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密封V型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269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双向密封V型球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阀,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密封V型球阀。



背景技术: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其中,球阀是一类阀瓣呈球状的阀门。

现有的球阀包括阀体、阀杆及阀瓣,阀体内设置有流道,阀杆驱动球体旋转控制流道的切断及流通,传统的阀瓣呈完成的球形,并与位于两侧的阀座形成密封配合,当通过阀杆带动阀瓣转动时,需要克服两侧阀座与球体由于密封配合所产生的摩擦,导致工作人员需要耗费大量体力,或驱动机构需要较大启动扭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工作人员体力耗费、降低驱动机构启动扭矩要求的双向密封V型球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阀体、阀杆、阀瓣及阀座,所述的阀体内设置有流道,所述的阀杆驱动阀瓣旋转控制流道的切断及流通,所述的阀座安装于流道并与阀瓣呈密封配合,所述的流道由阀瓣分隔为进流段及出流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座的数量为一个并安装于进流段,所述的阀瓣的截面呈横置的V字形,所述的阀瓣的V字形的开口朝向流道的出流段,所述的流道设置有供阀座沿流道方向往复移动的安装腔,所述的安装腔设置有助力机构,所述的助力机构包括呈环状的活塞式助力块,所述的活塞式助力块沿流道方向往复移动于安装腔并位于阀座相对阀瓣的另一侧,所述的安装腔设置有将阀座相对阀瓣的另一侧向阀座复位的复位件,所述的阀座一体设置有伸入活塞式助力块内周的配合块,所述的配合块与活塞式助力块及流道内周贴合,所述的活塞式助力块外周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及安装于第一安装槽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压缩于活塞式助力块与安装腔的腔壁之间,所述的助力块内周沿周向设置有第二安装槽及安装于第二安装槽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的第二密封圈压缩于活塞式助力块与配合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阀座数量,省略出流段的阀座,减少因出流段的阀座所带来的阀杆阻力,其次,减少阀瓣质量,只保留与进流段的阀座密封配合的部分,减少因质量过大所带来的阀杆阻力,此外,在阀座滑移的安装腔,增设与复位件配合的活塞式助力块,由活塞式助力块传导复位件的复位力,减少阀座与安装腔的腔壁的滑移配合面积,进而减少因这部分接触面积所带来的摩擦,此外,配合块为活塞式助力块阻挡大部分阻碍活塞移动的大部分流体介质,由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阻挡剩余的小量流体介质,配合阀座与阀瓣的密封,构成阀座的双向密封,并给予活塞式助力块良好的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复位件为弹性金属环,所述的弹性金属环的截面为可压缩的圆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金属环相对压缩弹簧,在受到压力时会将压力向两侧传导,尽可能减少持续压力对弹性金属环所带来的损伤,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此外,当杂质进入安装腔后,会卡于压缩弹簧的间隙,阻碍压缩弹簧压缩,由于弹性金属环内部呈密封状,故不存在此类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安装腔的腔壁设置有排屑部,所述的排屑部位于活塞式助力块相对阀座的另一侧且相对流道方向呈倾斜,且随着远离活塞式助力块的方向直径逐渐缩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塞式助力块在阀杆旋转阀瓣时会向复位件挤压,而挤压的同时挤压流体介质,该部分进入安装腔的流体介质会沿着排屑部移动,逐渐移动至安装腔外,使安装腔内流体介质逐渐减少,优化活塞式助力块的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阀瓣底部设置有与阀杆同轴的导向杆,所述的阀体设置有供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孔,所述的导向孔延伸至的阀体底部并设置有安装口,所述的阀体底部设置有校位机构,所述的校位机构包括校位板及校位盖,所述的校位盖安装于安装口并安装口封闭,所述的校位盖沿阀杆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穿过校位该并与阀体螺纹配合的校位螺栓,所述的校位板夹设于校位盖与导向杆底部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阀瓣呈V形,在安装过程中由于质量分布不均,容易产生倾斜,故由导向孔及导向杆配合构成阀瓣的定位,此外,在导向杆下方增设校位板,可将校位板加工成倾斜面,用于补偿导向杆的倾斜,也可利用固定件对校位盖不同位置的压力不同进行校位,多种校位功能于一身,便于按需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阀体围绕阀杆设置有密封腔,所述的密封腔沿周向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的阀杆外周设置有放置于定位台阶的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外周与密封腔内周之间设置有暂留间隙,所述的密封腔位于定位板上方设置有压缩于阀杆与密封腔之间的填料,所述的密封腔顶部设置有与外界联通的密封口,所述的阀体位于密封口设置有密封压盖,所述的密封压盖包括滑移于密封腔的挤压部及位于阀体上方的调压部,所述的调压部沿阀杆轴向穿设有与阀体螺纹配合的调节螺栓,所述的密封腔位于定位板设置有压缩于阀杆与密封腔之间的密封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台阶配合定位板实现阀杆的竖向定位,与此同时,定位板与密封腔设置暂留间隙,根据流体介质的特性,当流体沿着密封腔壁爬移并穿过密封环时,会被暂留间隙截流,逐渐在暂留间隙聚集,从而增强密封性能,避免流体介质泄露,此外,密封压盖随时可以调整给予填料的压力,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将调节螺栓向下旋转,即可加强给予填料的压力,使其密封性能得到恢复,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阀座与阀瓣密封配合的端面上设置有阀瓣密封件,所述的阀瓣密封件与阀瓣贴合的端面上设置有V形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新加工的阀瓣在与相对阀瓣密封件相对转动时会产生废屑,该废屑会残留于阀瓣与阀瓣密封件之间,加剧阀瓣与阀瓣密封件之间的磨损,使两者寿命缩短,而在阀瓣密封件开设V形缺口,废屑在阀瓣与阀瓣密封件相对移动时会落入V形缺口内,从而减少因废屑带来的阀瓣及阀瓣密封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密封V型球阀,包括阀体1、阀杆2、阀瓣3及阀座4,阀体1内设置有流道,阀杆2驱动阀瓣3旋转控制流道的切断及流通,阀座4安装于流道并与阀瓣3呈密封配合,流道由阀瓣3分隔为进流段11及出流段12,阀座4的数量为一个并安装于进流段11,阀瓣3的截面呈横置的V字形,阀瓣3的V字形的开口朝向流道的出流段12,流道设置有供阀座4沿流道方向往复移动的安装腔13,安装腔13设置有助力机构,助力机构包括呈环状的活塞式助力块5,活塞式助力块5沿流道方向往复移动于安装腔13并位于阀座4相对阀瓣的另一侧,安装腔13设置有将阀座4相对阀瓣的另一侧向阀座4复位的复位件,阀座4一体设置有伸入活塞式助力块5内周的配合块41,配合块41与活塞式助力块5及流道内周贴合,活塞式助力块5外周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安装槽52及安装于第一安装槽52的第一密封圈521,第一密封圈521压缩于活塞式助力块5与安装腔13的腔壁之间,助力块内周沿周向设置有第二安装槽53及安装于第二安装槽53的第二密封圈531,第二密封圈531压缩于活塞式助力块5与配合块41之间,降低阀座4数量,省略出流段12的阀座4,减少因出流段12的阀座4所带来的阀杆2阻力,其次,减少阀瓣3质量,只保留与进流段11的阀座4密封配合的部分,减少因质量过大所带来的阀杆2阻力,此外,在阀座4滑移的安装腔13,增设与复位件配合的活塞式助力块5,由活塞式助力块传导复位件的复位力,减少阀座4与安装腔13的腔壁的滑移配合面积,进而减少因这部分接触面积所带来的摩擦,此外,配合块41为活塞式助力块5阻挡大部分阻碍活塞移动的大部分流体介质,由第一密封圈521和第二密封圈531阻挡剩余的小量流体介质,,配合阀座与阀瓣的密封,构成阀座的双向密封,并给予活塞式助力块5良好的工作环境。

复位件为弹性金属环51,弹性金属环51的截面为可压缩的圆形,弹性金属环51相对压缩弹簧,在受到压力时会将压力向两侧传导,尽可能减少持续压力对弹性金属环51所带来的损伤,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此外,当杂质进入安装腔13后,会卡于压缩弹簧的间隙,阻碍压缩弹簧压缩,由于弹性金属环51内部呈密封状,故不存在此类问题。

安装腔13的腔壁设置有排屑部131,排屑部131位于活塞式助力块5相对阀座4的另一侧且相对流道方向呈倾斜,且随着远离活塞式助力块5的方向直径逐渐缩小,在活塞式助力块5在阀杆2旋转阀瓣3时会向复位件挤压,而挤压的同时挤压流体介质,该部分进入安装腔13的流体介质会沿着排屑部131移动,逐渐移动至安装腔13外,使安装腔13内流体介质逐渐减少,优化活塞式助力块5的工作环境。

阀瓣3底部设置有与阀杆2同轴的导向杆31,阀体1设置有供导向杆31穿过的导向孔14,导向孔14延伸至的阀体1底部并设置有安装口,阀体1底部设置有校位机构,校位机构包括校位板61及校位盖6,校位盖6安装于安装口并安装口封闭,校位盖6沿阀杆2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穿过校位该并与阀体1螺纹配合的校位螺栓62,校位板61夹设于校位盖6与导向杆31底部之间,由于阀瓣3呈V形,在安装过程中由于质量分布不均,容易产生倾斜,故由导向孔14及导向杆31配合构成阀瓣3的定位,此外,在导向杆31下方增设校位板61,可将校位板61加工成倾斜面,用于补偿导向杆31的倾斜,也可利用固定件对校位盖6不同位置的压力不同进行校位,多种校位功能于一身,便于按需进行选择。

阀体1围绕阀杆2设置有密封腔15,密封腔15沿周向设置有定位台阶151,阀杆2外周设置有放置于定位台阶151的定位板21,定位板21外周与密封腔15内周之间设置有暂留间隙152,密封腔15位于定位板21上方设置有压缩于阀杆2与密封腔15之间的填料153,密封腔15顶部设置有与外界联通的密封口,阀体1位于密封口设置有密封压盖154,密封压盖154包括滑移于密封腔15的挤压部1541及位于阀体1上方的调压部1542,调压部1542沿阀杆2轴向穿设有与阀体1螺纹配合的调节螺栓1543,密封腔15位于定位板21设置有压缩于阀杆2与密封腔15之间的密封环155,定位台阶151配合定位板21实现阀杆2的竖向定位,与此同时,定位板21与密封腔15设置暂留间隙152,根据流体介质的特性,当流体沿着密封腔15壁爬移并穿过密封环时,会被暂留间隙152截流,逐渐在暂留间隙152聚集,从而增强密封性能,避免流体介质泄露,此外,密封压盖154随时可以调整给予填料153的压力,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将调节螺栓1543向下旋转,即可加强给予填料153的压力,使其密封性能得到恢复,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阀座4与阀瓣3密封配合的端面上设置有阀瓣密封件42,阀瓣密封件42与阀瓣3贴合的端面上设置有V形缺口421,新加工的阀瓣3在与相对阀瓣密封件42相对转动时会产生废屑,该废屑会残留于阀瓣3与阀瓣密封件42之间,加剧阀瓣3与阀瓣密封件42之间的磨损,使两者寿命缩短,而在阀瓣密封件42开设V形缺口421,废屑在阀瓣3与阀瓣密封件42相对移动时会落入V形缺口421内,从而减少因废屑带来的阀瓣3及阀瓣密封件42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