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液压系统用动力注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446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煤机液压系统用动力注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煤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煤机液压系统用动力注油
>J-U装直。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中,采煤机负责割煤并将其装到运输机上,运输机将煤运出工作面。采煤机的开机率直接影响煤矿生产的效率。采煤机减速箱各轴承齿轮的润滑好坏直接决定采煤机的故障率,采煤机每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对各减速箱的润滑油进行更换。如果油液污染,更换不够及时,可能造成减速箱轴承损坏,进而使减速箱损坏,造成工作
面停产。现井下采煤机更换齿轮箱润滑油液主要还是通过人工将油液注入减速箱中。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方向。而人工更换采煤机几个减速箱更换润滑油的过程,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人工更换油液时,效率低,且工人劳动强度大,并伴随着一定的危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采煤机的开机率,进而影响了井下工作面的正常生产。这在煤矿井下高产高效的今天,已不能适应煤矿用户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煤机液压系统用动力注油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更换润滑油效率高,能够保证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减少了维护维修费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煤机液压系统用动力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采煤机液压系统调高油路中的二位六通阀和与二位六通阀连接的马达泵,所述二位六通阀上设有六个油口且分别为油口 P1、油口 P2、油口 Cl、油口 C2、油口 C3和油口 C4,所述马达泵上设有四个油口且分别为马达进油口 PM、马达出油口 RM、泵进油口 PB和泵出油口 RB,所述油口 Pl通过油管与采煤机液压系统中精滤过滤器的出口连接,所述油口 P2通过油管与采煤机液压系统中冷却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油口 Cl通过油管与马达进油口 PM连接,所述油口 C4通过油管与马达出油口 RM连接,所述油口 C2通过油管与调高油缸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油口 C4通过油管与调高油缸的回油口连接,所述泵进油口 PB上连接有插入到齿轮油油箱内的吸油管,所述泵出油口 RB通过出油管与齿轮箱连接。上述的采煤机液压系统用动力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过滤器的入口与采煤机液压系统中调高泵的出口连接,所述调高泵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调高泵转动的泵电机,所述调高泵的入口连接插入到液压油箱中的供油管,所述供油管上连接有供油过滤器,所述冷却器的出口连接有插入到液压油箱中的回油管。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08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采煤机液压系统进行简单的改造,即在现有液压系统中增加一个马达泵和一个两位六通换向阀来来完成各减速箱的自动注油,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2、本实用新型无需增加太多液压元件,也不需要重新设计增加动力源,是基于对现有采煤机液压系统中调高泵的进一步利用。3、本实用新型在采煤机更换润滑油时具有很高的效率,并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可通过电磁换向阀远程控制,方便实用。4、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减少采煤机井下检修的时间,保证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减少维护维修费用,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5、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更换润滑油效率高,能够保证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减少了维护维修费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 二位六通阀;2_马达泵;3-精滤过滤器;4-冷却器; 5-调高油缸;6_齿轮油油箱;7-齿轮箱; 8-调高泵;9-泵电机;10-液压油箱;11-供油管;12-供油过滤器;13-回油管;14-吸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在采煤机液压系统调高油路中的二位六通阀I和与二位六通阀I连接的马达泵2,所述二位六通阀I上设有六个油口且分别为油口 P1、油口 P2、油口 Cl、油口 C2、油口 C3和油口 C4,所述马达泵2上设有四个油口且分别为马达进油口 PM、马达出油口 RM、泵进油口 I3B和泵出油口 RB,所述油口 Pl通过油管与采煤机液压系统中精滤过滤器3的出口连接,所述油口 P2通过油管与采煤机液压系统中冷却器4的入口连接,所述油口 Cl通过油管与马达进油口 PM连接,所述油口 C4通过油管与马达出油口 RM连接,所述油口 C2通过油管与调高油缸5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油口 C4通过油管与调高油缸5的回油口连接,所述泵进油口 PB上连接有插入到齿轮油油箱6内的吸油管14,所述泵出油口 RB通过出油管与齿轮箱7连接。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精滤过滤器3的入口与采煤机液压系统中调高泵8的出口连接,所述调高泵8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调高泵8转动的泵电机9,所述调高泵8的入口连接插入到液压油箱10中的供油管11,所述供油管11上连接有供油过滤器12,所述冷却器4的出口连接有插入到液压油箱10中的回油管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采煤机正常工作时,二位六通阀I上油口C2和油口 C3接通油路,采煤机液压系统正常调高。具体地,泵电机9驱动调高泵8转动,通过供油过滤器12从液压油箱10中吸油,再经过精滤过滤器3进入二位六通阀1,控制采煤机动作,最终油液经过冷却器4和回油管13返回液压油箱10,完成采煤机动作。当采煤机需要加油时,推动二位六通阀I的手把,切换到二位六通阀I上油口 Cl和油口 C4接通油路,将马达泵2上泵进油口 PB上连接的吸油管14插入齿轮油油箱6,马达泵2上泵出油口RB连接需要注油的齿轮箱7,开启采煤机,液压系统驱动马达泵2,马达泵2吸油并将油液注入所需加油的齿轮箱7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注油装置完成自动注油。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马达泵2,其优点是不需要在采煤机上另外增加动力源。马达泵2的功能是用液压动力源驱动马达,马达再带动泵运转,通过泵来实现所需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中马达泵2的动力源来自于采煤机液压系统调高油路,通过二位六通阀I切换油路实现。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采煤机液压系统用动カ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采煤机液压系统调高油路中的二位六通阀(I)和与二位六通阀(I)连接的马达泵(2),所述二位六通阀(I)上设有六个油ロ且分别为油ロ P1、油ロ P2、油ロ Cl、油ロ C2、油ロ C3和油ロ C4,所述马达泵(2)上设有四个油ロ且分别为马达进油ロ PM、马达出油ロ RM、泵进油ロ PB和泵出油ロ RB,所述油ロ Pl通过油管与采煤机液压系统中精滤过滤器(3)的出ロ连接,所述油ロ P2通过油管与采煤机液压系统中冷却器(4)的入口连接,所述油ロ Cl通过油管与马达进油ロ PM连接,所述油ロ C4通过油管与马达出油ロ RM连接,所述油ロ C2通过油管与调高油缸(5)的进油ロ连接,所述油ロ C4通过油管与调高油缸(5)的回油ロ连接,所述泵进油ロ PB上连接有插入到齿轮油油箱(6)内的吸油管(14),所述泵出油ロ RB通过出油管与齿轮箱(7)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采煤机液压系统用动カ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过滤器(3)的入口与采煤机液压系统中调高泵(8)的出口连接,所述调高泵(8)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调高泵(8)转动的泵电机(9),所述调高泵(8)的入口连接插入到液压油箱(10)中的供油管(11),所述供油管(11)上连接有供油过滤器(12),所述冷却器(4)的出口连接有插入到液压油箱(10)中的回油管(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煤机液压系统用动力注油装置,包括连接在采煤机液压系统调高油路中的二位六通阀和与二位六通阀连接的马达泵,二位六通阀上设有六个油口且分别为油口P1、P2、C1、C2、C3和C4,马达泵上设有四个油口且分别为马达进油口PM、马达出油口RM、泵进油口PB和泵出油口RB,油口P1与精滤过滤器连接,油口P2与冷却器连接,油口C1与马达进油口PM连接,油口C4与马达出油口RM连接,油口C2与调高油缸的进油口连接,油口C4与调高油缸的回油口连接,泵进油口PB上连接有吸油管,泵出油口RB与齿轮箱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更换润滑油效率高,减少了维护维修费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E21C35/00GK202419096SQ20112051782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宋晓军, 赵友军 申请人: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