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吸油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4602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吸油管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塞式制冷压缩机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吸油管结构。



背景技术: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常规结构均包括一密封的机壳,机壳内设有机芯及泵体支撑结构,机芯包括:定转子组件、活塞、连杆、吸油管、曲轴运动组件、阀组。

通常,压缩机的上油结构为普通单舌片吸油管,吸油管内存在一个分油隔片;

压缩机工作过程中,通过吸油管同曲轴连接,压缩机冷却润滑油通过吸油管、曲轴离心旋转方式,将油液输送到运行部件曲轴、活塞、连杆、活塞销等部位润滑、冷却,但传统吸油管其上油高度、上油效率、上油量有限,导致压缩机泵体、电机、活塞连杆等部位无法充分冷却润滑,导致压缩机发热严重,再而回流制冷剂被压缩机加热,存在过热现象,降低压缩机吸气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压缩机上油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用于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吸油管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吸油管结构,包括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由喇叭状管口和圆柱形管体构成,所述喇叭状管口内设置有涡旋转体,所述涡旋转体由涡旋叶片和叶片柱构成,所述涡旋叶片均匀分布在叶片柱上。

所述涡旋叶片为直角梯形结构,其垂直边长的高度为20mm,顶部边长的宽度为5mm,底部边长的宽度为10mm,顶部边和底部边的扭曲角度为90°。

所述涡旋叶片的垂直边固定在叶片柱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对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吸油管结构进行改进,一方面可以提高泵体的上油率、上油高度、上油量,另一方面,由于制冷剂对泵体进行充分冷却,避免了制冷剂二次回流过热现象的发生,极大的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容易制作,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油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涡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3,一种用于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吸油管结构,包括管套,所述管套1由喇叭状管口3和圆柱形管体2构成,所述喇叭状管口3内通过过盈配合固定有涡旋转体4,所述涡旋转体4由涡旋叶片5和叶片柱6构成,所述3片涡旋叶片5均匀分布在叶片柱6上。

所述涡旋叶片5为直角梯形结构,其垂直边长的高度为20mm,顶部边长的宽度为5mm,底部边长的宽度为10mm,顶部边和底部边的扭曲角度为90°。

所述涡旋叶片5的垂直边固定在叶片柱6上。

所述管套1为铸造制成,所述涡旋转体4为冲压制成。

本实用新型吸油管的安装方式如下:首先根据泵体的上油率、上油高度、上油量来选择包含不同数量涡旋叶片5的涡旋转体4,通过铸造成型制得长度为50mm的管套1,其喇叭状管口3的最大直径为20mm,深度为20mm,圆柱形管体2的长度为30mm;通过冲压成型制得按120°均匀分布有3片涡旋叶片5的涡旋转体4;然后通过过盈配合将涡旋转体4压入管套1内固定。

本实用新型吸油管可以提高泵体的上油率、上油高度、上油量的原理为:吸油管通过与曲轴末端压套连接,在曲轴旋转的同时,带动吸油管旋转,通过涡旋转体将油压缩后通过曲轴油道送到泵体上部,给整个压缩机内部配合出进行冷却润滑,实现提高压缩机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涵在本申请权利诉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