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压盖开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2273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旋压盖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煤样瓶盖为了环保再利用,大部分采用旋盖或旋压盖结构,而一般为了防止瓶盖在传送中松开,目前较为常用的一般都是旋压盖,旋压盖一般包括内盖和外盖。其中内盖较小,且与瓶身螺纹连接,以密封瓶口;其中外盖罩在内盖上,以使无法直接操作内盖,在正常状态下,外盖转动不会给内盖带来扭矩,而只有在外盖被下压至一定位置,直至内盖和外盖扣合,此时内盖与外盖之间才能够传递扭矩,此时转动外盖才能够带动内盖转动,进而能够打开瓶口。

为了保证封装的效果,一般封装的瓶盖比较紧,加上瓶身的外径比较大,人工较难打开瓶盖取样。而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生产线上的自动旋压设备,但是该设备体积笨重携带不便,且成本巨大,不适宜小型开启作业。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旋压盖开启不方便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压盖开启装置,该旋压盖开启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旋压盖开启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压盖开启装置,包括:用于承放瓶身的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瓶身的瓶身夹持工具;压盘,所述压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瓶盖的瓶盖夹持工具;用于驱动所述压盘压向瓶盖的下压工具,所述压盘与所述下压工具的工作端绕竖直轴线转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底座和弹性方向为上下方向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与所述底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下侧安装有吸盘。

优选地,所述底座与所述放置平台之间设置有进行竖直方向导向的导向柱。

优选地,四根所述导向柱根呈矩形布置,四个所述吸盘呈矩形布置。

优选地,所述瓶盖夹持工具和所述瓶身夹持工具均包括夹紧肘夹。

优选地,所述下压工具包括与所述底座相对固定的支撑杆和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上的下压肘夹。

优选地,所述放置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瓶身位置的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压盘的边缘部设置有驱动手柄。

优选地,两个所述驱动手柄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压工具的两侧,所述操作手柄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旋压盖开启装置,具体的旋压盖开启装置包括放置平台、瓶身夹持工具、压盘、瓶盖夹持工具和下压工具。其中放置平台用于承放瓶身,而其中瓶身夹持工具安装在放置平台,以对放置平台上的瓶身进行固定。在压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瓶盖的瓶盖夹持工具,以通过瓶盖夹持工具使瓶盖被夹持的部分与压盘相对固定。而其中的下压工具用于驱动压盘压向瓶盖。其中压盘与下压工具的工作端绕竖直轴线转动连接,即压盘可以相对下压工具的工作端绕竖直设置的轴线转动,即可以带动瓶盖绕竖直轴线转动。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在使用该旋压盖开启装置时,首先将瓶身放置在放置平台上,并通过瓶身夹持工具夹持固定。然后通过下压工具下压压盘,进而使瓶盖至内盖和外盖扣合后,通过瓶盖夹持工具夹持固定瓶盖,然后转动压盘,压盘转动带动瓶盖夹持工具转动,进而带动瓶盖转动,进而可以逐渐使瓶盖松开。在该旋压盖开启装置,通过瓶身夹持工具和瓶盖夹持工具分别固定瓶身和瓶盖,然后通过下压工具使得压盘压向旋压盖,继而使旋压盖的内盖和外盖扣合,最后压盘采用可转动安装方式,使得压盘可以不仅向瓶盖施压,还能够转动,进而可以通过转盘带动旋压盖转动。该开启装置操作简单,结构简单,进而可以方便的打开旋压盖。综上所述,该旋压盖开启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旋压盖开启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压盖开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放置平台1、瓶身夹持工具2、压盘3、瓶盖夹持工具4、下压工具5、底座6、弹性支撑件7、吸盘8、驱动手柄9、瓶身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旋压盖开启装置,以有效地解决旋压盖开启不方便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压盖开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压盖开启装置,具体的旋压盖开启装置包括放置平台1、瓶身夹持工具2、压盘3、瓶盖夹持工具4和下压工具5。

其中放置平台1用于承放瓶身10,而其中瓶身夹持工具2安装在放置平台1,以对放置平台1上的瓶身10进行固定,即使瓶身10与放置平台1相对固定。其中放置平台1可以采用方型板,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为了方便设置瓶身10的位置,此处优选在放置平台1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瓶身10位置的定位槽。

在压盘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瓶盖的瓶盖夹持工具4,以通过瓶盖夹持工具4使瓶盖被夹持的部分与压盘3相对固定。而其中的下压工具5用于驱动压盘3压向瓶盖,通过放置平台1对瓶身10的支撑,下压工具5的下压可以使旋压盖的外盖与内盖扣合,以当转动外盖时,能够带动内盖转动。其中压盘3与下压工具5的工作端绕竖直轴线转动连接,即压盘3可以相对下压工具5的工作端绕竖直设置的轴线转动,即可以带动瓶盖绕竖直轴线转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顺利转动,其中该转动轴线应当与瓶盖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当设置有定位槽时,定位槽的轴线应当与压盘3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该旋压盖开启装置时,首先将瓶身10放置在放置平台1上,并通过瓶身夹持工具2夹持固定。然后通过下压工具5下压压盘3,进而使瓶盖至内盖和外盖扣合后,通过瓶盖夹持工具4夹持固定瓶盖,然后转动压盘3,压盘3转动带动瓶盖夹持工具4转动,进而带动瓶盖转动,进而可以逐渐使瓶盖松开。在该旋压盖开启装置,通过瓶身夹持工具2和瓶盖夹持工具4分别固定瓶身10和瓶盖,然后通过下压工具5使得压盘3压向旋压盖,继而使旋压盖的内盖和外盖扣合,最后压盘3采用可转动安装方式,使得压盘3不仅可以向瓶盖施压,还能够转动,进而可以通过转盘带动旋压盖转动。该开启装置操作简单,结构简单,进而可以方便的打开旋压盖。综上所述,该旋压盖开启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旋压盖开启不方便的问题。

进一步的,此处优选设置有底座6,并在底座6与放置平台1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件7,而弹性支撑件7的弹性方向为上下方向,以使放置平台1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可以具有一定的上下活动空间,同时当下压工具5驱动压盘3下压瓶盖时,能够有效地控制下压力,以避免瓶盖过度受压,而损坏整个瓶身10。其中弹性支撑件7可以采用弹性体支撑部件,也可以采用弹簧。进一步的,考虑到因为弹性支撑件7的支撑,放置平台1相对底座6会有一定的上下移动,为了保证放置平台1移动的平稳性,此处优选在底座6与放置平台1之间设置有进行竖直方向导向的导向柱。此时若弹性支撑件7为弹簧,可以使弹性支撑件7套设在导向柱上。为了导向性更好,此处优选设置有四根导向柱,且四根导向柱呈矩形布置,即分别设置在一个矩形的四个角点上。

进一步的,考虑到推动压盘3转动时,压盘3对旋压盖施加扭矩,相应的此时瓶身10也会受到一定的扭矩,并会将扭矩传递至放置平台1处,进而传递至底座6处,为了促使底座6稳定的放置在工作台上,此处优选在底座6下方有吸盘8,以吸住工作台,避免底座6跟随转动。为了保证吸盘8的工作效力,具体可以设置有四个吸盘8,并使四个吸盘8呈矩形布置,即分别设置在一个矩形的四个角点上。具体的,可以在底座6下侧设置有四个支撑脚,各个支撑脚上均安装有一个吸盘8。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操作,此处优选瓶盖夹持工具4、瓶身夹持工具2和下压工具5均为手动工具,以直接通过人力进行操作,具体的,其中瓶盖夹持工具4和瓶身夹持工具2可以均采用弹簧件,或者采用三爪卡盘。而其中下压工具5可以采用丝杠螺母机构,并在丝杠上设置有扳动手柄,方便驱动丝杠转动,继而驱动螺母上下移动,以带动压盘3上下移动。

为了方便操作,此处优选其中瓶盖夹持工具4和瓶身夹持工具2均包括夹紧肘夹,夹紧肘夹一般包括多个围绕被夹持物体的肘夹,肘夹一般包括手柄部和驱动部,通过手柄部的转动,然后通过连杆机构的传动,使得驱动部转动或直线移动,具体的肘夹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肘夹相比三爪卡盘等夹持件,操作方便,省力,一般一次装夹到位。

相应的,可以使下压工具5也采用下压肘夹,在底座6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杆,并将下压肘夹安装在支撑杆上,然后将肘夹的驱动部与压盘3可转动连接,使得可以扳动肘夹的操作柄时,便能够实现驱动驱动部向下移动,进而下压压盘3,操作方便省力,而且体积较小。具体的下压肘夹的形状也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驱动压盘3转动,此处优选在压盘3的边缘部设置有驱动手柄9,以通过操作驱动手柄9,对压盘3传递较大的扭矩,进而方便压盘3转动。为了方便操作,此处优选两个驱动手柄9分别设置在下压工具5的两侧,并使驱动手柄9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以避免驱动手柄9横向设置有导致该旋压盖开启装置占用面积增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