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平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6010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调平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一种自动调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仪器设备工作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需水平放 置的仪器设备,其工作精度往往取决于仪器设备摆放的水平摆放精度,因此,有必要在使用 仪器设备之前对其进行摆放位置水平度调节。
[0003] 现有的水平度调节方法包括W下步骤:首先,将仪器设备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 将水准仪放置在台上;最后,调节操作台的支撑杆的高低,最终使水准仪的气泡居中。
[0004] 现有的水平度调节完全依靠人工调节和判断,精确度低,而且操作不方便,费时费 力。 【实用新型内容】 阳〇化]现有的水平度调节完全依靠人工调节和判断,精确度低,而且操作不方便,费时费 力。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调平装置。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自动调平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顶盘,底盘,通过细线吊挂在顶盘底面中屯、 的吊柱,=个立柱升降控制机构和=个结构完全一样的位置检测单元;
[0008] 顶盘底面设有=根立柱,所述=根立柱的顶面中屯、分别位于W顶盘底面中屯、为中 屯、的正=角形的=个顶点,所述每根立柱分别对应一个立柱升降控制机构和一个位置检测 单元;
[0009] 所述立柱升降控制结构包括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配合安装的主动齿轮、与主动 齿轮相连接的正反转电机、固定在底盘顶面的基柱,所述从动齿轮的一端固定在立柱下端, 所述从动齿轮的另一端与基柱上端相螺接;
[0010] 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弧片、第二弧片、第=弧片和第四 弧片,所述第一弧片、第二弧片、第=弧片、第四弧片的横截面分别为第一弧形、第二弧形、 第=弧形、第四弧形,所述第一弧形短于第=弧形,所述第二弧形短于第四弧形,所述第一 弧形和第=弧形都对应大小为a的第一圆屯、角,所述第二弧形和第四弧形都对应大小为 0的第二圆屯、角,第一圆屯、角和第二圆屯、角顶点相同开口相反,第一圆屯、角的角平分线的 反向延长线与对应的立柱的中屯、轴线垂直相交,第二圆屯、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与对应的 立柱的中屯、轴线垂直相交,其中10。《a《20。,P= 120° -曰;
[0011] 所述第一弧片和第=弧片之间通过绝缘弹黃连接,所述第二弧片和第四弧片之间 通过绝缘弹黃连接;
[0012] 所述第一弧片上设有朝向第=弧片的导电的突部,或者所述第=弧片上设有朝向 第一弧片的导电的突部;
[0013] 所述第二弧片上设有朝向第四弧片的导电的突部,或者所述第四弧片上设有朝向 第二弧片的导电的突部;
[0014] 所述第一弧片、第二弧片、第=弧片和第四弧片的左右侧边分别设有绝缘片;
[0015] 所述第一弧片、第=弧片和正反转电机串接在第一电源的两端,所述第一电源用 于提供正反转电机正转并带动立柱降低所需能量;
[0016] 所述第二弧片、第四弧片和正反转电机串接在第二电源的两端,所述第二电源用 于提供正反转电机反转并带动立柱升高所需能量;
[0017] 所述=个位置检测单元的=个第一弧片、=个第二弧片从整体上构成一个第一圆 管,所述第一圆管固定在顶盘底面,且第一圆管的中屯、与顶盘底面中屯、重合,所述吊柱与第 一圆管之间留有间隙;
[0018] 所述=个位置检测单元的=个第=弧片、=个第四弧片从整体上构成一个第二圆 管,所述第二圆管固定在顶盘底面,且第二圆管的中屯、与顶盘底面中屯、重合。
[0019] 借由此结构,本实用新型有W下两种高度调节情况:
[0020] 情况一:当某个立柱的顶面比其它两个立柱的顶面位置高,且其它两个立柱的顶 面位置一样高时,用细线悬挂着的吊柱处于垂直状态,第一弧片会向吊柱倾斜,吊柱挤压第 一弧片及其上的绝缘弹黃,从而使得第一弧片上的突部与第=弧片接触。第一弧片和第= 弧片接触后,连接在第一电源两端的相对应的一个正反转电机得电正转,带动相应的主动 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相对基柱往下转动,最终基柱带动固定在其上端的立柱 往下运动,同时第一弧片慢慢往外归位。当需调节立柱顶面的高度和其它两个立柱顶面的 高度齐平时,吊柱不再挤压第一弧片,第一弧片上的突部不再与第=弧片接触,相应的电路 断开,正反转电机失电,不再调节高度,此时顶盘处于水平位。
[0021] 情况二:当某个立柱的顶面比其它两个立柱的顶面位置低时,用细线悬挂着的吊 柱处于垂直状态,第二弧片会向吊柱倾斜,吊柱挤压第二弧片及其上的绝缘弹黃,从而使得 第二弧片上的突部与第四弧片接触。第二弧片和第四弧片接触后,连接在第二电源两端的 相对应的一个正反转电机得电反转,带动相应的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相 对基柱往上转动,最终基柱带动固定在其上端的立柱往上运动。此时第二弧片慢慢吊柱,并 最终又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第二弧片慢慢往外归位,当需调节立柱顶面的高度和其它 两个立柱顶面的高度齐平时,吊柱不再挤压第二弧片,第二弧片上的突部不再与第四弧片 接触,相应的电路断开,正反转电机失电,不再调节高度,此时顶盘处于水平位。另一种是其 它两个立柱之一对应的第二弧片慢慢往吊柱倾斜,当需调节立柱顶面的高度和其它两个立 柱之一顶面的高度一样时,第=个立柱的顶面高度最高,运时出现了新的待调节立柱,回到 情况一。
[0022] 从W上调节过程可W看出,整个水平度调节过程通过检测吊柱的垂直度间接检测 顶盘的水平度,不需要人工参与,自动调节,精确度高,速度快。
[002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片被绝缘片从纵向均分为五个第一小弧片,第四弧片被绝 缘片从纵向均分五个第二小弧片,每组相对的第一小弧片和第二小弧片之间分别通过绝缘 弹黄连接;
[0024] 每个第一小弧片上分别设有朝向相对的第二小弧片的导电的突部,或者每个第二 小弧片上分别设有朝向相对的第一小弧片的导电的突部;
[00巧]每组相对的第一小弧片和第二小弧片,W及正反转电机组成一条串联支路,每一 条串联支路连接在第二电源的两端。
[00%] 为了提高调节精度并考虑到操作的可靠性,将第二弧片和第四弧片五等份(因为 位置检测单元体积较小,如等份份数太多可能导致吊柱一次会挤压多个第二小弧片,出现 错误)。
[0027]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a= 20。 阳02引 a=20。,P= 100°,将第二弧片和第四弧片五等分后,每一等份对应的圆屯、角 为20°,相当于吊柱可能偏向十八个结构完全一样的待挤压区域,调节精度高,可靠性好。
[0029]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每个正反转电机都固定在底盘顶面。
[0030]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电源和/或第二电源固定在底盘顶面。
[0031] 为了降低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使其不容易侧翻,可W将正反转电机、第一电源、 第二电源固定在底盘顶面。
[0032] 将仪器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顶盘上,可W通过全自动调节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的 垂直度,进而调节仪器的水平度,调节精度高,可靠性高,调节速度快。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为图1中第二圆管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5] 图3为图1中基柱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0037] 其中,1为顶盘,2为底盘,3为吊柱,A、B、C为立柱,41、42、43为从动齿轮,51、52、 53为主动齿轮,61、62、63为正反转电机71、72、73为基柱,81、82、83为第一弧片,91、92、 93为第二弧片,101、102、103为第S弧片,111、112、113为第四弧片,121、122、123为第一 弧形,131、132、133为第二弧形,141、142、143为第S弧形,151、152、153为第四弧形,161、 162、163为第一圆屯、角,171、172、173为第二圆屯、角,18为绝缘弹黃,19为突部,20为绝缘 片,21为第一电源,22为第二电源,23为第一圆管,24为第二圆管,251、252、253、254、255、 256、257、258、259、2510、2511、2512、2513、2514、2515 为第一小弧片,261、262、263、264、 265、266、267、268、269、2610、2611、2612、2613、2614、2615 为第二小弧片,a为第一区,b为 第二区,C为第S区,d为第四区,e为第五区,f为第六区。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