[0006]工作原理及过程:
[0007]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中的热量通过其内部循环水泵的水带出,并通过出水管输入换热主水箱中进行换热,当换热主水箱中的水温达到额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会将温度信息以信号的形式反馈给控制系统,并由控制系统控制风扇一、风扇二同时启动,通过风扇一对换热主水箱进行散热,加快换热速度,经冷却的水再通过回水管送回发动机中,风扇二则直接对发动机的机体进行散热,即从内、外同时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散热性,有效解决了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发热量大的问题,提高了整车性能,同时还能保证驾驶员的舒适度。
[0008]上述的换热主水箱前方安装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由中间防护密网和位于中间防护网两侧的保护板组成,中间防护密网和两保护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由于全地形车会行驶于各种恶劣地形,因此,通过在换热主水箱前设置防护装置(中间防护密网和保护板),能够在整车行进过程中,对车体前侧小型障碍物(蚊虫、树枝以及其他杂物)起到阻挡作用,从而对换热主水箱进行有效保护,保证换热主水箱的正常工作。
[0009]除上述外,换热主水箱通过水管连接副水壶。副水壶主要对换热主水箱起到压力调节作用,当换热主水箱受热,冷却液膨胀后会外溢流进副水壶,冷却后冷却液还会回流到换热主水箱。通过副水壶能够协助换热主水箱对冷却液进行多还少补,同时还能避免冷却液浪费。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全地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合理,通过两风扇从内、外同时对发动机进行冷却,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性,有效地解决了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发热量大的问题,提高了整车性能,同时还能保证驾驶员的舒适度;换热主水箱前设置的中间防护密网和保护板,能够在整车行进过程中,对车体前侧小型障碍物起到阻挡作用,从而对换热主水箱进行有效保护,保证换热主水箱的正常工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发动机;2、出水管;3、回水管;4、保护板;5、中间防护密网;6、换热主水箱;7、风扇一 ;8、风扇二 ;9、水管;10、副水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0015]如图1所示,本全地形车发动机I冷却系统,包括换热主水箱6,换热主水箱6通过出水管92、回水管93与发动机I连接,换热主水箱6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换热主水箱6的后方安装风扇一 7,发动机I前方设置风扇二 8,温度传感器、风扇一 7和风扇二 8均连接控制系统。
[0016]本冷却系统中的风扇二 8可以直接固定在全地形车的车架上;换热主水箱6前方安装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由中间防护密网5和位于中间防护网两侧的保护板4组成,中间防护密网5和两保护板4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换热主水箱6通过水管9连接副水壶10,副水壶10主要对换热主水箱6起到压力调节作用,当换热主水箱6受热,冷却液膨胀后会外溢流进副水壶10,冷却后冷却液还会回流到换热主水箱6。通过副水壶10能够协助换热主水箱6对冷却液进行多还少补,同时还能避免冷却液浪费。
[0017]工作原理及过程:
[0018]发动机I工作时,发动机I中的热量通过其内部循环水泵的水带出,并通过出水管92输入换热主水箱6中进行换热,当换热主水箱6中的水温达到额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会将温度信息以信号的形式反馈给控制系统,并由控制系统控制风扇一 7、风扇二 8同时启动,通过风扇一 7对换热主水箱6进行散热,加快换热速度,经冷却的水再通过回水管93送回发动机I中,风扇二 8则直接对发动机I的机体进行散热,即从内、外同时对发动机I进行冷却,从而提高了发动机I的散热性,有效解决了发动机I长时间工作发热量大的问题,提高了整车性能,同时还能保证驾驶员的舒适度。在整车行进过程中,防护装置(中间防护密网5和保护板4)能够阻挡车体前侧的小型障碍物(蚊虫、树枝以及其他杂物),从而对换热主水箱6进行有效保护,保证换热主水箱6的正常工作。
【权利要求】
1.一种全地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换热主水箱(6),换热主水箱(6)通过出水管(2)、回水管(3)与发动机(I)连接,其特征在于:换热主水箱(6)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换热主水箱(6 )的后方安装风扇一(7 ),发动机(I)前方设置风扇二( 8 ),温度传感器、风扇一(7 )和风扇二(8)均连接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主水箱(6)前方安装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由中间防护密网(5)和位于中间防护网(5)两侧的保护板(4)组成,中间防护密网(5)和两保护板(4)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主水箱(6)通过水管(9)连接副水壶(10)。
【文档编号】F01P9/04GK203515762SQ201320640609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5日
【发明者】杨军, 李建平, 单帅, 杨志美, 孙妍 申请人:山东良子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