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主轴松拉刀的变径气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2360发布日期:2019-07-13 08:3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主轴松拉刀的变径气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主轴松拉刀的变径气缸结构。



背景技术:

电主轴又叫电机内装式主轴,其依靠内部电机直接驱动,而不需要像传统的机械主轴那样需要外接伺服电机来工作。电主轴的结构紧凑,所以可以实现高转速、高精度以及高运转的稳定性。

电主轴在自动松拉刀过程中,所用的气缸种类很多,有一体式的气缸,多为单缸式,推力较小,打刀困难;有多活塞一缸式打刀缸,但结构复杂,难以维修;有小气缸,但长度较长,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用于电主轴松拉刀的变径气缸结构,通过设置第二级变径气缸体以及第二级活塞、第三级活塞两个小活塞,不仅提高了空间使用率,而且节省了接套材料,同时提高了打刀时的推力,减少了整个变径气缸结构的长度,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主轴松拉刀的变径气缸结构,包括第一级气缸体、第一级活塞、第二级变径气缸体、第二级活塞,第三级气缸体、第三级活塞、接套、顶杆,其特征在于:沿着竖直方向,第一级气缸体依次叠加第二级变径气缸体、第三级气缸体,相互间双向定位,通过第二螺钉将第一级气缸体、第二级变径气缸体、第三级气缸体依次固定连接,第三级气缸体未端通过第三螺钉固定在接套上,第一级活塞、第二级活塞、第三级活塞安装在气缸体中,第一级活塞、第二级活塞、第三级活塞皆由活塞体和细长杆组成,活塞体和细长杆放置在对应大小的缸体中,活塞体和细长杆与缸体之间通过密封圈紧密配合,在运动过程中将缸体分为上下两部分气腔,分为上气腔和下气腔,最下方的第三级活塞的细长杆部分穿过接套,并且细长杆上设有第四气道,细长杆端部连接着用于调节打刀距离的顶杆,第一级活塞和第二级活塞的细长杆穿过对应缸体的内孔,细长杆端部接触下方活塞的活塞体端面,除第三级活塞外,其余所有活塞中间都设有一通孔,相邻之间相互连通,形成第一气道,最上方的第一级气缸体上设有后盖,后盖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第一级气缸体上,后盖上设有第一进气孔,接套的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孔、第二气道,第二进气孔与第二气道之间相互连通,接套另一侧设有第三进气孔、第三气道,第三进气孔与第三气道之间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级气缸体数量为3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级变径气缸体与第一级气缸体之间螺钉连接的位置在第二级变径气缸体大直径缸体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级气缸体与接套之间的螺钉连接位置在接套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主轴松拉刀的变径气缸结构,通过设置第二级变径气缸体以及第二级活塞、第三级活塞两个小活塞,不仅提高了空间使用率,而且节省了接套材料,同时提高了打刀时的推力,减少了整个变径气缸结构的长度,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后盖,2-第一级活塞,3-第一级气缸体,4-第二级变径气缸体,5-第二级活塞,6-第三级活塞,7-第三级气缸体,8-接套,9-顶杆,10-第一进气孔,11-第二进气孔,12-第三进气孔,13-第一气道,14-第二气道,15-第三气道,16-第四气道,17-活塞体端面,18-第一螺钉,19-第二螺钉,20-第三螺钉,21-活塞体,22-细长杆,2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电主轴松拉刀的变径气缸结构,包括第一级气缸体3、第一级活塞2、第二级变径气缸体4、第二级活塞5,第三级气缸体7、第三级活塞6、接套8、顶杆9,其特征在于:沿着竖直方向,第一级气缸体3依次叠加第二级变径气缸体4、第三级气缸体7,相互间双向定位,通过第二螺钉19将第一级气缸体3、第二级变径气缸体4、第三级气缸体7依次固定连接,第三级气缸体7未端通过第三螺钉20固定在接套8上,第一级活塞2、第二级活塞5、第三级活塞6安装在气缸体中,第一级活塞2、第二级活塞5、第三级活塞6皆由活塞体21和细长杆22组成,活塞体21和细长杆22放置在对应大小的缸体中,活塞体21和细长杆22与缸体之间通过密封圈23紧密配合,在运动过程中将缸体分为上下两部分气腔,分为上气腔和下气腔,最下方的第三级活塞6的细长杆22部分穿过接套8,并且细长杆22上设有第四气道16,细长杆22端部连接着用于调节打刀距离的顶杆9,第一级活塞2和第二级活塞5的细长杆22穿过对应缸体的内孔,细长杆22端部接触下方活塞的活塞体端面17,除第三级活塞6外,其余所有活塞中间都设有一通孔,相邻之间相互连通,形成第一气道13,最上方的第一级气缸体3上设有后盖1,后盖1通过第一螺钉18固定在第一级气缸体3上,后盖1上设有第一进气孔10,接套8的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孔11、第二气道14,第二进气孔11与第二气道14之间相互连通,接套8另一侧设有第三进气孔12、第三气道15,第三进气孔12与第三气道15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级气缸体3数量为3个。

所述第二级变径气缸体4与第一级气缸体3之间螺钉连接的位置在第二级变径气缸体4大直径缸体的端面上。

所述第三级气缸体7与接套8之间的螺钉连接位置在接套8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气缸体,沿着竖直方向,第一级气缸体3依次叠加第二级变径气缸体4、第三级气缸体7,相互间双向定位,通过第二螺钉19将第一级气缸体3、第二级变径气缸体4、第三级气缸体7依次固定连接,第三级气缸体7未端通过第三螺钉20固定在接套8上,第一级活塞2、第二级活塞5、第三级活塞6安装在气缸体中,第一级活塞2、第二级活塞5、第三级活塞6皆由活塞体21和细长杆22组成,活塞体21和细长杆22放置在对应大小的缸体中,活塞体21和细长杆22与缸体之间通过密封圈23紧密配合,在运动过程中将缸体分为上下两部分气腔,分为上气腔和下气腔,最下方的第三级活塞6的细长杆22部分穿过接套8,并且细长杆22上设有第四气道16,细长杆22端部连接着用于调节打刀距离的顶杆9。

第一级活塞2和第二级活塞5的细长杆22穿过对应缸体的内孔,细长杆22端部接触下方活塞的活塞体端面17,除第三级活塞6外,其余所有活塞中间都设有一通孔,相邻之间相互连通,形成第一气道13,最上方的第一级气缸体3上设有后盖1,后盖1通过第一螺钉18固定在第一级气缸体3上,后盖1上设有第一进气孔10,用于主轴松刀用,气体从第一进气孔10进去到第一气道13,形成多个推力用于主轴松刀,此时,除第三级气缸体7的下气腔气体从第三气道15、第三进气孔12排出外,其余所有缸体的下气腔内气体均从第四气道16排出。

接套8的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孔11、第二气道14,第二进气孔11与第二气道14之间相互连通,当主轴松刀各节活塞到指定位置后,气流从第二进气孔11进入,流经第二气道14和第四气道16,再从顶杆9流出,进到主轴内特定位置。

接套8另一侧设有第三进气孔12、第三气道15,第三进气孔12与第三气道15之间相互连通,当主轴松刀完成后,气流从第三进气孔12进入第三气道15,进入第三级气缸7的下气腔,从而推动各节活塞复位,此时,各节气缸内部多余气体流经第一气道13,从第一进气孔10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