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拉索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8866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车辆拉索接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辆构件之间连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拉索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换挡拉索耳环与变速器或换挡器摇臂球头配合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球销,换挡拉索耳环靠一次性锁紧同摇臂球头配合,拆装、更换、维修极为不便;一种为轴销,换挡耳环与摇臂采用轴销方式配合,此种配合方式存在零部件附件多,装配节拍慢,且旋转角度小的缺点。此外,拉索与换挡器及变速器配合结构,在长期使用后,因磨损会造成的换挡异响、旷量大、无法换挡等问题;同时,如上两种传统结构无法有效隔绝振动,易导致换挡杆抖动及驾驶室内噪音大等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拉索接头,以提高车辆拉索的使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拉索接头,以连接销件及拉索,其具有:

容纳部,其内形成有空腔,且在所述容纳部的外部固连有连接拉索的拉杆;

夹持部,收容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夹持部具有至少两个、由第一弹性件支撑的分夹部;所述分夹部于第一弹性件支撑下,围构形成收容销件的收容腔;

驱动件,被构造成对夹持部的驱动,以使各分夹部具有压缩第一弹性件的、促使收容腔容积变大的运动。

进一步的,在所述空腔内,于所述夹持部的一侧,设有由第二弹性件支撑的、对置于收容腔内的销件进行侧向支撑的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具有抵靠在夹持部上的配合面;在各分夹部因驱动件的驱动而压缩第一弹性件时,所述夹持部与配合面相对滑动,而使所述支撑部具有压缩第二弹性件的、远离夹持部的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具有探入收容腔内的、对销件侧向支撑的支撑台。

进一步的,所述的容纳部为圆筒状。

进一步的,所述分夹部包括置于空腔内的弧形板,固连在所述弧形板外部弧面上的、带有通孔上的贯通部,所述贯通部贯通容纳部而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装在贯通部上,并被限制在弧形板与容纳部的内壁之间;所述驱动件包括按压体,固连在所述按压体上的、与分夹部数量相应且对应设置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于容纳部的外部贯穿通孔设置,且所述驱动块具有与通孔的内壁滑动配合的倾斜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驱动块贯穿所述通孔的自由端,固定设有可抵靠在贯通部一侧的外翻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分夹部为沿所述空腔的周向均布的四个。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拉索接头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拉索接头,由于设置夹持部和驱动件,通过驱动件对夹持部的驱动,以扩大收容腔的容积,便于销体由收容腔内取出,拆卸安装较为方便,此外,采用本接头结构,避免了因磨损造成的换挡异响等问题,隔绝了动力总成振动,提高了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状态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容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分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容纳部,101-空腔,102-通透孔,2-拉杆,3-分夹部,301-弧形板,302-贯通部,303-通孔,304-第一弹性体,4-收容腔,5-驱动件,501-按压体,502-驱动块,503-倾斜面,504-外翻部,505-凹槽,506-导向部,6-支撑部,601-配合面,602-支撑台,603-固定杆,604-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使用的区分用语,其不应理解为对结构的限定。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拉索接头,以连接销件及拉索,其整体结构中主要包括容纳部,夹持部以及驱动件。其中,容纳部内形成有空腔,且在所述容纳部的外部固连有连接拉索的拉杆;夹持部收容在空腔内,夹持部具有至少两个、由第一弹性件支撑的分夹部;所述分夹部于第一弹性件支撑下,围构形成收容销件的收容腔;驱动件被构造成对夹持部的驱动,以使各分夹部具有压缩第一弹性件的、促使收容腔容积变大的运动。

基于如上整体结构的描述,图1、图2、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车辆拉索接头的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中涉及的容纳部1的结构,结合图4所示可以看出,容纳部1整体成圆筒状,其内部的贯通腔即为如上所述的空腔101,在容纳部1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拉杆2,拉杆2用于与图中未示出的拉索的连接。在容纳部1的周向上,分布有四个通透孔102,通透孔102用于与如下描述的贯通部配合设置。

本实施例的夹持部设置在空腔101内,为了提高使用稳定性,夹持部由四个分夹部3组成,由图1结合图5所示,每个分夹部3包括置于空腔101内的弧形板301,固连在弧形板301外部弧面上的贯通部302,在贯通部302上设有通孔303,贯通部302插入到容纳部1的通透孔102内并向外延伸设置。

在贯通部302上套装有第一弹性件304,第一弹性件304采用弹簧,用于对分夹部3施加弹性支撑力。为了实现该弹性支撑,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04被限制在弧形板301与容纳部1的内壁之间,这样,在第一弹性件304处于支撑状态时,能够使四个分夹部3的弧形板301围拢在一起,进而形成如图1所示状态下的收容腔4,而类似于球销或轴销类的销件,则可以被收容在收容腔4内,并由于第一弹性件304对弧形板301的弹性支撑力,而使各个弧形板301紧抱在销件的周侧。此外,基于此状态时,贯通部302上的通孔303,有部分被暴露在容纳部1的外部,以供如下描述的驱动件的驱动。

本实施例的驱动件的结构,由图1、图3结合图7所示,驱动件5包括按压体501,固连在按压体501上的、与分夹部对应设置的四个驱动块502,每个驱动块502均对应一个分夹部3而被设置,各驱动块502于容纳部1的外部贯穿通孔303,且驱动块502具有与通孔303的内壁滑动配合的倾斜面503。通过驱动块502以及倾斜面503的结构设置,使驱动块502整体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块,该直角三角形块的一个直角边与按压体501固连,另一直角边与容纳部1的外壁贴合设置,斜边与通孔303的内壁滑动配合设置,这样,可以在对按压体501施加以图3所示状态向右的驱动力时,驱动块502在容纳部1的外表面上滑动,同时,因该滑动,由倾斜面503带动分夹部3具有沿容纳部1径向的、压缩第一弹性件304的运动,进而使得四个分夹部3同时径向运动,以扩大收容腔4的容积。

为了在使用时,避免驱动块502由通孔303内滑离,在驱动块502贯穿通孔303的自由端,固定设有外翻部504,在初始状态时,外翻部504的面积大于暴露在容纳部1外部的通孔303的面积,或是外翻部504沿容纳部1的径向的高度,大于暴露在容纳部1外部的通孔303的长度,这样,可以使得外翻部504抵靠在暴露于容纳部1外部的贯通部一侧,以防止驱动块502由通孔303内滑离。

为了提高按压体501与容纳部1配合的紧凑性及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按压体501的整体形状为圆柱形,于按压体501的一侧设有向按压体501内部延伸的凹槽505,该凹槽505的直径大于容纳部1的外径,以使按压体501受力而朝向容纳部1运动时,二者之间不会发生干涉。

为了进一步确保对销件夹持的稳定性,提高销件拆卸维修时的便利性以及整个接头的使用性能,本实施例中,在空腔101内,于夹持部的一侧,设有由第二弹性件支撑的、对置于收容腔4内的销件进行侧向支撑的支撑部6。具体来讲,由图3结合图6所示,支撑部6设置在各弧形板301的、靠近按压体501的一侧,其结构包括抵靠在夹持部3的弧形板301一侧的配合面601,该配合面601为圆弧面,在配合面601上,固定设有探入收容腔4内的、对销件进行侧向支撑的支撑台602;如图3所示,在支撑部6上,设有延伸至支撑台602内的安装凹槽,于该安装凹槽内固定设有固定杆603,作为第二弹性件604的弹簧则套装在固定杆603上,且以图3所示状态的弹簧右侧嵌入安装凹槽内,弹簧的左侧则顶置在按压体501的内壁上。为了确保按压体501相对于容纳部1移动的稳定性,在凹槽505的中部设有供固定杆603滑动嵌入的导向部506,以进一步提高整个接头的使用效果。

通过第二弹性件604对支撑部6的支撑,使支撑部6的支撑台604能够探入到收容腔4内,以实现对销件一侧的顶置支撑,提高销件于收容腔4内的稳定性;同时,在将配合面601设置成圆弧面时,使得以图3所示状态对按压体501向右施加压力时,各分夹部3因驱动件5的驱动块502驱动而压缩第一弹性件304,同时,由于贯通部302带动弧形板301沿容纳部1的径向运动,使得夹持部中的弧形板301与配合面601相对滑动,进而驱动支撑部6以图3所示状态向左压缩第二弹性件604,最终实现支撑部6远离夹持部,使收容腔4的容积相对于初始状态变得更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如将分夹部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或其他个数,或是将容纳部的形状设置成非圆筒状,又或是改变驱动件驱动分夹部的结构形式等,但其技术手段均是为了改变收容腔的容积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