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面自动检测式反应釜放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9943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面自动检测式反应釜放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液面自动检测式反应釜放料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反应釜在反应结束后,需要将反应釜内部的药液放出,现有反应釜排料方式往往采用手动操作,即手动打开球阀将药液通过胶管排出,当关闭球阀后,胶管内的药液不会立即停止出液,胶管内的药液会有部分残留,若要将残留的药液放尽,需要在关闭球阀后等待一段时间,导致放料时间长,效率低,同时,放料时操作人员只能根据经验来判断容器能药液量,导致药液重量误差大。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液面自动检测式反应釜放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面自动检测式反应釜放料装置,来解决手动放料时胶管内药液残留无法快速放尽及放料量无法精确检测控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面自动检测式反应釜放料装置,包括底座、托架、滚筒、第一气缸、滑座、箱体、第二气缸、排料管、导杆、限位套、沿所述限位套对称布置的2件上密封座、密封套、下密封座、支架、接近开关、导向套、检测杆、浮块,所述的托架位于底座上端左侧,所述的托架与底座螺纹相连,所述的滚筒位于底座上端右侧,所述的滚筒与底座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气缸位于托架上端右侧,所述的第一气缸与托架螺纹相连,所述的滑座位于第一气缸下端且位于托架右侧,所述的滑座与第一气缸螺纹相连且与托架滑动相连,所述的箱体位于滑座右侧,所述的箱体与滑座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气缸位于箱体上端,所述的第二气缸与箱体螺纹相连,所述的排料管位于箱体下端,所述的排料管与箱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导杆位于第二气缸下端且贯穿排料管,所述的导杆与第二气缸螺纹相连且与排料管活动相连,所述的限位套位于导杆外侧上端,所述的限位套与导杆紧配相连,所述的上密封座位于导杆外侧且位于限位套外侧,所述的上密封座与导杆螺纹相连且与限位套活动相连,所述的密封套位于排料管内侧且位于两件对称布置的上密封座之间,所述的密封套与排料管紧配相连且与上密封座活动相连,所述的下密封座位于导杆外侧下端且位于排料管下端,所述的下密封座与导杆螺纹相连且与排料管活动相连,所述的支架位于箱体右侧,所述的支架与箱体螺纹相连,所述的接近开关位于支架右侧,所述的接近开关与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的导向套位于支架下端,所述的导向套与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的检测杆贯穿导向套,所述的检测杆与导向套间隙相连,所述的浮块位于检测杆下端,所述的浮块与检测杆螺纹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气缸为伺服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架还设有导轨,所述的导轨位于托架右侧,所述的导轨与托架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座还设有滑块,所述的滑块位于滑座左侧且位于导轨右侧,所述的滑块与滑座螺纹相连且与导轨间隙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箱体还设有盖板,所述的盖板位于箱体外侧,所述的盖板与箱体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料管还设有进液管,所述的进液管位于排料管外侧,所述的进液管与排料管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料管还设有料嘴,所述的料嘴位于排料管下端,所述的料嘴与排料管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密封座还包括锥形密封垫、垫板,所述的导杆贯穿锥形密封垫,所述的锥形密封垫与导杆紧配相连,所述的垫板位于锥形密封垫外侧且被导杆贯穿,所述的垫板与锥形密封垫粘接相连且与导杆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杆还设有调节块,所述的调节块被检测杆贯穿且位于支架上端,所述的调节块与检测杆螺纹相连且与支架活动相连,调节调节块即可调节检测杆位置,从而满足不同液位检测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液面自动检测式反应釜放料装置,工作时,将容器放置于滚筒上端,第一气缸推动滑座固连的箱体下移,使得设置在排料管上的料嘴和浮块伸入容器内,随后,第二气缸推动导杆下移,从而带动2件上密封座下移,使得位于密封套上端的第上密封座与其压紧,而位于密封套下端的上密封座与其分离,同时,下密封座与料嘴分离,经进液管向排料管内输入药液,药液即可经料嘴排出,当容器内液面高度上升到设定高度时,浮块受浮力作用推动检测杆沿导向套上移,从而触发接近开关,停止向排料管输液,同时,第二气缸复位,使得位于密封套上端的第上密封座与其分离,而位于密封套下端的上密封座与其压紧,下密封座与料嘴压紧,从而对排料管密封。该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自动检测液面高度,从而进行放料量的控制,同时密封可靠,能快速堵住排料管,使得药液无残留,提高放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附图1中标记I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附图1中标记II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上密封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检测杆结构示意图

底座 1 托架 2

滚筒 3 第一气缸 4

滑座 5 箱体 6

第二气缸 7 排料管 8

导杆 9 限位套 10

上密封座 11 密封套 12

下密封座 13 支架 14

接近开关 15 导向套 16

检测杆 17 浮块 18

导轨 201 滑块 501

盖板 601 进液管 801

料嘴 802 锥形密封垫 1101

垫板 1102 调节块 170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液面自动检测式反应釜放料装置,包括底座1、托架2、滚筒3、第一气缸4、滑座5、箱体6、第二气缸7、排料管8、导杆9、限位套10、沿所述限位套10对称布置的2件上密封座11、密封套12、下密封座13、支架14、接近开关15、导向套16、检测杆17、浮块18,所述的托架2位于底座1上端左侧,所述的托架2与底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滚筒3位于底座1上端右侧,所述的滚筒3与底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气缸4位于托架2上端右侧,所述的第一气缸4与托架2螺纹相连,所述的滑座5位于第一气缸4下端且位于托架2右侧,所述的滑座5与第一气缸4螺纹相连且与托架2滑动相连,所述的箱体6位于滑座5右侧,所述的箱体6与滑座5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气缸7位于箱体6上端,所述的第二气缸7与箱体6螺纹相连,所述的排料管8位于箱体6下端,所述的排料管8与箱体6螺纹相连,所述的导杆9位于第二气缸7下端且贯穿排料管8,所述的导杆9与第二气缸7螺纹相连且与排料管8活动相连,所述的限位套10位于导杆9外侧上端,所述的限位套10与导杆9紧配相连,所述的上密封座11位于导杆9外侧且位于限位套10外侧,所述的上密封座11与导杆9螺纹相连且与限位套10活动相连,所述的密封套12位于排料管8内侧且位于两件对称布置的上密封座11之间,所述的密封套12与排料管8紧配相连且与上密封座11活动相连,所述的下密封座13位于导杆9外侧下端且位于排料管8下端,所述的下密封座13与导杆9螺纹相连且与排料管8活动相连,所述的支架14位于箱体6右侧,所述的支架14与箱体6螺纹相连,所述的接近开关15位于支架14右侧,所述的接近开关15与支架14螺纹相连,所述的导向套16位于支架14下端,所述的导向套16与支架14螺纹相连,所述的检测杆17贯穿导向套16,所述的检测杆17与导向套16间隙相连,所述的浮块18位于检测杆17下端,所述的浮块18与检测杆17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气缸4为伺服气缸,所述的托架2还设有导轨201,所述的导轨201位于托架2右侧,所述的导轨201与托架2螺纹相连,所述的滑座5还设有滑块501,所述的滑块501位于滑座5左侧且位于导轨201右侧,所述的滑块501与滑座5螺纹相连且与导轨201间隙相连,所述的箱体6还设有盖板601,所述的盖板601位于箱体6外侧,所述的盖板601与箱体6螺纹相连,所述的排料管8还设有进液管801,所述的进液管801位于排料管8外侧,所述的进液管801与排料管8焊接相连,所述的排料管8还设有料嘴802,所述的料嘴802位于排料管8下端,所述的料嘴802与排料管8焊接相连,所述的上密封座11还包括锥形密封垫1101、垫板1102,所述的导杆9贯穿锥形密封垫1101,所述的锥形密封垫1101与导杆9紧配相连,所述的垫板1102位于锥形密封垫1101外侧且被导杆9贯穿,所述的垫板1102与锥形密封垫1101粘接相连且与导杆9螺纹相连,所述的检测杆17还设有调节块1701,所述的调节块1701被检测杆17贯穿且位于支架14上端,所述的调节块1701与检测杆17螺纹相连且与支架14活动相连,调节调节块1601即可调节检测杆17位置,从而满足不同液位检测要求,该液面自动检测式反应釜放料装置,工作时,将容器放置于滚筒3上端,第一气缸4推动滑座5固连的箱体6下移,使得设置在排料管8上的料嘴802和浮块18伸入容器内,随后,第二气缸7推动导杆9下移,从而带动2件上密封座11下移,使得位于密封套12上端的第上密封座11与其压紧,而位于密封套12下端的上密封座11与其分离,同时,下密封座13与料嘴802分离,经进液管801向排料管8内输入药液,药液即可经料嘴802排出,当容器内液面高度上升到设定高度时,浮块18受浮力作用推动检测杆17沿导向套16上移,从而触发接近开关15,停止向排料管8输液,同时,第二气缸7复位,使得位于密封套12上端的第上密封座11与其分离,而位于密封套12下端的上密封座11与其压紧,下密封座13与料嘴802压紧,从而对排料管8密封。该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自动检测液面高度,从而进行放料量的控制,同时密封可靠,能快速堵住排料管8,使得药液无残留,提高放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