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流程叉流式水冷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6569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多流程叉流式水冷中冷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冷中冷器,尤其涉及一种多流程叉流式水冷中冷器,属于散热器。



背景技术:

中冷器是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主要是对进入发动机的增压空气降温,通过提高压缩空气的密度来发动机功率和寿命。

中冷器主要分为空空中冷器和水冷式中冷器,水冷式中冷器是利用循环冷却液对增压空气进行冷却,通常与发动机匹配在一起。水冷式中冷器比空空中冷器散热效率高10%左右,具有较短的管道长度,更少的阻力,提高油门响应速度等优势。

目前,水冷中冷器主要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加工装配工艺性差、换热效率低等缺陷,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汽车发动机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加工装配容易、换热效率高的多流程叉流式水冷中冷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固定在壳体中的散热芯体;所述壳体由带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上壳体、与该上壳体固定对合的下壳体、分别将上壳体两端以及下壳体两端封闭的两块管栅构成,管栅上有竖直排列的若干定位通槽;所述散热芯体由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管栅的所述对应定位通槽中的若干散热管构成;各散热管顶部与上壳体之间固定有上隔板、各散热管底部与下壳体之间固定有下隔板;进气室、出气室分别与两管栅固定连接。

上隔板为两块,下隔板为一块、且位于两上隔板之间;散热管中固定有气道翅片;相邻散热管之间、以及散热管与壳体之间定有水道翅片。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来的用于通水的散热改为了高温空气的通道,将原来开放式的冷风通道改为了密闭的冷却水流道,并且增加了与散热管连通的进气室和出气室;因此,能够迫使高温空气强制通过冷却媒体而降温。由于在散热芯体上方和下方增加了隔板,因此可迫使冷却水形成上下流动;不仅延长了冷却水的流程,而且还能使散热管外的冷却水流动方向与散热管内的高温空气形成上下交叉流动和水平方向的逆流运动,大幅度提高了换热效率。第三,将原来梳齿状结构的隔板改为了直板结构,因此加工和装配都十分简单方便;虽然冷却水在流动过程会有局部微小的串腔,但对性能及阻力特性的影响微弱,可忽略不计。第四,散热管、水道翅片与管栅装配后组成散热芯体,散热芯体与上壳体、下壳体扣合后,直接进行一体钎焊连接固定;因此装配工艺较传统结构更简单,合格率高,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中:进气室1、进水管2、管栅3、出气室4、下壳体5、上壳体6、出水管7、密封圈8、散热管9、上隔板10、下隔板11、水道翅片12、水室13、水道14、气道翅片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壳体由带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7的上壳体6、与该上壳体固定对合焊接的下壳体5、分别将上壳体6两端以及下壳体5两端焊接封闭的两块管栅3构成,管栅3上有竖直排列的若干定位通槽。散热芯体由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管栅3的所述对应定位通槽中的若干散热管9构成,相邻散热管9之间、壳体侧壁与邻近的散热管9之间形成水道14。各散热管9顶部与上壳体6之间固定有垂直于散热管9排列方向布置的两块上隔板10,固定上隔板10、各散热管9底部与下壳体5之间固定有垂直于散热管9排列方向布置的一块下隔板11,该下隔板位于两上隔板10之间。呈喇叭状的进气室1、出气室4分别与两管栅3固定连接。

为了避免漏气,在进气室1与左侧的管栅3之间、出气室4与右侧的管栅3之间均设有密封圈8。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水道14中焊接有水道翅片12,各水道翅片12的两端与两管栅 3的内端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而形成水室13。

同理,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散热管9中焊接有气道翅片气道翅片1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