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变形的管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910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变形的管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变形的管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热风炉风管的两条管道连接在一起,以便于送风、排尘、除烟等,现有的热风炉风管的两条管道多通过软连接结合在一起,这种结构的两条管道的连接处受热时间短,没用强度、容易脱落、且易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变形的管道连接结构,以提高强度、且不易老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止变形的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热风管组件以及安装在热风管组件上的连接管组件,热风管组件包括第一热风管与第二热风管,第一热风管的管径小于第二热风管的管径,且第一热风管的一端伸入第二热风管内,连接管组件套设并固定在热风管组件上,且置于第一热风管与第二热风管的连接处,连接管组件包括两个一体成型的圆台状结构的连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组件为钢管,钢管的一端套设在热风管组件中的第一热风管上,且与第一热风管的外周壁固定,钢管的另一端套设在热风管组件中的第二热风管上,且与第二热风管的外周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风管与所述第二热风管对应穿过钢管,且第一热风管的外周壁与钢管一端固定,第二热风管的外周壁与钢管另一端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风管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热风管的外周壁对应地与钢管两端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风管伸入所述第二热风管内的长度为50mm-10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风管伸入所述第二热风管内的长度为7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防止变形的管道连接结构强度大,受热时间长,可防止热风管组件变形,且连接管组件不易脱落、不易老化,提高管道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止变形的管道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止变形的管道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一种防止变形的管道连接结构,以提高热风管的使用寿命,具体包括热风管组件10以及安装在热风管组件10上的连接管组件20。

热风管组件10用以送风、排尘、除烟,具体地,热风管组件10包括第一热风管11与第二热风管12,第一热风管11的管径小于第二热风管12的管径,且第一热风管11的一端伸入第二热风管12内,进一步地,第一热风管11伸入第二热风管12内的长度为50mm-100mm,若第一热风管11伸入第二热风管12内的长度小于50mm,则第一热风管11容易从第二热风管12上脱落,若第一热风管11伸入第二热风管12内的长度大于100mm,则第一热风管11与第二热风管12送风、排尘的效果不佳,本实施例中,第一热风管11伸入第二热风管12内的长度为70mm,既保证第一热风管11不会第二热风管12上脱落,又保证第一热风管11与第二热风管12送风、排尘的效果较佳。

连接管组件20套设并固定在热风管组件10上,且置于第一热风管11与第二热风管12的连接处,以防止第一热风管11与第二热风管12热胀冷缩的变形或者震动造成的变形,提高热风管组件10的使用寿命。具体地,连接管组件20包括两个一体成型的圆台状结构的连接管22。两个连接管22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并向内收拢以形成两个圆台状结构。

连接管组件20为钢管,钢管的一端套设在热风管组件10中的第一热风管11上,且与第一热风管11的外周壁固定,钢管的另一端套设在热风管组件10中的第二热风管12上,且与第二热风管12的外周壁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热风管11与第二热风管12对应穿过钢管,且第一热风管11的外周壁与钢管一端固定,第二热风管12的外周壁与钢管另一端固定。

优选地,热风管组件10的第一热风管11与第二热风管12对应地穿过钢管,且第一热风管11的外周壁与第二热风管12的外周壁对应地与钢管两端焊接固定。

工作时,热风管组件10中的第一热风管11与第二热风管12用以送风、排尘、除烟,通过在热风管组件10外部固定安装连接管组件20,以防止第一热风管11与第二热风管12热胀冷缩的变形或者震动造成的变形,连接管组件20不易脱落、且整个结构密封性能好,不易老化,以提高该管道连接结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防止变形的管道连接结构强度大,受热时间长,可防止热风管组件变形,且连接管组件不易脱落、不易老化,提高管道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