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961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7、图8所示,现有技术的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以下称之为选择系统)1,通过使选择杆2朝左右方向移动,以切换A/T模式(自动变速模式)3与手动模式(手动变速模式)4。通常,在这种选择系统1的结构下,当选择杆2移位至A/T模式3时,伴随着选择杆2的杆操作会产生连杆部件5的扣合操作,并通过端部件6对连接至自动变速器的抑制(范围)开关上的选择电缆(图略)进行导出及导入,从而对自动变速器进行自动变速控制,同时使移位至A/T模式3的D范围位置的选择杆2朝横向(图7中为右方向)移动并使之移位至手动模式4。此后,当朝前后方向进行杆操作时,设置于上壳体7内的切换开关8就会在向上移位或向下移位方向中的任一方向进行接通(0N)操作,以对自动变速器进行手动变速控制。
现有的选择系统1中,因具备有下述的构成,所以当从A/T模式3切换至手动模式4时,可在使连杆部件5保持于到达D范围位置的状态下,使选择杆2在手动模式4中进行杆操作。
也即,如图7、图8所示,现有的选择系统1的选择杆2的侧面向一侧一体突设有杆部9,其侧视面呈推拔状,该杆部9可经常插入设置于连杆部件5的预定位置上的侧视面呈山状的导沟部10中。在选择杆2被选择成A/T模式3的期间,杆部9可通过扣合在导沟部10的上端中央部开口形成呈推拔状的杆扣合部11上,并可利用杆操作而使连杆部件5转动。另外,当从A/T模式3切换操作至手动模式4时,杆部9会从杆扣合部11延伸连续道其下端部的前后方向设有开口的长沟部12内完全脱离,且无须转动连杆部件5即可进行杆操作。
所述现有选择系统1中,为了便于与连杆部件5上的导沟部10的杆扣合部11的开口进行扣合及脱离,选择杆2的杆部9设置成推拔状。然而,当以A/T模式3行驶于诸如坚硬的砂土道路等上时,因为行驶时的冲击及跳起的小石头等外在因素,有可能导致选择杆2的杆部9从连杆部件5的杆扣合部11中脱离,并移位至手动模式4的问题发生。
此外,在移位到为手动模式4的过程中,连杆部件5会因其与选择杆2之间的扣合被解除,而导致无法控制其转动操作。因此,当行驶于诸如坚硬的砂土道路等上时,可能由于上述的外在因素,而导致连杆部件5转动的发生。当该连杆部件5转动时,不论选择杆2是否移位至手动模式4,都会发生自动变速器被强制进行变速控制,并脱离所希望的变速位置,或发生在其它的变速位置上进行变速控制的问题。
综上可知,所述现有技术的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其无论是在A/T模式、手动模式,均可防止由于行驶于诸如坚硬的砂土道路时的路面冲击及跳起的小石头等外在因素、或是选择杆与连杆部件之间的扣合形态等内在因素,而使选择杆与连杆部件之间的扣合被意外解除的情况,并可防止变速位置意外脱离、或自动变速器在其它不希望的变速位置进行变速控制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通过使选择杆朝横向移动以切换机械式的自动模式与电动式的手动模式,包含有止动部,其设于所述选择杆上且仅沿一侧方延伸预定距离;以及连杆部件,其可转动自如且开口形成有可使所述止动部插入的扣合沟部;其中,所述连杆部件,在所述选择杆处于A/T模式时,通过使所述止动部扣合在所述扣合沟部的一部分上,随着所述选择杆的杆操作而转动以使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机械式变速控制,同时在所述选择杆处于手动模式时,一边使所述止动部可从所述扣合沟部的一部分脱离,而一边可利用所述止动部限制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机械式变速控制的转动。
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其中,所述扣合沟部以侧视面略呈凸状的方式,连续于开口形成向下的“ㄇ”字型的上端扣合沟部上,并开口形成有横长的略呈矩型的下端扣合沟部,当所述选择杆处于A/T模式时,使所述止动部扣合在所述上端扣合沟部内。
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其中,所述止动部以侧视面略呈凸状的方式,在朝前后方向形成横长的矩型的下端止动部上,形成有朝上方突伸略呈矩型的上端止动部,当所述选择杆处于手动模式时,所述上端止动部在所述上端扣合沟部内的冲程量,大于手动模式的切换冲程量。
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其中,所述止动部以侧视面略呈凸状的方式,在朝前后方向形成横长的矩型的下端止动部上,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略呈矩型的上端止动部,当所述选择杆处于手动模式时,所述连杆部件相对所述止动部的可移动量,小于使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机械式变速控制所需的所述连杆部件的移动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的全体结构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选择系统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自车室内侧观看本发明的选择系统的前视图;图4是自图3中的A箭号方向观看本发明的选择系统的左视图;图5是自图3中的B箭号方向观看本发明的选择系统的右视图;图6是本发明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现有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将详细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14,如图1至图6所示,主要包含有选择杆15、下壳体16、上壳体17及连杆部件18等,通过将选择杆15朝左右方向(图1中为纸面垂直方向)移动,以切换机械式定位的A/T模式与电动式定位的手动模式。作为选择杆15的安装部件的下壳体16,形成上侧开口的箱体状,且安装有如后所详述的连杆部件18及选择时的移位锁定机构19、强调(accent)机构20、误操作防止机构等。在安装于该下壳体16的上侧开口上的,并作为盖体的上壳体17及指示器21上,设置有各种范围的选择沟22,且随着沿该选择沟22进行杆操作的选择杆15而进行扣合动作的连杆构件18,是利用连接于自动变速器23的抑制(范围)开关24的臂部80上的选择电缆25进行导出及导入,以对自动变速器23进行变速控制。
本发明的选择系统14,通过固定延伸于车体宽度方向的支承横梁26上的安装托架27、28及29,而设置于转向柱旁的仪表板(图略)上。另外,图中的组件标号30,用于显示底板隧道。
以下,依序从选择杆15开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选择系统14的构成。
如图2所示,所述选择杆15是通过对管材进行型锻(swaging)加工以形成预定形状,且其上端部的手柄31上横向设置有按钮32,从而在预定位置间,即可选择于P→R范围、N→R范围、R→P范围的情况,解除选择杆15的选择方向的操作限制。当对该按钮32进行按压操作时,就会通过滑动销33抵抗选择杆15内部的弹簧34而使杆35朝下方压下。另外,弹簧34可利用弹簧承接件36而防止其在选择杆15内脱离。
在杆35的下端部,插设有内面包围弹簧34的上侧外周部的圆筒状轴环37,同时在设于杆35、轴环37上的插通孔38、38内插入锁定销39。然后,锁定销39的左右两端部,在安装于选择杆15的两侧面部(即下壳体16)上的状态下沿着形成于左右侧面部的纵长的长孔40而突出成可上下动。因此,锁定销39的左右两端部,亦可伴随着杆35朝下方被压下而朝下方移动。
其中,锁定销39的左端部,可从下壳体16左侧面部的指定位置所开口形成的开口部41朝向壳体外侧插通,同时在杆35被往上推的状态下,扣合在沿着该开口部41的上端缘而形成的复数个高低差部42上。该高低差部42,以选择杆15的位置从前侧观的相当于P范围、R范围即D范围的方式形成凸形状,同时特别在P→R范围、N→R范围、R→P范围进行杆操作的情况,设有进行手柄31的按钮32的按压操作所需要的高低差。因此,若未按下选择杆15的按钮32,则锁定销39就无法解除与高低差42的扣合,且无法使选择杆15移动,而可防止误操作。
另外,该开口部41,在从A/T模式的D范围切换至手动模式时,形成可伴随着选择杆15的移动,而解除与锁定销39的左端部的扣合。
然而,在选择杆15被选择成R→P范围之后,当手柄31的按钮32开放时,锁定销39的左端部会上升,且扣合在相当于P范围的高低差42上,同时按压邻接开口部41所配设的衬垫开关43的检知部44,则可对未图标的控制单元输出检知信号。输入检知信号的控制单元,构成使安装于开口部41斜下方侧的移位锁定电磁线圈45的柱塞46进行伸张动作。因此,形成有移位锁定机构19,其可藉由当柱塞46进行伸张动作时,伴随着柱塞46的前端结合中间部的转动臂47,会在图4中的顺时钟方向,转动指定角度,而使滑动板48朝锁定销39的下方侧滑动及移动,以防止锁定销39的脱离。再者,该移位锁定机构19,构成藉由只有抑制开关在接通(ON)位置,且煞车踏板被踩下的情况控制单元才使移位锁定电磁线圈45的柱塞46进行收缩动作,如此可使滑动板48从锁定销39的下方侧后退移动,且可使锁定于P范围的选择杆15移动至P范围以外。
所述选择杆15的下端部形成双叉状,且在该双叉状下端部间夹设有具有层级的螺栓50的大径部51,其可从设置于下壳体16左侧面的预定位置上的螺栓插通孔49朝右侧面的螺栓插通孔(省略图标)插通成大致水平状态,同时在该具有层级的螺栓50的小径部52上插通有连杆部件18,并可在轴周围转动自如。并且,该双叉状下端与具有层级的螺栓50的大径部51上分别设置的插通孔53,用于插通固定销54以制止脱离。此时,固定销54与具有层级的螺栓50形成正交的形态。且具有层级的螺栓50的左右两端通过轴环55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持于下壳体16的两侧面。
因此,所述选择杆15可以偏置于下壳体16的左侧面的状态,相对于下壳体16而朝前后方向支持成可转动自如,同时朝左右方向支持成可倾斜自如,借此,即可进行沿着安装于下壳体16的上部的上壳体17及指示器21上所设置有各种范围的选择沟22进行杆操作。
以下,就上壳体17及指示器21加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上壳体17及指示器21上设置有选择沟22,该选择沟22设有连续且并排于前后方向的纵长沟56,该纵长沟56的右侧部后方并设有短沟57,所述纵长沟56设有自前侧开始由P、R、N、D范围所组成的4个位置的A/T模式,所述短沟57设有自前侧开始由向上移位(+方向)、D、向下移位范围(-方向)所组成的3个位置的手动模式。然后,当选择杆15从A/T模式的D范围朝右方向移动并切换成手动模式的D范围之后,使之朝前侧或后侧移动时,设置于指示器21的背侧面预定位置的切换开关58的检测部59会在向上移位、或向下移位方向进行接通(ON)动作。此时,对于切换开关58的切换冲程而言,选择杆15需要单方向约10mm左右的冲程。借此,可对自动变速器23用控制单元(省略图标)输出检测信号,并使自动变速器23进行手动变速控制。
所述选择杆15的下端的左侧面上设置有树脂节制沟部61,其上侧面一体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形成的多个沟。该节制沟部61构成强调机构20的一部分,在选择杆15安装于下壳体16上的状态下,节制沟部61从设置于下壳体16的左侧面预定位置上的侧视面略呈扇型的开口部62向壳体外侧突伸,同时下壳体16的左侧面预定位置上设置有壳体夹持具63,通过该壳体夹持具63内设的强调球体64自上方依序扣合,即可获得强调时的节制感。该壳体夹持具63是强调机构20的其它部分,其内配置有弹簧65,可通过轴环66而使强调球体64朝下方进退自如地施力。借此,当选择杆15选择于A/T模式的N范围时,如图4所示,就可一边伴随适度的节制感,而一边从节制沟部61的前侧将强调球体64扣合在第2个沟内。其中,当选择的是A/T模式的D范围时,从强调球体64扣合自节制沟部61的前侧起第1个沟,如图3所示,在沟左端部,通过强调球体64可越过的适度的凸部,而凹陷形成呈半球面的凹状扣合沟81以供强调球体64扣合。因此,可获得使选择杆15朝左右方向移动以切换A/T模式与手动模式时的节制感,同时在使选择杆15朝右方向移动以切换成手动模式时,通过使强调球体64扣合在该扣合沟81上,以限制选择杆15的倾斜角度。
另一方面,在所述选择杆15的下端部的右侧面,一体设置有止动部67,其仅向右侧方延伸预定距离且侧视面呈凸状。在选择杆15直立的状态,即被选择于A/T模式的期间,该止动部67上侧面形成大致水平状态,下侧面形成朝右上方状态,同时当选择杆15倾斜并选择于手动模式时,该止动部67上侧面形成朝右下方状态,下侧面形成大致水平状态。该止动部67的延伸端,经常插入设置于连杆部件18的预定位置上的扣合沟部68内,并且当选择杆15处于A/T模式时,通过扣合于连杆部件18的扣合沟部68的一部分上,使连杆部件18利用杆操作而转动于具有层级的螺栓50周围,且对选择电缆25进行导出及导入。另外,当选择杆15处于手动模式时,所述止动部67一边从扣合沟部68的一部分脱离,而一边限制连杆部件18不会转动,即可朝向上移位或向下移位方向进行杆操作。
以下,就止动部67与扣合沟部68的扣合形态加以详细说明。
如图5、图6所示,侧视面呈凸状的止动部67,在沿前后方向设形成横长的矩型的下端止动部69的,而该下端止动部69的上侧面中央部,沿着止动部67的延伸方向(即左右方向),设有朝上方突伸略呈矩型的预定宽度的上端止动部70,同时突伸至其上方的距离,形成从选择杆15侧朝延伸端部(图3中为纸面右侧)慢慢变低。借此,当呈直立状态的选择杆15倾斜并选择于手动模式时,上端止动部70的上侧面的姿势就会从略呈水平状态变化至朝右下方状态。另外,下端止动部69的下侧面的姿势会从朝右下方状态变化至略呈水平状态。并且,在该下端止动部69的前、后端缘上,形成有适度去角加工的去角部71。从而,所述止动部67的延伸端侧,将无论选择杆15的选择状态,均会插入连杆部件18的扣合沟部68内。
如图2所示,连杆部件18设有侧视面略呈“L”字型的树脂转动部件,并在设置于其下端部后侧的预定直径状的插通孔72中,通过轴环73而插通具有层级的螺栓50的小径部52,借此,在具有层级的螺栓50的轴周围支持成可转动自如。并且,在该插通孔72的更前侧的连杆部件18上设有的插通孔74中,通过橡胶轴衬76安装可转动自如的端部件75,该端部件75使连结于自动变速器23的选择电缆25结合在连杆部件18上。另外,该端部件75可利用分割销77而制止脱离。而且,在插通孔72的更上侧的连杆部件18上,开口形成有侧视面略呈凸状的扣合沟部68。
所述扣合沟部68以侧视面略呈凸状的方式,开口形成向下的“ㄇ”字型的上端扣合沟部78,并在该上端扣合沟部78的开口下端部连续开口形成横长的略呈矩型的下端扣合沟部79。
所述上端扣合沟部78,随着从手动模式的D范围切换至A/T模式的D范围时的选择杆15的姿势变化,而将从下方升起的止动部67顺滑地扣合在该沟内,且设定预定的尺寸以使其可脱离。也就是说,上端扣合沟部78的前后方向的沟宽度,设定成稍微宽于下端止动部69的前后长度,同时上端扣合沟部78的上下方向的沟高度,设定成稍微高于止动部67的总高。因此,当于上端扣合沟部78内插入止动部67时,上端止动部70的上侧面与下端止动部69的前后端面,就可无摇晃地正好扣合在沟内。然后,通过使扣合于该上端扣合沟部78上的止动部67朝前方或后方移动约15mm左右冲程,选择杆15即可选择于前后任一方的位置上,同时通过使连杆部件18适当地转动,即可按照被选择的位置而对自动变速器23进行自动变速控制。
另外,所述上端扣合沟部78的沟宽度,设定成随着从A/T模式的D范围切换至手动模式的D范围时的选择杆15的姿势变化,而在止动部67下降时,使上端止动部70以突伸于上端扣合沟部78内的形态,与沟内无干扰地直接朝前后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即移动至少切换开关58的切换冲程量(单方向约10mm左右)左右。因此,当切换成手动模式时,下端止动部69一边从上端扣合沟部78脱离,而一边使上端止动部70突伸于上端扣合沟部78内,借此,限制连杆部件18不能转动,而可朝向上移位或向下移位方向进行杆操作。
所述下端扣合沟部79,设定预定的尺寸以使得从上方下降的止动部67,随着从A/T模式的D范围切换至手动模式的D范围时的选择杆15的姿势变化,而使上端止动部70以突伸于上端扣合沟部78内的形态,可将下端止动部69朝前后方向只移动预定距离。即下端扣合沟部79的前后方向的沟宽度,可充分保证下端止动部69的前后移动距离,即切换开关58的切换冲程量(单方向约10mm左右)左右,同时该下端止动部69上下方向的沟高度,设定成稍微高于包含去角部71下端止动部69的高度。
另外,可设定预定尺寸使选择杆15处于手动模式时,连杆部件18即使由于外在因素而转动,也不会被选择于前后任一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在选择杆15处于手动模式时止动部67突伸于上端扣合沟部78内的状态下,将连杆部件18相对止动部67可朝前后方向移动的距离,设定成小于选择于前后任一方向的位置时所需要的连杆部件18的移动量(单方向约15mm左右)。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选择系统14,设于选择杆15的右侧部的止动部67,可经常插入连杆部件18上开口形成的扣合沟部68内,同时止动部67侧视面呈凸状,从而易于与该上端扣合沟部78进行扣合及脱离。并且,在使选择杆15倾斜并从A/T模式切换至手动模式时,保持止动部67的上端止动部70突伸于上端扣合沟部78内的形态,直接形成解除与上端扣合沟部78之间的扣合,并且在使止动部67从上端扣合沟部78脱离的状态,将选择杆15朝前后方向进行杆操作时,上端止动部70可与上端扣合沟部78互不干扰地前后移动,随之切换开关58即可在向上移位或向下移位方向进行接通(ON)操作。
因此,在A/T模式下的行驶中,即使因冲击及跳起的小石头等外在因素,而使选择杆15的止动部67从连杆部件18的上端扣合沟部78脱离,由于其具有止动部67的上端止动部70突伸于上端扣合沟部78内的形态,所以可限制连杆部件18的转动,所以不会从A/T模式移位变换成手动模式。
另外,在手动模式下的行驶中,由于上端止动部70突伸于上端扣合沟部78内的形态,所以可限制因上述外在因素而造成连杆部件18的转动。因此,无论选择杆15是否如现有技术地移位至手动模式,自动变速器23均不会被强制在其它的变速位置上进行变速控制。
综上可知,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其无论是在A/T模式、手动模式,均可防止因行驶于坚硬的砂土道路时受路面冲击及跳起的小石头等外在因素、或是选择杆与连杆部件之间的扣合形态等内在因素,而使选择杆与连杆部件之间的扣合意外被解除的情形,并可防止变速位置脱离、或自动变速器在其它的变速位置进行变速控制的问题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通过使选择杆朝横向移动以切换机械式的自动模式与电动式的手动模式,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止动部,其设于所述选择杆上且仅沿一侧方延伸预定距离;以及连杆部件,其可转动自如且开口形成有可使所述止动部插入的扣合沟部;其中,所述连杆部件,在所述选择杆处于A/T模式时,通过使所述止动部扣合在所述扣合沟部的一部分上,随着所述选择杆的杆操作而转动以使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机械式变速控制,同时在所述选择杆处于手动模式时,一边使所述止动部可从所述扣合沟部的一部分脱离,而一边可利用所述止动部限制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机械式变速控制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沟部以侧视面略呈凸状的方式,连续于开口形成向下的“ㄇ”字型的上端扣合沟部上,并开口形成有横长的略呈矩型的下端扣合沟部,当所述选择杆处于A/T模式时,使所述止动部扣合在所述上端扣合沟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以侧视面略呈凸状的方式,在朝前后方向形成横长的矩型的下端止动部上,形成有朝上方突伸略呈矩型的上端止动部,当所述选择杆处于手动模式时,所述上端止动部在所述上端扣合沟部内的冲程量,大于手动模式的切换冲程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以侧视面略呈凸状的方式,在朝前后方向形成横长的矩型的下端止动部上,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略呈矩型的上端止动部,当所述选择杆处于手动模式时,所述连杆部件相对所述止动部的可移动量,小于使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机械式变速控制所需的所述连杆部件的移动量。
全文摘要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选择系统,其无论是在A/T模式、手动模式,均可防止因行驶于坚硬的砂土道路时路面冲击及跳起的小石头等外在因素、或是选择杆与连杆构件间的扣合形态等内在因素,而使选择杆与连杆构件间的扣合意外被解除的情形,并不会使变速位置脱离、或使自动变速器在其它的变速位置进行变速控制。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是,通过使选择杆朝横向移动以切换机械式的自动模式与电动式的手动模式,包含有止动部,其设于选择杆上且只沿一侧延伸预定距离;以及连杆部件,其可转动自如且开口形成有可供该止动部插入的扣合沟部;其中,所述连杆构件在选择杆处于A/T模式时,通过使该止动部扣合在该扣合沟部的一部分上,随着选择杆的杆操作而转动以使自动变速器进行机械式变速控制,同时在该选择杆处于手动模式时,一边使该止动部可从该扣合沟部的一部分脱离,而一边可利用该止动部来限制使自动变速器进行机械式变速控制的转动。
文档编号F16H59/02GK1470782SQ03145249
公开日2004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8日
发明者长沢邦博, 长 邦博 申请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