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发动机活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7041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油发动机活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活塞。



背景技术:

传统的活塞油环槽内都有通向活塞内腔的小孔,使油环刮下来的机油通过小孔流回油底壳,但当有活塞冷却喷嘴时,机油则会通过小孔进入活塞与气缸套间的间隙,造成发动机机油消耗量升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油发动机活塞,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柴油发动机活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体、第一气环槽、第二气环槽、油环槽、隔热槽和储油孔,所述活塞体上设有第一气环槽、第二气环槽和油环槽,所述第一气环槽、第二气环槽和油环槽自上而下分布,所述隔热槽设于第一气环槽和第二气环槽之间,所述储油孔设于活塞体上。

进一步,所述活塞体包括:缸套、活塞销孔、储油槽和裙部间隙,所述缸套与活塞体顶端连接,所述活塞销孔设于活塞体的中央,所述储油槽与缸套连接,所述裙部间隙设于油环槽和活塞销孔之间。

进一步,所述储油孔为复数个,所述储油孔与油环槽连接,所述储油孔设于裙部间隙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气环和第二气环增加隔热槽后,有效阻断了由活塞顶部向第二气环及活塞裙部的热量传递,减轻了下部活塞环的热负荷,降低机油消耗。通过在油环槽增加油孔,便于油环布油,使活塞和气缸套得到良好的润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活塞体100、缸套110、活塞销孔120、储油槽130和裙部间隙140。

第一气环槽200、第二气环槽300、油环槽400、隔热槽500和储油孔6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柴油发动机活塞包括:活塞体100、第一气环槽200、第二气环槽300、油环槽400、隔热槽500和储油孔600,活塞体100上设有第一气环槽200、第二气环槽300和油环槽400,第一气环槽200、第二气环槽300和油环槽400自上而下分布,隔热槽500设于第一气环槽200和第二气环槽300之间,储油孔600设于活塞体100上。

活塞体100包括:缸套110、活塞销孔120、储油槽130和裙部间隙140,缸套110与活塞体100顶端连接,活塞销孔120设于活塞体100的中央,储油槽130与缸套110连接,裙部间隙140设于油环槽400和活塞销孔120之间。

本实施例的储油孔600为四个,储油孔600与油环槽400连接,储油孔600设于裙部间隙140上方。

本实用新型原理是:在发动机的活塞体100上设置有三道环槽:第一气环槽200、第二气环槽300和油环槽400,分别安装三道活塞环。第一气环槽200和第二气环槽300,分别安装两道气环,油环槽400安装油环。第一气环槽200和第二气环槽300之间设有一道隔热槽500,此隔热槽500能够阻隔由活塞顶传向第二气环槽300及活塞裙部间隙140的热量,降低活塞整体热负荷。活塞下行时油环将缸套110上多余的机油刮除,刮下的机油进入油环槽400,油环槽400内的机油通过储油孔600流至油环下部的裙部间隙140,再而流至活塞销孔120处,再流回油底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