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8081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空调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常采用油雾润滑,润滑效果比常规涡旋压缩机的通过供油润滑的效果差。因此在空调汽车用涡旋压缩机通常采用滚珠防自转机构来防止动涡旋盘自转。如图1所示,滚珠防自转机构1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改善摩擦副,但是滚珠槽孔板加工精度要求高,且加工复杂、装配难度高,从而增加了涡旋压缩机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静涡旋盘,设置在机壳内;支架,设置在机壳内并与静涡旋盘连接,支架上具有避让孔;动涡旋盘,夹设在静涡旋盘与支架之间,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相互配合;驱动部,穿设在避让孔内,驱动部与动涡旋盘连接以驱动动涡旋盘偏心运动;配合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中的一个设置在动涡旋盘上,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支架上;销轴,设置在支架与动涡旋盘之间,销轴包括设置在第一配合孔内的第一轴段以及设置在第二配合孔内的第二轴段,第二轴段能够在第二配合孔内作圆周运动;第一减摩件,设置在第二配合孔的孔壁与第二轴段之间并与第二轴段配合,用以减小销轴与第二配合孔的孔壁之间的摩擦。

进一步地,第一减摩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固定在第二配合孔内,第二轴段与第一轴承的内壁配合。

进一步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减摩件,第二减摩件设置在第一配合孔的孔壁与第一轴段之间,以减小销轴与第一配合孔的孔壁之间的摩擦。

进一步地,第二减摩件为第二轴承,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承的内壁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均为滚动轴承,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轴承的内径D1=2r+d+t,其中r为静涡旋盘的偏心半径,d为销轴的直径,t为预定偏差。

进一步地,第一轴承为滑动轴承或耐磨钢环,第二轴承为滚动轴承,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第一轴承设置在动涡旋盘上,第二轴承设置在支架上。

进一步地,第一轴承的内径D2=2r+d,其中r为静涡旋盘的偏心半径,d为销轴的直径。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孔设置在动涡旋盘上,第二配合孔设置在支架上,第一轴段过盈地设置在第一配合孔内,第一轴承为滚动轴承,第一减摩件还包括与第一轴承的内圈配合的连接套,第二轴段通过连接套与第一轴承的内圈配合。

进一步地,连接套包括第一筒状部以及设置在第一筒状部底端的连接柱,连接柱向着支架延伸并与第一轴承的内圈配合,第一筒状部的内壁形成转动空间,第二轴段伸入转动空间中并与第一筒状部的内壁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筒状部的内径等于D3=2r+d+t,其中r为静涡旋盘的偏心半径,d为销轴的直径,t为预定偏差。

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曲轴以及与曲轴连接的偏心转动部,曲轴穿设在避让孔内,偏心转动部设置在曲轴与动涡旋盘之间。

进一步地,偏心转动部包括偏心套以及设置在动涡旋盘和偏心套之间的第三轴承,偏心套包括第二筒状部以及设置在第二筒状部底端的偏心柱,偏心柱向着动涡旋盘延伸并与第三轴承的内圈配合,第二筒状部与曲轴的一端配合。

进一步地,第二筒状部的内壁形成安装孔,曲轴的一端伸入至安装孔内并与安装孔间隙配合。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涡旋压缩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销轴,设置在支架与动涡旋盘之间,销轴的第一轴段设置在第一配合孔内,销轴的第二轴段设置在第二配合孔内。第一减摩件,设置在第二配合孔的孔壁与第二轴段之间并与第二轴段配合。当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相对于静涡旋盘转动时,销轴的第二轴段在第一减摩件内作圆周运动。当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有自转的趋势时,销轴的第二轴段与第一减摩件相干涉以起到防自转的作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上述结构能够减小销轴与第二配合孔的孔壁之间的摩擦,改善局部烧灼现象,降低功耗,使得压缩机能够高速高效地运转。第二、上述销轴与减摩件之间的装配简单、方便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三、上述销轴的加工简单,报废率低,材料利用率高,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滚珠防自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实施例一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涡旋压缩机的防自转机构的支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防自转机构的静涡旋盘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的涡旋压缩机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纵剖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实施例三的局部纵剖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机壳;20、静涡旋盘;30、支架;40、动涡旋盘;50、驱动部;51、曲轴;52、偏心转动部;521、偏心套;5211、第二筒状部;5212、偏心柱;522、第三轴承;61、第一配合孔;62、第二配合孔;70、销轴;81、第一轴承;82、连接套;821、第一筒状部;822、连接柱;90、第二轴承;100、偏心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至图5所示,实施例一的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10、静涡旋盘20、支架30、动涡旋盘40、驱动部50、配合部、销轴70以及第一减摩件。其中,静涡旋盘20设置在机壳10内。支架30设置在机壳10内并与静涡旋盘20连接,支架30上具有避让孔。动涡旋盘40夹设在静涡旋盘20与支架30之间,动涡旋盘40与静涡旋盘20相互配合。驱动部50穿设在避让孔内,驱动部50与动涡旋盘40连接以驱动动涡旋盘40偏心运动。配合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孔61和第二配合孔62,第一配合孔61和第二配合孔62中的一个设置在动涡旋盘40上,第一配合孔61和第二配合孔6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支架30上。销轴70设置在支架30与动涡旋盘40之间,销轴70包括设置在第一配合孔61内的第一轴段以及设置在第二配合孔62内的第二轴段,第二轴段能够在第二配合孔62内作圆周运动。第一减摩件,设置在第二配合孔62的孔壁与第二轴段之间并与第二轴段配合,用以减小销轴70与第二配合孔62的孔壁之间的摩擦。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涡旋压缩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孔61和第二配合孔62。销轴70,设置在支架30与动涡旋盘40之间,销轴70的第一轴段设置在第一配合孔61内,销轴70的第二轴段设置在第二配合孔62内。第一减摩件,设置在第二配合孔62的孔壁与第二轴段之间并与第二轴段配合。当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40相对于静涡旋盘20偏心运动时,销轴70的第二轴段在第一减摩件内作圆周运动。当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40有自转的趋势时,销轴70的第二轴段与第一减摩件相干涉以起到防自转的作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上述结构能够减小销轴70与第二配合孔62的孔壁之间的摩擦,改善局部烧灼现象,降低功耗,使得压缩机能够高速高效地运转。第二、上述销轴70与第一减摩件之间的装配简单、方便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三、上述销轴70的零件简单、加工易保证,报废率低,材料利用率高,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减摩件包括第一轴承81,第一轴承81固定在第二配合孔62内,第二轴段与第一轴承81的内壁配合。具体地,当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40相对于静涡旋盘20偏心运动时,销轴70的第二轴段在第一轴承81的内壁配合,并在第一轴承81的内壁内作圆周运动。当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40有自转的趋势时,销轴70的第二轴段与第一轴承81的内壁干涉配合从而起到防自转的作用。上述第一轴承81为标准件,零件通用化程度高,容易采购、更换及维修方便。此外,采用销轴与轴承的配合方案,使得装配零件减少,装配尺寸易于保证。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涡旋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减摩件,第二减摩件设置在第一配合孔61的孔壁与第一轴段之间,以减小销轴70与第一配合孔61的孔壁之间的摩擦。上述结构能够减小销轴70与第一配合孔61的孔壁之间的摩擦,从而进一步改善局部烧灼现象,降低功耗,使得压缩机能够更加高速高效地运转。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二减摩件为第二轴承90,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承90的内壁配合。上述第二轴承90为标准件,易于采购。此外,采用销轴与轴承的配合方案,使得装配零件减少,装配尺寸易于保证。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轴承81与第二轴承90均为滚动轴承,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承90的内圈过盈配合。具体地,当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40相对于静涡旋盘20偏心运动时,销轴70的第二轴段与第一轴承81的内壁接触,在接触摩擦力的作用下,销轴70绕第二轴承90的中心转动,实现销轴70在第一轴承81的内壁中滚动,从而变滑动为滚动摩擦。采用滚动摩擦可以改善由于油雾润滑不良所带来的大量滑动摩擦热,避免了零件局部烧灼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功耗,使得压缩机能够高速高效运转。优选地,第一轴承81和第二轴承90可以采用密封、自润滑的轴承。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改善压缩机润滑不良情况,并且起到防杂的作用,从而提高样机运转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轴承81可以设置在支架上,第二轴承90设置在动涡旋盘40上(如图5所示)。第一轴承81也可以设置在动涡旋盘40上,第二轴承90设置在支架上(图中未示出)。上述两种方案工作原理方式和起到的作用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再实施例一中,销轴70在轴向方向上不受轴向力的作用,因此销轴70过盈在第二轴承90的内壁中可以起到轴向限位作用,防止销轴70轴向窜动。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一中,第一轴承81、第二轴承90与销轴70形成防自转机构。在本实施例中,这样的防自转机构为多个,以第一轴承81设置在支架30上,第二轴承90设置在动涡旋盘40上为例,第一轴承81周向布置在支架30上,第二轴承90周向布置在动涡旋盘40上,多个第一轴承81与多个第二轴承90一一对应。相对应的一组第一轴承81与第二轴承90之间设置有销轴70。

下面以第一轴承81设置在支架上,第二轴承90设置在动涡旋盘40上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安装过程:

首先将销轴70的第一轴段过盈压入到第二轴承90的内壁内,然后再将装配有销轴70和第二轴承90的组件的外壁过盈压入至动涡旋盘40的第一配合孔61的孔壁内作为动盘组件。接着将第一轴承81的外壁过盈压入到支架30上的第二配合孔62的孔壁内。此时,将装配有销轴70和第二轴承90的动盘组件装配到支架30上,且销轴70的第二轴段插入到第一轴承81的内壁内。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为抑制动涡旋盘40自身旋转,还需满足以下尺寸关系。具体地,第一轴承81的内径D1=2r+d+t,其中r为静涡旋盘20的偏心半径,d为销轴70的直径,t为预定偏差。也就是说,当动涡旋盘40沿偏心圆100轨迹做偏心半径r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时,因第一轴承81的内径满足上述关系,动涡旋盘40上的销轴70会受到第一轴承81内壁的约束而不能自转。具体地,当第一轴承81的内径满足上述关系并且动涡旋盘40运转至图3中的A位置时,销轴70会运转到图3中70A的位置,销轴70受到第一轴承81内壁的径向方向的约束,使得动涡旋盘40不能自转。同理,当动涡旋盘40运转至图3中的B位置时,销轴70会运转到图3中70B的位置,销轴70受到第一轴承81内壁的径向方向的约束,使得动涡旋盘40不能自转。优选地,预定偏差范围t在0.02mm~0.12mm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D1>2r+d,且动涡旋盘40运动时,第一轴承81的内壁与销轴70之间会存在间隙、不接触。而且如果上述间隙比预定偏差范围t大很多时,第一轴承81的内壁对销轴70起不到约束作用,动涡旋盘40在沿偏心圆100公转的同时自身也会发生自转,销轴70、第一轴承81以及第二轴承90所组成的防自转机构将失去防止动涡旋盘40自转的作用。而当D1<2r+d时,动涡旋盘40在偏心装配下,销轴70会与第一轴承81的内壁存在装配干涉,使得销轴70装配不到第一轴承81的内壁内。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驱动部50包括曲轴51以及与曲轴51连接的偏心转动部52,曲轴51穿设在避让孔内,偏心转动部52设置在曲轴51与动涡旋盘40之间。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偏心转动部52包括偏心套521以及设置在动涡旋盘40和偏心套521之间的第三轴承522,偏心套521包括第二筒状部5211以及设置在第二筒状部5211底端的偏心柱5212,偏心柱5212向着动涡旋盘40延伸并与第三轴承522的内圈配合,第二筒状部5211与曲轴51的一端配合。具体地,当曲轴51转动时,由于第二筒状部5211与曲轴51的一端配合,因此第二筒状部5211会随着曲轴51一同转动。由于偏心柱5212偏心地设置在第二筒状部5211上(偏心柱5212与曲轴51的轴线不重合),因此偏心柱5212会偏心转动。由于偏心柱5212与第三轴承522的内圈配合,第三轴承522设置在动涡旋盘40上,因此动涡旋盘40也会偏心转动。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优选地,上述曲轴51与第二筒状部5211通过销连接在一起。

由于销轴70装配数量多于3个时,可能会存在干涉现象,产生不好装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二筒状部5211的内壁形成安装孔,曲轴51的一端伸入至安装孔内并与安装孔间隙配合。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径向柔性偏心量调节,偏心套521可周向有一定的转动范围,曲轴51与第二筒状部5211能够产生0°至5°范围内的相对转动,从而解决销轴70了容易与第一轴承81的内壁相干涉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D1<2r+d的话,采用上述曲轴51的一端伸入至安装孔内并与安装孔间隙配合的方案,将销轴70装配到第一轴承81的内壁内侧,第一轴承81的内壁与销轴70虽能无间隙接触约束防止动涡旋盘40自转,但此时可能会使泵体径向间隙过大,造成内泄露现象。因此第一轴承81的内径控制在D1=2r+d+(0.02~0.12)mm范围,可以控制合理抑制动涡旋盘40自转,避免泵体内泄露的现象发生。

如图6所示,实施例二的涡旋压缩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轴承81为滑动轴承或耐磨钢环,第二轴承90为滚动轴承,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承90的内圈过盈配合,第一轴承81设置在动涡旋盘40上,第二轴承90设置在支架30上。当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40相对于静涡旋盘20偏心运动时,销轴70与第一轴承81的内壁接触,销轴70可绕第二轴承90中心转动,并实现销轴70在第一轴承81内壁上滚动,实现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降低了摩擦功耗,最终提高了性能。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安装过程:

销轴70通过第二轴承90安装在支架30上,销轴70过盈在第二轴承90的内壁内侧,第二轴承90的外壁过盈在支架30上,动涡旋盘40上开设有第二配合孔62,第一轴承81容纳在第二配合孔62中,第一轴承81与第二配合孔62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控制0.02mm~0.12mm范围。

在实施例二中,第一轴承81的内径D2=2r+d,其中r为静涡旋盘20的偏心半径,d为销轴70的直径。原理类似于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实施例三的涡旋压缩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轴段与第一配合孔61之间的配合关系。具体地,第一配合孔61设置在动涡旋盘40上,第二配合孔62设置在支架30上,第一轴段过盈地设置在第一配合孔61内,第一轴承81为滚动轴承,第一减摩件还包括与第一轴承81的内圈配合的连接套82,第二轴段通过连接套82与第一轴承81的内圈配合。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三中,连接套82包括第一筒状部821以及设置在第一筒状部821底端的连接柱822,连接柱822向着支架30延伸并与第一轴承81的内圈配合,第一筒状部821的内壁形成转动空间,第二轴段伸入转动空间中并与第一筒状部821的内壁配合。具体地,当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40相对于静涡旋盘20偏心运动时,销轴70与第一筒状部821的内壁接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销轴70推动整个连接套82绕第一轴承81的中心转动,实现销轴70与第一筒状部821的内壁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降低摩擦功耗,使得压缩机能够高速高效地运转。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安装过程:

销轴70过盈在动涡旋盘40上,连接套82具有第一筒状部821以及连接在第一筒状部821上的连接柱822,第一筒状部821的内壁镀有耐磨材料,连接柱822与第一轴承81内孔过盈,安装在支架30上,第一筒状部821可绕第一轴承81中心转动。

在实施例三中,第一筒状部821的内径等于D3=2r+d+t,其中r为静涡旋盘20的偏心半径,d为销轴70的直径,t为预定偏差。优选地,预定偏差t在0.02mm~0.12mm之间。原理类似于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