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游隙的主轴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981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游隙的主轴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燃料棒辅助机构领域,具体涉及可调节游隙的主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燃料棒主轴承结构中,主轴两端各装有2个角接触球轴承,安装方式完全相同、都采用背靠背安装方式;轴承内圈和外圈均被抵死;没有预留可供调节的游隙。也就是说此时轴承处于未被预紧状态,当主轴高速旋转时主轴在轴向和径向上会产生较大窜动,轴承会因为过度磨损而迅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调节游隙的主轴承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可调节游隙的主轴承结构,它包括外圈压盖、紧锁螺母、角接触球轴承和内圈档环;外圈压盖套在主轴外侧;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档环和紧锁螺母依次相连地设在主轴外表面;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与外圈压盖连接,当角接触球轴承受到外圈压盖的挤压时产生一个外侧压力;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受到内圈档环的挤压时产生一个内侧压力;紧锁螺母可以沿主轴的轴向方向锁紧以改变预紧力,以调节内圈档环作用于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的内侧压力;主轴外侧沿轴向设有2个方向相反、相互配合的可调节游隙的主轴承结构。

在所述外侧压力和内侧压力的作用下,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产生错动并发生位移,使得轴承游隙逐渐减小,主轴的轴心线向装配后的设备理想轴心线方向逼近。

所述紧锁螺母的外侧设有另一个外圈压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调节游隙的主轴承结构通过设计外圈压盖、内圈档环和夹在二者之间的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预留了可供调节的游隙,并可使角接触球轴承处于预紧状态,既避免轴承磨损而提高了使用寿命,又提高了主轴的位置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调节游隙的主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轴承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主轴、2.外圈压盖、3.紧锁螺母、4.角接触球轴承、5.内圈档环、f6.外侧压力、f7.内侧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游隙的主轴承结构包括外圈压盖2、紧锁螺母3、角接触球轴承4和内圈档环5。外圈压盖2套在主轴1外侧。角接触球轴承4、内圈档环5和紧锁螺母3依次相连地设在主轴1外表面。角接触球轴承4的外圈与外圈压盖2连接,当受到外圈压盖2的挤压时产生一个向右侧方向的外侧压力f6。角接触球轴承4的内圈受到内圈档环5的挤压时产生一个向左侧的内侧压力f7。紧锁螺母3可以沿主轴1的轴向方向锁紧以改变预紧力,调节内圈档环5对于角接触球轴承4的内圈的内侧压力f7。紧锁螺母3的外侧设有其保护作用的另一个外圈压盖2。主轴1外侧沿轴向设有2个方向相反、相互配合的可调节游隙的主轴承结构。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将主轴1两端的两个锁紧螺母3锁紧,内圈挡环5挤压角接触球轴承4的内圈,外圈压盖2挤压角接触球轴承4的外圈。在外侧压力f6和内侧压力f7的作用下,角接触球轴承4的内圈和外圈产生错动并发生位移,使得轴承游隙逐渐减小、主轴1的轴心线逐渐向装配后的设备理想轴心线方向逼近.这就消除了主轴1在轴向和径向上的间隙,从而减小主轴窜动,确保了主轴在旋转时跳动量最小。

锁紧螺母3拧紧时产生的预紧力过大时,轴承游隙太小,轴承中滚动体磨耗过大导致轴承温升过快;预紧力过小时,轴承游隙过大,会使主轴的轴向和径向的跳动过大影响运行精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燃料棒辅助机构领域,具体公开可调节游隙的主轴承结构,它包括外圈压盖、紧锁螺母、角接触球轴承和内圈档环;外圈压盖套在主轴外侧;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档环和紧锁螺母依次相连地设在主轴外表面;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与外圈压盖连接,当角接触球轴承受到外圈压盖的挤压时产生一个外侧压力;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受到内圈档环的挤压时产生一个内侧压力。本发明预留了可供调节的游隙,并可使角接触球轴承处于预紧状态,既避免轴承磨损而提高了使用寿命,又提高了主轴的位置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刘利星;王来革;蒋斌;王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5.12.31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