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隔热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636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真空隔热壳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库等所使用的真空隔热壳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地球环境问题即温暖化的对策,推进节能化的活动很活跃,正在期待隔热技术的进化。作为现有的隔热技术,如图33所示,提案有使用由层压膜102覆盖芯材的纤维毡103的构造的真空隔热件101,来提高隔热性能的技术。此外,真空隔热件是指通过将容器内制成真空而提高隔热性能的构造的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近年来的冷藏库中,为了节能化和扩大库内有效空间,开始使用隔热特性高的真空隔热件。作为该领域的现有隔热技术,如图34所示,提案有通过采用在冷藏库主体104和门外板105配置有真空隔热件101的构造,来提高隔热性能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在近年来的汽车中,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出发,要强化保护环境的标准,作为提高燃油消耗率的手段,除发动机性能的提高和混合动力化以外,还有辅机类的动力削减。另外,也有不使用发动机的以电动机为动力的电动汽车等。该领域的现有隔热技术如图35所示,作为汽车的车身106的隔热构成,例如,为了降低汽车空调的动力,将真空隔热件101配置在车身106内,以不影响夏季的冷气负荷及冬季的暖气负荷。具体而言,在构成车厢内空间107的面,例如分隔壁、顶壁面、背面、地板及侧面等、以及发动机室和机罩等需要车厢内空间107的隔热的部位,配置(粘贴)有多个真空隔热件101。提案有通过采用这种构成,来提高隔热性能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在上述的现有真空隔热件101中,作为内袋,使用由层压膜102或用树脂进行了涂敷的铝膜等形成的袋状部件。作为芯材,使用纤维毡103,纤维毡103设置在层压膜102内部被抽真空后进行密封,得到真空隔热件101。

现有真空隔热件101的形态基本上是冷藏库主体104所使用的那种平板形状。作为储水式热水器的热水储存罐的隔热件等(未图示),使用将平板形状的真空隔热件101折弯而成的部件。另外,作为配置于凹凸面等的隔热件,也使用平板形状的真空隔热件101。即,通过在真空隔热件101的内部的芯材设置厚度薄的部分和厚的部分而容易将平板形状的真空隔热件101折弯,来配置在凹凸面等。但是,当在真空隔热件101的有助于隔热性能的芯材设置厚度薄的部分时,隔热性能就会下降。另外,不能用于真空隔热件101不能承受的弯曲应力的锐角形状的面等。况且,难以形成三维形状和贯通孔等复杂形态的真空隔热件101。

另外,作为汽车车身106所使用的那种现有的真空隔热件101,使用阻气性膜。因为阻气性膜薄,抗损伤能力弱而容易破损,所以在产品的组装作业时或制造真空隔热件的工序中,容易在阻气性膜形成损伤。当阻气性膜形成损伤时,就不能保持真空隔热件101的内部的真空度,难以实现真空隔热件101的质量保证和长期可靠性的确保。

作为现有真空隔热件101的使用方法,如上所述,在构成冷藏库或汽车等的壳体中,真空隔热件101以与壳体独立分开地被收纳的结构使用。因此,现有的真空隔热件101难以将真空隔热件101本身作为形成外观的壳体部件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昭61-660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8-2476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7-28398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隔热壳体,其包括:形成外观的外壳、形成内装的内壳、配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的内部的隔热件,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由树脂部件和阻气部件构成,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以内部真空密闭的方式接合,在外壳树脂部设置有外壳阻 气部件,在内壳树脂部设置有内壳阻气部件,所述外壳阻气部件与所述内壳阻气部件相连地配置,所述外壳树脂部与所述内壳树脂部在外周部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壳体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4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4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4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5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5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5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6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7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8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密封例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9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冷藏库的立体图。

图19是从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9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冷藏库的制冰门的前方看的立体图。

图20是从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9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冷藏库的制冰门的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9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冷藏库的制冰门的部件展开图。

图2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9的制冰门的制造所使用的固定上治具的截面图。

图2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9的制冰门的制造所使用的固定下治具的截面图。

图2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9的制冰门的制造所使用的固定上治具的截面图。

图2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9的制冰门的制造所使用的固定下治具的截面图。

图2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9的制冰门的制造所使用的固定上治具的截面图。

图24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9的制冰门的制造所使用的固定下治具的截面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9的制冰门的制造所使用的固定治具的截面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9的制冰门的制造所使用的固定治具 的截面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9的制冰门的制造所使用的固定治具的截面图。

图28是从侧面观察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0的真空隔热壳体的汽车的截面图。

图29是从正面观察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0的真空隔热壳体的汽车的截面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1的热泵式热水器的热水储存罐的真空隔热壳体的部件展开图。

图31是从上方观察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1的热泵式热水器的热水储存罐的真空隔热壳体的截面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1的热泵式热水器的热水储存罐的真空隔热壳体的局部截面图。

图33是现有真空隔热件的截面图。

图34是从侧面观察使用现有真空隔热件的冷藏库的概要图。

图35是从侧面观察使用现有真空隔热件的汽车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不受以下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壳体1的立体图,图2是该实施方式1的真空隔热壳体1的密封例的截面图。在图1及图2中,真空隔热壳体1包括:形成外观的外壳2、形成内装的内壳3、配置在形成外观的外壳2和形成内装的内壳3的内部的、由多孔性构造体形成的隔热件4。外壳2和内壳3由阻气部件构成。配置有隔热件4的外壳2和内壳3的内部被真空密闭,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被加压,并且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通过局部加热而接合。这样,可得到真空隔热壳体1。

下面,针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说明其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壳体1采用如下所述的构造:形成外观的 外壳2和形成内装的内壳3分别由阻气部件构成,外壳2和内壳3以在内部配置有隔热件4的形态被真空密闭地接合。通过采用这种构成,不需要分别设置收纳真空隔热件且形成外观和内装的容器部件等,就能够得到能直接用作外观部件和内装部件的刚性壳体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真空隔热壳体1不是像现有真空隔热件101那样使以阻气性膜那样的柔软的材质覆盖芯材的整个面的形态减压而得到的构成,而是形成外观的外壳2和形成内装的内壳3分别由阻气部件构成,由此可得到不易在工厂内的作业工序及物流时受到损伤和产生凹痕等的真空隔热壳体1。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壳体1也可采用由阻气部件构成的外壳2和内壳3形成为三维形状、锐角弯曲形状、局部凹凸或贯通孔等复杂形状的构造,在这种构造的外壳2和内壳3的内部配置有隔热件4,且外壳2和内壳3的内部被真空密闭。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无损真空隔热壳体1的真空度地得到具有高真空隔热性能及长期可靠性的复杂形态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通过用连续发泡聚氨酯泡沫或玻璃棉等多孔性构造体形成隔热件4,真空隔热壳体1的内容积整体都容易被可靠地抽真空直到规定的设定真空度。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实现所要求的真空隔热性能,并且能够提高壳体的刚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壳体1中,不管外壳2和内壳3所使用的材质为同种材质或者不同种材质,都能够使外壳2和内壳3的内部真空密闭地将外壳2和内壳3接合。因此,通过外壳2和内壳3使用金属板等不透气的材质、或树脂材料等阻气性良好的透氧率低的材质,能够得到由各种材质组合的外观部件和内装部件构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外壳2和内壳3的材质使用树脂材料等阻气性良好的透气率低的材质的情况等下,且在真空隔热壳体1的真空度稍有时效劣化的情况下,通过在真空隔热壳体1的内部配置隔热件4及空气吸附剂(未图示),也能够使从真空隔热壳体1的外部透过来的空气吸附于空气吸附剂。由于通过采用这种构成,来保持真空隔热壳体1的真空度, 因此能够实现具有长期可靠性的隔热性能。

另外,作为阻气性良好的空气透过率低的树脂材料,优选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液晶聚合物等的成形材料。由于通过使用这些材料,还能够应对大量生产,因此能够低廉地得到真空隔热壳体1的外观部件和内装部件。

另外,在图2中,外壳2的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3的内壳平坦部3a的材质使用相同的材质。这样,接合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材质,由此使熔点相同的材质彼此接合,所以容易进行接合。另外,利用接合的部分所使用的材质,也能够增强剥离强度。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还能够长期保持真空隔热壳体1内部的真空度。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壳体1包括:形成外观的外壳2、形成内装的内壳3、配置在外壳2和内壳3的内部的隔热件4,外壳2和内壳3由阻气部件构成,并且真空隔热壳体1具有以外壳2和内壳3的内部被真空密闭的方式将外壳2和内壳3接合在一起的结构。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得到能够直接用作外观部件和内装部件的刚性壳体的真空隔热壳体1。另外,可无损真空隔热壳体1的真空度地得到三维形状等复杂形态的真空隔热壳体1。进而,可得到在工厂内的作业工序及物流时等不易受损和产生凹痕等的、具有高真空隔热性能及长期可靠性的真空隔热壳体1。

(实施方式2)

图3~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真空隔热壳体1的密封例的截面图。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省略说明。

图3表示在内壳3的内表面配置有内壳阻气部件3c的构成。图4表示在内壳3的外表面配置有内壳阻气部件3c的构成。图5表示由两层内壳树脂部3b构成内壳3,且在层间配置有内壳阻气部件3c的构成。在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中的至少一者的接合面形成有粘接层。

下面,针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说明其作用。

图3的真空隔热壳体1的外壳2,使用例如金属板和玻璃板等不透气的材质。内壳3在内壳树脂部3b嵌件注塑成形内壳阻气部件3c,而复合形成内壳树脂部3b及内壳阻气部件3c。在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 平坦部3a中的至少一者的接合面形成有粘接层(未图示),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通过局部加热而结合。通过局部加热实现的粘接层的热固化,能够提高接合面的密封性和剥离强度,因此可得到具有长期可靠性的隔热性能。

图3的内壳阻气部件3c使用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液晶聚合物等挤压成形材料。内壳阻气部件3c在被一次加工为片形状或膜形状以后,再通过真空成形或压空成形而被二次加工。之后,通过外形冲裁加工而被三次加工,在内壳树脂部3b嵌件注塑成形内壳阻气部件3c,由此形成内壳3。这样形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在构成冷藏库或汽车等的大型部件的制造中,能够实现抑制了向成形模具的投资的制作及批量化生产。

另外,图3的内壳阻气部件3c,也可以使用含有金属箔层的树脂层压膜材料。内壳阻气部件3c在被一次加工为膜形状以后,通过真空成形或压空成形而被二次加工。之后,通过外形冲裁加工而被三次加工,在内壳树脂部3b嵌件注塑成形内壳阻气部件3c,由此形成内壳3。这样形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在构成冷藏库或汽车等的大型部件的制造中,能够实现抑制了材料费及向成形模具的投资的制作和批量化生产。

另外,图3的内壳阻气部件3c也可以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液晶聚合物等挤压成形材料、膜形状材料、或含有金属箔层的树脂层压膜材料等。内壳阻气部件3c配置在内壳3的内表面,因此难以受到制造时及搬运时等的损伤的影响,可得到高真空隔热性能及长期可靠性。

形成图3的内壳阻气部件3c时所使用的注射用成形材料,也可以使用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液晶聚合物等。在这种情况下,在预先将内壳阻气部件3c注塑成形后,在内壳树脂部3b嵌件注塑成形内壳阻气部件3c,由此形成内壳3。或者,也可以通过用双色注塑成形机将内壳3和内壳阻气部件3c同时注塑成形而形成。由此,能够缩短成形周期,能够实现大量生产的制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壳体1优选用于冷藏库或汽车等由数个门构成的产品等的制作,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图3及图4的内壳阻气部件3c也可以通过金属材料的金属镀层处理或金属材料的蒸镀处理等表面处理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 在内壳树脂部3b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后,对内壳树脂部3b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中的任一个面实施表面处理。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内壳3的形状为凹凸的大形状、锐角形状或三维形状等非常复杂的形状的真空隔热壳体1。

图5的内壳阻气部件3c使用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在图5中,形成有内壳阻气部件3c与内壳树脂部3b的层叠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内壳阻气部件3c在被一次加工成为片形状后,进行真空成形或压空成形的二次加工。之后,通过外形冲裁加工进行三次加工,形成内壳3。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削减形成内壳3的工序。另外,在构成冷藏库或汽车等的大型部件的制造中,能够实现抑制了向成形模具的投资的制作,并且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实施方式3)

图6~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真空隔热壳体1的密封例的截面图。对于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同样的构成省略说明。

在图6~图8中,在构成外壳2的外周的外壳平坦部2a设有外壳树脂部2b,外壳平坦部2a和外壳树脂部2b与内壳平坦部3a接合。此外,也可以如实施方式2,在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中的至少一者的接合面形成有粘接层。

下面,针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说明其作用。

在图6中,真空隔热壳体1的外壳2使用金属板和玻璃板等不透气的材质。另外,在外壳2通过嵌件注塑成形而形成有外壳树脂部2b。在内壳树脂部3b通过嵌件注塑成形而形成有内壳阻气部件3c,得到内壳3。外壳平坦部2a、内壳平坦部3a及外壳树脂部2b使用相同的材质,它们通过局部加热而结合。这样,当结合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材质时,结合的部分的熔点相同,因此接合性良好,接合部分的密封性和剥离强度提高。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得到具有长期可靠性及高隔热性能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图6的内壳阻气部件3c例如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液晶聚合物等挤压成形材料。内壳阻气部件3c在被一次加工为片形状或膜形状后,通过真空成形或压空成形而被二次加工。之后,通过外形冲裁加工而被三次加工,并在内壳树脂部3b嵌件注塑成形内壳阻气部件 3c,由此形成内壳3。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在构成冷藏库或汽车等的大型部件的制造中,能够实现抑制了向成形模具的投资的制作,并且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另外,图6的内壳阻气部件3c也可以使用含有金属箔层的树脂层压膜材料。内壳阻气部件3c在被一次加工为膜形状后,通过真空成形或压空成形而被二次加工。之后,通过外形冲裁加工而被三次加工,并在内壳树脂部3b嵌件注塑成形内壳阻气部件3c,由此形成内壳3。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在构成冷藏库或汽车等的大型部件的制造中,能够实现抑制了材料费及向成形模具的投资的制作,并且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另外,图6的内壳阻气部件3c例如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液晶聚合物等挤压片用成形材料、膜形状材料或含有金属箔层的树脂层压膜材料等。内壳阻气部件3c配置在内壳3的内表面,因此难以受制造时及搬运时等的损伤的影响。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得到具有高真空隔热性能及长期可靠性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作为形成图6的内壳阻气部件3c时所使用的注塑用成形材料,例如可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液晶聚合物等。在这种情况下,预先将内壳阻气部件3c注塑成形后,在内壳树脂部3b嵌件注塑成形内壳阻气部件3c,由此形成内壳3。或者,用双色注塑成形机,将内壳3和内壳阻气部件3c同时注塑成形而形成。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缩短成形周期,能够实现大量生产的制作。另外,优选用于冷藏库或汽车等由数个门构成的产品的制作,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另外,图6及图7的内壳阻气部件3c也可以通过金属材料的金属镀层处理或金属材料的蒸镀处理等表面处理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内壳树脂部3b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后,也能够对内壳树脂部3b内表面和外表面中的任一个面实施表面处理。由此,能够形成内壳3的形状为凹凸的大的形状、锐角形状或三维形状等非常复杂的形状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图8的内壳阻气部件3c例如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在图8中,形成有内壳阻气部件3c和内壳树脂部3b的层叠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内壳阻气部件3c在被一次加工为片形状后,通过真空成形或压 空成形而被二次加工。之后,通过外形冲裁加工而被三次加工,形成内壳3。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削减形成内壳3的工序。另外,在构成冷藏库或汽车等的大型部件的制造中,能够实现抑制了向成形模具的投资的制作,并且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实施方式4)

图9~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真空隔热壳体1的密封例的截面图。对于与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3同样的构成省略说明。

在图9~图11中,外壳2由装饰板等正面板2e、构成背面的外壳树脂部2b构成,在外壳树脂部2b设有外壳阻气部件2c。在外壳2和内壳3的外周,外壳树脂部2b与内壳平坦部3a接合。

下面,针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说明其作用。

在图9中,在外壳2的外壳树脂部2b,通过嵌件注塑成形而形成有外壳阻气部件2c。另外,在内壳树脂部3b,通过嵌件注塑成形而形成内壳阻气部件3c,得到内壳3。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使用相同的材质,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在外壳2和内壳3的内部被抽真空且被密闭后,通过局部加热而结合。之后,在外壳树脂部2b接合外壳2的正面板2e而得到真空隔热壳体1。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形成产品的外观的外壳2的正面板2e在制造工序的最终工序中形成,所以能够防止制造时的损伤,能够提高成品率,并且能够削减批量生产时的工序不良。另外,根据该构成,正面板2e也可使用透气性的材料。即,在抽真空时,无需用阻气膜等包覆材料包覆芯材,就能够形成由透气性的材料构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也可以在内壳3插入隔热件4后,将外壳阻气部件2c和内壳平坦部3a加热,将外壳2和内壳3的内部抽真空而成为密闭的形态。由此,即使不将外壳阻气部件2c通过嵌件成形而形成在外壳树脂部2b,也能够形成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图9的内壳阻气部件3c例如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液晶聚合物等挤压成形材料。内壳阻气部件3c在被一次加工为片形状或膜形状后,通过真空成形或压空成形而被二次加工。之后,通过外形冲裁加工而被三次加工,在内壳树脂部3b嵌件注塑成形内壳阻气部件3c,由此形成内壳3。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在冷藏库或汽车等大型部件的制 造中,能够实现抑制了向成形模具的投资的制作,并且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另外,图9的内壳阻气部件3c例如使用含有金属箔层的树脂层压膜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内壳阻气部件3c被一次加工为膜形状后,通过真空成形或压空成形而被二次加工。之后,通过外形冲裁加工而被三次加工,在内壳树脂部3b嵌件注塑成形内壳阻气部件3c,由此形成内壳3。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在冷藏库或汽车等大型部件的制造中,能够实现抑制了材料费和向成形模具的投资的制作,并且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另外,图9的内壳阻气部件3c例如也可以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液晶聚合物等挤压成形材料、膜形状材料、或含有金属箔层的树脂层压膜材料。由于内壳阻气部件3c配置在内壳3的内表面,所以难以受制造时及搬运时等的损伤的影响。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得到具有真空隔热性能和长期可靠性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作为形成图9的内壳阻气部件3c时所使用的注塑用成形材料,例如可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液晶聚合物等。在这种情况下,将预先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的内壳阻气部件3c嵌件注塑成形于内壳树脂部3b,由此形成内壳3。或者,用双色注塑成形机,将内壳3和内壳阻气部件3c同时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缩短成形周期,能够实现大量生产的制作。另外,优选用于冷藏库或汽车等由数个门构成的产品等的制作,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另外,作为图9及图10的内壳阻气部件3c,例如也可以通过金属材料的金属镀层处理或金属材料的蒸镀处理等表面处理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在内壳树脂部3b通过注塑成形形成后,对内表面和外表面中的任一个面实施表面处理,因此能够形成内壳3的形状为凹凸的大的形状、锐角形状或三维形状等非常复杂的形状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图11的内壳阻气部件3c例如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在图11中,形成有内壳阻气部件3c和内壳树脂部3b的层叠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内壳阻气部件3c被一次加工为片形状后,通过真空成形或压空成形而被二次加工。之后,通过外形冲裁加工而被三次加工,形 成内壳3。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削减形成内壳3的工序。另外,在冷藏库或汽车等大型部件的制造中,能够实现抑制了向成形模具的投资的制作,并且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实施方式5)

图12~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真空隔热壳体1的密封例的截面图。对于与实施方式4同样的构成省略说明。

在图12~图14中,外壳2由装饰板等正面板2e和外壳树脂部2b构成,构成背面的外壳树脂部2b由双层构成,在层间设有外壳阻气部件2c。在外壳2和内壳3的外周,外壳树脂部2b与内壳平坦部3a接合。

下面,针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说明其作用。

在图12中,在外壳2的外壳树脂部2b作为层叠片形成有外壳阻气部件2c。另外,在内壳树脂部3b通过嵌件注塑成形而形成有内壳阻气部件3c,得到内壳3。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使用同种材质的材料,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在外壳2和内壳3的内部被抽真空而密闭后,通过局部加热而结合。之后,在外壳树脂部2b接合外壳2的正面板2e而得到真空隔热壳体1。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形成产品的外观的外壳2的正面板2e在制造工序的最终工序中形成,所以能够防止制造时的损伤,能够提高成品率,并且能够削减批量生产时的工序不良。

另外,图12的内壳阻气部件3c例如可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液晶聚合物等挤压成形材料。内壳阻气部件3c被一次加工为片形状或膜形状后,通过真空成形或压空成形而被二次加工。之后,通过外形冲裁加工而被三次加工,在内壳树脂部3b嵌件注塑成形内壳阻气部件3c,由此形成内壳3。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在冷藏库或汽车等大型部件的制造中,能够实现抑制了向成形模具的投资的制作,并且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另外,图12的内壳阻气部件3c也可以使用含有金属箔层的树脂层压膜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内壳阻气部件3c在被一次加工为膜形状后,通过真空成形或压空成形而被二次加工。之后,通过外形冲裁加工而被三次加工,在内壳树脂部3b通过嵌件注塑成形而形成有内壳阻 气部件3c,由此形成内壳3。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在冷藏库或汽车等大型部件的制造中,能够实现抑制了材料费及向成形模具的投资的制作,并且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另外,图12的内壳阻气部件3c例如可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液晶聚合物等挤压成形材料、膜形状材料、或含有金属箔层的树脂层压膜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内壳阻气部件3c配置在内壳3的内表面,所以难以受到制造时及搬运时等的损伤的影响。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得到具有高真空隔热性能及长期可靠性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作为形成图12的内壳阻气部件3c时所使用的注射用成形材料,例如可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液晶聚合物等。在这种情况下,将预先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的内壳阻气部件3c嵌件注塑成形于内壳树脂部3b,由此形成内壳3。或者,用双色注塑成形机,将内壳3和内壳阻气部件3c通过同时注塑成形而形成。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缩短成形周期,能够实现大量生产的制作。优选用于冷藏库或汽车等由数个门构成的产品等的制作,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另外,图12及图13的内壳阻气部件3c也可以通过例如金属材料的金属镀层处理或金属材料的蒸镀处理等表面处理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在内壳树脂部3b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后,对内壳树脂部3b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中的任一个面实施表面处理。由此,能够得到内壳3的形状为凹凸的大的形状、锐角形状或三维形状等非常复杂的形状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图14的内壳阻气部件3c例如可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在图14中,形成有内壳阻气部件3c和内壳树脂部3b的层叠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内壳阻气部件3c在被一次加工为片形状后,通过真空成形或压空成形而被二次加工。之后,通过外形冲裁加工而被三次加工,形成内壳3。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削减形成内壳3的工序。

另外,在构成冷藏库或汽车等的大型部件的制造中,能够实现抑制了向成形模具的投资的制作,并且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实施方式6)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真空隔热壳体1的密封例的截面图。省略与实施方式4同样的构成的说明。

在图15中,外壳2由装饰板等正面板2e、构成背面的外壳树脂部2b构成,在外壳树脂部2b设有外壳阻气部件2c。在外壳2的外周,设有与外壳阻气部件2c相连的外壳阻气平坦部2d。另外,在内壳平坦部3a还设有与内壳阻气部件3c相连的内壳阻气平坦部3d。外壳阻气平坦部2d和内壳阻气平坦部3d相对而紧贴,在外壳2和内壳3的外周,外壳树脂部2b与内壳平坦部3a接合。

下面,针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说明其作用。

在图15中,在外壳2的外壳树脂部2b,通过嵌件注塑成形而形成有外壳阻气部件2c。内壳3在内壳树脂部3b嵌件注塑成形内壳阻气部件3c,而形成内壳3。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使用同种材质的材料,两者在外壳2和内壳3的内部被抽真空而密闭后,通过局部加热而结合。与此同时,外壳阻气平坦部2d和内壳阻气平坦部3d被密封。之后,接合外壳2的正面板2e,而得到真空隔热壳体1。

根据本实施方式,真空隔热壳体1,由于由阻气部件构成的外壳2和内壳3以独立的形态形成,因此能够降低透气率。另外,能够提高真空隔热壳体1的真空性能,还能够提高隔热特性。

此外,外壳阻气平坦部2d和内壳阻气平坦部3d不仅物理性地紧贴,而且也可以在外壳树脂部2b和内壳平坦部3a接合的同时,通过热熔接等进行接合密封。另外,外壳阻气部件2c也可以在内壳3内插有隔热件4后,将外壳阻气部件2c和内壳平坦部3a加热,制成真空密闭的形态。

(实施方式7)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真空隔热壳体1的密封例的截面图。省略与实施方式6同样的构成的说明。

在图16中,外壳2由实施了三维装饰膜成形的外壳树脂部2b代替实施方式6的正面板2e而构成,在外壳树脂部2b设有外壳阻气部件2c。在外壳2的外周设有与外壳阻气部件2c相连的外壳阻气平坦部2d。另外,在内壳平坦部3a也设有与内壳阻气部件3c相连的内壳阻气平坦部3d。外壳阻气平坦部2d和内壳阻气平坦部3d相对而紧贴,在外壳2和内壳3的外周,外壳树脂部2b与内壳平坦部3a接合。

下面,针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说明其作用。

在图16中,在外壳2的外壳树脂部2b,通过嵌件注塑成形而形成有外壳阻气部件2c。另外,在内壳树脂部3b通过嵌件注塑成形而形成有内壳阻气部件3c,得到内壳3。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使用同种材质的材料。在外壳2和内壳3的内部被抽真空后,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通过局部加热而密闭结合。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三维装饰膜成形能够形成外壳2的外观。另外,因为形成产品的外观的外壳2的表面是在制造工序的最终工序中形成的,所以能够防止制造时的损伤。由此,能够提高成品率,能够削减批量生产时的工序不良。此外,外壳阻气平坦部2d和内壳阻气平坦部3d不仅物理性地紧贴,而且也可以在外壳树脂部2b和内壳平坦部3a接合的同时,通过热熔接而接合密封。

另外,外壳阻气部件2c也可以在内壳3插入了隔热件4后,将外壳阻气部件2c和内壳平坦部3a加热,将外壳2和内壳3的内部抽真空而密闭。

(实施方式8)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真空隔热壳体1的密封例的截面图。省略与实施方式5同样的构成的说明。

图17及图14的构成的不同之处,是图14的使用金属板及玻璃板等的外壳2的正面板2e在图17中没有设置在外壳2的表面这点,和外壳2的表面仅由外壳树脂部2b构成这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树脂部2b由双层构成,在层间设有外壳阻气部件2c。另外,内壳树脂部3b由双层构成,在层间设有内壳阻气部件3c。在外壳2和内壳3的外周,外壳树脂部2b和内壳平坦部3a接合。

下面,针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说明其作用。

在图17中,在外壳2的外壳树脂部2b通过层叠片成形而形成有外壳阻气部件2c。另外,在内壳树脂部3b通过层叠片成形而形成有内壳阻气部件3c,得到内壳3。外壳阻气部件2c和内壳阻气部件3c被一次加工为片形状后,通过真空成形或压空成形而被二次加工。之后,通过外形冲裁加工而被三次加工,得到外壳2和内壳3。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削减形成外壳2和内壳3的工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使用同 种材质的材料,在外壳2和内壳3的内部被抽真空而密闭后,外壳平坦部2a和内壳平坦部3a通过局部加热而结合。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提高真空隔热壳体1的真空度,还能够提高隔热特性。因此,可得到适合汽车的内装门部件等树脂外观部件的构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

(实施方式9)

图18是实施方式9的冷藏库5的立体图,图19是从该冷藏库的制冰门6的前方看的立体图,图20是从该冷藏库的制冰门6的后方看的立体图,以及图21是制冰门6的部件展开图。图22A~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9的制冰门6的制造所使用的固定治具50(图25~图27)的截面图。

在图18~图21中,冷藏库5的制冰门6包括制冰门外壳7、制冰门内壳8、密封垫10、框架11、固定制冰门内壳8和框架11的框架螺钉12。在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的内部插有制冰门隔热件9,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的内部被真空密闭,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接合而形成真空隔热壳体1。

在图22A~图25中,制冰门6的制造设备的主要部分即固定治具50包括固定制冰门外壳7的固定上治具13、固定制冰门内壳8的固定下治具14、配置在固定上治具13和固定下治具14的开口部附近的真空膜15和真空泵(未图示)。

下面,针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和制冰门6的制造设备的主要部分即固定治具50,说明其动作及作用。

首先,冷藏库5的制冰门6包括制冰门外壳7、制冰门内壳8、密封垫10、框架11、固定制冰门内壳8和框架11的框架螺钉12。制冰门外壳7通过在外壳树脂部7a嵌件注塑成形外壳阻气部件7b而形成。另外,制冰门内壳8通过在内壳树脂部8a嵌件注塑成形内壳阻气部件8b而形成。在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的内部插有由连续发泡聚氨酯泡沫构成的制冰门隔热件9,通过局部加热将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的接合部分熔接,通过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的内部被真空密闭,可得到真空隔热壳体1。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制冰门6中,由于仅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的接合部分被加热熔接,熔接部以外的部位没有被加热,所以 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的变形。另外,制冰门6内部能够长期保持真空状态,能够提高制冰门6的隔热性能。进而,能够提高制冰门6的外侧表面的树脂壳体的刚性强度。除此之外,框架螺钉12以没有贯通的方式卡止在内壳树脂部8a内部,因此能够不损伤内壳阻气部件8b地将框架11安装于内壳,能够提高制冰门6内部的真空状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冷藏库5的制冰门6包括制冰门外壳7、制冰门内壳8、密封垫10、框架11、固定制冰门内壳8及框架11的框架螺钉12。制冰门外壳7通过在外壳树脂部7a嵌件注塑成形有外壳阻气部件7b而形成。制冰门内壳8通过在内壳树脂部8a嵌件注塑成形有内壳阻气部件8b而形成。制冰门隔热件9插入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的内部,仅将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的接合部分进行局部加热,通过使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的内部真空密闭,可得到真空隔热壳体1的真空隔热构造。

接着,对制冰门6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22A~图27表示将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热熔接的工序。各图是制冰门6的制造设备的主要部分即固定治具50、固定上治具13和固定下治具14的截面图,表示真空状态下的熔接方法。

图22A表示设置制冰门外壳7之前的固定上治具13的状态。在固定上治具13的开口面的周围设有固定上治具角部13a。另外,如图22A所示,固定上治具13的侧面的周围被真空膜15覆盖。

图22B表示设置制冰门内壳8之前的固定下治具14的状态。在固定下治具14设有抽真空孔14a、抽真空连接口14b及固定下治具角部14c。

接着,图23A表示制冰门外壳7设置在固定上治具13之后的状态。图23B是制冰门内壳8设置于固定下治具14之后的状态。

接着,图24A与图23A同样,表示制冰门外壳7设置于固定上治具13之后的状态。图24B表示在制冰门内壳8插入有由多孔性构造体形成的连续发泡聚氨酯泡沫即制冰门隔热件9的状态。

接着,图25表示固定上治具13和固定下治具14的开口部在纵向移动,由真空膜15在固定上治具13和固定下治具14之间形成密闭空 间的状态。

接着,图26表示利用与固定下治具14的抽真空连接口14b连接的真空装置(未图示)将固定治具50的内部在箭头方向抽真空,且覆盖固定上治具13和固定下治具14的开口部的真空膜15也向内侧变形而密封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制冰门外壳7与制冰门内壳8之间设置间隙,能够从制冰门隔热件9的上表面进行连续发泡聚氨酯泡沫的抽真空,所以能够缩短抽真空的时间,并且能够实现可靠的抽真空。

另外,真空膜15由具有弹性的柔性材料形成,固定上治具角部13a和固定下治具角部14c形成于固定治具50。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固定治具50的内部被抽真空,内部压力下降,即使反复进行吸引动作地使用,也能够消除真空膜15的破裂等不良情况,能够提供一种适合批量化生产的制造方法。

接着,图27表示在固定治具50内部被抽真空到设定的真空度后,使固定下治具14向固定上治具13上升而进行加压。由此,固定于固定下治具14的制冰门内壳8的内壳树脂部8a上设置的凸部局部地与制冰门外壳7的外周接触,通过加热,在制冰门内壳8的内壳树脂部8a设置的凸部与制冰门外壳7局部融合,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形成为一体。这样就形成真空隔热壳体1。

加热能够使用利用共振运动的摩擦热进行加热的超声波熔接、利用振动运动的摩擦热进行加热的振动熔接、和利用激光或红外线等直接受热进行加热的方法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粘接剂来代替通过加热对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进行热熔接,作为粘接剂,也可以使用例如通过UV(紫外线)或加热器进行化学结合的粘接剂或进行热固化的粘接剂。

另外,通过在真空状态下将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熔接的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制冰门6不需要在外壳完成后进行外壳内部的抽真空,因此无需设置排气管,能够提供一种无排气管的制冰门6。

(实施方式10)

图28是从侧面观察使用实施方式10的真空隔热壳体的汽车60的 截面图,以及图29是从正面观察使用实施方式10的真空隔热壳体的汽车60的截面图。

在图28及图29中,为了防止外部与车身16内部之间和车厢内空间17与外部之间的热传导,汽车60的车身16的隔热构造包括防止发动机的热传导的机罩真空隔热壳体18、车厢内真空隔热壳体19、门真空隔热壳体20和顶壁真空隔热壳体21。特别是,为了提高车厢内空间17的隔热性,车厢内真空隔热壳体19构成为由隔壁部19a、地板部19b、背面部19c和侧面部19d连成一体而成的真空隔热体。

下面,针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真空隔热壳体1说明其作用。

如图28及图29所示,在与外部的温度环境骤然不同的汽车60的车身16中,在发生车厢内空间17与外部之间的热传导的车身16内的各部,配置有真空隔热壳体1,以作为机罩真空隔热壳体18、车厢内真空隔热壳体19、隔壁部19a、门真空隔热壳体20和顶壁真空隔热壳体21。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提高汽车60的车内的隔热性能,并且还能够提高车身16的刚性强度。

另外,因为真空隔热壳体1自身具有强度,所以即使在装配时的操作等中,也不需要像层压膜式的真空隔热件那样对膜的损伤等严加细心的注意。特别是,为了提高车厢内空间17的隔热性,车厢内真空隔热壳体19构成为由隔壁部19a、地板部19b、背面部19c及侧面部19d连成一体而成的真空隔热体,没有隔热件的接缝,热量难以泄漏。由此,能够提高隔热特性,能够减轻用于车厢内空间的冷气及暖气的动力能量负荷,能够实现节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外部与车身16内部之间和外部与车厢内空间17之间的热传导,汽车60的车身16的隔热构造如以下方式构成。即,包括防止发动机的热量传导的机罩真空隔热壳体18、车厢内真空隔热壳体19、门真空隔热壳体20和顶壁真空隔热壳体21。特别是,为了提高向车厢内的隔热性,车厢内真空隔热壳体19构成为具有隔壁部19a、地板部19b、背面部19c及侧面部19d连成一体而成的真空隔热构造。通过采用这种构成,没有隔热件的接缝,热量不会泄漏,因此能够提高隔热性,能够减轻用于车厢内空间17的冷气及暖气的动力能量负荷,能够实现节能。

(实施方式11)

图30是实施方式11的热泵式热水器的热水储存罐真空隔热壳体22的部件分解图,图31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11的热泵式热水器的热水储存罐真空隔热壳体22的截面图,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11的热泵式热水器的前表面真空隔热壳体24的局部的截面图。

在图30中,用于利用深夜电力将储存高温热水的热水储存罐(未图示)保温的热水储存罐真空隔热壳体22的结构包括顶面真空隔热壳体23、前表面真空隔热壳体24、后表面真空隔热壳体25和底面真空隔热壳体26,并且以覆盖热水储存罐的方式构成。

下面,针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热水储存罐真空隔热壳体22,说明其作用。

为了防止热水储存罐与外部之间的热传导,热水储存罐真空隔热壳体22覆盖热水储存罐的表面。即,热水储存罐真空隔热壳体22的形状以随着热水储存罐的表面形状的方式形成。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提高热水储存罐的隔热性能。另外,能够防止热水储存罐内的水温下降,能够降低沸水量。因此,能够实现沸腾所需要的电力的削减,即,能够实现节能。

另外,在图31中,在热水储存罐外观部件29的内部,在前表面外壳24a和前表面内壳24b内插入有热水储存罐隔热件27,前表面外壳24a和前表面内壳24b被局部加热接合,而形成前表面真空隔热壳体24。另外,在后表面外壳25a和后表面内壳25b内插入有热水储存罐隔热件27,后表面外壳25a和后表面内壳25b被局部加热接合,而形成后表面真空隔热壳体25。前表面真空隔热壳体24和后表面真空隔热壳体25彼此组合而以覆盖热水储存罐28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图32中,在前表面外壳24a和前表面内壳24b通过注塑成形加工而形成有孔形状。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使从热水储存罐28延伸的热水储存罐配管部件30向热水储存罐真空隔热壳体22外延伸。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形成随着需要隔热构造的对象物的形状的复杂形状的真空隔热壳体,对于复杂形状的对象物而言,也能够实现高隔热性能。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壳体的构造的特征为,包括:形成外观的外壳2、形成内装的内壳3、配置在上述外壳2和上述内壳3的内部的隔热件4,上述外壳2和上述内壳3由阻气部件构成,使外壳2和内壳3以内部真空密闭的方式接合。由此,无需使用收纳真空隔热件的箱等容器部件,就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直接用作外观部件和内装部件的刚性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因为能够形成具有三维形状、锐角弯曲形状、局部凹凸及贯通孔等复杂形状的真空隔热壳体1,所以能够无损真空隔热壳体1的真空度地得到具有高真空隔热性能及长期可靠性的复杂形态的真空隔热壳体1。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隔热壳体1由于不是如现有的真空隔热件那样的在由阻气性膜那样的柔软材质覆盖芯材的整个面而成的形态下进行减压而得到的构成,因此可得到在抗工厂内的作业工序及物流时不易产生损伤和凹痕等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构成真空隔热壳体1的隔热件4的特征为由多孔性构造体形成。由此,由于能够使真空隔热壳体1的内部可靠地达到规定的设定真空度,因此能够实现所要求的真空隔热性能。

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的真空隔热壳体1、实施方式9的制冰门6的制冰门外壳7和制冰门内壳8、实施方式10的汽车60的机罩真空隔热壳体18、车厢内真空隔热壳体19、门真空隔热壳体20及顶壁真空隔热壳体21、以及实施方式11的热泵式热水器的热水储存罐所使用的热水储存罐真空隔热壳体22的特征为,由具有阻气性的单层部件构成,或由用不同种材质形成的层叠部件构成。由此,因为通过外观形状或内装形状,能够自由地改变真空隔热壳体1的形状,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高隔热性能的复杂形状的真空隔热构造。

另外,真空隔热壳体1的特征为,外壳2和内壳3的接合部分的材质为同种材质。通过同种材质彼此以真空密闭的状态接合,可得到高隔热性能。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实现适合汽车及冷藏库等的内装部件或储水式热水器的热水储存罐的隔热件等的真空隔热性能。

另外,真空隔热壳体1的特征为,外壳2和内壳3的接合部分的材质为不同种材质。通过在由不同种材质构成的接合部分设置与任何 材质都能够结合的粘接层,外壳2和内壳3的接合部分以真空密闭的状态接合,由此可得到高隔热性能。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提供一种适合汽车及冷藏库等所使用的设计部件等的真空隔热壳体1。

另外,真空隔热壳体1的特征为,外壳2和内壳3的接合部分通过局部加热而接合,形成外壳。由于仅外壳2和内壳3的接合部分附近被局部加热而接合,因此对外壳2和内壳3所使用的材料整体的热影响也被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能够防止外壳2和内壳3因加热而变形。进而,由于能够以无损外壳2和内壳3所使用的材料的物性的方式形成真空隔热壳体1,因此能够实现具有长期可靠性的隔热性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外观形状或内装形状而自由地形成真空隔热壳体的形状,能够提供一种能直接用作外观部件和内装部件的真空隔热构造。由此,能够用于冷藏库、汽车及汽车构成部件、热泵式热水器、电热水器、电饭煲等炊具、浴缸、住宅的外墙、屋顶、其他住宅用部件等的隔热构造。

符号说明

1 真空隔热壳体

2 外壳

2a 外壳平坦部

2b 外壳树脂部

2c 外壳阻气部件

2d 外壳阻气平坦部

2e 正面板

3 内壳

3a 内壳平坦部

3b 内壳树脂部

3c 内壳阻气部件

3d 内壳阻气平坦部

4 隔热件

5 冷藏库

6 制冰门

7 制冰门外壳

7a 外壳树脂部

7b 外壳阻气部件

8 制冰门内壳

8a 内壳树脂部

8b 内壳阻气部件

9 制冰门隔热件

10 密封垫

11 框架

12 框架螺钉

13 固定上治具

13a 固定上治具角部

14 固定下治具

14a 抽真空孔

14b 抽真空连接口

14c 固定下治具角部

15 真空膜

16 车身

17 车厢内空间

18 机罩真空隔热壳体

19 车厢内真空隔热壳体

19a 隔壁部

20 门真空隔热壳体

21 顶壁真空隔热壳体

22 热水储存罐真空隔热壳体

23 顶面真空隔热壳体

24 前表面真空隔热壳体

24a 前表面外壳

24b 前表面内壳

25 后表面真空隔热壳体

25a 后表面外壳

25b 后表面内壳

26 底面真空隔热壳体

27 热水储存罐隔热件

28 热水储存罐

29 热水储存罐外观部件

30 热水储存罐配管部件

50 固定治具

60 汽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