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润滑流量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79698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润滑流量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具体涉及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润滑流量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中的双离合器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在车辆在上陡坡连续起步运行时,一个离合器分离,另一个离合器结合,使自动变速器正常运转,以保证车辆驶上陡坡。在此过程中,离合器摩擦片会出现一个滑磨阶段,离合器会产生热量。而这种热量的产生,则需要润滑流量调节装置调节润滑油对离合器进行润滑冷却。
[0003]市场上常见的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润滑流量调节装置,例如大众汽车公司的DSG系列产品,只有一个比例电磁阀、一个用于润滑流量调节的润滑阀阀、一个设置在润滑阀前端油路中用于控制润滑流量的阻尼孔,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车辆在上陡坡连续起步运行时,特别是车辆在连续的上陡坡起步需要获得大的润滑流量时,由于该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润滑流量调节装置只有一个比例电磁阀和一个用于润滑流量调节的润滑阀、阻尼孔。因而,只能对高主压下较大的润滑流量进行调节,对获得较小或者细微的润滑流量进行调节的能力较弱,不能进行较小润滑流量的精确控制,进而在车辆正常运行、离合器未产生热量并不需要量较大润滑流量时,反而向离合器提供较大润滑流量,使离合器的拖拽能耗增加,进而导致整车油耗较大,整车动力经济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地精确控制润滑流量、油耗较小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润滑流量调节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润滑流量调节装置,包括比例电磁阀、第一润滑阀、压力输入油路、流量输入油路、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第四油路、第五油路、第六油路、第七油路、第八油路;第一阻尼孔;第一润滑阀弹簧、第二润滑阀弹簧,所述第一润滑阀弹簧安装在第一润滑阀的非控制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为换向阀的第二润滑阀、第二润滑阀弹簧和第二阻尼孔;所述第二润滑阀弹簧安装在第二润滑阀的非控制端;所述第一润滑阀为减压比例阀;所述比例电磁阀的输入端与系统压力油路连接、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与第一润滑阀和第二润滑阀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的一端均与流量输入油路相连,第一油路22的另一端与第二润滑阀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油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润滑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七油路的一端与第一润滑阀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五油路和第八油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油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润滑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油路的另一端与离合器相连;所述第一阻尼孔设置在第一油路中,其孔径的大小与第一油路中油的流量相适应;所述第二阻尼孔设置于第七油路中,其孔径的大小与第七油路中油的流量相适应。
[0007]优选地,所述比例电磁阀为比例压力的减压电磁阀。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润滑阀是两位四通机械减压阀,第二润滑阀是两位三通换向阀。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润滑阀弹簧、第二润滑阀弹簧是类型相同的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润滑阀弹簧的预紧力为5N,第二润滑阀弹簧的弹簧预紧力为1N。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0011]由于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为换向阀的第二润滑阀、第二润滑阀弹簧和第二阻尼孔;所述第二润滑阀弹簧安装在第二润滑阀的非控制端;所述第一润滑阀为减压比例阀;所述比例电磁阀的输入端与系统压力油路连接、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与第一润滑阀和第二润滑阀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的一端均与流量输入油路相连,第一油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润滑阀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油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润滑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七油路的一端与第一润滑阀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五油路和第八油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油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润滑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油路的另一端与离合器相连;所述第一阻尼孔设置在第一油路中,其孔径的大小与第一油路中油的流量相适应;所述第二阻尼孔设置于第七油路中,其孔径的大小与第七油路中油的流量相适应。因而,本发明在车辆在上陡坡连续起步运行时,特别是在车辆连续的上陡坡起步需要获得较大的润滑流量时,能够采用比例电磁阀控制第一润滑阀和第二润滑阀;在离合器需要较小润滑流量时,只有第一润滑阀工作,而第一润滑阀为减压比例阀,这就能够精确控制第七油路的压力和流量。因此能精确控制并向离合器提供较的小润滑流量;当离合器需要大润滑流量时,第一润滑阀和第二润滑阀同时工作,而第二润滑阀为换向阀,所以能够向离合器提供较大润滑流量。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好地精确控制润滑流量,并在车辆在平顺路面上正常运行、离合器未产生热量并不需要量较大润滑流量时,不向离合器提供较大润滑流量并降低离合器的拖拽能耗,进而使整车的油耗较小,整车动力经济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原理示意图。
[0013]图中,电磁阀10、第一润滑阀11、第二润滑阀12、压力输入油路20、流量输入油路21、第一油路22、第二油路23、第三油路24、第四油路25、第五油路26、第六油路27、第七油路28、第八油路29、第二阻尼孔30、第一阻尼孔31、第一润滑阀弹簧32、第二润滑阀弹簧33。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润滑流量调节装置,包括比例电磁阀
10、第一润滑阀11、压力输入油路20、流量输入油路21、第一油路22、第二油路23、第三油路24、第四油路25、第五油路26、第六油路27、第七油路28、第八油路29;第一阻尼孔31;第一润滑阀弹簧32、第二润滑阀弹簧33,所述第一润滑阀弹簧32安装在第一润滑阀11的非控制端。从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为换向阀的第二润滑阀12、第二润滑阀弹簧33和第二阻尼孔30;所述第二润滑阀弹簧33安装在第二润滑阀12的非控制端;所述第一润滑阀11为减压比例阀;所述比例电磁阀10的输入端与系统压力油路20连接、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三油路24和第四油路25与第一润滑阀11和第二润滑阀1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油路22和第二油路23的一端均与流量输入油路21相连,第一油路22的另一端与第二润滑阀1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油路23的另一端与第一润滑阀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七油路28的一端与第一润滑阀11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五油路26和第八油路29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油路26的另一端与第二润滑阀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油路29的另一端与离合器相连;所述第一阻尼孔31设置在第一油路28中,其孔径的大小与第一油路28中油的流量相适应;所述第二阻尼孔30设置于第七油路22中,其孔径的大小与第七油路22中油的流量相适应。这样一来,本发明在车辆在上陡坡连续起步运行时,特别是在车辆连续的上陡坡起步需要获得较大的润滑流量时,能够采用比例电磁阀10控制第一润滑阀11和第二润滑阀12在离合器需要较小润滑流量时,只有第一润滑阀11工作,而第一润滑阀11为减压比例阀,这就能够精确控制第七油路28的压力和流量,因此能精确控制并向离合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