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氯化物镀锌光亮剂用中间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097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氯化物镀锌光亮剂,尤其涉及制备水性氯化物镀锌光亮剂时所用的中间载体。



背景技术:

氯化物镀锌20世纪6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投入生产,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迅速。电镀对产品的外观带来了相当大的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电镀带来的污染以及电镀产品的耐用度需要我们去面对。现有技术中各个企业也在不断尝试对电镀的配方和工艺进行进一步的再加工。例如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310486817.x的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氯化物镀锌光亮剂及其配置方式》中就公开了一种新型氯化物镀锌光亮剂。配料包括:苄叉丙酮,zy-1高温载体,op-21乳化剂,苯甲酸钠,扩散剂nno,辅助光亮剂a,辅助光亮剂b,酒精。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苄叉丙酮20~40份,zy-1高温载体240~280份,op-21乳化剂50~70份,苯甲酸钠60~80份,扩散剂nno55~65份,辅助光亮剂a6~8份,辅助光亮剂b1.3~1.6份,酒精50~100份。本发明出光速度快,亮度高,装饰性能好,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减少高温载体的用量,另一方面,可保持光亮剂在低温状态下的使用效果。

这个专利中很多成分均采用了代号,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本无法得知如何进行实施。同时也并没有任何技术要点上可以看出为何能减少高温载体的用量。同时这样的成分依然对环境有较大的污染,综上所述,该对比文件无法带来预期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水性氯化物镀锌光亮剂用中间载体,用于光亮剂的配置,该中间载体自身成本低,.提高最终产品镀层抗蚀性,并且清洁环保,符合环保清洁生产要求降低cod值,并且使最终光亮剂趋于中性。

为了达到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水性氯化物镀锌光亮剂用中间载体,将质量百分比为:

萘酚30%,环氧乙烷5%,水65%;在70摄氏度温度下,通过加成反应,反应一小时后形成共聚物,再接入嵌段,形成第一中间产物,再直接加入质量为第一中间产物总质量41%的焦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在反应釜中以130–140摄氏度,搅拌反应三小时,加水,调ph值6.8-7.2,最终得到低泡有机物。

优选的,加入的焦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中焦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质量均不得低于混合物总质量的30%。

优选的,ph值取值为7。中性的载体使其适用于不同性质的光亮剂中,并且生产污染也是最少。

优选的,在加成反应末期通过中控抽取小样来监控银离子表面活性物含量。这样确保加工过程中各种成分准确。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水性氯化物镀锌光亮剂用中间载体,将质量百分比为:萘芬:12%,环氧乙烷:2%,聚氧乙烯醚:25%,异构醇:10%,水:51%混合后,在70摄氏度温度条件下,反应1小时,形成共聚物后,再加入脂肪醇,反应2小时,确保接入碳链形成嵌段后得到第一中间产物,再直接加入质量为第一中间产物总质量41%的焦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在反应釜中以130–140摄氏度,搅拌反应三小时,加水,调ph值6.8-7.2,最终得到低泡有机物。

优选的,加入的焦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中焦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质量均不得低于混合物总质量的30%。

优选的,第一中间产物中各成分的加入顺序为:先加入第一中间产物总质量30%的水,然后完全加入萘芬、环氧乙烷和聚氧乙烯醚,开始搅拌混合,搅拌30分钟后开始加入异构醇,最后在反应时间截止前5分钟加入余下的水。由于本方案成分较多,只有通过这样的反应顺序,才能获得理想效果的中间载体的第一中间产物。

优选的,异构醇沿着搅拌时的搅拌棒加入,加入时间在5分钟内完成。

通过本发明所述的两个方案,所生产的水性氯化物镀锌光亮剂用中间载体和现有技术中的中间载体一样使用,并且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cod较小,带来的环境处理成本低。除此以外,采用本发明最终生产的光亮剂耐腐蚀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水性氯化物镀锌光亮剂用中间载体,将质量百分比为:萘酚30%,环氧乙烷5%,水65%;在70摄氏度温度下,通过加成反应,反应一小时后形成共聚物,再接入嵌段,形成第一中间产物,再直接加入质量为第一中间产物总质量41%的焦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在反应釜中以130–140摄氏度,搅拌反应三小时,加水,调ph值6.8-7.2,最终得到低泡有机物。加入的焦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中焦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质量均不得低于混合物总质量的30%。ph值取值为7。在加成反应末期通过中控抽取小样来监控银离子表面活性物含量。

最终形成的产物并不是光亮剂,而是用于配置光亮剂的中间载体。该中间载体可以直接替换现有光亮剂配方中的中间载体。替换前和替换后的光亮剂使用后可以通过耐蚀性检测对其性能进行比较:电镀10分钟,将镀出试片,用20%盐酸常温腐蚀,结果是,采用现有技术的中间载体的光亮剂镀出试片,锌层全部退除只需3分钟,而采用本发明中间载体的光亮剂镀出试片,锌层全部退除,则需8分钟。很明显,采用本发明中间载体,可大大提高光亮镀层的抗蚀性,可解决长期以来钾盐镀锌抗蚀性差的难题。

当不考虑生产成本而需要最大优化光亮剂的性能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实施例2:

水性氯化物镀锌光亮剂用中间载体,将质量百分比为:萘芬:12%,环氧乙烷:2%,聚氧乙烯醚:25%,异构醇:10%,水:51%混合后,在70摄氏度温度条件下,反应1小时,形成共聚物后,再加入脂肪醇,反应2小时,确保接入碳链形成嵌段后得到第一中间产物,再直接加入质量为第一中间产物总质量41%的焦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在反应釜中以130–140摄氏度,搅拌反应三小时,加水,调ph值6.8-7.2,最终得到低泡有机物。加入的焦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中焦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质量均不得低于混合物总质量的30%。第一中间产物中各成分的加入顺序为:先加入第一中间产物总质量30%的水,然后完全加入萘芬、环氧乙烷和聚氧乙烯醚,开始搅拌混合,搅拌30分钟后开始加入异构醇,最后在反应时间截止前5分钟加入余下的水。异构醇沿着搅拌时的搅拌棒加入,加入时间在5分钟内完成。

最终形成的产物并不是光亮剂,而是用于配置光亮剂的中间载体。该中间载体可以直接替换现有光亮剂配方中的中间载体。替换前和替换后的光亮剂使用后可以通过耐蚀性检测对其性能进行比较:电镀10分钟,将镀出试片,用20%盐酸常温腐蚀,结果是,采用现有技术的中间载体的光亮剂镀出试片,锌层全部退除只需3分钟,而采用本发明中间载体的光亮剂镀出试片,锌层全部退除,则需10分钟。很明显,采用本发明中间载体,可大大提高光亮镀层的抗蚀性,可解决长期以来钾盐镀锌抗蚀性差的难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尤其本发明实际保护的是两个较为具体实施方式,如果仅仅是在比例上稍微进行变化依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水性氯化物镀锌光亮剂用中间载体,用于光亮剂的配置,该中间载体自身成本低,提高最终产品镀层抗蚀性,并且清洁环保,符合环保清洁生产要求降低COD值,并且使最终光亮剂趋于中性。为了达到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水性氯化物镀锌光亮剂用中间载体,将质量百分比为:萘酚30%,环氧乙烷5%,水65%;进行处理和反应。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案,所生产的水性氯化物镀锌光亮剂用中间载体和现有技术中的中间载体一样使用,并且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COD较小,带来的环境处理成本低。除此以外,采用本发明最终生产的光亮剂耐腐蚀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娄如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娄如祥
技术研发日:2017.07.12
技术公布日:2017.1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