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油缸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2539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小型油缸缓冲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油缸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油缸缓冲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机械的应用面越来越广泛,用户对各种极限工况提出要求,所以特大机械设备与微型机械设备均热销市场。

在机械化蓬勃发展的今天,用户需要在更舒适、更安静的环境下工作,因而对设备中运动执行原件—液压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市场调查结果如下:

1、油缸质量(尤其是缓冲质量)参差不齐:新兴市场微型油缸需求量大,导致很多良莠不齐的油缸涌入市场,尤其是有些根本没有考虑缓冲性能,给客户带来极差的使用体验;

2、油缸缓冲设计思维模式:由于缺少相关规范,部分油缸产品仅仅从油缸质量出发,并未从整体系统与设备考虑,导致某些微型设备难以获得客户青睐;

3、缓冲耐久性能考虑欠缺:由于缓冲耐久性能验证需要很高成本,小规模生产供应商无法承担,导致照搬的缓冲结构并未得到耐久认证,极可能导致后期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因缓冲失效而导致整体设备瘫痪。

对于此类微型设备液压油缸在设计缓冲时,一般会考虑缓结构的安全性:强度,即在缓冲过程中各部件均满足使用要求;工艺性:在加工与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难以生产的情况。

所以一般设计的结构为图1中所示:与活塞杆一体加工出缓冲柱,当活塞杆快回缩到极限位置时,缓冲柱与配合内孔行程环缝截流,从而起缓冲作用。

但是这样的结构看似生产较简单,却忽略了几大缺点,可能使成本大大增加:

1、缓冲部位在加工时,必须保证较高精度的圆跳动,否则在缓冲过程中容易与配合内孔发生偏磨甚至拉伤导致油缸报废;

2、由于在较高的加工难度,一般设计时环缝间隙会放的比较大,因而失去了良好的缓冲性能;

3、当油缸回缩到极限位置后,反向启动时,由于仅仅由环缝过油,导致油缸启动压力较高,易发生抖动或其他异常;

4、由于缓冲柱与杆体一体结构,导致会缓冲柱外表面难以实现硬化处理,从而大大降低了缓冲的使用寿命;

5、由于缓冲柱与杆体的一体性,若对油缸进行缓冲调整,代价较大,以及在后期油缸维修与维护过程中,所需成本也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油缸缓冲器,具有新型大腔缓冲结构,具有优良的耐久性能,缓冲效果良好,易于维修与调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小型油缸缓冲器,包括:油缸缸体、活塞杆和缓冲柱,活塞杆置于油缸缸体内,活塞杆上设有缓冲柱,缓冲柱与活塞杆分离式设置,活塞杆端部沿轴向开设有用于安装缓冲柱的缓冲柱孔,缓冲柱置于缓冲柱孔内,缓冲柱外圈与缓冲柱孔内圈形成间隙配合,缓冲柱与活塞杆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柱与活塞杆之间同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柱为浮动缓冲柱,浮动缓冲柱在缓冲柱孔内沿轴向进行浮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柱与活塞杆之间通过圆柱销紧固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圆柱销与缓冲柱孔和活塞杆的孔形成间隙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单向阀组件,单向阀组件安装在油缸缸体的大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小型油缸缓冲器将缓冲柱与活塞杆分离,降低了加工难度,易于维修和调试,增强了缓冲性能,提高油缸质量,极大提高缓冲耐久性能,同时保证油缸具有良好启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小型油缸缓冲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油缸缓冲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缓冲柱,2、圆柱销,3、单向阀组件,4、活塞杆,5、缓冲柱孔,6、油缸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小型油缸缓冲器,包括:油缸缸体6、活塞杆4、缓冲柱1和单向阀组件3,活塞杆4置于油缸缸体6内,活塞杆4上设有缓冲柱1。

缓冲柱1与活塞杆4分离式设置,这样将小零件分开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

此外,由于单独加工,缓冲柱1表面硬化处理变得很简单,从而使缓冲接触表面形成大的硬度差,极大延长了缓冲的耐久寿命。

如果油缸缓冲性能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单独更换缓冲柱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维修的费用与维修周期;同时减小油缸缓冲调试的成本与周期。

缓冲柱1与活塞杆4之间同轴设置,活塞杆4端部沿轴向开设有用于安装缓冲柱1的缓冲柱孔5。

缓冲柱1置于缓冲柱孔5内,缓冲柱1外圈与缓冲柱孔5内圈形成间隙配合,适当的深度和间隙设计,可以保证缓冲柱1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浮动。

缓冲柱1为浮动缓冲柱,浮动缓冲柱在缓冲柱孔5内沿轴向进行浮动,可以减小环缝间隙,从而得到良好的缓冲性能。

在缓冲过程中缓冲柱1可以自行调整,从而大大降低了偏磨的可能,提高了产品质量。

缓冲柱1与活塞杆4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具体地,缓冲柱1与活塞杆4之间通过圆柱销2紧固在一起。

圆柱销2与缓冲柱孔5和活塞杆4的孔形成间隙配合,在不影响缓冲柱浮动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保证缓冲柱1的位置。

在油缸缸体的大腔内安装有单向阀组件3,可以改善油缸大腔的启动表现,使得油缸启动压力降低,动作更平稳。

本实用新型小型油缸缓冲器的有益效果是:

降低了加工难度:将缓冲柱1与活塞杆4分离,对小零件分开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

增强了缓冲性能:缓冲柱1为浮动缓冲柱,可以减小环缝间隙,从而得到良好的缓冲性能;

提高油缸质量:在缓冲过程中缓冲柱1可以自行调整,从而降低了偏磨的可能,提高产品质量;

极大提高缓冲耐久性能:由于单独加工,缓冲柱1表面硬化处理变得很简单,从而缓冲接触表面形成大的硬度差,极大延长了缓冲的耐久寿命;

良好启动性能:此结构中增加单向启动阀。使得油缸在反向启动过程中油缸更平稳;

易于维修和调试:若油缸缓冲性能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单独更换缓冲柱1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维修费用与维修周期,同时减小油缸缓冲调试的成本与周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