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025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振动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振动控制阀,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压路机的振动控制阀。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振动压路机采用的是液压马达驱动内置于钢轮内部的偏心块旋转而产生振动进行压实作业。液压马达的驱动由液压泵来完成。在定量泵振动系统中,马达旋转、停车及改变旋转方向均由安装在压路机机架上的振动控制阀进行控制。现有的振动控制阀为板式阀或盖板阀或片式阀分体结构,各螺纹油口及阀结合面 之间采用的是平面密封形式。在振动压实作业过程中,钢轮的振动也会通过机架传递振动控制阀,而机械振动通常会引起振动控制阀中的板式阀或盖板阀或片式阀的安装联接螺栓松动及油口过渡接头的松动,从而导致密封安装结合面发生渗漏及过渡接头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振动控制阀,可提高其螺纹油口密封的可靠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振动控制阀,所述振动控制阀包括整体式铸造的阀体,各螺纹油口及工艺孔口通过0型圈角密封。众所周知,在压力油的作用下,作为角密封的0型圈会由于弹性变形而紧贴在过渡接头(或堵头)的密封沟槽外径上及油口(或工艺孔口)密封锥面上,从而有效地防止过渡接头及堵头因松渗漏现象的发生。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振动控制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体内的逻辑阀、方向滑阀、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若干阻尼孔;所述逻辑阀、方向滑阀、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相互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逻辑阀、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阻尼孔相连,组成电磁卸荷阀;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方向滑阀相连,组成电液换向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振动控制阀包括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所述方向滑阀的两个端口的连接通道分别设置所述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所述方向滑阀的阀杆两端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方向滑阀的位置切换由其阀杆两端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及换向阀进行控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振动控制阀还包括换向阀、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回油口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口相通;所述换向阀的工作口通过第一阻尼孔与方向滑阀阀杆第一端部相通;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口相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逻辑阀处设有第三阻尼孔、滤网、第三复位弹簧,逻辑阀弹簧腔进油通过第三阻尼孔及滤网与振动控制阀的进油口相通;逻辑阀阀芯一端安装有第三复位弹簧,逻辑阀阀芯的另一端与逻辑阀的进油口相通;逻辑阀进油口与振动控制阀的进油口相通;逻辑阀出油口与振动控制阀回油口相通;逻辑阀弹簧腔进油通过第三阻尼孔及滤网与振动控制阀的进油口相通;逻辑阀弹簧腔出油通过振动控制阀阀体内部油道同时与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的进油口、安全阀的进油口、换向阀的进油口相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逻辑阀的第三复位弹簧腔泄油通道、方向滑阀的第一复位弹簧腔回油通道在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得电起振时被同时关闭,并通过第三阻尼孔和滤网与振动控制阀的进油口相通;方向滑阀阀杆的第二复位弹簧腔则通过内部通道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口相通;逻辑阀在第三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逐渐关闭的同时,方向滑阀阀杆在其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克服其第二复位弹簧逐渐切换到振动工作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向阀为二位三通换向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的进口通过阀体内部油道与换向阀的控制口相通;同时,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的进口通过阀体内部油道及第二阻尼孔与方向滑阀阀杆的第二端部相通;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的出口与通过内部油道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口相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振动控制阀,可消除振动控制阀密封安装结合的渗漏,提高其螺纹油口密封的可靠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振动控制阀的液压原理图。图2为实施例二中振动控制阀的液压原理图。附图标注如下I.阀体2.第一阻尼孔3.第一复位弹簧4.方向滑阀5.第二复位弹簧6.第二阻尼孔7. 二位三通换向阀8.安全阀9.逻辑阀10.第三复位弹簧11.滤网12.第三阻尼孔13.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14.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201.阀体202.第一阻尼孔203.第一复位弹簧204.方向滑阀205.第二复位弹簧206.第二阻尼孔207.螺纹插装电磁阀208.安全阀209.逻辑阀210.第三复位弹簧211.滤网212.第三阻尼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振动控制阀,所述振动控制阀包括整体式铸造的阀体,各螺纹油口及工艺孔口的密封方式为0型圈角密封。众所周知,在压力油的作用下,作为角密封的0型圈会由于弹性变形而紧贴在过渡接头(或堵头)的密封沟槽外径上及油口(或工艺孔口)密封锥面上,从而有效地防止过渡接头及堵头因松渗漏现象的发生。[0031]请参阅图1,所述振动控制阀还包括集成在该阀体I内的逻辑阀9、方向滑阀4、安全阀8、换向阀7(本实施例为二位三通换向阀7)、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13、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14、若干阻尼孔2、6、12。逻辑阀9、方向滑阀4、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13、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14、安全阀8、二位三通换向阀7构成起振、停振控制回路(其中,逻辑阀9、方向滑阀4、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13、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14、阻尼孔等集成在整体式阀体I内,构成起振控制回路)。所述逻辑阀9处设有第三阻尼孔12、滤网11、第三复位弹簧10。具体地,逻辑阀9阀芯一端安装有第三复位弹簧10,弹簧力很小,开启压力为I. 7bar ;而逻辑阀9阀芯的另一端与逻辑阀9的进油口相通。逻辑阀9进油口与振动控制阀的进油口 P相通;逻辑阀9出油口与振动控制阀回油口 T相通。逻辑阀9弹簧腔进油通过第三阻尼孔12及滤网11与振动控制阀进油口 P相通;逻辑阀9弹簧腔出油通过振动控制阀阀体内部油道同时与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13的进油口、安全阀8的进油口、二位三通换向阀7的进油口相通。安全阀8的回油口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口 T相通。 二位三通换向阀7的工作口通过第一阻尼孔2与方向滑阀4阀杆的第一端部相通;二位三通换向阀7回油口与振动控制阀回油口 T相通。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14的进口通过振动控制阀阀体I内部油道与二位三通换向阀7的控制口相通;同时,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14的进口也通过振动控制阀的阀体I内部油道及第二阻尼孔6与方向滑阀4阀杆的第二端部相通。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14的出口与通过内部油道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口 T相通。所述方向滑阀4的两个端口的连接通道分别设置所述第一阻尼孔2、第二阻尼孔6。方向滑阀4的阀杆两端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3、第二复位弹簧5。方向滑阀4的位置切换由其阀杆两端的第一复位弹簧3、第二复位弹簧5、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13、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14及二位三通换向阀7进行控制。当螺纹插装电磁阀13得电起振时,逻辑阀9第三复位弹簧10腔泄油通道及方向滑阀4的第一复位弹簧3腔回油通道同时被关闭,并通过第三阻尼孔12和滤网11与振动控制阀的进油口 P相通。方向滑阀4阀杆的第二复位弹簧5腔则通过内部通道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口 T相通。因此,逻辑阀9在第三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逐渐关闭的同时,方向滑阀4阀杆在其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克服第二复位弹簧5逐渐切换到振动工作位。在方向滑阀4阀杆切换及逻辑阀9关闭过程中,方向滑阀4的第一复位弹簧3腔及逻辑阀9的第三复位弹簧10腔容积增大,会消耗一定的流量,而这部分流量是通过阻尼孔12来自于振动控制阀进口,虽然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13或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14得电后在很短的时间(约40毫秒)内动作完毕,但由于第三阻尼孔12的阻尼作用,方向滑阀4仍处于切换过程、逻辑阀9仍处于关闭过程,因此,振动控制阀起振时间延长,起振压力低于安全阀8设定压力,进而有效地解决了起振压力高的问题。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振动控制阀,所述振动控制阀包括整体式铸造的阀体201,以及集成在该阀体201内的逻辑阀209、方向滑阀204、安全阀208、螺纹插装电磁阀207、若干阻尼孔202、206、212,各螺纹油口及工艺孔口的密封方式为0型圈角密封。众所周知,在压力油的作用下,作为角密封的0型圈会由于弹性变形而紧贴在过渡接头(或堵头)的密封沟槽外径上及油口(或工艺孔口)密封锥面上,从而有效地防止过渡接头及堵头因松渗漏现象的发生。逻辑阀209、方向滑阀204、螺纹插装电磁阀207、安全阀208构成起振、停振控制回路(其中,逻辑阀209、方向滑阀204、螺纹插装电磁阀207、安全阀208、阻尼孔等集成在整体式阀体201内,构成起振控制回路)。所述逻辑阀209处设有第三阻尼孔212、滤网211、第三复位弹簧210。具体地,逻辑阀209阀芯一端安装有第三复位弹簧210,弹簧力很小,开启压力为I. 7bar ;而逻辑阀209阀芯的另一端与逻辑阀209的进油口相通。逻辑阀209进油口与振动控制阀的进油口 P相通;逻辑阀209出油口与振动控制阀回油口 T相通。逻辑阀209弹簧腔进油通过第三阻尼孔212及滤网211与振动控制阀进油口 P相通;逻辑阀209弹簧腔出油通过振动控制阀阀体内部油道同时与螺纹插装电磁阀207的进油口、安全阀208的进油口相通。安全阀208的回油口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口 T相通。·[0043]螺纹插装电磁阀207为H型中位机能,其两个工作口分别通过第一阻尼孔202及第二阻尼孔206与方向滑阀阀杆两端的控制腔相通;螺纹插装电磁阀207的回油口通过内部油道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口 T相通。所述方向滑阀204的两个端口的连接通道分别设置所述第一阻尼孔202、第二阻尼孔206。方向滑阀204的阀杆两端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203、第二复位弹簧205。方向滑阀204的位置切换由其阀杆两端的第一复位弹簧203、第二复位弹簧205、螺纹插装电磁阀207进行控制。当螺纹插装电磁阀207得电起振时,逻辑阀209的第三复位弹簧腔回油通道、方向滑阀204的阀杆一端复位弹簧(203或205)腔回油通道被同时关闭,并通过第三阻尼孔212和滤网211与振动控制阀的进油口 P相通;方向滑阀204的阀杆另一端复位弹簧(205或203)腔则通过内部通道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口 T相通;逻辑阀209在第三复位弹簧210作用下逐渐关闭的同时,方向滑阀204的阀杆在其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克服其一端的复位弹簧(205或203)逐渐切换到振动工作位。在方向滑阀204阀杆切换及逻辑阀209关闭过程中,方向滑阀204的复位弹簧(203或205)腔及逻辑阀209的第三复位弹簧210腔容积增大,会消耗一定的流量,而这部分流量是通过阻尼孔212来自于振动控制阀进口 P,虽然螺纹插装电磁阀207得电后在很短的时间(约40毫秒)内动作完毕,但由于第三阻尼孔212的阻尼作用,方向滑阀204仍处于切换过程、逻辑阀209仍处于关闭过程,因此,振动控制阀起振时间延长,起振压力低于安全阀208设定压力,进而有效地解决了起振压力高的问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振动控制阀,可消除振动控制阀密封安装结合的渗漏,提高其螺纹油口密封的可靠性。这里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权利要求1.一种振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控制阀包括整体式鋳造的阀体,各螺纹油ロ及エ艺孔ロ通过O型圈角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振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控制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体内的逻辑阀、方向滑阀、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若干阻尼孔; 所述逻辑阀、方向滑阀、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逻辑阀、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阻尼孔相连,组成电磁卸荷阀;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方向滑阀相连,组成电液换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控制阀包括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所述方向滑阀的两个端ロ的连接通道分别设置所述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 所述方向滑阀的阀杆两端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方向滑阀的位置切換由其阀杆两端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及换向阀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控制阀,其特征在干 所述振动控制阀还包括换向阀、安全阀; 所述安全阀的回油ロ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ロ相通; 所述换向阀的工作ロ通过第一阻尼孔与方向滑阀阀杆第一端部相通;换向阀的回油ロ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ロ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控制阀,其特征在干 所述逻辑阀处设有第三阻尼孔、滤网、第三复位弹簧,逻辑阀弹簧腔进油通过第三阻尼孔及滤网与振动控制阀的进油ロ相通;逻辑阀阀芯一端安装有第三复位弹簧,逻辑阀阀芯的另一端与逻辑阀的进油ロ相通;逻辑阀进油ロ与振动控制阀的进油ロ相通;逻辑阀出油ロ与振动控制阀回油ロ相通;逻辑阀弹簧腔进油通过第三阻尼孔及滤网与振动控制阀的进油ロ相通;逻辑阀弹簧腔出油通过振动控制阀阀体内部油道同时与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的进油ロ、安全阀的进油ロ、换向阀的进油ロ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逻辑阀的第三复位弹簧腔泄油通道、方向滑阀的第一复位弹簧腔回油通道在第一螺纹插装电磁阀得电起振时被同时关闭,并通过第三阻尼孔和滤网与振动控制阀的进油ロ相通;方向滑阀阀杆的第二复位弹簧腔则通过内部通道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ロ相通;逻辑阀在第三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逐渐关闭的同时,方向滑阀阀杆在其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克服其第ニ复位弹簧逐渐切換到振动工作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控制阀,其特征在干 所述换向阀为二位三通换向阀。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控制阀,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的进ロ通过阀体内部油道与换向阀的控制ロ相通;同时,第ニ螺纹插装电磁阀的进ロ通过阀体内部油道及第ニ阻尼孔与方向滑阀阀杆的第二端部相通;第二螺纹插装电磁阀的出口与通过内部 油道与振动控制阀的回油ロ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振动控制阀,所述振动控制阀包括整体式铸造的阀体,各螺纹油口及工艺孔口的密封方式为O型圈角密封。在压力油的作用下,作为角密封的O型圈会由于弹性变形而紧贴在过渡接头(或堵头)的密封沟槽外径上及油口(或工艺孔口)密封锥面上,从而有效地防止过渡接头及堵头因松渗漏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振动控制阀,可消除振动控制阀密封安装结合的渗漏,提高其螺纹油口密封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F15B13/02GK202579389SQ2012201264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韦文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