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2433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属于机床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压油缸,能够为自动化加工机床提供动力,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市面上的液压油缸,需要借助外部测压设备才能对液压油缸的压力进行测试,在压力不足时,便于及时补油,保证提供可靠的东西,但是,外部测压设备对液压油缸测试时,使用十分不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液压油缸,采用外部测压设备对液压油缸测试时,使用十分不便,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通过测压弹簧接入液压油缸的油路,推动测压推杆移动,并通过位移传感器设置位移,从而得到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压力值,使用方便,便于测试,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拧接在液压油缸缸体上的接头体,所述接头体的外壁与液压油缸缸体的内壁之间设置第一密封胶圈,所述接头体内设有连通管、空腔,所述空腔通过连通管与液压油缸缸体相联通,所述空腔内设置测压弹簧、钢球、测压推杆,所述测压弹簧的一端抵住连通管,所述测压弹簧的另一端通过钢球与测压推杆相连接,所述测压推杆嵌入在空腔内,且外端部延伸出接头体,所述测压推杆的外壁与接头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圈,所述测压推杆的后端连接有位移传感器。

前述的一种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直径为连通管直径的三倍。

前述的一种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体的中部设有凸起环,所述凸起环用于抵住在液压油缸缸体的端部。

前述的一种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推杆内端部设置有用于卡放钢球的弧形凹槽。

前述的一种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胶圈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前述的一种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胶圈采用自润滑尼龙材料制成。

前述的一种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弹簧的一端通过挡板抵住连通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通过测压弹簧接入液压油缸的油路,推动测压推杆移动,并通过位移传感器设置位移,从而得到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压力值,使用方便,便于测试,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1:液压油缸缸体;2:接头体;3:第一密封胶圈;4:连通管;5:空腔;6:测压弹簧;7:钢球;8:测压推杆;9:第二密封胶圈;10:位移传感器;11:凸起环;1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包括拧接在液压油缸缸体1上的接头体2,所述接头体2的外壁与液压油缸缸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第一密封胶圈3,所述接头体2内设有连通管4、空腔5,所述空腔5通过连通管4与液压油缸缸体1相联通,所述空腔5内设置测压弹簧6、钢球7、测压推杆8,所述测压弹簧6的一端抵住连通管4,所述测压弹簧6的另一端通过钢球7与测压推杆8相连接,所述测压推杆8嵌入在空腔5内,且外端部延伸出接头体2,所述测压推杆8的外壁与接头体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圈9,所述测压推杆8的后端连接有位移传感器10。

所述空腔5的直径为连通管4直径的三倍,所述测压弹簧6的一端通过挡板12抵住连通管4,便于连接管4的油路提供的压力推动测压弹簧6压缩,并通过钢球7推动测压推杆8在空腔5内移动,使位移传感器10发生位移,从而计算出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压力值,使用方便。

所述接头体2的中部设有凸起环11,所述凸起环11用于抵住在液压油缸缸体1的端部。

所述测压推杆8内端部设置有用于卡放钢球7的弧形凹槽,接触可靠。

所述第一密封胶圈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密封胶圈9采用自润滑尼龙材料制成,在密封的同时,起到润滑作用,使测压推杆8在空腔5顺利滑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测压接头,通过测压弹簧接入液压油缸的油路,推动测压推杆移动,并通过位移传感器设置位移,从而得到自动化机床液压油缸的压力值,使用方便,便于测试,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