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护罩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8342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所述第二区域A2可以是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下部的区域。
[0032]有益效果
[0033]本发明的风扇护罩组件中护罩包括防涡流锯齿并且形成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防涡流锯齿沿着送风部的内周面预定区域而与风扇的叶片端部或者风扇环端部维持预定间距地排列并且以锯齿形态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是形成有防涡流锯齿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去除了防涡流锯齿的区域,因此可以随着压力变动量变小,可以有效减少被移送的空气产生涡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噪声。
[0034]S卩,本发明为了通过防涡流锯齿来抑制由风扇的旋转引起的空气移送过程中的涡流以及逆流的产生,从而减少噪声,并且为了防止因位于锥形口和护罩的外侧边缘位置之间的空间变窄的部分,即位于与送风部的垂直方向半径线相邻的区域的防涡流锯齿而使流动压力变动反而增加的问题,通过只在局部区域形成防涡流锯齿,可以相比防涡流锯齿沿着送风部的内周面整体地形成的情形,增大减少噪声效果。
[0035]并且,本发明的风扇护罩组件在使防涡流锯齿不形成在位于护罩的重力方向上的最下端的锥形口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发生水分易于积聚在锥形口与风扇环之间的情况,从而可以防止发生风扇因水分的冻结而固着或者结冰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示出现有风扇护罩组件的正面图。
[0037]图2是示出现有的另一护罩的正面图。
[0038]图3以及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护罩的正面图。
[0039]图5以及图6是对由在护罩中以半径线(R1)为中心去除防涡流锯齿的不同区域引起的噪声进行比较的图形。
[0040]图7以及图8是对在护罩中以半径线(R1)为中心的相邻区域中防涡流锯齿被去除前和被去除后的情形进行分析的流动特性分析图。
[0041]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风扇护罩组件中护罩不是直角四边形的实施例的图。
[0042]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风扇护罩组件中的A1区域的剖面图。
[0043]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风扇护罩组件中的A2区域的剖面图。
[0044]最佳实施方式
[0045]以下,参考附图对如上文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风扇护罩组件进行详细的说明。
[0046]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风扇护罩组件1大体上由风扇150以及护罩160构成。
[0047]首先,所述风扇150是借助于电机110而旋转的同时向车辆的热交换器传递送风空气的旋转风扇,包括:轮毂120、叶片130以及风扇环140,并且所述护罩160包括:锥形口200、电机装配部300以及固定片400。
[0048]首先,为了借助于风扇150而移送空气,所述锥形口 200形成送风部100,该送风部100是压力通风(plenum)部的中央预定区域呈中空的空间。
[0049]所述电极装配部300是装配用于驱动所述风扇150的电机的部分,其位于送风部100的中央区域。
[0050]所述固定片400是在风扇的车辆前方侧连接所述电机装配部300和锥形口 200的部件,其以从所述电机装配部300的外周面连接所述锥形口 200的内周面的方式形成,并且沿着所述锥形口 200的周围形成为多个,从而控制从所述风扇150移送的空气的流入角以及排出角。
[0051]尤其,所述护罩160还包括防涡流锯齿500,该防涡流锯齿500沿着所述送风部100的内周面的预定区域,与所述风扇150的叶片130端部、或者所述风扇150的风扇环140端部维持预定间隙地排列,且以锯齿形态形成,但是只在其中一部分区域形成有防涡流锯齿500,从而存在没有形成所述防涡流锯齿500的区域。
[0052]S卩,所述护罩160中,形成所述防涡流锯齿500的区域为一个的情况下,两侧端部沿着圆周方向互相隔离,并且在形成所述防涡流锯齿500的区域为多个的情况下,沿着圆周方向相邻的区域的端部互相隔离而形成。
[0053]作为参考,所述叶片130是在形成于所述风扇150的中央部的轮毂的圆周上以辐射状布置为多个的构成,其沿轴向移送空气。
[0054]并且,所述风扇环150指的是以相互连接所述叶片130的端部的方式形成,并且整体上形成为环状的构成。
[0055]S卩,所述护罩160并不是沿着所述送风部100的内周面而在整个区域形成防涡流锯齿500,而是以从所述送风部100的中心部向半径方向延伸的半径线R1为中心,在预定角度内不形成防涡流锯齿500,而只在其余区域形成。
[0056]这是为了改善以下问题:在所述防涡流锯齿500沿着所述送风部100的内周面形成于整个区域的情况下,在所述锥形口 200和护罩160的外侧边缘位置之间的空间变窄的部分,即所述锥形口 200的上端以及下端区域中,流动的压力变动因锯齿形状反而增加。
[0057]此时,所述半径线R1指与如下的点的切线垂直的线,所述点是所述压力通风部101的外侧边缘位置的表面和锥形口 200之间的距离变为最短距离的点。
[0058]所以,本发明的风扇护罩组件有着以下优点:通过在部分区域中去除防涡流锯齿500,使压力变动量降低,从而有效地减少被移送的空气产生涡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噪声。
[0059]此时,本发明的风扇沪指组件中,假设形成所述防涡流锯齿500的区域为第一区域A1,没有形成所述防涡流锯齿500从而所述送风部100的内周面扁平地形成的区域为第二区域A2时,所述第二区域A2包括从所述半径线R1向一侧方向相隔Θ的区域和向另一侧相隔Θ '的区域。
[0060]S卩,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风扇护罩组件以半径线R1为中心,在向两侧Θ以及Θ丨角度以内的区域没有形成防涡流锯齿500,而在其余区域形成防涡流锯齿500。
[0061]此时,所述半径线R1可以与从所述送风部100的中心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半径线一致,并且可以是从所述送风部100的中心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半径线旋转预定角度的状态。
[0062]如图3所示,在所述压力通风部101以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形状形成的情况下,所述半径线R1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半径线一致;并且如图9所示,在所述压力通风部101的一侧或者两侧面预定区域沿着高度方向形成阶梯差的情况下,所述半径线R1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半径线旋转预定角度的状态。
[0063]这是因为如图8所示,空气流动的压力变动是在所述锥形口 200和护罩160的压力通风部101的外侧边缘位置之间的空间变窄的部分中增加。
[0064]S卩,在具有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压力通风部101的风扇护罩组件中,压力变动增加的区域位于垂直方向半径线的两端;如图9所示,具有形成阶梯差的压力通风部101的风扇护罩组件中,压力变动增加的区域位于从垂直方向的半径线倾斜预定角度的区域的两端。
[0065]据此,如上文所述,本发明的风扇护罩组件为了最小化压力变动,在所述压力通风部101外侧边缘位置之间的空间变窄的部分没有形成防涡流锯齿500。
[0066]此时,本发明的风扇护罩组件中,所述第二区域A2可以与所述半径线R1的两侧端部相邻地形成,但是也可以只形成于重力方向的上部或者下部区域。
[0067]图7以及图8是对对于护罩160在与垂直方向的半径线R1相邻的区域中去除防涡流锯齿500之前和去除之后的情形进行分析的流动特性分析图。
[0068]如图7所示,可以知道,空气流动的压力变动在所述锥形口 200和护罩160的压力通风部101的外侧边缘位置之间的空间变窄的部分中增加。
[0069]相反,在去除形成于所述锥形口 200和压力通风部101的外侧边缘位置之间的空间变窄的部分的防涡流锯齿500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可以知道,相同区域中空气流动的压力变小。
[0070]此时,所述锥形口 200和所述压力通风部101的外侧边缘位置之间的空间变窄的部分是与所述送风部100的垂直方向半径线R1相邻的区域,对于因为车辆内的安装空间的制约而通常以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形成的护罩160的压力通风部101而言,所述部分指与作为同心圆的送风部10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