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102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其应用在车辆驱动系统中,并在密闭空间内配置有用于将驱动力的传递切断、接通的干式离合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已知有将发动机、马达与离合器单元、变速器单元连结而连接起来的装置。其中,马达与离合器单元将干式多板离合器配置在了电动马达的内侧。即,包括离合器从动盘毂,其连结于发动机的输出轴;离合器鼓,其上固定有电动马达的转子并且连结于变速器的输入轴;和干式多板离合器,其夹装在离合器从动盘毂与离合器鼓之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1313号公报然而,在以往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中,干式多板离合器被收纳在由单元外壳覆盖、由密封构件密闭起来的干空间中。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当设于驱动盘的摩擦衬片反复进行离合器结合和离合器分离后,由于磨损粉末不被排出到外部而是积存在摩擦面之间,从而在驱动盘与从动盘之间发生打滑,干式多板离合器结合/分离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该驱动力传递装置能够抑制由于隔着摩擦衬片压接的离合盘之间的磨损粉末而引起的打滑,能够防止干式离合器结合/分离不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在在密闭空间内配置有用于对驱动力的传递进行切断、接通的干式离合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将上述干式离合器形成为具有第I离合盘、第2离合盘、摩擦衬片和罩构件的部件。上述第I离合盘花键结合于离合器从动盘毂,在其与上述离合器从动盘毂花键结合的花键结合部具有供沿轴向流动的气流通过的通气孔。上述第2离合盘花键结合于离合器鼓。上述摩擦衬片设于上述第I离合盘和上述第2离合盘之中的一个离合盘的盘片,其摩擦面在离合器结合时压接于另一个离合盘的盘面。上述罩构件具有外部空气吸入孔和外部空气排出孔,该外部空气吸入孔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到上述密闭空间内,该外部空气排出孔用于将来自上述密闭空间内的气流向外部空气排出。像上述那样,干式离合器采用了包括外部空气吸入孔、外部空气排出孔和通气孔的构成,该通气孔设于第I离合盘,用于供沿轴向流动的气流通过。因此,由于以离合器旋转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压力效果,将空气从离合器从动盘毂侧送往离合器鼓侧,离合器鼓侧的气压增高,离合器从动盘毂侧的气压降低,产生空气沿径向移动的径向气流。由于该径向气流的产生使得离合器从动盘毂侧的气压降低,所以产生外部空气经过外部空气吸入孔和通气孔流入的内径侧轴向气流。而且,由于第2离合盘的具有间隙余量的花键结合部的通气阻力较低,所以产生将朝向从内径侧轴向改变为径向后流入到离合器鼓侧来的气流从花键结合部经过外部空气排出孔向外部空气排出的外径侧轴向气流。由于该气流产生作用而生成气流的画出外部空气一内径侧轴向一径向一外径侧轴向一外部空气这样的流动线路的流动,因此,来自摩擦衬片的磨损粉末搭乘该气流的流动而移动,被排出到外部。其结果,能够抑制因隔着摩擦衬片压接的离合盘之间的磨损粉末而引起的打滑,能够防止干式离合器结合/分离不良。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驱动力传递装置之一例)的整体概略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马达与离合器单元的干式多板离合器的构成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干式多板离合器的活塞组装体的分解侧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干式多板离合器的活塞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干式多板离合器的驱动盘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干式多板离合器的从动盘的A-A剖视图(a)和主视图(b)。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磨损粉末排出作用的作用说明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干式多板离合器的驱动盘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2说明用于实现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最佳方式。实施例1首先说明构成。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驱动力传递装置之一例)的整体概略图。以下,基于图1说明装置的整体构成。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发动机Eng、马达与离合器单元Μ/C、变速器单元T/Μ、发动机输出轴1、离合器从动盘毂轴2、离合器从动盘毂3、离合器鼓轴4、变速器输入轴5、离合器鼓6、干式多板离合器7 (干式离合器)、从动缸8和马达/发电机9。另外,对干式多板离合器的结合、分离进行液压控制的从动缸8 —般被称作“CSC(同轴从动缸:Concentric Slave Cylinder 的缩写)”。在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中,在常开型的干式多板离合器7分离开了时,借助离合器鼓6和离合器鼓轴4将马达/发电机9和变速器输入轴5连结起来,设置成“电动车辆行驶模式”。并且,在利用从动缸8将干式多板离合器7液压结合起来时,借助减震器21将发动机Eng和马达/发电机9与发动机输出轴I和离合器从动盘毂轴2连结起来。并且,借助被结合起来的干式多板离合器7将离合器从动盘毂3和离合器鼓6连结起来,设置为“混合动力车辆行驶模式”。上述马达与离合器单元Μ/C具有干式多板离合器7、从动缸8和马达/发电机9。干式多板离合器7以连结的方式连接于发动机Eng,其用于切断、接通来自发动机Eng的驱动力的传递。从动缸8对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结合、分离进行液压控制。马达/发电机9被配置在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离合器鼓6的外周位置,在马达/发电机9与变速器输入轴5之间进行动力的传递。该马达与离合器单元Μ/C中以利用O型密封圈10保持着密封性的状态设有缸外壳81,该缸外壳81具有通往从动缸8的第I离合器压力油路85。上述马达/发电机9是同步型交流电动机,其具有与离合器鼓6 —体地设置的转子支承架91和支承固定于转子支承架91且埋入有永磁铁的转子92。并且,上述马达/发电机9具有定子94和定子线圈95,该定子94与转子92隔着气隙93配置且固定在缸外壳81上,该定子线圈95卷绕在定子94上。另外,在缸外壳81上形成有供冷却水流通的水套96。上述变速器单元T/Μ以连结的方式连接于马达与离合器单元M/C,其具有变速器外壳41、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机构42和油泵0/P。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机构42内置于变速器外壳41,其将V型带张挂在两个带轮之间,通过使带接触直径变化而获得无级的变速比。油泵0/P是产生通往所需部位的液压的液压源,其以油泵压力为初压(日文:元圧),将用于调节通往带轮室的变速液压、离合器液压、制动器液压等压力的、来自图面以外的控制阀的液压导向所需部位。在该变速器单元T/Μ中还设有前进、倒车切换机构43、机油箱44和端板45。端板45具有第2离合器压力油路47 (图2)。借助链条驱动机构传递变速器输入轴5的旋转驱动转矩,从而对上述油泵0/P进行油泵驱动。链条驱动机构具有驱动侧链轮51、从动侧链轮52和链条53,该驱动侧链轮51随变速器输入轴5的旋转驱动而旋转,该从动侧链轮52驱动油泵轴57而使油泵轴57旋转,该链条53被张挂于两链轮51、52。驱动侧链轮51被夹装在变速器输入轴5与端板45之间,其借助套筒55以相对于固定在变速器外壳41上的定子轴54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该定子轴54。并且,经由第I转接器56传递来自变速器输入轴5的旋转驱动转矩,该第I转接器56花键嵌合于变速器输入轴5并且与驱动侧链轮51进行爪嵌合。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马达与离合器单元的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构成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 图6是表示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各构成构件的图。以下,基于图2 图6说明马达与离合器单元Μ/C的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构成。上述离合器从动盘毂3连结于发动机Eng的发动机输出轴I。如图2所示,在该离合器从动盘毂3上通过花键结合保持有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驱动盘71 (第I离合盘)。
上述离合器鼓6连结于变速器单元T/Μ的变速器输入轴5。如图2所示,在该离合器鼓6上通过花键结合保持有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从动盘72 (第2离合盘)。通过在离合器从动盘毂3和离合器鼓6之间交替排列多片两面粘贴有摩擦衬片73,73的驱动盘71和从动盘72而将上述干式多板离合器7夹装在离合器从动盘毂3和离合器鼓6之间。也就是说,通过将干式多板离合器7结合,能够在离合器从动盘毂3与离合器鼓6间进行转矩传递,通过将干式多板离合器7分离,能够切断离合器从动盘毂3和离合器鼓6间的转矩传递。上述从动缸8是控制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结合、分离的液压驱动器,其被配置在变速器单元T/Μ侧和离合器鼓6间的位置。如图2所示,该从动缸8具有活塞82、第I离合器压力油路85和缸油室86,该活塞82能够滑动地设于缸外壳81的缸孔80中,该第I离合器压力油路85形成于缸外壳81,用于引导由变速器单元T/Μ产生的离合器压力,该缸油室86与第I离合器压力油路85连通。如图2所示,在活塞82与干式多板离合器7之间夹装有滚针轴承87、活塞臂83、复位弹簧84和活塞臂压入板88。上述活塞臂83利用来自从动缸8的推压力使干式多板离合器7产生推挤力,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形成于离合器鼓6的通孔61中。复位弹簧84夹装在活塞臂83和离合器鼓6之间。滚针轴承87夹装在活塞82与活塞臂83之间,其抑制活塞82随活塞臂83的旋转而联动转动。活塞臂压入板88与波纹弹性支承构件89、89设置成一体,波纹弹性支承构件89,89的内周部和外周部被压入固定于离合器鼓6。利用该活塞臂压入板88和波纹弹性支承构件89、89阻断来自活塞臂83侧的泄漏油向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流入。也就是说,由于被密封固定在离合器鼓6的活塞臂安装位置的活塞臂压入板88及波纹弹性支承构件89而具有了将配置有从动缸8的湿空间和配置有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干空间分开的分隔功能。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活塞臂83由形成为环状的臂体83a和从该臂体83a的4个部位突出地设置的臂突条83b构成。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复位弹簧84由形成为环状的弹簧支承板84a和固定于该弹簧支承板84a的多个螺旋弹簧84b构成。如图2所示,上述活塞臂压入板88被压入固定在活塞臂83的臂突条83b上。并且,如图3及图4所示,在活塞臂压入板88的内侧和外侧具有与该活塞臂压入板88成为一体的波纹弹性支承构件89、89。如图2所示,实施例1的漏油回收油路设有第I轴承12、第I密封构件31、泄漏油路32、第I回收油路33和第2回收油路34。S卩,实施例1的漏油回收油路是如下的回路:使来自活塞82的滑动部的泄漏油经过由第I密封构件31密封的第I回收油路33及第2回收油路34,返回到变速器单元T/Μ。除此之外,实施例1的漏油回收油路还是如下的油路:使来自活塞臂83的滑动部的泄漏油经过由分隔弹性构件(活塞臂压入板88、波纹弹性支承构件89、89)密封的泄漏油路32和由第I密封构件31密封的第I回收油路33及第2回收油路34,返回到变速器单元T/M。如图2所示,实施例1的轴承润滑油路包括滚针轴承20、第2密封构件14、第I轴心油路19、第2轴心油路18、润滑油路16和间隙17。该轴承润滑油路利用如下的路径进行轴承润滑:使来自变速器单元T/Μ的轴承润滑油经过滚针轴承20、将离合器鼓6以能相对于缸外壳81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缸外壳81的第I轴承12以及夹装在活塞82与活塞臂83之间的滚针轴承87,返回到变速器单元T/M。如图2所示,上述第2密封构件14夹装在离合器从动盘毂3和离合器鼓6之间。由该第2密封构件14密封着轴承润滑油而使轴承润滑油不能从配置有从动缸8的湿空间流入到配置有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干空间中。下面,基于图2、图5、图6说明马达与离合器单元Μ/C的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详细构成。如图2所示,用于将来自发动机Eng的驱动力的传递切断、接通的实施例1的干式多板离合器7被配置在离合器室64内,该离合器室64由离合器从动盘毂3、离合器罩6和外壳罩60 (罩构件)围成的密闭空间构成。上述外壳罩60与缸外壳81固定成一体,其将马达/发电机9和干式多板离合器7覆盖。将通过覆盖该外壳罩60及缸外壳81而形成的内部空间之中的、靠离合器旋转轴线CL (=转子轴线)侧的空间作为收容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离合器室64,将比离合器室64靠外侧的空间作为收容马达/发电机9的马达室65。并且,由粉尘密封构件62分割开的离合器室64和马达室65是切断了油的进入的干空间。另外,缸外壳81是由第I轴承12支承于离合器鼓轴4的静止构件,外壳罩60是由第2轴承13支承于离合器从动盘毂轴2并且由罩密封件15密封的静止构件。如图2所示,上述干式多板离合器7具有驱动盘71 (第I离合盘)、从动盘72 (第2离合盘)、摩擦衬片73和外壳罩60 (罩构件)。上述驱动盘71花键结合于离合器从动盘毂3,在其与离合器从动盘毂3花键结合的花键结合部具有供沿轴向流动的气流通过的通气孔74。如图5所示,该驱动盘71在其与离合器从动盘毂3的花键部啮合的花键齿之中的、朝内径侧突出的花键齿突部75的位置且比形成在摩擦衬片73上的衬片槽76靠内侧的位置具有通气孔74。并且,如图2所示,驱动盘71采用了多片盘片(实施例1中为4片)的通气孔74沿轴向连通的设定。上述从动盘72花键结合于离合器鼓6,在其与离合器鼓6花键结合的花键结合部具有供沿轴向流动的气流通过的通气开口 77。如图6所示,利用如下的空间设定该通气开口 77:在朝外径侧突出的花键齿突部的中央位置形成凹部78,在使该从动盘72的花键齿与离合器鼓6的花键齿结合时开口而成的空间。上述摩擦衬片73设于驱动盘71的两面,在离合器结合时摩擦面压接于从动盘72的盘面。如图5所示,该摩擦衬片73是环状的盘构件,其具有从内径位置向外径位置沿径向的放射直线形成的衬片槽76。该衬片槽76具有即使衬片磨损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也能保持凹槽形状的深度。如图2所示,上述外壳罩60具有外部空气吸入孔66和外部空气排出孔67,外部空气吸入孔66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到由密闭空间构成的离合器室64内,外部空气排出孔67用于将来自由密闭空间构成的离合器室64内的气流向外部空气排出。如图2所不,夕卜壳罩60在其内径侧位置具有外部空气吸入孔66,该内径侧位置是与通气孔74的轴向位置相对应的、将外部空气朝向通气孔74引入的位置。如图2所示,外壳罩60在其外径侧位置具有外部空气排出孔67,该外径侧位置是一边利用迷宫结构抑制在从动盘72的花键结合部移动的气流向外部空气吸入孔66流动一边将该气流向外部空气排出的位置。
这里,说明上述迷宫结构。首先,在离合器鼓6侧,上述迷宫结构将其顶端部在轴向上延长而形成轴向顶端部6a。另一方面,在外壳罩60侧,在离合器鼓6的轴向顶端部6a进入的位置形成内壁凹部60a并且在比内壁凹部60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内壁突起部60b。并且,在比离合器鼓6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比粉尘密封构件6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设定外部空气排出孔67,由此形成了用于抑制朝向外部空气吸入孔66的气流的结构(迷宫结构)。下面说明作用。将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作用分成“利用从动缸实现的离合器结合/分离作用”和“干式多板离合器的磨损粉末排出作用”而进行说明。“利用从动缸实现的离合器结合/分离作用”以下,用图2说明利用从动缸8使干式多板离合器7结合、分离的离合器结合/分尚作用。利用从动缸8使干式多板离合器7结合时,将由变速器单元T/Μ产生的离合器液压经过形成于缸外壳81的第I离合器压力油路85供给到缸油室86。由此,液压乘以受压面积所得到的液压力作用于活塞82,使活塞82克服被夹装在活塞臂83和离合器鼓6间的复位弹簧84的作用力而向图2的右方向移动行程。并且,将液压力与作用力之差所产生的结合力传递到活塞82 —滚针轴承87 —活塞臂83 —活塞臂压入板88,推挤驱动盘71和从动盘72,使干式多板离合器7结合。在使结合状态的干式多板离合器7分离时,将向缸油室86供给的工作油经过离合器压力油路85向变速器单元T/Μ放掉,使作用于活塞82的液压力降低后,复位弹簧84的作用力超过液压力,使构成为一体的活塞臂83和活塞臂压入板88向图2的左方向移动行程。由此,解除向活塞臂压入板88传递的结合力,使干式多板离合器7分离。“干式多板离合器的磨损粉末排出作用”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磨损粉末排出作用的作用说明图。以下,基于图7说明将来自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磨损粉末排出的磨损粉末排出作用。在离合器从动盘毂3和离合器鼓6之中的至少一方以离合器旋转轴线CL为中心旋转时,由于在摩擦衬片73上具有衬片槽76,所以会产生以在两面具有摩擦衬片73的离合器从动盘毂3为叶片的离心风扇效果。如图7所示,由于该离心风扇效果,将空气沿径向从离合器从动盘毂3侧的B区域送往离合器鼓6侧的C区域,离合器鼓6侧的气压增高,离合器从动盘毂3侧的气压降低。在该气压差的作用下,产生了空气沿径向从离合器从动盘毂3侧向离合器鼓6侧移动的径向气流E。由于该径向气流E的产生使得离合器从动盘毂3侧的气压降低,所以离合器从动盘毂3侧与气压较高的外部空气之间产生气压差。因此,如图7所示,会产生从外部空气吸入孔66引入的外部空气经过各通气孔74而流入到气压降低了的离合器从动盘毂3侧的内径侧轴向气流F。而且,从动盘72的花键结合部为了确保盘片移动而具有间隙余量,从而通气阻力较低。除此之外,在从动盘72与离合器鼓6花键结合的花键结合部具有供沿轴向流动的气流通过的通气开口 77,因此,通气阻力进一步变低。并且,由于径向气流E的产生使得离合器鼓6侧的气压变高,所以离合器鼓6侧与外部空气之间产生气压差。因此,如图7所示,产生了将方向从内径侧轴向改变成径向后流入到离合器鼓6侧的气流从花键结合部的通气开口 77经过外部空气排出孔67向外部空气排出的外径侧轴向气流G。由于该气流产生作用,如图7的箭头所示,可生成气流的画出外部空气一内径侧轴向一径向一外径侧轴向一外部空气这样的流动线路的流动(F — E — G)。这里,虽然在图7中仅记载了最靠活塞侧的径向气流E,但是在各个具有衬片槽76的部位都会产生多个径向气流E。因此,由于反复进行离合器的切断、接通而从摩擦衬片73的表面剥落的磨损粉末搭乘该气流的流动(F — E — G)而移动,被排出到外部。如上上述,实施例1的干式多板离合器7为了利用气压差而产生气流的流动(F-E-G)而采用了如下的构成具有外部空气吸入孔66、外部空气排出孔67和设于在驱动盘71上、并供沿轴向流动的气流通过的通气孔74 (图7)。因此,能抑制由于驱动盘71和从动盘72之间的磨损粉末引起的打滑,能防止干式多板离合器7结合/分离不良。实施例1的驱动盘71采用了在与离合器从动盘毂3的花键部相啮合的花键齿之中的向内径侧突出的花键齿突部75的位置具有通气孔74的结构(图5)。因此,与在花键齿凹部开设孔的情况相比,通过确保通气孔74的开口面积宽阔,会产生由整齐的气流构成的内径侧轴向气流F。实施例1的摩擦衬片73具有沿着从内径位置朝向外径位置的径向形成的衬片槽76,且驱动盘71采用了在衬片槽76的内侧位置具有通气孔74的结构(图5)。因此,能够将从通气孔74出来的气流流入到衬片槽76时的通气阻力抑制得较低,能顺利地进行气流的从内径侧轴向气流F向径向气流E的方向改变。实施例1的从动盘72采用了在从动盘72与离合器鼓6花键结合的花键结合部具有供沿轴向流动的气流通过的通气开口 77的结构(图6)。因此,通过将从衬片槽76出来的气流沿着从动盘72与离合器鼓6的花键结合部流动时的通气阻力抑制得较低,会产生由整齐的气流构成的外径侧轴向气流G。实施例1的外壳罩60在内径侧位置具有外部空气吸入孔66,该内径侧位置是与通气孔74的轴向位置相对应的、将外部空气朝向通气孔74引入的位置。并且,实施例1的外壳罩60采用了在外径侧位置具有外部空气排出孔67的结构(图5),该外径侧位置是一边利用迷宫结构抑制在从动盘72的花键结合部移动的气流朝向外部空气吸入孔66流动一边将该气流向外部空气排出的位置。因此,通过利用迷宫结构抑制气流要在离合器室64内循环的流动,从而能够整齐地生成气流的画出从外部空气一内径侧轴向一径向一外径侧轴向一外部空气这样的流动线路的流动。下面说明效果。实施例1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能够获得下述列举的效果。(I)在密闭空间(离合器室64)内配置有用于对驱动力的传递进行切断、接通的干式离合器(干式多板离合器7)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上述干式离合器(干式多板离合器7)包括第I离合盘(驱动盘71),其花键结合于离合器从动盘毂3,在其与上述离合器从动盘毂3花键结合的花键结合部具有供沿轴向流动的气流通过的通气孔74 ;第2离合盘(从动盘72),其花键结合于离合器鼓6 ;摩擦衬片73,其设于上述第I离合盘(驱动盘71)和上述第2离合盘(从动盘72)之中的一个离合盘的盘片,在离合器结合时其摩擦面压接于另一个离合盘的盘面;和罩构件(外壳罩60),其具有外部空气吸入孔66和外部空气排出孔67,该外部空气吸入孔66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到上述密闭空间(离合器室64)内,该外部空气排出孔67用于将来自上述密闭空间(离合器室64)内的气流向外部空气排出(图2、图7)。因此,能够抑制由于隔着摩擦衬片73压接的离合盘(驱动盘71、从动盘72)之间的磨损粉末引起的打滑,能够防止干式离合器(干式多板离合器7)结合/分离不良。(2)上述第I离合盘(驱动盘71)在与上述离合器从动盘毂3的花键部相啮合的花键齿之中的向内径侧突出的花键齿突部75的位置具有上述通气孔74 (图5)。因此,除了上述(I)的效果以外,与在花键齿凹部开设孔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确保通气孔74的开口面积宽阔而使内径侧轴向气流F成为整齐的气流。(3)上述摩擦衬片73为环状的盘构件,其具有沿着从内径位置朝向外径位置的径向形成的衬片槽76,上述第I离合盘(驱动盘71)在上述衬片槽76的内侧位置具有上述通气孔74 (图5)。因此,除了上述(I)或者(2)的效果以外,能够将从通气孔74出来的气流流入到衬片槽76时的通气阻力抑制得较低,能够顺利地进行气流的从内径侧轴向气流F向径向气流E的方向改变。(4)上述第2离合盘(从动盘72)在其与上述离合器鼓6花键结合的花键结合部具有供沿轴向流动的气流通过的通气开口 77 (图6)。因此,除了上述(I) (3)的效果以外,能够将从衬片槽76出来的气流沿着上述第2离合盘与离合器鼓6之间的花键结合部流动时的通气阻力抑制得较低,使外径侧轴向气流G成为整齐的气流。(5)上述罩构件(外壳罩60)在内径侧位置具有上述外部空气吸入孔66且在外径侧位置具有上述外部空气排出孔67 (图5,该内径侧位置是与上述通气孔74的轴向位置相对应的、将外部空气朝向上述通气孔74引入的位置,该外径侧位置是一边利用迷宫结构抑制在第2离合盘(从动盘72)的花键结合部移动的气流朝向上述外部空气吸入孔66流动一边将该气流向外部空气排出的位置。因此,除了上述(I) (4)的效果以外,能够利用迷宫结构抑制气流要在离合器室64内循环的流动,对于配置在密闭空间(离合器室64)内的干式离合器(干式多板离合器7),能够整齐地生成气流的画出外部空气一内径侧轴向一径向一外径侧轴向一外部空气这样的流动线路的流动。(6)上述干式离合器是夹装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发动机Eng和马达(马达/发电机9)之间的干式多板离合器7,上述第I离合盘(驱动盘71)采用了多片盘片的上述通气孔74沿轴向连通的设定(图1、图2)。因此,除了上述(I) (5)的效果以外,通过将来自多个摩擦面的磨损粉末排出到外部,能够防止因夹着所积存的磨损粉末而引起异常磨损,并且能够防止因在多个摩擦面上发生打滑而引起燃料效率恶化。实施例2实施例2是使形成在摩擦衬片上的衬片槽的形状不同于实施例1的例子。首先说明构成。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干式多板离合器的驱动盘的主视图。实施例2的摩擦衬片73设于驱动盘71的两面,在离合器结合时其摩擦面压接于从动盘72的盘面。如图8所示,该摩擦衬片73是环状的盘构件,其具有由如下曲线(例如,次摆线曲线)构成的衬片槽76,:当将摩擦衬片73的内径设为D1、外径设为D2时,该曲线与摩擦衬片73的外径位置的切线夹着的流出角β 2大于该曲线与摩擦衬片73的内径位置的切线夹着的流入角β ,且该曲线的角度从流入侧朝向流出侧去而逐渐变化。另外,关于实施例2的其他构成,因与实施例1同样,故省略图示以及说明。下面说明作用。 在实施例2中,将摩擦衬片73的衬片槽76’形成为如下的曲线:该曲线与摩擦衬片73的外径位置的切线夹着的流出角β 2大于该曲线与摩擦衬片73的内径位置的切线夹着的流入角β 1,且该曲线的角度从流入侧朝向流出侧去而逐渐变化。因此,当驱动盘71沿图8的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时,由于衬片槽76’的槽形状与流动线路的随着旋转而发生的朝向变化相对应,所以与实施例1那样的放射直线状的衬片槽76相比,气流的流动受到的槽阻力变小。由此,会生成从流入侧向流出侧顺利通过的径向气流Ε。另外,其他作用因与实施例1同样,故省略说明。下面说明效果。实施例2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除了能够获得实施例1的效果以外,还能获得下述效果。(7)摩擦衬片73具有由如下曲线构成的衬片槽76’:该曲线与摩擦衬片73的外径位置的切线夹着的流出角β 2大于该曲线与摩擦衬片73的内径位置的切线夹着的流入角β 1,且该曲线的角度从流入侧朝向流出侧去而逐渐变化(图8)。因此,对于配置在密闭空间(离合器室64)内的干式离合器(干式多板离合器7),能够生成从离合器从动盘毂3侧向离合器鼓6侧顺利通过的径向气流Ε。以上,基于实施例1及实施例2说明了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但是关于具体的构成,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各项权利要求所涉及的发明宗旨,就允许进行设计变更、追加等。在实施例1、2中,作为干式离合器示出了使用干式多板离合器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使用干式单板离合器等的例子。在实施例1、2中,示出了常开型的干式离合器的例子。然而,也可以采用使用了膜片弹簧等的常闭型的干式离合器的例子。在实施例1、2中,示出了将驱动盘71花键结合于离合器从动盘毂3、且将从动盘72花键结合于离合器鼓6的例子。然而,也可以米用将驱动盘花键结合于离合器鼓、且将从动盘花键结合于离合器从动盘毂这样的例子。在实施例1、2中,示出了在驱动盘71上具有摩擦衬片73的例子。然而,也可以采用在从动盘上具有摩擦衬片的例子。在实施例1、2中,示出了利用如下的空间设定通气开口 77的例子在向外径侧突出的花键齿突部的中央位置形成凹部78,从而在使该花键齿与离合器鼓6的花键齿结合时开口而成的空间。然而,例如,也可以采用将花键结合于离合器鼓的离合盘的花键齿每隔一个而省掉一个那样的例子。而且,也可以采用加深花键结合部的花键槽、且降低与之卡合的花键齿的高度而在花键结合状态下在两者上形成空间那样的例子。在实施例1、2中,示出了应用于搭载发动机和马达/发电机、且以干式离合器作为行驶模式转变离合器的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应用例。然而,也能够应用于像内燃机车辆那样仅搭载发动机作为驱动源、且以干式离合器作为起步离合器的发动机驱动力传递装置。而且,也能够应用于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辆等那样仅搭载马达/发电机作为驱动源、且以干式离合器作为起步离合器的马达驱动力传递装置。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0年8月31日向日本特许厅提出的日本特愿2010-193767主张优先权,并将其所有的公开内容通过参照而完全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其在密闭空间内配置有对用于驱动力的传递进行切断、接通的干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干式离合器包括:第I离合盘,其花键结合于离合器从动盘毂,在其与上述离合器从动盘毂花键结合的花键结合部具有供沿轴向流动的气流通过的通气孔;第2离合盘,其花键结合于离合器鼓;摩擦衬片,其设于上述第I离合盘和上述第2离合盘之中的一个离合盘的盘片上,在离合器结合时该摩擦衬片的摩擦面压接于另一个离合盘的盘面;和罩构件,该罩构件具有外部空气吸入孔和外部空气排出孔,该外部空气吸入孔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到上述密闭空间内,该外部空气排出孔用于将来自上述密闭空间内的气流向外部空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离合盘在与上述离合器从动盘毂的花键部相啮合的花键齿之中的向内径侧突出的花键齿突部的位置具有上述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摩擦衬片为环状的盘构件,其具有沿着从内径位置朝向外径位置的径向形成的衬片槽,上述第I离合盘在上述衬片槽的内侧位置具有上述通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离合盘在其与上述离合器鼓花键结合的花键结合部具有供沿轴向流动的气流通过的通气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罩构件在内径侧位置具有上述外部空气吸入孔,且在外径侧位置具有上述外部空气排出孔,该内径侧位置是与上述通气孔的轴向位置相对应的、将外部空气朝向上述通气孔引入的位置,该外径侧位置是一边利用迷宫结构抑制在第2离合盘的花键结合部移动的气流朝向上述外部空气吸入孔流动一边将该气流向外部空气排出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摩擦衬片具有衬片槽,该衬片槽由如下的曲线构成:该曲线与上述摩擦衬片的外径位置的切线夹着的流出角大于该曲线与上述摩擦衬片的内径位置的切线夹着的流入角,且该曲线的角度从流入侧朝向流出侧去而逐渐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干式离合器是夹装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发动机和马达之间的干式多板离合器,上述第I离合盘采用了多片盘片的上述通气孔沿轴向连通的设定。
全文摘要
驱动力传递装置抑制因隔着摩擦衬片压接的离合盘之间的磨损粉末而引起的打滑,防止干式离合器结合/分离不良。在混合动力驱动力传递装置中,配置在密闭空间内、用于对驱动力的传递进行切断、接通的干式多板离合器(7)包括驱动盘(71)、从动盘(72)、摩擦衬片(73)和外壳罩(60)。驱动盘(71)花键结合于离合器从动盘毂(3),在其与离合器从动盘毂(3)花键结合的花键结合部具有供沿轴向流动的气流通过的通气孔74。从动盘(72)花键结合于离合器鼓(6)。外壳罩(60)具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到密闭空间内的外部空气吸入孔(66)和用于将来自密闭空间内的气流向外部空气排出的外部空气排出孔(67)。
文档编号F16D13/60GK103080584SQ20118004210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1日
发明者藤井友晴, 山中刚, 石井繁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