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板模具减震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8097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墙板模具减震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板模具减震装置,它包括内套筒、减震垫、阻尼液、外套筒、I类弹簧,II类弹簧,其中内套筒中填充有阻尼液,外套筒下端连接有减震垫,内套筒和减震垫放置于外套筒内,II类弹簧套设于外套筒外侧,I类弹簧带有限位块并套设于二类弹簧外侧。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重弹簧设置、减震垫和阻尼液三者共同作用,减震效果显著,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装配,符合规模化生产需要。
【专利说明】墙板模具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装置,用于减缓墙板模具生产及运输而产生的震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建筑行业墙板的自动化生产线中,墙板模具通常是通过底部带有滚轮的模具车进行运输,例如中国专利200810026804.3中,其模板固定于车架上,而车架的行走是通过底部安装的滚轮实现的,无论是车架还是模板没有任何减震装置,这样在车架的行走过程中,一些不可避免的震动会造成模具构件的位移,从而使得墙板的生产产生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优良减震性能的墙板模具减震装置,可减少墙板生产的误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墙板模具减震装置,它包括有内套筒、减震垫、阻尼液、外套筒、I类弹簧,II类弹簧,其中内套筒中填充有阻尼液,外套筒下端连接有减震垫,内套筒和减震垫放置于外套筒内,II类弹簧套设于外套筒外侧,I类弹簧带有限位块并套设于二类弹簧外侧。当模具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I类弹簧向下运动并带动限位块向下运动,当限位块碰触到II类弹簧时,二类弹簧也向下运动,此时模具受到两个弹簧的弹力,大大缓冲了模具向下的作用力,剩余的作用力可通过减震垫和阻尼液完全吸收。
[0005]所述的内套筒和外套筒分别设有底座,II类弹簧下端与外套筒底座相连接,I类弹簧上端与内套筒底座连接,I类弹簧下端与外套筒底座连接。
[0006]所述的I类弹簧上的限位块与内套筒底座的距离要小于II类弹簧上端与内套筒底座的距离,限位块可随着I类弹簧的上下运动而运动。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重弹簧设置、减震垫和阻尼液三者共同作用,减震效果显著,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装配,符合规模化生产需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09]图中1-外套筒,2-外套筒底座,3-内套筒,4-内套筒底座,5-减震垫,6-阻尼液,7-1I类弹簧,8-1类弹簧,9-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首先在外套筒I内注入一定量的阻尼液6,在外套筒I外套设II类弹簧7,并将II类弹簧7下端固定于外套筒底座2上,在II类弹簧7外套设带有限位块9的I类弹簧8,并将I类弹簧8下端固定于外套筒底座2上,在内套筒3下端连接减震垫5,并将内套筒3和减震垫5套设与外套筒I内,将I类弹簧8上端固定于内套筒底座4上,当减震装置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I类弹簧8向下运动并带动限位块9向下运动,当限位块9碰触到11类弹簧7时,二类弹簧7也向下运动,此时模具受到两个弹簧的弹力,大大缓冲了模具向下的作用力,剩余的作用力可通过减震垫5和阻尼液6完全吸收。
【权利要求】
1.一种墙板模具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套筒、减震垫、阻尼液、外套筒、I类弹簧,II类弹簧,其中内套筒中填充有阻尼液,外套筒下端连接有减震垫,内套筒和减震垫放置于外套筒内,II类弹簧套设于外套筒外侧,I类弹簧带有限位块并套设于二类弹簧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模具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套筒和外套筒分别设有底座,II类弹簧下端与外套筒底座相连接,I类弹簧上端与内套筒底座连接,I类弹簧下端与外套筒底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模具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1类弹簧上的限位块与内套筒底座的距离要小于II类弹簧上端与内套筒底座的距离,限位块可随着I类弹簧的上下运动而运动。
【文档编号】F16F13/00GK203548692SQ201320751803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发明者】朱连吉, 赵莉升 申请人:任丘市永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