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929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尾气后处理系统(例如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系统)管路中氨分布的均匀程度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氨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局部区域氨过多从而易造成氨泄漏,而在另一些氨稀薄区域造成氮氧化合物(NOx)转化效率过低。长时间氨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催化剂老化不均匀,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整体性能。另外,尿素液滴的不均匀分布会造成局部管壁或混合结构温度过低,形成结晶,严重时会堵塞尾气管、导致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尾气后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均匀且背压较低的尾气后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后处理载体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组件,其中所述壳体设有挡板以及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游的分配板,其中所述挡板与所述分配板将所述壳体分成位于所述挡板的上游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分配板之间的第二腔体以及位于所述分配板的下游的第三腔体,所述后处理载体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混合组件包括一端封闭的进气管以及架设在所述挡板上的混合管,所述进气管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若干开孔,所述混合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若干旋流片以及延伸入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延伸部;所述分配板设有与所述延伸部相对齐的完整部以及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被架设在所述挡板上,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包括将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进行封闭的挡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挡盖焊接在所述进气管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用以安装尿素喷嘴的安装座,所述尿素喷嘴用以向所述混合管内喷射尿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包括位于所述旋流片的前方的若干穿孔,所述穿孔靠近所述安装座且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包括向外扩张的凸缘,所述凸缘焊接在所述端盖上以固定所述混合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混合管相互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孔是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配板与所述延伸部相互间隔,所述完整部呈平板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后处理载体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剂。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旋流片,提高了尾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均匀性;另外,通过设置与延伸部相对齐的完整部对气流进行阻挡,降低了回转气流的强度,从而降低了背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去除图1中的部分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中的分配板的主视图且用虚线表示了混合管的对应位置。

图5是图2中混合组件、端盖以及挡板相互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100,用于处理发动机的尾气。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100包括壳体1、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的后处理载体2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混合组件3。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呈圆筒状,其包括端盖11、挡板12以及分配板13。其中所述挡板12与所述分配板13将所述壳体1分成位于所述挡板12的上游的第一腔体14、位于所述挡板12与所述分配板13之间的第二腔体15以及位于所述分配板13的下游的第三腔体16。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处理载体2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剂且位于所述第三腔体16内。所述端盖11上设有用以安装尿素喷嘴(未图示)的安装座111,所述尿素喷嘴用以向所述混合组件3内喷射尿素。

所述混合组件3包括一端封闭的进气管31以及架设在所述挡板12上的混合管32。所述进气管31与所述混合管32相互平行。所述进气管31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4连通的若干开孔311。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孔311是圆孔。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孔311也可以是槽孔等。所述进气管31的一端被架设在所述挡板12上,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100包括将所述进气管31的一端进行封闭的挡盖312。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盖312焊接在所述进气管31内。

所述混合管3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4内的若干旋流片321、位于所述旋流片321的前方的若干穿孔322、向外扩张的凸缘323以及延伸入所述第二腔体15内的延伸部324。其中,所述凸缘323焊接在所述端盖11上以固定所述混合管32,所述穿孔322靠近所述安装座111且与所述第一腔体14相连通以降低尿素结晶的风险,所述分配板13与所述延伸部324相互间隔。所述分配板13设有与所述延伸部324相对齐的完整部131(参图4中的虚线所示)以及连通所述第二腔体15与所述第三腔体16的通孔132。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完整部131呈平板状。

当发动机的尾气自进气管31的开孔311进入第一腔体14后,大部分尾气在旋流片321的导引下旋转进入混合管32,少量的尾气自穿孔322进入混合管32中。当满足喷射条件时,尿素喷嘴向混合管32中喷射尿素,雾化的尿素液滴与发动机的尾气一起混合并向下游旋转。随后,部分气流在完整部131的阻挡下向外侧扩散。扩散之后的气流穿过通孔132进入到第三腔体16中。如此设置,增加了尿素蒸发的距离和时间,提高了气流混合的均匀性,降低了尿素结晶的风险。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呈平板状的完整部131阻挡,降低了回转气流的强度,从而降低了背压。

另外,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