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齿轮联动的全自动横向夹紧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637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单齿轮联动的全自动横向夹紧式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等移动设备用支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单齿轮联动的全自动横向夹紧式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手机支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手机支架大多需要手动夹紧固定,有少数是自动夹紧设计的,其一般是通过压力感应传感器检测是否放置手机,单片机或微控制器等根据所检测到的手机旋转状态而控制电动驱动实现自动夹紧,其存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耗电、易出故障、使用稳定性欠佳等不足,不适于推广应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全自动支架,其有效解决了上述种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单齿轮联动的全自动横向夹紧式支架,其通过复位弹性件的设置,以及底部支撑臂与左、右侧夹持臂之间的联动关系设计,实现了支架对手机等设备的自动夹紧、松开,其结构简单、联动稳定可靠、实用性强、易于生产制作,适于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单齿轮联动的全自动横向夹紧式支架,包括有后侧基座及装设于后侧基座上的底部支撑臂、左侧夹持臂、右侧夹持臂;其中,相对后侧基座固定式装设有竖向延伸以联动底部支撑臂向上复位的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一端相对后侧基座位置固定,所述复位弹性件另一端连接于底部支撑臂;所述底部支撑臂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行程槽,所述行程槽的内侧设置有竖向延伸排布的竖向直齿条部;相对后侧基座固定式设置有前后延伸的齿轮,所述齿轮伸入行程槽内,齿轮具有外齿牙,其外齿牙啮合于竖向直齿条部上;所述左侧夹持臂、右侧夹持臂均具有横向延伸排布的横向直齿条部,两个横向直齿条部分别啮合于前述齿轮的顶部、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向直齿条部设置于行程槽的左内侧,所述左侧夹持臂的横向直齿条部啮合于齿轮的底部,所述右侧夹持臂的横向直齿条部啮合于齿轮的顶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向直齿条部设置于行程槽的右内侧,所述左侧夹持臂的横向直齿条部啮合于齿轮的顶部,所述右侧夹持臂的横向直齿条部啮合于齿轮的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压力弹性元件;所述压力弹性元件的下端连接于后侧基座,压力弹性元件的上端连接或抵接于底部支撑臂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部支撑臂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内顶部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柱,所述压力弹性元件为压力弹簧,压力弹簧套接于安装柱外周;后侧基座上向前凸伸有导引柱,所述导引柱伸入让位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位弹性件为拉力弹簧、弹性橡皮圈或弹性橡皮带,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上端连接于后侧基座,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下端连接底部支撑臂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侧基座上针对前述左侧夹持臂、右侧夹持臂均设置有上侧限位部、下侧限位部;所述后侧基座上针对前述底部支撑臂设置有左侧限位部、右侧限位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侧基座上针对前述左侧夹持臂、右侧夹持臂均设置有行程限位柱,所述左侧夹持臂、右侧夹持臂均开设有左右延伸的行程限位槽,所述行程限位柱伸入相应的行程限位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侧基座的前侧组装有前侧盖板,所述前侧盖板与后侧基座之间围构形成有容纳腔,前述左侧夹持臂、右侧夹持臂、底部支撑臂、齿轮、复位弹性件均位于容纳腔内;以及,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左侧及右侧分别开设有贯通外界的开口,前述左侧夹持臂的左端、右侧夹持臂的右端及底部支撑臂的底端分别自相应的开口伸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侧基座的背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全自动支架的安装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其主要是通过复位弹性件的设置,以及底部支撑臂与左、右侧夹持臂之间的联动关系设计,在支架上放置手机等移动设备时,利用手机重力下压底部支撑臂下移,同时联动左、右侧夹持臂向内横向位移自动夹紧手机;取出手机时,底部支撑臂在复位弹性件的复位作用力下向上位移,同时联动左、右侧夹持臂向外横向位移自动松开;尤其适合于车载应用场合,便于使用者操作,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同时,其结构简单、联动稳定可靠,易于生产制作,适于推广应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复位弹性件为弹性橡皮圈的大致结构示图;

图7是复位弹性件为弹性橡皮带的大致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后侧基座 11、导引柱

12、上侧限位部 13、下侧限位部

14、左侧限位部 15、右侧限位部

16、行程限位柱 17、上侧定位柱

20、底部支撑臂 21、让位槽

22、安装柱 23、行程槽

24、竖向直齿条部 25、下侧定位柱

30、左侧夹持臂 31、横向直齿条部

32、行程限位槽 40、右侧夹持臂

41、横向直齿条部 42、行程限位槽

50、复位弹性件 50′、弹性橡皮圈

50〝、弹性橡皮带 51〝、环体部

60、齿轮 70、前侧盖板

80、安装座 90、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全自动支架,主要应用于车载场合使用,当然,其并不限于车载场合。所述单齿轮联动的全自动横向夹紧式支架主要包括有后侧基座10及装设于后侧基座10上的底部支撑臂20、左侧夹持臂30、右侧夹持臂40。

其中,相对后侧基座10固定式装设有竖向延伸以联动底部支撑臂20向上复位的复位弹性件50,所述复位弹性件50一端相对后侧基座10位置固定,所述复位弹性件50另一端连接于底部支撑臂20;所述复位弹性件可以设计为压力弹性元件或拉力弹性元件等,但不限于常规的压力弹簧、拉力弹簧,只需能够形成移动设备重力方向上弹性变形,在解除重力作用后,具有向上复位作用力即可。所述复位弹性件50为压力弹性元件时,一般优选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下端连接于后侧基座10,压力弹簧的上端连接或抵接于底部支撑臂2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撑臂20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让位槽21,所述让位槽21内顶部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柱22,压力弹簧套接于安装柱22外周;后侧基座10上向前凸伸有导引柱11,所述导引柱11伸入让位槽21内,如此,确保了底部支撑臂20的上下位移动作的精准。通常,所述复位弹性件为拉力弹性元件时,一般优选拉力弹簧,事实上也可按需选择弹性橡皮圈、弹性橡皮带等,拉力弹性元件的上端连接于后侧基座10,拉力弹性元件的下端连接底部支撑臂20上;(如图6所示)弹性橡皮圈50′可以直接套在后侧基座10的上侧定位柱17、底部支撑臂20的下侧定位柱25上即可。而设计为弹性橡皮带50〝时,也可以设计为大致如图7所示之结构,利用其两端的环体部51〝套在相应的上侧定位柱17、下侧定位柱25上即可。当然,本文所指的复位弹性元件并不局限于所列举的压力弹簧、拉力弹簧、弹性橡皮圈、弹性橡皮带,也可为其它不同的、合适的复位弹性元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所述底部支撑臂20连接有用于支承移动设备的支承部,所述底部支撑臂20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行程槽23,所述行程槽23的内侧设置有竖向延伸排布的竖向直齿条部24;相对后侧基座10固定式设置有前后延伸的齿轮60,所述齿轮60伸入行程槽23内,齿轮60具有外齿牙,其外齿牙啮合于竖向直齿条部24上;所述左侧夹持臂30、右侧夹持臂40均具有横向延伸排布的横向直齿条部(如图示31、41),两个横向直齿条部31、41分别啮合于前述齿轮60的顶部、底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竖向直齿条部24设置于行程槽23的左内侧,所述左侧夹持臂30的横向直齿条部31啮合于齿轮60的底部,所述右侧夹持臂40的横向直齿条部41啮合于齿轮60的顶部。当然,所述竖向直齿条部也可设置于行程槽的右内侧,所述左侧夹持臂的横向直齿条部啮合于齿轮的顶部,所述右侧夹持臂的横向直齿条部啮合于齿轮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侧基座10的前侧组装有前侧盖板70,所述前侧盖板70与后侧基座10之间围构形成有容纳腔,前述左侧夹持臂30、右侧夹持臂40、底部支撑臂20、齿轮60、复位弹性件50均位于容纳腔内;以及,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左侧及右侧分别开设有贯通外界的开口,前述左侧夹持臂30的左端、右侧夹持臂40的右端及底部支撑臂20的底端分别自相应的开口伸出。

放置手机90等移动设备时,所述底部支撑臂20受移动设备重力下压而下移时,竖向直齿条部24啮合传动前述齿轮60,齿轮60同时啮合两个横向直齿条部31、41以联动左侧夹持臂30、右侧夹持臂40向内横向位移自动夹紧;所述底部支撑臂20被解除移动设备重力下压时,底部支撑臂20随复位弹性件50的复位而向上位移,竖向直齿条部24啮合传动前述齿轮60,齿轮60同时啮合两个横向直齿条部31、41以联动左侧夹持臂30、右侧夹持臂40向外横向位移自动松开。

所述后侧基座10上针对前述左侧夹持臂30、右侧夹持臂40均设置有上侧限位部12、下侧限位部13;所述后侧基座10上针对前述底部支撑臂20设置有左侧限位部14、右侧限位部15;以及,所述后侧基座10上针对前述左侧夹持臂30、右侧夹持臂40均设置有行程限位柱16,所述左侧夹持臂30、右侧夹持臂20均开设有左右延伸的行程限位槽(如图示32、42),所述行程限位柱16伸入相应的行程限位槽32、42内;如此,左侧夹持臂30、右侧夹持臂40的左右向位移精准性得到保证。

以及,所述后侧基座10的背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全自动支架的安装座80,目前,手机等支架的较常见安装应用方式有:(1)利用吸盘吸附固定,(2)利用空调出风口的缝隙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图1至图4中显示了适用于空调出风口的缝隙夹持固定的安装座,但是,这并非对安装座结构的限定,本实用新型之全自动支架可适用多种不同结构的安装座,在此,不作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复位弹性件的设置,以及底部支撑臂与左、右侧夹持臂之间的联动关系设计,在支架上放置手机等移动设备时,利用手机重力下压底部支撑臂下移,同时联动左、右侧夹持臂向内横向位移自动夹紧手机;取出手机时,底部支撑臂在复位弹性件的复位作用力下向上位移,同时联动左、右侧夹持臂向外横向位移自动松开;尤其适合于车载应用场合,便于使用者操作,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同时,其结构简单、联动稳定可靠,易于生产制作,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