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290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所述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包括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座、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分别与所述机油冷却器座的上、下端面固定连接,且此总成结构通过所述机油冷却器座的侧端面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这种结构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以两侧对置式的布置方式固定在机油冷却器座的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避免了悬臂过长的问题,规避了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总成共振的风险,消除了漏水、漏油及零部件损坏的隐患。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 成。 一种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

【背景技术】
[0002] 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是保证发动机机油能够正常发挥功效的重要零部件。目 前,在整车布置中,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大多为单侧悬臂式结构布置,如图1 所示,机油冷却器a与机油滤清器b串联,并处于机油冷却器座c的同一侧,所述机油冷却 器座c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其上开设有进油道和出油道,分别与所述机油冷却器a的进油 口和所述机油滤清器b的出油口相连。这种布置方式,由于单侧悬臂较长,导致其固有频率 易与发动机运转振动频率相重合而发生共振;且机油冷却器与机油滤清器串联结构与机油 冷却器座的连接部位相对薄弱,在发动机振动较强,或者该结构发生共振时,很容易出现密 封失效而导致漏水、漏油等故障,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零部件断裂损坏。
[0003]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设计更合理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的布置方案, 以防共振,消除漏水、漏油以及零部件损坏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可有效防止其与发 动机发生共振现象,以保证零部件的可靠性。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种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包括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座、机油滤清 器,所述机油冷却器与所述机油冷却器座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两者中的一者固定连接,所述 机油滤清器与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两者中的另一者固定连接,且所述机油冷却器座的 侧端面固定于发动机本体。
[0007] 优选地,所述机油冷却器座内部设有进油回路、机油冷却器与机油滤清器连通回 路及出油回路。
[0008] 优选地,所述进油回路包括与机油泵连接的进油腔及连接所述进油腔和机油冷却 器进油口的第一进油道。
[0009] 优选地,所述机油冷却器与机油滤清器连通回路包括连接机油冷却器出油口和机 油滤清器进油口的第二进油道。
[0010] 优选地,所述出油回路包括与机油滤清器出口连接的中空螺杆、出油腔及连接所 述中空螺杆和所述出油腔的出油道。
[0011] 优选地,所述机油冷却器座内部还设有安全阀,且所述安全阀打开时,将所述进油 腔与所述第二进油道末端的腔室连通。
[0012] 优选地,所述中空螺杆固定于所述机油冷却器座的下端面,其表面设有外螺纹,并 与所述机油滤清器出油口旋紧连接。
[0013] 优选地,所述机油冷却器座下端面与所述机油滤清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0014] 优选地,所述机油冷却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机油冷却器座的上端面。
[0015] 优选地,所述机油冷却器进油口和所述机油冷却器出油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座的 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
[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将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分 别与所述机油冷却器座的上或下端面固定连接,并且此总成结构通过所述机油冷却器座的 侧端面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这种结构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将机油滤清器与 机油冷却器以两侧对置式的布置方式固定在机油冷却器座的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 避免了悬臂过长的问题,规避了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总成共振的风险,消除了漏水、漏油及 零部件损坏的隐患。另外,此布置可以有效地防止拆装机油冷却器时出现油水混合的问题。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机油冷却器座内部设有进油回路、机油冷却器与机油滤清器连通 回路及出油回路,保证了机油在机油泵、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发动机机体之间的循环, 可省去使用油管另外设置机油循环回路,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 说明,其中:
[0019] 图1为现有技术中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的布置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的布置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座上与机油冷却器的装配面视图;
[0022] 图4为图3中机油冷却器座上与机油冷却器的装配面的C-C切面视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上与机油冷却器座的装配面视图;
[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滤清器上与机油冷却器座的装配面视图。
[0025] 其中,上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6] a_机油冷却器,b_机油滤清器,c-机油冷却器座;
[0027] 1-机油冷却器,2-机油冷却器座,3-机油滤清器;
[0028] 11-进水口,12-出水口,13-机油冷却器出油口,14-机油冷却器进油口;
[0029] 21-安全阀,22-进油腔,23-出油腔,24-固定孔,25-橡胶圈,26-第二
[0030] 密封圈,27-第三密封圈,28-第二进油道,29-第一进油道;
[0031] 201-中空螺杆;
[0032] 31-第一密封圈,32-机油滤清器出油口,33-机油滤清器进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的结构示 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油冷却器1与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两者中的 一者固定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器3与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两者中的另一者固定连接, 且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的侧端面固定于发动机本体。
[0034] 具体地,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的上端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机油冷却器1通过螺栓 连接固定在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的上端面上,并且在机油冷却器进油口 14与所述机油冷却 器座2的接触面设有第二密封圈26、在和机油冷却器出油口 13与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的接 触面设有第三密封圈27,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密封圈26和所述第三密封圈27均可为腰型 橡胶圈,布置在所述机油冷却器进油口 14或机油冷却器出油口 13的周围,上述结构在保证 所述机油冷却器1牢靠安装的同时,也能保证较好地密封性,防止发生漏油的现象。
[0035] 如图4所示,在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的下端面设有中空螺杆201,其表面设有外螺 纹,通过所述中空螺杆201与所述机油滤清器出油口 32旋紧连接,从而将所述机油滤清器 3安装在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上;另外,在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下端面与所述机油滤清器3 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31,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密封圈31为圆环结构,布置在机油滤清器进 油口 33的外围,以保证所述机油滤清器3的进、出油口处密封良好,防止漏油。
[0036]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的侧面上还设有固定孔24,所述固定孔24 为四组,通过所述固定孔24将所述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
[0037] 上述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以两侧对置式的布置方式固定在机油冷却器座的两 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避免了悬臂过长的问题,规避了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总成共振的 风险,消除了漏水、漏油及零部件损坏的隐患。另外,此布置可以有效地防止拆装机油冷却 器时出现油水混合的问题。
[0038] 在本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对机油冷却器座2的内部进行了 油路设置,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内部设有进油回路、机油冷却器与机油滤清器连通回路及 出油回路,保证了机油在机油泵、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发动机机体之间的循环,同时, 还可避免使用油管另外设置机油循环回路,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
[0039] 具体地,所述进油回路包括与机油泵连接的进油腔22及连接所述进油腔22和机 油冷却器进油口 14的第一进油道29 ;所述机油冷却器与机油滤清器连通回路包括连接机 油冷却器出口 13和机油滤清器进口 33的第二进油道28 ;所述出油路包括与机油滤清器出 口 32连接的中空螺杆201、出油腔23及连接所述中空螺杆201和所述出油腔23的出油道 20 〇
[0040] 机油泵泵出的机油,经过所述进油腔22进入与所述机油冷却器1连接的第一进油 道29,进而进入所述机油冷却器进油口 14,冷却水从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 11流入,从出水 口 12流出,对所述机油冷却器2中的机油进行冷却;机油在所述机油冷却器2内得到冷却 后,继而通过机油冷却器出油口 13进入与所述机油滤清器3连通的所述第二进油道28,再 通过机油滤清器进油口 33 (如图5所示,沿中心布置的6个孔均为所述机油滤清器进油口) 进入所述机油滤清器3内进行滤清,所述机油滤清器出油口 32旋装于所述中空螺杆201的 下部,滤清后的机油通过所述机油滤清器出油口 32和所述中空螺杆201进入与所述机油滤 清器3连接的所述出油道20,进而流入所述出油腔23中,而后流入缸体主油道。
[0041] 进一步地,在所述油冷却器座2内部还设有安全阀21,并且,所述安全阀21打开 时,可将所述进油腔22与所述第二进油道28末端的腔室连通。平常状态下,所述安全阀21 为关闭状态;当所述机油冷却器1发生堵塞或者流阻突然增大时,会导致与所述机油滤清 器3连通的所述第二进油道28内的机油流量降低,压力减小,如果出现该状况,则会因为润 滑不良对发动机造成较大的伤害,同时也可能会因为机油冷却器前油压持续升高,而导致 密封失效或者零部件涨坏。所述安全阀21的设置,很好地规避了上述风险,若一旦出现上 述故障时,所述进油腔22与所述第二进油道28的压差会增大,当二者压差超过1. 2kPa时, 所述安全阀21开启,可以有效地保障润滑油路的流量,且可以及时卸掉机油冷却器前过大 的压力,对发动机的运动件及油路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
[〇〇42]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 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 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包括机油冷却器(1)、机油冷却器座(2)、机油 滤清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器(1)与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两者中的一者固定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器(3)与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两者中的另一者 固定连接,且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的侧端面固定于发动机本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 器座(2)内部设有进油回路、机油冷却器与机油滤清器连通回路及出油回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回路 包括与机油泵连接的进油腔(22)及连接所述进油腔(22)和机油冷却器进油口(14)的第 一进油道(29)。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 器与机油滤清器连通回路包括连接机油冷却器出油口(13)和机油滤清器进油口(33)的第 二进油道(28)。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回 路包括与机油滤清器出口(32)连接的中空螺杆(201)、出油腔(23)及连接所述中空螺杆 (201)和所述出油腔(23)的出油道(20)。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 器座(2)内部还设有安全阀(21),且所述安全阀(21)打开时,将所述进油腔(22)与所述第 二进油道(28)末端的腔室连通。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螺杆 (201)固定于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的下端面,其表面设有外螺纹,并与所述机油滤清器出 油口(32)旋紧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 器座(2)下端面与所述机油滤清器(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31)。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 述机油冷却器(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的上端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 器进油口(14)和所述机油冷却器出油口(13)与所述机油冷却器座(2)的接触面分别设有 第二密封圈(26)和第三密封圈(27)。
【文档编号】F01M5/00GK203891962SQ201420332983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发明者】杨洪震, 孟祥山, 胡志胜, 陈晓东, 黄凯, 张龙, 丁扬枫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