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燃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4949发布日期:2018-07-07 22:3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泵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燃油泵。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燃油泵使用时,通常需要配备一套引射的结构,以实现电动燃油泵总成壳体中的油液保持一定的高度,引射结构包括出油引射和回油引射(回油引射有回油管)。结构复杂,成本高。

因此,如何降低电动燃油泵的成本及结构复杂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燃油泵,以降低电动燃油泵的成本及结构复杂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电动燃油泵,包括泵盖和泵体,所述泵盖安装在所述泵体上,所述泵盖和所述泵体上开设有主流道和引射流道;

所述引射流道的引射进油口与油箱导通,所述油箱内的燃油能够通过所述引射进油口进入所述引射流道,并能够通过所述引射流道的引射出油口输送到所述电动燃油泵的总成壳体内;

所述主流道的主进油口与所述总成壳体内的燃油导通,所述总成壳体内的燃油能够通过所述主进油口进入所述主流道,并通过所述主流道的主出油口经过电机喷射出;

当所述电动燃油泵工作时,所述引射出油口排到所述总成壳体内的燃油大于所述主进油口从所述总成壳体内吸出的燃油。

优选地,在上述电动燃油泵中,所述引射流道和所述主流道均为弧形流道。

优选地,在上述电动燃油泵中,还包括叶轮;

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泵体与所述泵盖之间。

优选地,在上述电动燃油泵中,所述叶轮包括引射流道叶轮和主流道叶轮;

所述引射流道叶轮为平板叶轮;

所述主流道叶轮包括呈预设角度的两个板。

优选地,在上述电动燃油泵中,两个所述板的内侧所呈的预设角度为117°,两个所述板的外侧所呈的预设角度为123°。

优选地,在上述电动燃油泵中,所述主流道上还开设有排气孔。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当电动燃油泵工作时,引射进油口从油箱内将燃油吸入到引射流道,再从引射出油口排出到电动燃油泵的总成壳体内,接着,主流道的进油口从总成壳体中吸油,在主流道经过加压后从主出油口流出,经过电机部分再喷射出去。引射出油口排到总成壳体内的燃油大于主进油口从总成壳体内吸出的燃油,保证总成壳体内的燃油一直保持满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取消了配备的引射结构,油泵自带的引射流道就可以完成壳体满油要求,简化了电动燃油泵的结构,降低了成本。此外,电动燃油泵使用双流道(主流道和引射流道)使电动燃油泵的重量大大减轻。相对于传统的引射泵采用波纹管接口,使得电动燃油泵拆装维修不便,本申请中的电动燃油泵引射无需外接其他结构,使电动燃油泵拆装,维修更加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的泵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的泵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的引射流道叶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的主流道叶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的泵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的泵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7中:

泵盖1、泵体2、主流道3、引射流道4、叶轮5、引射流道叶轮501、主流道叶轮502、排气孔6、引射进油口401、引射出油口402、主进油口301、主出油口3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燃油泵,其中,电动燃油泵包括泵盖1和泵体2,泵盖1安装在泵体2上,泵盖1和泵体2上开设有主流道3和引射流道4。

引射流道4的引射进油口401与油箱导通,油箱内的燃油能够通过引射进油口401进入引射流道4,并能够通过引射流道4的引射出油口402输送到电动燃油泵的总成壳体内。

主流道3的主进油口301与总成壳体内的燃油导通,总成壳体内的燃油能够通过主进油口301进入主流道3,并通过主流道3的主出油口302经过电机喷射出。

当电动燃油泵工作时,引射出油口402排到总成壳体内的燃油大于主进油口301从总成壳体内吸出的燃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当电动燃油泵工作时,引射进油口401从油箱内将燃油吸入到引射流道4,再从引射出油口402排出到电动燃油泵的总成壳体内,接着,主流道3的进油口从总成壳体中吸油,在主流道3经过加压后从主出油口302流出,经过电机部分再喷射出去。引射出油口402排到总成壳体内的燃油大于主进油口301从总成壳体内吸出的燃油,保证总成壳体内的燃油一直保持满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取消了配备的引射结构,油泵自带的引射流道4就可以完成壳体满油要求,简化了电动燃油泵的结构,降低了成本。此外,电动燃油泵使用双流道(主流道3和引射流道4)使电动燃油泵的重量大大减轻,降低了泵的转动惯量,泵的启动时间减少,同时也减少了发动机的启动时间。相对于传统的引射泵采用波纹管接口,使得电动燃油泵拆装维修不便,本申请中的电动燃油泵引射无需外接其他结构,使电动燃油泵拆装,维修更加快捷,方便。

实施例二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又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电动燃油泵和实施例一中的电动燃油泵的结构类似,对相同之处就不再赘述了,仅介绍不同之处。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引射流道4和主流道3均为弧形流道,且引射流道4和主流道3共轴心,两流道不连通,在工作时不发生性能干涉,独立工作,相当于两个泵。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动燃油泵还包括叶轮5,叶轮5安装在泵体2与泵盖1之间。

叶轮5包括引射流道叶轮501和主流道叶轮502,两流道所配的叶轮5结构不同,两流道压力的不同,带动的流量也不同,引射流道4流量大于主流道3流量,同时做到一泵两用:主输油流道起普通输油作用,引射输油流道起到引射作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引射流道叶轮501为平板叶轮5,如图4所示。主流道3包括呈预设角度的两个板,如图5所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两个板的内侧所呈的预设角度为117°,两个板的外侧所呈的预设角度为123°。

为了减少主流道3内的空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主流道3上还开设有排气孔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取消了配备的引射结构,油泵自带的引射流道4就可以完成壳体满油要求,简化了电动燃油泵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燃油泵引射无需外接其他结构,使电动燃油泵拆装,维修更加快捷,方便;

(3)主流道3上还开设有排气孔6,便于及时将主流道3内的空气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第二”等均为描述上进行区别,没有其他的特殊含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