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6532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冷却空压机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空压机由于本身的设计结构和工作原理决定,它的绝热效率在0.65-0.85之间。对于空气压缩机,设计供油温度一般在50-60℃,实际运行时的排气温度往往在80-90℃之间。高的排气温度会导致更多的润滑油处于气相,增加油气分离的难度,降低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当前行业内,螺杆机基本上采用内置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箱,将压缩空气中的冷却油分离出来,由于温度和压缩空气含油量和杂质的影响,内置油气分离器使用寿命相当有限,其分离的精度也因现场工况等因素会较快下降。通常空压机实际运行中,油气分离器是将螺杆润滑油与压缩空气分离的部件,正常运行下,油气分离器的使用寿命在3000小时左右,但润滑油的品质及空气的过滤精度对其寿命有巨大的影响。可见在恶劣使用环境下必须缩短空滤芯的保养更换周期,甚至考虑加装前置空气滤清器。油气分离器在到期或者前后压力差超过0.12Mpa后必须予以更换。否则会造成电机过载,油气分离器破损跑油。 更换方法: 拆下油气分离箱盖上安装的各控制管接头。取出装油气分离箱盖上伸入油气分离箱内的回油管,拆出油气分离箱上盖紧固螺栓。过程比较复杂,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减少空压机维护成本,保证压缩空气过滤精度,降低压缩空气在油气分离箱内的压降,节约能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气分离箱外壳,所述油气分离箱外壳上设置有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上对应连接有进气端口法兰和出气端口法兰;所述进气端口法兰和出气端口法兰均通过紧固螺栓与油气分离箱外壳固定连接,在进气端口法兰和出气端口法兰与油气分离箱外壳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垫圈加以密封;所述油气分离箱外壳的空腔内还设置有三棱柱和滤油网;所述滤油网分为并排的两组设置在靠近油气分离箱外壳的出气端口处;所述三棱柱呈间隔相邻位置不重叠的焊接在油气分离箱外壳上,三棱柱的外端面由设置的棱柱斜面和凸缘组成;所述油气分离箱外壳的下端设置有集油槽,集油槽的上端口与三棱柱对应连通;所述集油槽的一侧设有出油口,出油口与集油槽对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棱柱呈间隔相邻位置设置有九层,且第一层两个相邻的三棱柱之间间隔距离为5mm±1,后边每层间隔递减0.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棱柱与油气分离箱外壳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无缝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油网底端与油气分离箱外壳下端距离为15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油槽通过出油口与后端油冷却器对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油气分离装置,采用卧式方形油气分离箱外壳,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采用四棱锥形法兰,其进气端口法兰和出气端口法兰与油气分离箱外壳连接处添加密封垫圈密封,保证油气分离箱外壳的气密性,内部构造为间隔相邻位置不重叠的三棱柱,当压缩气体由进气端进入,气体打在三棱柱侧面上,压缩气体中的冷却油附着到棱柱面,从油气混合中分离出来,由于交错的棱柱对气流的方向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导致气体在油气分离箱中流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滴进一步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出气口法兰滤网装置进一步保证了出气口压缩气体的精度,减少空压机维护成本,保证压缩空气过滤精度,降低压缩空气在油气分离箱内的压降,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棱柱截面图。

图中:1-进气端口法兰、2-紧固螺栓、3-密封垫圈、4-油气分离箱外壳、5-三棱柱、6-滤油网、7-出气端口法兰、8-集油槽、9-出油口、10-棱柱斜面、11-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气分离箱外壳4,油气分离箱外壳4上设置有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上对应连接有进气端口法兰1和出气端口法兰7;进气端口法兰1和出气端口法兰7均通过紧固螺栓2与油气分离箱外壳4固定连接,在进气端口法兰1和出气端口法兰7与油气分离箱外壳4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垫圈3加以密封;油气分离箱外壳4的空腔内还设置有三棱柱5和滤油网6;滤油网6分为并排的两组设置在靠近油气分离箱外壳4的出气端口处,出气端口法兰7处加滤油网6保证最终出气口压缩空气的含油量,滤油网6底端与油气分离箱外壳4下端距离为150mm,防止液态后的冷却油污染滤油网6;三棱柱5呈间隔相邻位置不重叠的焊接在油气分离箱外壳4上,三棱柱5与油气分离箱外壳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无缝焊接,三棱柱5的外端面由设置的棱柱斜面10和凸缘11组成,有效防止附着在三棱柱5上的油滴由于气体流动重新将冷却油带走;三棱柱5呈间隔相邻位置设置有九层,且第一层两个相邻的三棱柱5之间间隔距离为5mm±1,后边每层间隔递减0.5mm,使附着的油通过自身流动到集油槽8内;集油槽8对应设置在油气分离箱外壳4的下端,集油槽8的上端口与三棱柱5对应连通;集油槽8的一侧设有出油口9,出油口9与集油槽8对应连通,集油槽8通过出油口9与后端油冷却器对应连通,集油槽8回收的油通过出油口9回到后端油冷却器中。

工作原理:本油气分离装置,当压缩气体由进气端进入,气体打在三棱柱5侧面上,压缩气体中的冷却油附着到棱柱面,从油气混合中分离出来,由于交错的棱柱对气流的方向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导致气体在油气分离箱中流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滴进一步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出气口法兰滤网装置进一步保证了出气口压缩气体的精度。

综上所述:本油气分离装置,采用卧式方形油气分离箱外壳4,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采用四棱锥形法兰,其进气端口法兰1和出气端口法兰7与油气分离箱外壳4连接处添加密封垫圈3密封,保证油气分离箱外壳4的气密性,内部构造为间隔相邻位置不重叠的三棱柱5,交互改变混合气体的流动方向,使得油滴在油气分离箱中由于离心力与空气分离,三棱柱5和油气分离箱外壳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无缝焊接,进出气两端法兰连接方式为紧固螺栓2连接,内部三棱柱5的后端采用凸缘11结构,防止附着在三棱柱5上的油滴由于气体流动重新将冷却油带走,为实现大部分含油的过滤效率,两个棱柱斜面10之间间隔距离5mm±1,每层递减0.5mm,附着的油通过自身流动到集油槽8,集油槽回收的油通过出油口9回到后端油冷却器,出气端口法兰7处加滤油网6保证最终出气口压缩空气的含油量,滤油网6底端与油气分离箱下端距离为150mm,防止液态后的冷却油污染滤油网6。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