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输入轴电磁并列式双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6034发布日期:2021-01-12 07:2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输入轴电磁并列式双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离合器,特别涉及一种双输入轴电磁并列式双离合器。



背景技术:

传统动力设备比如电动机、内燃机等基本上都是单输出轴向负载侧传递转矩和转速。相应的,传统的离合器也是以动力设备的单输出轴做为单离合器的单输入轴。单离合器将动力设备的单输出轴作为主动轴输入,与负载侧设备的从动轴分离或者结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输入轴单输出轴式电磁式双离合器的技术方案,特别涉及一种同心嵌套式双输入轴和单输出轴的电磁式双离合器。当一种动力设备以同心嵌套式双输出轴作为双动力输出时,本发明双离合器将动力设备的双输入轴与单从动轴进行分离或者结合,可以将双输入轴中的任何一个主动轴与单从动轴分离或者结合,也可以将双输入轴同时输出的传动力通过与单从动轴结合或者分离的方式,同时传递或者终止传递给单从动轴,也可以随时在单独外轴、单独内轴和双轴动力中进行输出的转换。本发明为动力传动领域需要的双离合器的选择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方案,尤其使用在电动汽车、船舶、航天、机床等领域,为电动机等负载侧的设备可以同时接受及选择性接受多种动力传输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磁式双离合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电动机等同心嵌套式双输出轴向负载侧设备的单从动轴的多种方式的动力传递,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输入轴电磁并列式双离合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输入轴电磁并列式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包括第一主动轴、第一飞轮、第一衔铁、轴承一、从动轴、第二主动轴、第二飞轮左半部、第二飞轮右半部、第二衔铁、轴承支架、轴承二、第一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第一离合器磁轭、第一离合器线圈、弹簧一、销钉一、轴承三、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第二离合器磁轭、第二离合器线圈、弹簧二、销钉二、轴承四;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一飞轮采用插接的安装方式,在径向用一圈沉头螺钉一进行紧固,所述第一飞轮内安装所述轴承一的外圈,所述轴承一的内圈安装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第一飞轮上用螺钉一固定所述第一衔铁,所述第二主动轴为套筒型,套在所述第一主动轴外,所述第二主动轴与所述第二飞轮左半部采用插接的安装方式,在径向用一圈沉头螺钉二进行紧固,所述第二飞轮左半部与所述第二飞轮右半部采用插接的安装方式,在径向用一圈沉头螺钉三进行紧固,所述第二飞轮右半部安装所述轴承二的外圈,所述轴承二的内圈安装在所述轴承二支架上,所述轴承二支架套装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第二飞轮右半部用螺钉二固定所述第二衔铁;所述第一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包括从动片一、减震器一、从动盘毂一、从动盘紧固螺钉一、从动盘定位销一,所述从动片一、所述从动盘毂一和所述减震器一由所述从动盘紧固螺钉一和所述从动盘定位销一连接固定,所述从动盘毂一通过花键结构安装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从动片一夹在所述第一衔铁和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中间,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中嵌入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的端面上有一圈盲孔,所述盲孔中先放置所述弹簧一,再放置所述销钉一,所述销钉一穿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的所述从动片一顶住所述第一衔铁,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安装在所述轴承三的外圈上,所述轴承三的内圈固定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轴承三外圈相对内圈可以进行轴向窜动,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内圈上安装一个滑环一,所述从动盘毂一和所述轴承三之间的从动轴中间位置上安装一个滑环二;所述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包括从动片二、减震器二、从动盘毂二、从动盘紧固螺钉二、从动盘定位销二,所述从动片二、所述从动盘毂二和所述减震器二由所述从动盘紧固螺钉二和所述从动盘定位销二连接固定,所述从动盘毂二通过花键结构安装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从动片二夹在所述第二衔铁和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中间,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中嵌入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一侧端面上设置一圈盲孔,所述盲孔中先放置所述弹簧二,再放置所述销钉二,所述销钉二穿过所述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的所述从动片二顶住所述第二衔铁,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安装在所述轴承四的外圈上,所述轴承四的内圈固定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轴承四外圈相对内圈可以进行轴向窜动,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外边缘上安装一个滑环三;当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通电时,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与所述第一衔铁之间具有吸合力,进而使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所述第一衔铁三者贴合,所述第一主动轴通过所述第一飞轮和所述第一衔铁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一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上的所述从动片一上,所述从动片一和所述从动盘毂一将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轴,所述从动轴获得动力再传递到负载侧设备,此时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中的所述弹簧一为被挤压状态,当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断电时,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与所述第一衔铁之间没有吸合力,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中的所述弹簧一从被挤压状态回弹为正常状态,所述弹簧一产生的弹力推动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复位,所述第一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的所述从动片一没有来自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与所述第一衔铁共同作用的吸合力产生的两侧的挤压力,不再传递所述第一飞轮的动力,所述第一主动轴的动力不能传递到所述从动轴上;当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通电时,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与所述第二衔铁之间具有吸合力,进而使第二离合器磁轭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所述第二衔铁吸合,所述第二主动轴通过所述第二飞轮左半部、所述第二飞轮右半部和所述第二衔铁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上的所述从动片二上,所述从动片二和所述从动盘毂二将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轴,所述从动轴获得动力再传递到负载侧设备,此时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中的所述弹簧二为被挤压状态,当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断电时,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与所述第二衔铁之间没有吸合力,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中的所述弹簧一从被挤压状态回弹为正常状态,所述弹簧二产生的弹力推动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复位,所述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的所述从动片二没有来自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与所述第二衔铁共同作用的吸合力产生的两侧的挤压力,不再传递所述第二飞轮左半部和所述第二飞轮右半部的动力,所述第二主动轴的动力不能传递到所述从动轴上。

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通电,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不通电时,所述从动轴获得所述第一主动轴的动力;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不通电,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通电时,所述从动轴获得所述第二主动轴的动力;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通电,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也通电时,所述从动轴同时获得所述第一主动轴和所述第二主动轴的动力;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不通电,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也不通电时,所述从动轴没有接受到任何动力。

所述从动轴中心有通孔为线路提供通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输入轴电磁并列式双离合器剖面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

11第一主动轴,12第一飞轮,13第一衔铁,14轴承一,15从动轴,16第二主动轴,17第二飞轮左半部,18第二飞轮右半部,19第二衔铁,20轴承支架,21轴承二,22第一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3第一离合器磁轭,24第一离合器线圈,25弹簧一,26销钉一,27轴承三,28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9第二离合器磁轭,30第二离合器线圈,31弹簧二,32销钉二,33轴承四,34沉头螺钉一,35沉头螺钉二,36沉头螺钉三,37螺钉一,38螺钉二,39从动片一,40减震器一,41从动盘毂一,42从动盘紧固螺钉一,43从动盘定位销一,44滑环一,45滑环二,46从动片二,47减震器二,48从动盘毂二,49从动盘紧固螺钉二,50从动盘定位销二,51滑环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输入轴电磁并列式双离合器,包括第一主动轴11、第一飞轮12、第一衔铁13、轴承一14、从动轴15、第二主动轴16、第二飞轮左半部17、第二飞轮右半部18、第二衔铁19、轴承支架20、轴承二21、第一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2、第一离合器磁轭23、第一离合器线圈24、弹簧一25、销钉一26、轴承三27、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8、第二离合器磁轭29、第二离合器线圈30、弹簧二31、销钉二32、轴承四33;所述第一主动轴11与所述第一飞轮12采用插接的安装方式,在径向用一圈沉头螺钉一34进行紧固,所述第一飞轮12内安装所述轴承一14的外圈,所述轴承一14的内圈安装在所述从动轴15上,所述第一飞轮12上用螺钉一37固定所述第一衔铁13,所述第二主动轴16为套筒型,套在所述第一主动轴11外,所述第二主动轴16与所述第二飞轮左半部17采用插接的安装方式,在径向用一圈沉头螺钉二35进行紧固,所述第二飞轮左半部17与所述第二飞轮右半部18采用插接的安装方式,在径向用一圈沉头螺钉三36进行紧固,所述第二飞轮右半部18安装所述轴承二21的外圈,所述轴承二21的内圈安装在所述轴承二21支架上,所述轴承二21支架套装在所述从动轴15上,所述第二飞轮右半部18用螺钉二38固定所述第二衔铁19;所述第一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2包括从动片一39、减震器一40、从动盘毂一41、从动盘紧固螺钉一42、从动盘定位销一43,所述从动片一39、所述从动盘毂一41和所述减震器一40由所述从动盘紧固螺钉一42和所述从动盘定位销一43连接固定,所述从动盘毂一41通过花键结构安装在所述从动轴15上,所述从动片一39夹在所述第一衔铁13和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23中间,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23中嵌入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24,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23的端面上有一圈盲孔,所述盲孔中先放置所述弹簧一25,再放置所述销钉一26,所述销钉一26穿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2的所述从动片一39顶住所述第一衔铁13,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23安装在所述轴承三27的外圈上,所述轴承三27的内圈固定在所述从动轴15上,所述轴承三27外圈相对内圈可以进行轴向窜动,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23内圈上安装一个滑环一44,所述从动盘毂一41和所述轴承三27之间的从动轴15中间位置上安装一个滑环二45;所述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8包括从动片二46、减震器二47、从动盘毂二48、从动盘紧固螺钉二49、从动盘定位销二50,所述从动片二46、所述从动盘毂二48和所述减震器二47由所述从动盘紧固螺钉二49和所述从动盘定位销二50连接固定,所述从动盘毂二48通过花键结构安装在所述从动轴15上,所述从动片二46夹在所述第二衔铁19和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29中间,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29中嵌入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30,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29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8一侧端面上设置一圈盲孔,所述盲孔中先放置所述弹簧二31,再放置所述销钉二32,所述销钉二32穿过所述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8的所述从动片二46顶住所述第二衔铁19,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29安装在所述轴承四33的外圈上,所述轴承四33的内圈固定在所述从动轴15上,所述轴承四33外圈相对内圈可以进行轴向窜动,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29外边缘上安装一个滑环三51;当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24通电时,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23与所述第一衔铁13之间具有吸合力,进而使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23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2、所述第一衔铁13三者贴合,所述第一主动轴11通过所述第一飞轮12和所述第一衔铁13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一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2上的所述从动片一39上,所述从动片一39和所述从动盘毂一41将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轴15,所述从动轴15获得动力再传递到负载侧设备,此时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23中的所述弹簧一25为被挤压状态,当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24断电时,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23与所述第一衔铁13之间没有吸合力,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23中的所述弹簧一25从被挤压状态回弹为正常状态,所述弹簧一25产生的弹力推动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23复位,所述第一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2的所述从动片一39没有来自所述第一离合器磁轭23与所述第一衔铁13共同作用的吸合力产生的两侧的挤压力,不再传递所述第一飞轮12的动力,所述第一主动轴11的动力不能传递到所述从动轴15上;当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30通电时,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29与所述第二衔铁19之间具有吸合力,进而使第二离合器磁轭29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8、所述第二衔铁19吸合,所述第二主动轴16通过所述第二飞轮左半部17、所述第二飞轮右半部18和所述第二衔铁19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8上的所述从动片二46上,所述从动片二46和所述从动盘毂二48将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轴15,所述从动轴15获得动力再传递到负载侧设备,此时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29中的所述弹簧二31为被挤压状态,当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30断电时,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29与所述第二衔铁19之间没有吸合力,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29中的所述弹簧一25从被挤压状态回弹为正常状态,所述弹簧二31产生的弹力推动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29复位,所述第二离合器单片式从动盘28的所述从动片二46没有来自所述第二离合器磁轭29与所述第二衔铁19共同作用的吸合力产生的两侧的挤压力,不再传递所述第二飞轮左半部17和所述第二飞轮右半部18的动力,所述第二主动轴16的动力不能传递到所述从动轴15上。

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24通电,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30不通电时,所述从动轴15获得所述第一主动轴11的动力;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24不通电,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30通电时,所述从动轴15获得所述第二主动轴16的动力;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24通电,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30也通电时,所述从动轴15同时获得所述第一主动轴11和所述第二主动轴16的动力;所述第一离合器线圈24不通电,所述第二离合器线圈30也不通电时,所述从动轴15没有接受到任何动力。

所述从动轴15中心有通孔为线路提供通道。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