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8279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于发动机减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发动机在往复运动的工作状态中会产生很大的向上的牵引力和向下的牵引力,工作环境相当恶烈,而现有技术中用于发动机的后减震垫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的发动机后减震垫包括上板、下板和中片结合体,其中,中片结合体包括中片和橡胶片,该中片结合体是由中片及与中片硫化在一起的橡胶层所组成的,上板和下板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中片结合体安装在上板和下板之间。
[0003]由于发动机工作的往复牵引拉动的力不稳定性,使得链条容易断裂,从而出现后减震垫失效的情况;由于上板和下板之间采用链条连接,使得上板的受压不均衡,上板受压后的转动效果不理想,从而降低了发动机后减震垫的减震效果。
[0004]由于现有的发动机后减震垫中上板和下板之间连接结构不够合理,从而降低了发动机后减震垫的减震性能,也缩短了该发动机后减震垫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护和维修所需的费用。
[0005]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20542411.5)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减振装置中的后减振垫。现有的后减震垫结构设计不合理,减震性能差。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板、下板和中片结合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栓和螺母,上板、下板和中片结合体中分别设置有上沉孔、下沉孔和螺栓孔,上板和下板分别位于中片结合体的顶部和底部,上沉孔、螺栓孔和下沉孔相对齐;螺栓的上部设置有球面结构的凸头结构,凸头结构与上沉孔相匹配,螺栓的下部设置有外螺纹结构;螺母为球面结构,该螺母与下沉孔相匹配,螺母中设有通孔,通孔中设有内螺纹结构;螺栓穿接在螺栓孔中,凸头结构和螺母分别位于上沉孔和下沉孔中,该螺母连接在螺栓上。该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减震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0006]不过上板和下板存在多处棱角,不但容易割伤人体,而且容易碰撞造成破损,另外在安装或搬运上板和下板时,其侧面比较光滑,易发生脱手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包括上板、下板、螺栓、螺母和缓冲连接体,所述缓冲连接体固定在上板和下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连接体包括减震橡胶和若干支撑钢片,支撑钢片包裹在减震橡胶内,减震橡胶中部开有贯穿的连接孔,所述支撑钢片沿着连接孔轴向间隔分布,所述上板上开有上沉孔,下板上开有下沉孔,螺母位于下沉孔中,螺栓穿过上沉孔、连接孔、下沉孔并与螺母连接,所述上板和下板的若干个侧面中至少有一侧面开有环形沟槽。
[0009]螺栓下穿连接孔其端面嵌入上沉孔且低于上沉孔端面,螺栓下端不伸出下沉孔,螺母与螺栓下端锁紧且嵌于下沉孔,上板和下板受到冲击力后,相邻两个支撑钢片将会挤压减震橡胶以此来减振,减震橡胶受压变形,上板与下板之间的间距缩短,当压力消失后,减震橡胶复原,上板与下板之间的间距变成正常状态时的长度。
[0010]所述环形沟槽的截面呈半圆弧形。
[0011]所述环形沟槽的截面呈方形。
[0012]环形沟槽是为了提高摩擦力,方便搬运,此外还能防止假冒,
[0013]环形沟槽的截面呈半圆弧形或呈方形都可实现其作用。
[0014]所述环形沟槽的数量为1-4个。
[0015]环形沟槽的数量根据需根据上板以及下板的厚度和相对摩擦
[0016]系数而定。
[0017]所述上板的厚度为1.5cm_3cm。
[0018]所述下板的厚度为1.5cm_3cm。
[0019]所述上板的边缘具有圆弧倒角。
[0020]所述下板的边缘具有圆弧倒角。
[0021]上述上板以及下板的边缘采用圆弧倒角,可避免边缘棱角割伤人体,造成不必要伤害,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的优点具有以下几点:
[0023]1、本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中上板和下板的侧面开有环形沟槽,提高接触时的摩擦力,方便搬运,另外还可作为特定标记使用,防止假冒。
[0024]2、本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中上板和下板的拐角统一采用倒角,可防止割伤人体,防止上、下板碰坏而破损。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的剖视图。
[0027]图中,1、上板;2、下板;3、螺栓;4、螺母;5、减震橡胶;6、支撑钢片;7、连接孔;8、上沉孔;9、下沉孔;10、环形沟槽;11、圆弧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9]如图1、图2所示,本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包括上板1、下板2、螺栓3、螺母4和缓冲连接体,缓冲连接体固定在上板I和下板2之间,缓冲连接体包括减震橡胶5和若干支撑钢片6,支撑钢片6包裹在减震橡胶5内,减震橡胶5中部开有贯穿的连接孔7,支撑钢片6沿着连接孔7轴向间隔分布,上板I上开有上沉孔8,下板2上开有下沉孔9,螺母4位于下沉孔9中,螺栓3穿过上沉孔8、连接孔7、下沉孔9并与螺母4连接。
[0030]螺栓3下穿连接孔7其端面嵌入上沉孔8且低于上沉孔8端面,螺栓3下端不伸出下沉孔9,螺母4与螺栓3下端锁紧且嵌于下沉孔9,上板I和下板2受到冲击力后,相邻两个支撑钢片6将会挤压减震橡胶5以此来减振,减震橡胶5受压变形,上板I与下板2之间的间距缩短,当压力消失后,减震橡胶5复原,上板I与下板2之间的间距变成正常状态时的长度。
[0031]上板I和下板2的若干个侧面中至少有一侧面开有环形沟槽10,环形沟槽10是为了提高摩擦力,方便搬运,此外还能防止假冒,环形沟槽10的截面呈半圆弧形或呈方形都可实现其作用。
[0032]环形沟槽10的数量为2个。环形沟槽10的数量根据需根据上板I以及下板2的厚度和相对摩擦系数而定。上板I的厚度为2cm。下板2的厚度为2cm。上板I以及下板2的边缘采用圆弧倒角11,可避免边缘棱角割伤人体,造成不必要伤害,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
[003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4]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板1、下板2、螺栓3、螺母4、减震橡胶5、支撑钢片6、连接孔7、上沉孔8、下沉孔9、环形沟槽10、圆弧倒角1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包括上板(I)、下板(2)、螺栓(3)、螺母(4)和缓冲连接体,所述缓冲连接体固定在上板(I)和下板(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连接体包括减震橡胶(5)和若干支撑钢片¢),支撑钢片(6)包裹在减震橡胶(5)内,减震橡胶(5)中部开有贯穿的连接孔(7),所述支撑钢片(6)沿着连接孔(7)轴向间隔分布,所述上板(I)上开有上沉孔(8),下板(2)上开有下沉孔(9),螺母(4)位于下沉孔(9)中,螺栓(3)穿过上沉孔(8)、连接孔(7)、下沉孔(9)并与螺母⑷连接,所述上板⑴和下板(2)的若干个侧面中至少有一侧面开有环形沟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沟槽(10)的截面呈半圆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沟槽(10)的截面呈方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沟槽(10)的数量为1-4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I)的厚度为1.5cm_3c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2)的厚度为1.5cm_3c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I)的边缘具有圆弧倒角(1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2)的边缘具有圆弧倒角(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属于发动机减振技术领域。本汽车发动机的钢板缓冲装置,包括上板、下板、螺栓、螺母和缓冲连接体,缓冲连接体固定在上板和下板之间,缓冲连接体包括减震橡胶和若干支撑钢片,支撑钢片包裹在减震橡胶内,减震橡胶中部开有贯穿的连接孔,支撑钢片沿着连接孔轴向间隔分布,上板上开有上沉孔,下板上开有下沉孔,螺母位于下沉孔中,螺栓穿过上沉孔、连接孔、下沉孔并与螺母连接,所述上板和下板的若干个侧面中至少有一侧面开有环形沟槽。本实用新型在上板和下板的侧面开有环形沟槽,提高摩擦系数,避免在安装或搬运时发生脱手,导致产品损坏或人员砸伤现象的发生。
【IPC分类】F16F7/00
【公开号】CN204852124
【申请号】CN201520541426
【发明人】马建平
【申请人】海盐欧亚特汽配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