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7038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驱动力传递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至被驱动对象的轴的驱动力传递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已知的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控制阀(以下称为翻转控制阀(tumb I e contro Ivalve))和致动器以控制供至具有多个汽缸的内燃发动机的进气。翻转控制阀产生在每个汽缸的燃烧室内绕着垂直于汽缸轴线的轴线流动的进气祸流(滚动气流(tumble flow)),因此燃烧室内的燃烧效率被提高从而改善了燃料消耗和发动机的尾气排放(例如改进了HC减少效果)。致动器驱动用作翻转控制阀的阀元件的翻转阀。
[0003]如图13所示,翻转控制阀包括进气歧管1、多个翻转阀3、阀轴4和轴承装置(油封9,轴承10)。进气歧管I形成与发动机的每个汽缸的燃烧室连通的流道。每个翻转阀3开启和关闭相应的流道。阀轴4连接于翻转阀3从而与翻转阀3—体地旋转。轴承装置(油封9,轴承10)沿阀轴4的旋转方向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阀轴4。
[0004]进气歧管(intake manifold) I包括稳压耀和多个进气支管管道(intake branchconduits)。稳压罐包括多个进气出口。进气支管管道连接于稳压罐的相应进气出口。
[0005]在每个进气支管管道中,分隔件13 (例如分隔壁)将进气支管管道的内部空间(进气支管流道)分隔为第一进气支管流道11和第二进气支管流道12。
[0006]第一进气支管流道11和第二进气支管流道12形成与发动机的相应汽缸的燃烧室连通的流道。
[0007]致动器包括电动机(即,电动马达,以下仅称为马达)M、减速机构和驱动力传递设备。马达M产生驱动翻转阀3的旋转驱动力。减速机构降低从用作马达M的输出轴的马达轴5传递的转速。驱动力传递设备将马达M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翻转控制阀的阀轴4。
[0008]减速机构包括蜗轮14、螺旋齿轮15、小齿轮(pin1n gear) 16和输出齿轮6。蜗轮14连接于马达轴5从而与马达轴5 —体地旋转。螺旋齿轮15与蜗轮14接合即啮合并且被蜗轮14所旋转。小齿轮16和螺旋齿轮15被沿着共同轴线设置。输出齿轮17与小齿轮16啮合并且被小齿轮16所旋转。此外,螺旋齿轮15和小齿轮16被齿轮轴20的外周面可旋转地支承,所述齿轮轴沿垂直于马达轴5的转动轴线方向的方向延伸。
[0009]驱动力传递设备包括输出齿轮(用作第一可旋转构件)17、齿轮轴耦连器(用作第二可旋转构件)18和橡胶缓冲器(减振构件)19 (例如参见对应于US 2013/0035192A1的JP2013-050207A)。输出齿轮17和齿轮轴耦连器(以下仅称为耦连器)18沿共同的转动轴线设置并且可相对彼此旋转。橡胶缓冲器19由橡胶状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可绕着驱动力传递设备的转动轴线沿扭曲方向弹性地变形。
[0010]输出齿轮17包括多个主突出部(以下称为主分隔件),并且耦连器18包括多个次突出部(以下称为次分隔件)。主突出部和次突出部可选地沿周向绕着转动轴线依次设置。
[0011]橡胶缓冲器19包括主弹性体和次弹性体。每个主弹性体被放置在沿周向彼此邻近地放置的相应主分隔件与相应次分隔件之间。每个次弹性体被放置在沿周向彼此邻近地放置的相应主分隔件与相应次分隔件之间。沿周向放置为彼此邻近的相应主弹性体和相邻的次弹性体通过主桥接部彼此连通。沿周向彼此邻近地放置的相应次弹性体和相邻的主弹性体通过次桥接部彼此连通。
[0012]JP 2013-050207A(对应于US 2013/0035192A1)公开了两种类型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称为第一和第二现有技术)。
[0013]第一现有技术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输出齿轮17包括齿轮齿形成部53、第一轴部(未示出)和倾斜凹槽(未示出)。齿轮齿形成部53被构造为圆筒形管状形式并且与小齿轮16可接合。第一轴部被构造为圆筒形管状形式并且位于齿轮齿形成部53的径向内侧上从而沿输出齿轮17的轴向延伸。倾斜凹槽被构造为螺旋形形式(偏斜形式)并且形成于第一轴部的内周面中(更具体地说是贯穿第一轴部的通孔的孔壁表面)。
[0014]此外,第一现有技术的耦连器18包括第二轴部和接合销。第二轴部适配在输出齿轮17的第一轴部的通孔中。接合销从第二轴部的远端部的外周面突出。
[0015]通孔贯穿第一轴部的内部以使耦连器18的第二轴部可从第一轴部的一端侧(插入侧)朝第一轴部的另一端侧插入所述通孔。所述通孔沿第一轴部的中心轴线延伸。
[0016]现在,将简要地描述第一现有技术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组装工艺。
[0017]首先,在橡胶缓冲器19被安装于输出齿轮17的状态下,在耦连器18的第二轴部安装于输出齿轮17的通孔中时,耦连器18的接合销从倾斜凹槽的开始端移至终端,使得耦连器18的接合销移动穿过倾斜凹槽。
[0018]此时,橡胶缓冲器19的主弹性体和次弹性体使输出齿轮17相对于耦连器18旋转,使得橡胶缓冲器19在绕着驱动力传递设备的转动轴线的扭曲方向上弹性地变形。
[0019]随后,当接合销移动超出倾斜凹槽时,主和次弹性体每个都被弹性地复位至其原始形态,使得输出齿轮17沿与橡胶缓冲器19的主、次弹性体的扭曲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于耦连器18旋转。藉此,接合销返回至一位置,在该位置,在通孔的处于通孔的与插入侧相反的一侧处的开口边缘部中形成的接合部能与所述接合销接合。
[0020]这样,接合销能限制输出齿轮17和橡胶缓冲器19相对于耦连器18的移动。藉此,可在运输时、部件组装时或驱动力传递设备工作时限制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部件的无意地拆开或无意地位置偏差。
[0021]接下来,将描述第二现有技术的驱动力传递设备。适配在输出齿轮17的通孔中的第二轴部形成于第二现有技术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耦连器18中。多个弹性接合件(扣合部)形成于第二轴部的远端侧中。在通孔中移动时弹性接合件弹性地径向向内变形。随后,当弹性接合件移动超出通孔时,弹性接合件弹性地复位。藉此,弹性接合件与在与插入侧相反的相反侧处形成于通孔的开口边缘部中的接合部接合。
[0022]此时,输出齿轮17被橡胶缓冲器19的相应主、次弹性体的弹性复位力朝向与通孔的插入侧相反的一侧推动,使得每个弹性接合件的接合部分始终接触形成于通孔的开口边缘部中的接合部。藉此,能限制输出齿轮17和橡胶缓冲器19沿驱动力传递设备的转动轴线方向相对于耦连器18的移动,因此限制了驱动力传递设备的无意拆开。
[0023]在第一现有技术的驱动力传递设备中,当致动器运行后被停止并且在寒冷环境中处于橡胶缓冲器19被扭曲的扭曲状态下时,橡胶缓冲器19被硬化同时维持扭曲状态。此时,当耦连器18的接合销移至输出齿轮17的在将输出齿轮17和耦连器18适配在一起时使用的通孔的终端时,接合销可能从形成于通孔的开口边缘部中的接合部脱离并且当施加在启动发动机时产生的振动时可能进入通孔内部。当接合销进入通孔内部时,小齿轮16与输出齿轮17之间的接合状态改变。这将导致输出齿轮17产生过量的应力从而不利地引起输出齿轮17的输出齿轮齿的断裂或输出齿轮17寿命的减少。
[0024]此外,在第二现有技术的驱动力传递设备中,为了限制由低温和振动所致的弹性接合件的分离,使用扣合结构。然而,由于扣合结构,减小了可旋转轴部的刚性。因此,当转矩被施加于输出齿轮时,弹性接合件不能承受施加的力而倾斜。因此,小齿轮16与输出齿轮之间的齿接触面将改变。
[0025]例如,由于每个输出齿轮齿的接触面面积的减少可产生过大的应力。此外,由于小齿轮的小齿轮齿面相对于输出齿轮的输出齿轮齿面的线-线接触改变为小齿轮的小齿轮齿面相对于输出齿轮的输出齿轮齿面的点-点接触,可产生过大的应力。当产生过大的应力时,将不利地引起输出齿轮17的输出齿轮齿的断裂或输出齿轮17寿命的减少。

【发明内容】

[0026]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缺陷。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设备,其能够限制对第一可旋转构件的齿轮齿形成部产生过大应力从而限制第一可旋转构件的齿轮齿的断裂和第一可旋转构件寿命的减少。
[0027]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至被驱动对象的轴的驱动力传递设备。所述驱动力传递设备包括第一可旋转构件、第二可旋转构件和减振构件。第一可旋转构件包括齿轮齿形成部,所述齿轮齿形成部被构造为管状形式且可与当接收到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力时旋转的马达侧齿轮接合。第二可旋转构件在所述轴与第一可旋转构件之间耦连以使所述轴和第一可旋转构件能够一体旋转。减振构件由橡胶状弹性材料制成。减振构件被放置在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与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之间并且沿绕着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的转动轴线的扭曲方向可弹性地变形。第一可旋转构件包括第一轴部和通孔。第一轴部被构造为管状形式并且沿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的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第一轴部位于齿轮齿形成部的径向内侧上。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轴部从而沿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的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在所述第一轴部的一端面与另一端面之间连通。第二可旋转构件包括沿第二可旋转构件的转动轴线方向从通孔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适配在通孔中的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包括从所述第二轴部的位于所述第二轴部的与所述第二轴部的一端侧相反的另一端侧处的外周面沿着与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的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垂直的径向向外突出的弹性突出部,所述通孔的所述一端侧被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的一端侧处。在将第二轴部适配在通孔中时,至少在弹性突出部沿通孔的另一端侧移动期间弹性突出部沿径向向内弹性地变形。在将所述第二轴部适配在所述通孔中时,当穿过所述通孔之后所述弹性突出部弹性地向外复位并且与所述通孔的在所述第一轴部中所述通孔的所述另一端侧处形成的开口端面相接合。
【附图说明】
[0028]此处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且无论如何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9]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致动器的透视图;
[0030]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致动器的平面图;
[0031]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0032]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齿轮轴耦连单元(驱动力传递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0033]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齿轮轴耦连单元(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透视图;
[0034]图6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齿轮轴耦连单元(驱动力传递设备)的平面图;
[0035]图6B是沿图6A中直线VIB-VIB的横截面图;
[0036]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输出齿轮的透视图;
[0037]图8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输出齿轮的平面图;
[0038]图8B是沿图8A中直线VIIIB-VIIIB的横截面图;
[0039]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耦连器的透视图;
[0040]图1OA是第一实施例的耦连器的正视图;
[0041]图1OB是第一实施例的耦连器的侧视图;
[0042]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输出齿轮的横截面图;
[0043]图12是根据本发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