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轴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479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轴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轴密封结构,在密封筒和转轴之间设置填料,然后利用左右两个压板延伸进入密封筒和转轴之间,对填料进行压缩,使填料紧贴于转轴,消除填料与转轴之间的间隙,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传统的轴密封结构中,密封筒与左右两个压板之间固定连接,这导致在转轴发生径向跳动时,转轴会将位于其一侧的填料压缩,而转轴另一侧的填料会变松弛,如此使得填料极易被磨损,进而导致密封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轴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汽车的轴密封结构,包括转轴、左密封筒、右密封筒、中密封筒、密封筒、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第四弹簧、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和螺母;

所述中密封筒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中密封筒与所述转轴之间具备环状的密封空间;所述左密封筒和右密封筒均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左密封筒和右密封筒分别位于所述中密封筒左侧和右侧;所述左密封筒和所述右密封筒的一端均延伸进入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密封筒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密封筒的内表面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

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在径向方向上贯穿所述中密封筒与所述左密封筒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与所述中密封筒可滑动地配合;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上,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中密封筒与所述左密封筒之间;所述第二固定螺栓在径向方向上贯穿所述中密封筒与所述右密封筒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与所述中密封筒可滑动地配合;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上,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中密封筒与所述右密封筒之间;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和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上,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中密封筒之间;所述第四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上,所述第四弹簧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中密封筒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转轴发生跳动时,转轴对其一侧的密封筒施加更大的力,此时,密封筒将力传导至中密封筒,中密封筒克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力在转轴的径向方向上产生微量滑动。如此,被转轴压缩的密封筒将获得更大的空间,从而不会被过度压缩。同时转轴另一侧的密封筒被压缩,从而保证转轴两侧密封筒与转轴之间具备相同的密封力,避免密封筒由于转轴跳动被磨损。螺母用于避免中密封筒发生大范围滑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用于吸收转轴跳动时产生的部分径向力,进一步提高密封筒的使用寿命。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还能够对螺母起防松的作用。密封筒的内表面开设环形凹槽,用于在密封筒被与压缩时提供压缩余量,避免密封筒受压破裂。

进一步的,所述中密封筒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绕所述转轴轴线延伸的圆环槽。

设置圆环槽,密封筒在压力作用下嵌入圆环槽,增加密封筒与中密封筒的内表面之间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左密封筒延伸进入所述密封空间内的一端端面为凸出的圆弧面;

所述右密封筒延伸进入所述密封空间内的一端端面为凸出的圆弧面。

左密封筒和右密封筒均具备圆弧面,没有尖角,避免左密封筒和右密封筒端部尖角造成密封筒破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两端为螺纹段,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中部位为与所述中密封筒可滑动地配合的光滑段;

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两端为螺纹段,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中部位为与所述中密封筒可滑动地配合的光滑段。

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均具备与中密封筒可滑动地配合的光滑面,使中密封筒的滑动更加顺畅,反应更加灵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转轴发生跳动时,转轴对其一侧的密封筒施加更大的力,此时,密封筒将力传导至中密封筒,中密封筒克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力在转轴的径向方向上产生微量滑动。如此,被转轴压缩的密封筒将获得更大的空间,从而不会被过度压缩。同时转轴另一侧的密封筒被压缩,从而保证转轴两侧密封筒与转轴之间具备相同的密封力,避免密封筒由于转轴跳动被磨损。螺母用于避免中密封筒发生大范围滑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用于吸收转轴跳动时产生的部分径向力,进一步提高密封筒的使用寿命。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还能够对螺母起防松的作用。密封筒的内表面开设环形凹槽,用于在密封筒被与压缩时提供压缩余量,避免密封筒受压破裂。

2.设置圆环槽,密封筒在压力作用下嵌入圆环槽,增加密封筒与中密封筒的内表面之间的密封性能。

3.左密封筒和右密封筒均具备圆弧面,没有尖角,避免左密封筒和右密封筒端部尖角造成密封筒破裂。

4.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均具备与中密封筒可滑动地配合的光滑面,使中密封筒的滑动更加顺畅,反应更加灵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汽车的轴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

10-转轴,20-左密封筒,30-右密封筒,40-中密封筒,41-圆环槽,50-密封筒,51-环形凹槽,61-第一弹簧,62-第二弹簧,63-第三弹簧,64-第四弹簧,71-第一固定螺栓,72-第二固定螺栓,8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用于汽车的轴密封结构,包括转轴10、左密封筒20、右密封筒30、中密封筒40、密封筒50、第一弹簧61、第二弹簧62、第三弹簧63、第四弹簧64、第一固定螺栓71、第二固定螺栓72和螺母80;

所述中密封筒40套设在所述转轴10上,所述中密封筒40与所述转轴10之间具备环状的密封空间;所述左密封筒20和右密封筒30均套设在所述转轴10上,所述左密封筒20和右密封筒30分别位于所述中密封筒40左侧和右侧;所述左密封筒20和所述右密封筒30的一端均延伸进入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密封筒50套设在所述转轴10上且位于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密封筒50的内表面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51;

所述第一固定螺栓71在径向方向上贯穿所述中密封筒40与所述左密封筒20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螺栓71与所述中密封筒40可滑动地配合;所述第一弹簧61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螺栓71上,所述第一弹簧61位于所述中密封筒40与所述左密封筒20之间;所述第二固定螺栓72在径向方向上贯穿所述中密封筒40与所述右密封筒30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螺栓72与所述中密封筒40可滑动地配合;所述第二弹簧62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螺栓72上,所述第二弹簧62位于所述中密封筒40与所述右密封筒30之间;所述螺母80与所述第一固定螺栓71和所述第二固定螺栓72远离所述转轴10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弹簧63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螺栓71上,所述第三弹簧63位于所述螺母80与所述中密封筒40之间;所述第四弹簧64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螺栓72上,所述第四弹簧64位于所述螺母80与所述中密封筒4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转轴10发生跳动时,转轴10对其一侧的密封筒50施加更大的力,此时,密封筒50将力传导至中密封筒40,中密封筒40克服第一弹簧61和第二弹簧62的弹性力在转轴10的径向方向上产生微量滑动。如此,被转轴10压缩的密封筒50将获得更大的空间,从而不会被过度压缩。同时转轴10另一侧的密封筒50被压缩,从而保证转轴10两侧密封筒与转轴10之间具备相同的密封力,避免密封筒50由于转轴10跳动被磨损。螺母80用于避免中密封筒40发生大范围滑动。第一弹簧71、第二弹簧72、第三弹簧73和第四弹簧74用于吸收转轴10跳动时产生的部分径向力,进一步提高密封筒50的使用寿命。第三弹簧73和第四弹簧74还能够对螺母80起防松的作用。密封筒50的内表面开设环形凹槽51,用于在密封筒50被与压缩时提供压缩余量,避免密封筒50受压破裂。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中密封筒40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绕所述转轴10轴线延伸的圆环槽41。

设置圆环槽41,密封筒50在压力作用下嵌入圆环槽41,增加密封筒50与中密封筒40的内表面之间的密封性能。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左密封筒20延伸进入所述密封空间内的一端端面为凸出的圆弧面;

所述右密封筒30延伸进入所述密封空间内的一端端面为凸出的圆弧面。

左密封筒20和右密封筒30均具备圆弧面,没有尖角,避免左密封筒20和右密封筒30端部尖角造成密封筒50破裂。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2或3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固定螺栓71的两端为螺纹段,所述第一固定螺栓71的中部位为与所述中密封筒40可滑动地配合的光滑段;

所述第二固定螺栓72的两端为螺纹段,所述第二固定螺栓72的中部位为与所述中密封筒40可滑动地配合的光滑段。

第一固定螺栓71和第二固定螺栓72均具备与中密封筒40可滑动地配合的光滑面,使中密封筒40的滑动更加顺畅,反应更加灵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