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轴承导瓦自泵式外循环射流循环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49322阅读:来源:国知局
二支管簇72。换热器5和增压泵6设置于机组外部,增压泵6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增压泵6的流量及扬程根据推力轴承2润滑油循环流量及形成射流所需扬程确定。
[0023]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管簇71包括多个平行均布的第一支管711,第一支管711的数量是四至八个,每个第一支管711出口倾斜向上,与水平面构成第一夹角,每个第一支管711指向推力瓦油槽22的一侧,同时每个第一支管711沿喷管7插入推力瓦油槽22方向向外倾斜设置,第一支管711与喷管7的轴向呈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为45°至60° ;第二支管簇72包括多个平行均布的第二支管721,第二支管721的数量是四至八个,每个第二支管721出口倾斜向上,与水平面构成第一夹角,每个第二支管721指向推力瓦油槽22的另一侧,同时每个第二支管721沿喷管7插入推力瓦油槽22方向向外倾斜设置,第二支管721与喷管7的轴向呈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为45°至60°。第一支管711和第二支管721的内径根据冷却润滑油设计流量确定,以形成一定流速的射流。推力头11相对推力轴承2的高速旋转使得推力头11的下端面与推力轴承2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油膜,从推力瓦油槽22中喷出的冷却用润滑油在推力头11的旋转带动下进入油膜中进行冷却,推力瓦油槽22对应的冷却用润滑油进入油膜一侧为进油边221,推力瓦油槽22对应的冷却用润滑油排出一侧为出油边222,第一支管簇71指向进油边221 —侧,第二支管簇72指向出油边222 —侧。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各结构的稳定支撑,推力轴承2、导轴承3、转轴I和推力头11架设于支架8上。
[0025]本实用新型的推力轴承导瓦自泵式外循环射流循环冷却系统100在工作时,推力头11高速旋转,在推力头11下端面与推力轴承2上端面之间形成楔形高压油膜,完成系统的轴向支撑;推力头11下部外侧与导轴承3内表面之间形成高压油膜用以阻止转轴I产生径向摆动;润滑油在推力头11的旋转带动下,对推力瓦21和推力头11进行冷却后,热油在导轴承3内表面形成的导自泵作用下汇集进入出油管4中,经出油管4流入换热器5,在换热器5中换热冷却后,冷却的润滑油在增压泵6的增压作用下自喷管7上的第一支管簇71和第二支管簇72喷出,其中第一支管簇71喷出的冷却润滑油形成射流喷向进油边221 —侦牝直接降低油膜进油温度,第二支管簇72喷出的冷却润滑油形成射流喷向出油边222 —侦牝破坏推力头流动表面边界层,使附着在推力头上的热油脱离,从而降低推力头表面流动边界层的油温。完成冷却润滑的热油再次进入导轴承内部汇集进入出油管4,进行下一次循环。
[0026]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推力轴承导瓦自泵式外循环射流循环冷却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I)本实用新型的推力轴承导瓦自泵式外循环射流循环冷却系统在推力瓦油槽中设置喷管,通过第二支管簇对油膜出油边射流,破坏推力头流动表面边界层,使附着在推力头上的热油脱离,从而降低推力头表面流动边界层的油温;
[0028](2)本实用新型的推力轴承导瓦自泵式外循环射流循环冷却系统针对冷热油掺混后,推力瓦油膜进油边油温较高的问题,通过第一支管簇对油膜进油边射流,从而使油水换热器流出的冷油直接喷射至推力瓦进油边倒角处,直接降低油膜进油温度;
[0029](3)本实用新型的推力轴承导瓦自泵式外循环射流循环冷却系统有效降低推力轴承运行温度后,提高了机组运行稳定性,解除了推力瓦温度过高对于机组单机容量提升的限制,进而降低水电建设工程投资。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推力轴承导瓦自泵式外循环射流循环冷却系统,其中,推力轴承套设于转轴上并位于推力头下方的位置,所述推力轴承的上端面与推力头下端面相抵靠,所述推力轴承内部设有多块推力瓦,每两块推力瓦之间设有推力瓦油槽;导瓦内部中空并周向安装于导轴承中,所述导轴承套设于推力头下部外侧,所述导瓦内表面设置有泵槽,所述导轴承底部还设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出口端连接有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出口连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通过管路连接有多个喷管,各所述喷管分别自所述推力轴承内侧径向向外插入所述各推力瓦油槽中,各所述喷管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管簇和第二支管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轴承导瓦自泵式外循环射流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簇包括多个平行均布的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簇包括多个平行均布的第二支管,每个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出口分别倾斜向上,与水平面构成第一夹角;每个所述第一支管指向所述推力瓦油槽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二支管指向所述推力瓦油槽的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力轴承导瓦自泵式外循环射流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沿所述喷管插入所述推力瓦油槽的方向向外倾斜设置,并与所述喷管的轴向呈第二夹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力轴承导瓦自泵式外循环射流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数量是四至八个,所述第二夹角为45°至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轴承导瓦自泵式外循环射流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是油水换热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轴承导瓦自泵式外循环射流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轴承、导轴承、转轴和推力头均架设于支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推力轴承导瓦自泵式外循环射流循环冷却系统,其中,推力轴承套设于转轴上并位于推力头下方的位置,推力轴承内部设有多块推力瓦,每两块推力瓦之间设有推力瓦油槽;导瓦内部中空并周向安装于导轴承中,导轴承套设于推力头下部外侧,导轴承底部还设有出油管,出油管出口端连接有换热器,换热器出口连接有增压泵,增压泵通过管路连接有多个喷管,各喷管分别自推力轴承内侧径向向外插入推力瓦油槽中,各喷管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管簇和第二支管簇。该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水电机组推力轴承运行温度,提高机组运行的稳定性,从而解除推力瓦温度过高对于机组单机容量提升的限制,降低水电建设工程投资。
【IPC分类】F03B11-06
【公开号】CN204458186
【申请号】CN201520112249
【发明人】周东岳, 秦俊, 周攀, 周喜军, 邓磊, 高翔, 马进潮, 吕滔, 魏蕾, 刘仁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