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空分增压机出口压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4957发布日期:2018-07-07 22:39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空分增压机出口压力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空分设备的膨胀机系统二级增压机出口压力只能达到4.8MPa,故障率高,空分系统出现波动时,极易导致膨胀机转子、叶轮和轴承的烧毁。膨胀机一旦出现问题,维修耗时久,维修费用高,给企业带来的直接、间接损失较大。而且以往的出气口处的管衔接采用管路直接的硬性连接,且如果需要多路管路则只能通过三通或十字接头进行硬性连接,这样的方式不仅限制了管路分出的数量且管路的硬性连接使得管路或者设备收到外力冲击时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空分增压机出口压力装置,其目的是解决以往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提高空分增压机出口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增压侧叶轮、喷嘴、增压侧密封器、增压侧轴承、转子、膨胀侧轴承、膨胀侧密封器、膨胀侧叶轮和蜗壳;

增压侧叶轮、喷嘴、增压侧密封器、增压侧轴承、转子、膨胀侧轴承、膨胀侧密封器和膨胀侧叶轮设置在蜗壳内,蜗壳分隔成三个腔室,增压侧叶轮和膨胀侧叶轮分别设置在两侧的腔室内,转子设置在中间的腔室内且两端分别伸进侧面的两个腔室内与增压侧叶轮和膨胀侧叶轮连接,转子上靠近增压侧叶轮的一端设置有增压侧密封器和增压侧轴承,增压侧密封器设置在增压侧叶轮和增压侧轴承之间,转子上靠近膨胀侧叶轮的一端设置有膨胀侧轴承和膨胀侧密封器,膨胀侧密封器设置在膨胀侧轴承和膨胀侧叶轮之间;

增压侧叶轮所在的腔室设置喷嘴, 喷嘴对应增压侧密封器的位置。

在转子处设置有转速探头和振动探头,在增压侧轴承和膨胀侧轴承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在增压侧叶轮所在的腔室一端侧壁设置有空气进入膨胀机增压侧的进气口,在膨胀侧叶轮所在的腔室的一端侧壁设置有空气出膨胀机膨胀侧的出气口,使用时气流由进气口进入经过转子所在的腔室后经膨胀侧叶轮所在腔室,并从温度传感器流出。

在出气口连接多路缓冲衔接器,该多路缓冲衔接器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内套管的一端伸进外套管内,内套管的空腔与外套管空腔连通,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能轴向相对移动,内套管伸进外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前凸起,前凸起与外套管内壁之间动密封配合,在内套管伸进外套管的部分还套有能相对于内套管和外套管轴向移动的移动密封圈, 移动密封圈与内套管之间以及移动密封圈与外套管之间均为动密封配合;

在前凸起与移动密封圈之间的内套管外套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一端顶触前凸起,另一端顶触移动密封圈;

在外套管的一端与内套管动密封配合,另一端连接衔接盘, 衔接盘为直径大于外套管的中空的圆盘式结构,该衔接盘的一端与外套管连通,另一端封闭,在衔接盘的封闭端设置有多个管衔接器,管衔接器包括与衔接盘的空腔连通的带有内螺纹的衔接管和设置在衔接管前端的锥形衔接口,衔接管与衔接盘(29)的外壁动密封配合,衔接管能以自身的轴为轴自转且轴向固定(即只能自转,轴向相对于衔接盘距离不变!),衔接管通过锥形衔接口与衔接盘的空腔连通,锥形衔接口为直径由内向外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由内向外即由衔接盘通过锥形衔接口向外的方向,即图2中的由左向右!)

外套管的一端与内套管动密封连接,另一端连接出气口;

使用时,管路与衔接管连接,管路与衔接管连接端设置有外螺纹,使用时管路伸进衔接管内与衔接管螺纹配合,同时,管路紧紧的密封的套在锥形衔接口外,使得管路与锥形衔接口连通。内套管能相对于外套管沿自身的轴转动,。

管路的连接端设置有形状与锥形衔接口相适应且能套在锥形衔接口上密封的锥形开口。

锥形衔接口外壁的斜面上套有密封软套。

不与管路连通的衔接管通过堵盖封堵,堵盖设置有外螺纹,使用时堵盖伸进衔接管内与衔接管螺纹配合,同时,堵盖伸进衔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形状与锥形衔接口相适应且能套在锥形衔接口上密封的锥形凹槽,该锥形凹槽紧紧的密封的套在锥形衔接口外将锥形衔接口密封。

内套管的一端与外套管动密封配合,另一端也设置有管衔接器,该管衔接器包括与内套管的空腔连通的带有内螺纹的出气衔接管和设置在气衔接管前端的锥形衔接口,使用时气衔接管与出气口的出气管路连通,使用时,该出气管路与气衔接管连接,出气管路与出气衔接管的连接端设置有外螺纹,使用时出气管路伸进出气衔接管内与出气衔接管螺纹配合,同时,出气管路紧紧的密封的套在锥形衔接口外,使得出气管路与锥形衔接口连通。

优点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空分增压机出口压力装置, 其目的是解决以往的装置效率低、故障率高的问题,增加了效率、安全性和操作性,减少设备维修次数,使设备正常运行。

原膨胀机的装配间隙不能做到太小,轴承和密封器出现故障的几率太高,而且监测手段单一,只能监测轴承温度。经过该技术改造后,膨胀机的装配间隙可减小2μm,二级增压机出口的压力可提升到5.3MPa,可使设备的效率提高十个百分点;增加了止推温度的监控点和轴振动监控点,通过DCS系统从多个方面共同监控,保证设备在安全性能的范围内运行,一旦超出既定的设定值上限,就会通过DCS联锁停机。

来自压缩机的高压空气经过增压机进口进入增压机,经过增压机叶轮、增压机喷嘴后压力升高,经过蜗壳送去下一工序;增压空气进入膨胀侧,经过膨胀侧侧叶轮膨胀后气体温度降低,经过出口送去下一工序;轴承起到对转子润滑的作用;密封器主要在转子正常润滑的同时,保证润滑油不能进入增压或膨胀的气体中;转速探头用来测量转子转速,温度传感器用来测量轴承温度和止推温度的,震动探头主要用来测量转子的振动值。该技术实施后,增大了DCS对膨胀机的监测效果,提高了增压侧气体出口的压力,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设备的安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装配技术基础上,更加完善和精准的进行装配,增加了止推温度的监控点和轴振动监控点,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同时,在出气口的管路上采用多路缓冲衔接器,使得管路之间的衔接变成了有缓冲的软性连接,又使得管路可以分出更多,提供了更大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多路缓冲衔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空分增压机出口压力装置,该装置包括增压侧叶轮15、喷嘴16、增压侧密封器17、增压侧轴承18、转子19、膨胀侧轴承20、膨胀侧密封器21、膨胀侧叶轮22和蜗壳23;

增压侧叶轮15、喷嘴16、增压侧密封器17、增压侧轴承18、转子19、膨胀侧轴承20、膨胀侧密封器21和膨胀侧叶轮22设置在蜗壳23内,蜗壳23分隔成三个腔室,增压侧叶轮15和膨胀侧叶轮22分别设置在两侧的腔室内,转子19设置在中间的腔室内且两端分别伸进侧面的两个腔室内与增压侧叶轮15和膨胀侧叶轮22连接,转子上靠近增压侧叶轮15的一端设置有增压侧密封器17和增压侧轴承18,增压侧密封器17设置在增压侧叶轮15和增压侧轴承18之间,转子上靠近膨胀侧叶轮22的一端设置有膨胀侧轴承20和膨胀侧密封器21,膨胀侧密封器21设置在膨胀侧轴承20和膨胀侧叶轮22之间;

增压侧叶轮15所在的腔室设置喷嘴16, 喷嘴16对应增压侧密封器17的位置。

在转子19处设置有转速探头24和振动探头25,在增压侧轴承18和膨胀侧轴承20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6。

在增压侧叶轮15所在的腔室一端侧壁设置有空气进入膨胀机增压侧的进气口28,在膨胀侧叶轮22所在的腔室的一端侧壁设置有空气出膨胀机膨胀侧的出气口27,使用时气流由进气口28进入经过转子所在的腔室后经膨胀侧叶轮22所在腔室,并从温度传感器14流出。

在出气口27连接多路缓冲衔接器,该多路缓冲衔接器包括外套管5和内套管6,内套管6的一端伸进外套管5内,内套管6的空腔与外套管5空腔连通,内套管6与外套管5之间能轴向相对移动,内套管6伸进外套管5的一端设置有前凸起7,前凸起7与外套管5内壁之间动密封配合,在内套管6伸进外套管5的部分还套有能相对于内套管6和外套管5轴向移动的移动密封圈8, 移动密封圈8与内套管6之间以及移动密封圈8与外套管5之间均为动密封配合;

在前凸起7与移动密封圈8之间的内套管6外套有缓冲弹簧9,缓冲弹簧9的一端顶触前凸起7,另一端顶触移动密封圈8;

在外套管5的一端与内套管6动密封配合,另一端连接衔接盘29, 衔接盘29为直径大于外套管5的中空的圆盘式结构,该衔接盘29的一端与外套管5连通,另一端封闭,在衔接盘29的封闭端设置有多个管衔接器,管衔接器包括与衔接盘29的空腔连通的带有内螺纹的衔接管10和设置在衔接管10前端的锥形衔接口11,衔接管10与衔接盘29的外壁动密封配合,衔接管10能以自身的轴为轴自转且轴向固定(即只能自转,轴向相对于衔接盘29距离不变!),衔接管10通过锥形衔接口11与衔接盘29的空腔连通,锥形衔接口11为直径由内向外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由内向外即由衔接盘29通过锥形衔接口11向外的方向,即图2中的由左向右!)

外套管5的一端与内套管6动密封连接,另一端连接出气口27;

使用时,管路12与衔接管10连接,管路12与衔接管10连接端设置有外螺纹,使用时管路12伸进衔接管10内与衔接管10螺纹配合,同时,管路12紧紧的密封的套在锥形衔接口11外,使得管路12与锥形衔接口11连通;内套管6能相对于外套管5沿自身的轴转动,即可以以两个不同的速率或者不同的方向璇拧内套管6和外套管5。

管路12的连接端设置有形状与锥形衔接口11相适应且能套在锥形衔接口11上密封的锥形开口13。

锥形衔接口11外壁的斜面上套有密封软套14。

不与管路连通的衔接管10通过堵盖30封堵,堵盖30设置有外螺纹,使用时堵盖30伸进衔接管10内与衔接管10螺纹配合,同时,堵盖30伸进衔接管10的一端设置有形状与锥形衔接口11相适应且能套在锥形衔接口11上密封的锥形凹槽31,该锥形凹槽31紧紧的密封的套在锥形衔接口11外将锥形衔接口11密封。

内套管6的一端与外套管5动密封配合,另一端也设置有管衔接器,该管衔接器包括与内套管6的空腔连通的带有内螺纹的出气衔接管32和设置在气衔接管32前端的锥形衔接口11,使用时气衔接管32与出气口27的出气管路31连通,使用时,该出气管路31与气衔接管32连接,出气管路31与出气衔接管32的连接端设置有外螺纹,使用时出气管路31伸进出气衔接管32内与出气衔接管32螺纹配合,同时,出气管路31紧紧的密封的套在锥形衔接口11外,使得出气管路31与锥形衔接口11连通;气衔接管32与内套管6固定连接。

使用时,将出气管路31伸进出气衔接管32内,然后璇拧内套管6,使得出气管路31紧紧的密封的套在锥形衔接口11外,使得出气管路31与锥形衔接口11连通;

然后将其他的管路12伸进衔接管10内,并璇拧衔接管10,使得管路12紧紧的密封的套在锥形衔接口11外,使得管路12与锥形衔接口11连通,进而与外套管5内腔连通,连接完成后,在内套管6与外套管5的轴向方向上对管路有一个轴向缓冲的作用,而且衔接盘29多个管衔接器,可以提供多个连接的管路,大大提高应用范围,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来自压缩机的高压空气经过增压机进口进入增压机,经过增压机叶轮、增压机喷嘴后压力升高,经过蜗壳送去下一工序;增压空气进入膨胀侧,经过膨胀侧侧叶轮膨胀后气体温度降低,经过出口送去下一工序;轴承起到对转子润滑的作用;密封器主要在转子正常润滑的同时,保证润滑油不能进入增压或膨胀的气体中;转速探头用来测量转子转速,温度传感器用来测量轴承温度和止推温度的,震动探头主要用来测量转子的振动值。

通过技术手段,更加完善和精准的进行装配,增加了止推温度的监控点和轴振动监控点,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设备的安全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