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9149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轮式装载器等工业用车辆的行驶系统中应用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应用于轮式装载器等工业用车辆的行驶系统的动力传递装置,具有将驱动轴(axle shaft)的旋转由减速机构减速后而传递至轮毂的动力传递装置。这种动力传递装置构成为,在设置于驱动轴的周围的轴箱(spindle case)与轮毂之间设有湿式多盘型的制动机构,利用该制动机构的工作对轮毂施加制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然而,在专利文献I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具备在轮毂的外周设有制动机构的结构,存在难以使制动机构小型化这样的问题。因此,一直以来,提供在驱动轴与轴箱之间设置制动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根据该动力传递装置,由于只要在驱动轴的外周设置制动机构即可,因此能够实现制动机构的小型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8092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37781号公报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在如专利文献I那样在轴箱与轮毂之间设有制动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由于成为制动机构的制动对象的轮毂的旋转是利用减速机构进行减速后的旋转,因此具有制动时的发热量自身比较小这样的优点。并且,在专利文献I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由于构成制动机构的摩擦板、对偶件构成为大径,因此形成制动时产生的热量容易向外部放出的构造。
[0010]与此相对地,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在驱动轴与轴箱之间设有制动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由于成为制动对象的驱动轴的旋转是利用减速机构进行减速前的旋转,因此,即便轮毂的转速相同,与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情况相比,制动时的发热量也较大。

【发明内容】

[0011]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能够不损害制动机构的冷却效果而实现其小型化。
[0012]解决方案
[0013]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轴箱,其在中心部具有供驱动轴贯穿的中心孔,并且在基端部中成为所述驱动轴的周围的部位处构成制动室;轮毂,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轴箱的外周,且具有末端室,所述末端室经由所述轴箱的中心孔而与所述制动室连通,由此能够在所述末端室与所述制动室之间进行油的流通;湿式型的制动机构,其收纳于所述制动室,以对所述驱动轴相对于所述轴箱的旋转施加制动的方式进行工作;以及减速机构,其收纳于所述末端室,且对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进行减速并将该减速后的所述驱动轴的旋转传递至所述轮毂,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箱上设置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使所述制动室与所述轮毂的末端室连通,在所述驱动轴旋转的情况下,经由所述贯通孔将所述制动室的油向所述末端室的内部供给。
[0014]另外,在上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箱的内周面上设有贮油部,所述轴箱的所述内周面位于所述制动室的外周部。
[0015]另外,在上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具备:多个旋转侧板,其在与所述驱动轴正交的方向上配设,且与所述驱动轴一起旋转;多个停止侧板,其以与所述旋转侧板交替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轴箱;以及制动驱动部,其沿着所述驱动轴而对上述旋转侧板以及停止侧板朝向接近所述减速机构的方向施力,通过利用所述制动驱动部将所述旋转侧板以及所述停止侧板按压于所述轴箱的凸缘壁部来对所述驱动轴施加制动,所述贯通孔设置在所述轴箱的凸缘壁部上,在从所述轴箱的贮油部到所述贯通孔的部分设有供给用油通路。
[0016]另外,在上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从所述轴箱的贮油部到所述贯通孔的部分,沿着所述驱动轴的径向设有供给用油通路。
[0017]另外,在上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在其与所述轴箱的凸缘壁部之间具备端板,所述供给用油通路通过在所述端板形成凹槽而构成。
[0018]另外,在上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用油通路通过在所述轴箱的凸缘壁部形成凹槽而构成。
[0019]另外,在上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构成所述供给用油通路的凸缘壁部的凹槽仅在从所述轴箱的贮油部到所述贯通孔的部分之间形成。
[0020]发明效果
[0021]根据本发明,由于制动机构构成为对驱动轴相对于轴箱的旋转施加制动,因此能够实现其小型化。并且,收纳减速机构的末端室与收纳制动机构的制动室设置在相互分离的位置,此外,油能够经由轴箱的中心孔以及贯通孔在末端室与制动室中流通,因此能够防止针对制动机构的热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侧视图。
[0023]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0024]图3是图1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平面局部剖切图。
[0025]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侧视图。
[0026]图5是图4的C-C线剖视图。
[0027]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俯视图。
[0028]图7是图6的D-D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0](实施方式I)
[0031]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如图3所示,这里例示的动力传递装置在轮式装载器等工业用车辆中用作车轴装置,该车轴装置用于将动力从差动齿轮机构D经由驱动轴I而传递至车轮W。虽未在附图中明示,但在本实施方式I所例示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从差动齿轮机构D到车轮W的结构形成为左右对称,因此,以下仅对一方进行说明。
[0032](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0033]如图1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I的动力传递装置在收纳驱动轴I的轴壳10的顶端部具备轴箱20以及轮毂30。
[0034](轴箱20的结构)
[0035]轴箱20 —体成形有箱体基部21、凸缘壁部22以及制动器外罩部23,并借助制动器外罩部23的基端面而安装在轴壳10的顶端部。箱体基部21呈直径比较小的筒状,在其中心部具有供驱动轴I贯穿的中心孔21a。凸缘壁部22以从箱体基部21的基端部朝向外周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为圆板状。制动器外罩部23设置为从凸缘壁部22的外周缘部起形成为比箱体基部21的中心孔21a大径的筒状,在该制动器外罩部23与设置于轴壳10的顶端部的制动油缸40之间构成有制动室B。
[0036]在轴箱20的箱体基部21的顶端部设有齿轮支承体50。齿轮支承体50 —体成形有呈直径比箱体基部21大的筒状的支承基部51和从支承基部51的顶端部朝向外周方向突出的支承板部52。该齿轮支承体50以使支承板部52朝向驱动轴I的顶端侧的状态经由支承基部51而与箱体基部21的顶端部花键结合,从而限制该齿轮支承体50与箱体基部21的相对旋转。根据附图可知,支承板部52形成为外周缘部朝向驱动轴I的顶端部侧弯曲的形状。另外,如图1所示,在支承板部52上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有连通孔52a。
[0037]在轴箱20的凸缘壁部22的外周部设有密封用保持架60。密封用保持架60是构成为具有比箱体基部21的基端部外径大的内径的环状部件,且在凸缘壁部22中位于顶端侧的面上安装。在该密封用保持架60上设有密封承接部61。该密封承接部61是从密封用保持架60的顶端面突出的薄壁的圆环状部分。
[0038](轮毂30的结构)
[0039]轮毂30 —体成形有旋转支承部31与末端外罩部32。旋转支承部31呈直径比齿轮支承体50的支承基部51大的筒状,通过在轴箱20的箱体基部21以及齿轮支承体50的支承基部51之间分别夹装轴承31A、31B,由此将旋转支承部31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这些轴箱20以及齿轮支承体50绕驱动轴I旋转。
[0040]在旋转支承部31的基端部一体地设有密封支承部33。密封支承部33是具有比设置于密封用保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