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壳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387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打壳气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壳气缸,包括:气缸本体、槽型连接件和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销轴;槽型连接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端的两个侧板,底板与气缸本体的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侧板上分别设置有横截面均为正多边形,且与销轴相配合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销轴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与两个侧板固定。气缸本体的活塞杆通过槽型连接件连接锤头,活塞杆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锤头上下运动进而实现捶打效果;通过销轴与设置在两个侧板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实现了销轴与槽型连接件的相对固定,进而防止与销轴连接的锤头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摆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克服了锤头经常与导向筒卡阻的缺陷。
【专利说明】打壳气缸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打壳气缸。
【背景技术】
[0002]在制铝工业中,需要给铝电解槽中输送原料(如氧化铝、冰晶石等),再通过高温电解获得铝。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一般而言,会在铝电解槽的上方会设置一个打壳气缸,通过打壳气缸打通电解槽上的面壳并让持续输送原料扩散到电解质里。
[0003]气缸的活塞杆的底部固定一个槽型的连接件,槽型连接件相对的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圆孔,圆孔之间安装有一个圆柱形销轴,而推头则固定在圆柱形销轴上,并被活塞杆带动,进行上下运动实现捶打的效果。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圆孔和圆柱形销轴之间会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会造成推头发生摆动;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常见的做法是在气缸的底部设置可供锤头穿过的导向筒,通过导向筒防止锤头发生大幅的摆动。
[0004]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当锤头通过活塞杆的作用运动至最低端时,电解槽中的异物常会卡在锤头与导向筒之间,进而造成锤头无法运动。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壳气缸,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打壳气缸,包括:气缸本体、槽型连接件和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销轴;
[0007]所述槽型连接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两端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气缸本体的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8]两个所述侧板上分别设置有横截面均为正多边形,且与所述销轴相配合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与两个所述侧板固定。
[000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打壳气缸,气缸本体的活塞杆通过槽型连接件连接锤头,活塞杆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锤头上下运动进而实现捶打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这种打壳气缸通过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销轴与设置在两个侧板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实现了销轴与槽型连接件的相对固定,进而防止与销轴连接的锤头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摆动,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通过导向筒防止锤头摆动的打壳气缸相比,其克服了锤头经常与导向筒卡阻的缺陷。
[0010]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打壳气缸,由于其没有导向筒,进而大大的减小了打壳气缸的重量,非常便于打壳气缸拆装与维修。
[0011]可选的,所述气缸本体包括缸筒、上压盖、下压盖和拉杆;所述上压盖和所述下压盖分别设置在所述缸筒的两端,并与所述缸筒密封;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上压盖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压盖螺纹连接;所述上压盖内设置有用于给所述缸筒内部通气的进气通道;所述下压盖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活塞杆穿过的活塞孔。[0012]可选的,还包括换气阀和导气筒;所述下压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缸筒内部连通的下孔道;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缸筒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孔道与所述导气筒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气筒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孔道连通;所述换气阀设置在所述上压盖上,并用于控制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方向。
[0013]可选的,所述缸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将所述缸筒固定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两个同轴的固定轴;且两个所述固定轴的横截面均为正多边形。
[0014]可选的,所述导气筒与所述第二孔道连接的一端为橡胶管,另一端为铁管。
[0015]可选的,所述活塞孔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
[0016]可选的,所述活塞孔远离所述上压盖的一端还设置有一圈带状纱布包;所述带状纱布包内包裹有润滑脂。
[0017]可选的,所述拉杆为4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打壳气缸中的槽型连接件和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销轴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打壳气缸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
[0023]请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壳气缸,包括:气缸本体、槽型连接件和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销轴105 ;所述槽型连接件包括底板101和设置在所述底板101两端的两个侧板102,所述底板101与所述气缸本体的活塞杆106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板102上分别设置有横截面均为正多边形,且与所述销轴105相配合的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104 ;所述销轴105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03和所述第二通孔104,并与两个所述侧板102固定。
[0024]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打壳气缸,气缸本体的活塞杆106通过槽型连接件连接锤头,活塞杆106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锤头上下运动进而实现捶打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这种打壳气缸通过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销轴105与设置在两个侧板102上的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104实现销轴105与槽型连接件的相对固定,进而防止与销轴105连接的锤头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摆动,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通过导向筒防止锤头摆动的打壳气缸相t匕,其克服了锤头经常与导向筒卡阻的缺陷。
[0025]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打壳气缸,由于其没有导向筒,进而大大的减小了打壳气缸的重量,同时节省了原料。另外,由于其结构简单,非常方便操作。例如,非常便于打壳气缸拆装与维修。
[0026]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销轴105,其可以是三棱柱、四棱柱以及N棱柱等。图1中示出了其为三棱柱时的情形。
[0027]为了使得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打壳气缸得到更好的应用,更加有效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本发明还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提供了实施例二,实施例二对实施例一的打壳气缸的进一步的增加和限定,现做详细的阐述和解释,请参考图1-图2:
[0028]实施例二
[002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顺利的实现活塞杆106的上下运动,气缸本体可以具有以下结构:所述气缸本体包括缸筒201、上压盖202、下压盖203和拉杆204 ;所述上压盖202和所述下压盖203分别设置在所述缸筒201的两端,并与所述缸筒201密封;所述拉杆204的一端与所述上压盖202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压盖203螺纹连接;所述上压盖202内设置有用于给所述缸筒201内部通气的进气通道;所述下压盖203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活塞杆106穿过的活塞孔。
[0030]处于缸筒201两端的上压盖202和下压盖203在拉杆204的作用下(设置有可供活塞杆106通过的活塞孔),与缸筒201的内部形成了一个密封的空间,当通过进气通孔给缸筒201内部打气时,处在缸筒201内部的活塞杆106受到压力进而朝着下压盖203的方向运动,并且带动了设置在销轴105上的锤头运动并实现敲打效果。
[0031]此外,为了使得本实施例的这种打壳气缸实现制动换气的效果,该打壳气缸还可以具有以下的结构:还包括换气阀和导气筒205 ;所述下压盖203上设置有与所述缸筒201内部连通的下孔道;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缸筒201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孔道与所述导气筒205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气筒205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孔道连通;所述换气阀设置在所述上压盖202上,并用于控制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方向。
[0032]需要下行的时候,气流从第一孔道通入钢体内部,进而使得内部的活塞杆106下行,当活塞杆106下行至最大行程时,换向阀改变气流通道,使得气体依次通过第二孔道、导气筒205以及下孔道从气缸的底部进入缸筒201内部,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得活塞杆106上行,并将缸筒201内原有的气体从第一孔道逼出,当上行至最顶端时,换气阀再次改变进气方向,进而使得活塞杆106带动推头往复运动。
[003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气缸在工作的作用经常会发生震动,且现有技术中,导气筒205通常是通过额外设置在缸筒201壁上的直管座(与相应的孔道连通)间接与两个压盖实现刚性连接的,由于气缸工作的环境温度较高,因此连接导气筒205的直管座(由于需要与缸筒201以及导气筒205连接)受热膨胀后经常会出现被涨破的现象;进而出现漏气的现象;使得整个气缸无法正常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取缔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直管座,直接将导气筒205与两个压盖螺纹连接,进而有效的解决由于直管座被涨破而导致漏气的现象。
[0034]具体的,导气筒205两端的外壁上设有螺纹,而与导气筒205相连的第二孔道以及下孔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这样导气筒205直接插入两个孔道内部并实现螺纹配合,进而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直管座破裂而造成的漏气现象。[0035]更优选的,为了易于连接并且实现更好的气密性,导气筒205的两端可以设置成弯头。
[0036]另外,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底部导气筒205所处的环境的温度较高,顶端的导气筒205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导气筒205与所述第二孔道连接的一端为橡胶管,另一端为铁管。铁管端的导气筒205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并且,在导气筒205可以通过耐高温皮管接头分别与第二孔道以及下孔道连接。即便导气筒205出现热涨的现象,由于耐高温皮管具有热塑性,也不会出现与其连接的孔道被涨破的现象。
[0037]需要指出的是,现场实际施工中,由于气缸所有的重量(包括锤头)都是通过拉杆204牵拉的,因此,长期工作之后,拉杆204可能出现松动设置被拉断的现象,一旦拉杆204被拉断,整个气缸的气密性就不能得到保障,因此,为了给拉杆204分压,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缸筒201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将所述缸筒201固定的固定环206,所述固定环206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两个同轴的固定轴;且两个所述固定轴的横截面均为正多边形。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将固定环206以及额外的固定装置即可将整个打壳气缸固定,从而分担了承受的拉力,使得拉杆204只进行牵拉两个压盖,进一步的保障了整个气缸的密封性。另外,由于两个固定轴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这样设置的固定装置(其上设置有与固定轴相匹配的通孔),通过两个固定轴与固定装置上的通孔实现稳定固定(不转动,防止整个气缸发生摆动),进而在去除导向筒的前提下,进一步的保证了整个气缸的稳定性,更加有效的防止了锤头的偏摆。
[0038]另外,更优选的,拉杆204的数量具体设置为4个,且其均布在缸筒201的四周,进而保证两个压盖受到均衡的拉力。
[0039]当然,活塞杆106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其与活塞孔之间的密封性也需要得到保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孔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可以实现活塞杆106和活塞筒的密封效果。另外,整个活塞杆106在长期往复运动时,其难免会对密封圈造成摩擦,进而可能会损坏密封圈,造成漏气现象。
[0040]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所述活塞孔远离所述上压盖的一端还设置有一圈带状纱布包;所述带状纱布包内包裹有润滑脂。这样,润滑脂会对活塞杆起到润滑的作用,进而有效了保护了密封圈,以免其出现磨损而漏气。另外,纱布优选耐高温棉麻。
[0041]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打壳气缸,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放置锤头摆动的导向筒,简化了整个打壳气缸的结构,非常利于打壳气缸的拆装和维修,另外,通过优化导气筒与上下压盖的连接方式进而有效了克服了漏气现象的发生,同时,通过设置在缸筒外壁上的固定环减轻了拉杆所有的力,因此,保证了上压盖和下压盖与缸筒的密封性。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打壳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本体、槽型连接件和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销轴; 所述槽型连接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两端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气缸本体的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侧板上分别设置有横截面均为正多边形,且与所述销轴相配合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与两个所述侧板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壳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本体包括缸筒、上压盖、下压盖和拉杆; 所述上压盖和所述下压盖分别设置在所述缸筒的两端,并与所述缸筒密封; 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上压盖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压盖螺纹连接; 所述上压盖内设置有用于给所述缸筒内部通气的进气通道;所述下压盖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活塞杆穿过的活塞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壳气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气阀和导气筒; 所述下压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缸筒内部连通的下孔道; 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缸筒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孔道与所述导气筒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气筒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孔道连通; 所述换气阀设置在所述上压盖上,并用于控制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打壳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将所述缸筒固定的固定环; 所述固定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两个同轴的固定轴;且两个所述固定轴的横截面均为正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壳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筒与所述第二孔道连接的一端为橡胶管,另一端为铁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壳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孔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壳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孔远离所述上压盖的一端还设置有一圈带状纱布包; 所述带状纱布包内包裹有润滑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壳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为4根。
【文档编号】F15B15/14GK103883582SQ201410129291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日
【发明者】韩永云 申请人:韩元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