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及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709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及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及其结构,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保持架3和滚动体4组成的轴承本体,所述方法将轴承内圈2的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与轴承内圈2内表面相配合轴的安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本发明有效的防止了轴和轴承内圈在大负荷作用下的打滑问题,同时轴承内圈和轴采用间隙配合,不但简化了轴承装拆工艺,且降低了轴承使用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及其结构[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及其结构。[0002]【【背景技术】】 公知的,机械设计中轴承、轴以及轴承座之间的配合一般根据运动件配合采用过盈配合,静止件配合采用间隙配合的原则,以保证运动件和轴承配合面的有效结合保证运动的正常传递。[0003]对于内圈旋转的轴承,传统的轴承结构内圈均为圆柱面,轴也是圆柱面,两个面一般采用过盈配合以防止轴承内圈和轴之间发生打滑,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内外圈为圆柱回转加工比较方便,但是在重型工程机械或矿山机械领域,轴承常常工作在非常大的轴向或径向载荷作用下,为了防止轴承在重载作用下变形导致轴承内圈和轴之间发生打滑,轴承一般需要和轴采用很大的过盈量的过盈配合,这就会容易出现两个问题,首先轴和内圈过盈量太大会使轴承装配困难,一般只能采用加热套圈或冷冻轴的方法来实现,加热外圈容易使轴承套圈回火,表面硬度降低,影响轴承使用寿命,冷冻容易使轴出现锈蚀,导致轴出现缺陷,可能出现断轴的故障;另外,过盈量太大会使轴承套圈内部应力增大,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套圈断裂的情况,所以解决在重载情况下保证轴承内圈和轴的可靠联接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基本诉求。[0004]【
【发明内容】
】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及其结构,通过将轴承内圈2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与轴承内圈2内表面相配合轴的安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本发明有效的防止了轴和轴承内圈在大负荷作用下的打滑问题,同时轴承内圈和轴采用间隙配合,不但简化了轴承装拆工艺,且降低了轴承使用成本。[000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保持架和滚动体组成的轴承本体,所述方法将轴承内圈的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与轴承内圈内表面相配合轴的安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0006]所述的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轴承内圈内表面与轴的安装表面为间隙配口。[0007]所述的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所述的间隙配合0-30um。[0008]一种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结构,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保持架和滚动体,在轴承外圈的内部设有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内圈的内表面为正方形结构,所述的滚动体设置在轴承外圈内表面和轴承内圈外表面之间的滚道里,所述的保持架将复数个滚动体均匀分隔开。[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越性: 本发明所述的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及其结构,通过将轴承内圈2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与轴承内圈2内表面相配合轴的安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本发明有效的防止了轴和轴承内圈在大负荷作用下的打滑问题,同时轴承内圈和轴采用间隙配合,不但简化了轴承装拆工艺,且降低了轴承使用成本。
[0010]【【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轴承外圈;2、轴承内圈;3、保持架;4、滚动体。
[0011]【【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所述的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保持架3和滚动体4组成的轴承本体,所述方法将轴承内圈2的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与轴承内圈2内表面相配合轴的安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轴承内圈2内表面与轴的安装表面为间隙配合;所述的间隙配合0-30um。
[0012]所述的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结构,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保持架3和滚动体4,在轴承外圈I的内部设有轴承内圈2,所述轴承内圈2的内表面为正方形结构,所述的滚动体4设置在轴承外圈I内表面和轴承内圈2外表面之间的滚道里,所述的保持架3将复数个滚动体4均匀分隔开。
[0013]实施本发明所述的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及其结构,通过将轴承内圈2的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与轴承内圈2内表面相配合轴的安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轴承内圈2内表面与轴的安装表面为间隙配合;所述的间隙配合为0-30um,由于正方形四个角的物理约束,轴承内圈很难在重载下与轴出现相对滑动,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重载下轴承和轴配合所产生的有关技术难题;本发明有效的防止了轴和轴承内圈在大负荷作用下的打滑问题,同时轴承内圈和 轴采用间隙配合,不但简化了轴承装拆工艺,且降低了轴承使用成本。
[0014]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0015]为了公开本发明的发明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发明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发明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包括轴承外圈(I)、轴承内圈(2)、保持架(3)和滚动体(4)组成的轴承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将轴承内圈(2)的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与轴承内圈(2)内表面相配合轴的安装表面设置为正方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轴承内圈(2)内表面与轴的安装表面为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打滑的轴承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间隙配合0-30um。
4.一种防止轴承内圈打滑的结构,包括轴承外圈(I)、轴承内圈(2)、保持架(3)和滚动体(4),其特征是:在轴承外圈(I)的内部设有轴承内圈(2 ),所述轴承内圈(2 )的内表面为正方形结构,所述的滚动体(4)设置在轴承外圈(I)内表面和轴承内圈(2 )外表面之间的滚道里,所述的保持架(3)将复数个滚动体(4)均匀分隔开。
【文档编号】F16C33/58GK103742540SQ201410000095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日
【发明者】葛世东, 孙北奇, 程俊景, 于晓凯 申请人: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