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156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烟气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和行业对环保领域重视以及资金投入的增加,环保行业已经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兴起。以烟气脱硫为例,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成熟可靠的技术,最常见的有石灰石膏法、新型催化法(干法技术)、双碱法、半干法、氨法等技术,而这些技术势必会形成一种竞争模式。在竞争过程中,经济性是一项重要指标,这就需要在每种工艺过程中尽量采用经济可行的方法和装置。

脱硫装置运行过程中,由于生产和检修的需要,烟气总管及分支管需要阀门来控制。而化工生产产生的烟气量一般都比较大,阀门口径比较大,而且材料需要耐腐蚀,这就造成了阀门的造价非常高,而且在腐蚀环境下故障率非常高。因此市面上亟需一种密封性强,而且耐腐蚀,经济适用的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来取代传统的阀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其设置于脱硫塔与烟气主道之间,包括:

U型管道,其一端连通所述脱硫塔,另一端连通所述烟气主道;所述U型管道的上部、底部分别开设进液阀、出液阀;

压力变送装置,其设置于所述U型管道底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所述压力变送装置为压力变送器。

优选的是,所述的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所述出液阀通过一出液管道与外界的液体回收池连通;

所述进液阀通过一进液管道与所述液体回收池连通,所述进液管道上设置一泵体。

优选的是,所述的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还包括:

两对挡环组,其均设置于所述U型管道内,并彼此对称分布于所述U型管道左右两侧;其中,

每个所述挡环组,包括多个彼此间隔的挡环,所述挡环沿所述U型管道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于所述U型管道内;每个所述挡环与所述U型管道相接触的部位呈圆弧状过渡。

优选的是,所述的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所述U型管道的管壁为包括内层、外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之间相隔一定距离;

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之间垂直设有多个彼此间隔的弹簧,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除去所述弹簧之外的空间填充防震泡沫。

优选的是,所述的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每个所述挡环表面均设置多个圆弧状凸起。

优选的是,所述的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所述防震泡沫为直径为1cm的圆球状颗粒。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密封性强,与一般的烟气蝶阀,闸阀,插板阀等相比,漏风率为零。

(2)结构简单,可以现场制作安装,相比阀门的定做周期,施工周期短。

(3)适用于大口径管道需要切断和开启烟气流动的场合,口径越大,经济性越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U型管道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其设置于脱硫塔1与烟气主道2之间,包括:

U型管道3,其一端连通所述脱硫塔1,另一端连通所述烟气主道2;所述U型管道3的上部、底部分别开设进液阀、出液阀;

压力变送装置4,其设置于所述U型管道3底部;

所述的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所述压力变送装置4为压力变送器。

所述的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所述出液阀通过一出液管道5与外界的液体回收池7连通;

所述进液阀通过一进液管道6与所述液体回收池7连通,所述进液管道6上设置一泵体8。

所述的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还包括:

两对挡环组,其均设置于所述U型管道3内,并彼此对称分布于所述U型管道3左右两侧;其中,

每个所述挡环组,包括多个彼此间隔的挡环310,所述挡环310沿所述U型管道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于所述U型管道3内;每个所述挡环310与所述U型管道3相接触的部位呈圆弧状过渡。

所述的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所述U型管道3的管壁为包括内层320、外层330的双层结构,所述内层320和所述外层330之间相隔一定距离;

所述内层320和所述外层330之间垂直设有多个彼此间隔的弹簧340,所述内层320和所述外层330除去所述弹簧340之外的空间填充防震泡沫。

所述的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每个所述挡环310表面均设置多个圆弧状凸起。

所述的控制脱硫烟气开闭的装置,所述防震泡沫为直径为1cm的圆球状颗粒。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