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壳体过热的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2209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壳体过热的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流消音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止壳体过热的消音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排气系统中的消音器往往存在着壳体过热的现象,且工作时震动较为强烈,所产生的噪音很大,给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

例如,现有专利申请号CN201520237553.9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告日为2015年8月12日,实用新型名称为:中型柴油机多腔式降噪消声器。该申请案包括卷制焊接成形的壳体、端盖、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的壳体内设有沿壳体轴向平行布置的三块消音隔板,所述的消音隔板将壳体内腔依次分割成初级消音腔、二级消音腔、三级消音腔和终级消音腔,进气管与壳体固定并平行于消音隔板伸入初级消音腔,出气管与壳体固定并平行于消音隔板伸入终级消音腔,进气管周壁均布有连通初级消音腔的降噪孔,出气管周壁均布有连通终级消音腔的降噪孔,消音隔板上环形均布有消音孔。该申请案的进气管周壁均布有连通初级消音腔的降噪孔,当热气进入进气管后,会从四面八方进入初级消音腔,而从进气管面向端盖一侧的降噪孔输出的热气会对端盖直接加热,大大提高了壳体的温度,造成壳体过热。

现也有专利申请号CN201420061338.3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告日为2015年2月18日,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柴油机消声器的免拉伸消声腔体。该申请案包括型材管体、左端盖、右端盖和消音隔板,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密封固定在型材管体的两端,消音隔板设置在型材管体内,且将型材管体分隔成包括初级降噪腔和终端降噪腔的消音腔,初级降噪腔与初级降噪管相通连,终端降噪腔与终端降噪管相通连,在消音隔板上设有消音孔。该申请案的初级降噪管也是外周设置降噪孔,也存着壳体过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消声器存在的壳体过热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止壳体过热的消音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降噪孔位于进气管的面向隔音网管的一侧,避免了热气对壳体的直接加热,有效防止壳体过热,气流的流动分布更合理,噪音更小。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壳体过热的消音器,包括壳体、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所述的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将壳体的内腔依次分隔形成初级消音腔、二级消音腔以及三级消音腔,所述的二级消音腔内设有一连通初级消音腔和二级消音腔的隔音网管,所述的进气管伸入初级消音腔内,且进气管上设有连通初级消音腔的降噪孔,所述的降噪孔位于进气管的面向隔音网管的一侧,所述的第二隔音板上设有连通二级消音腔和三级消音腔的消音孔,所述的出气管与三级消音腔连通,以将壳体内的气体排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管、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相互平行,所述的隔音网管垂直于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隔音网管为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隔音网管的开口端伸入初级消音腔内,所述的隔音网管的周面设有网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隔音网管的两端分别架设在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降噪孔沿进气管的周向设置五处。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管的伸入初级消音腔的末端设有封盖。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管的进气端设有与发动机气缸排气口连通的连接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包括筒体和密封在筒体两端的端盖。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壳体过热的消音器,其降噪孔位于进气管的面向隔音网管的一侧,避免了热气对壳体的直接加热,有效防止壳体过热,气流的流动分布更合理,噪音更小。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壳体过热的消音器,气体通过降噪孔进入初级消音腔实现第一次扩散,并依次进入隔音网管、二级消音腔以及三级消音腔,在此过程中,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经多次变向扩散,降低压力,进一步降低了噪音。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壳体过热的消音器,其隔音网管的两端分别架设在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上,隔音网管的设置稳定可靠。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壳体过热的消音器,其进气管的伸入初级消音腔的末端设有封盖,避免热气对筒体直接加热,进一步防止壳体过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壳体过热的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上的降噪孔的设置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壳体;11、筒体;12、左端盖;13、右端盖;14、初级消音腔;15、二级消音腔;16、三级消音腔;2、进气管;21、降噪孔;3、第一隔音板;4、隔音网管;41、网孔;5、密封盖;6、第二隔音板;61、消音孔;7、连接管;8、出气管;9、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防止壳体过热的消音器,包括壳体1、进气管2和出气管8,壳体1内设有第一隔音板3和第二隔音板6,第一隔音板3和第二隔音板6将壳体1的内腔依次分隔形成初级消音腔14、二级消音腔15以及三级消音腔16,二级消音腔15内设有一连通初级消音腔14和二级消音腔15的隔音网管4,进气管2伸入初级消音腔14内,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进气管2、第一隔音板3和第二隔音板6相互平行,隔音网管4垂直于第一隔音板3和第二隔音板6。本实施例的壳体1包括筒体11和密封在筒体11两端的端盖,即筒体11的左端设有左端盖12,筒体11的右端设有右端盖13。

再结合图2,进气管2上设有连通初级消音腔14的降噪孔21,降噪孔21位于进气管2的面向隔音网管4的一侧,具体地,降噪孔21沿进气管2的周向设置五处,避免了热气对左端盖12的直接加热,有效防止壳体1过热,气流的流动分布更合理,噪音更小。如图1所示,进气管2的伸入初级消音腔14的末端设有封盖9,避免热气对筒体11直接加热,进一步防止壳体1过热。进气管2的进气端设有与发动机气缸排气口连通的连接管7。

本实施例的隔音网管4为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隔音网管4的开口端伸入初级消音腔14内,隔音网管4的另一端设有密封盖5以实现该端的密封,隔音网管4的周面设有网孔41。隔音网管4的两端分别架设在第一隔音板3和第二隔音板6上,具体地,隔音网管4的开口端设于第一隔音板3上,隔音网管4的密封端设于第二隔音板6上,隔音网管4的设置稳定可靠。

如图1所示,第二隔音板6上设有连通二级消音腔15和三级消音腔16的消音孔61,出气管8与三级消音腔16连通,以将壳体1内的气体排出。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一种防止壳体过热的消音器,现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的工作状态作简要说明。如图1中箭头所示,发动机气缸排出的热气从连接管7进入进气管2,热气再从降噪孔21排入初级消音腔14内,然后经由隔音网管4上的网孔41进入二级消音腔15,接着从第二隔音板6上的消音孔61进入三级消音腔16内,最后由出气管8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壳体过热的消音器,其降噪孔位于进气管的面向隔音网管的一侧,避免了热气对壳体的直接加热,有效防止壳体过热,气流的流动分布更合理,噪音更小;气体通过降噪孔进入初级消音腔实现第一次扩散,并依次进入隔音网管、二级消音腔以及三级消音腔,在此过程中,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经多次变向扩散,降低压力,进一步降低了噪音。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