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0111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前盖装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可以用于汽车前盖装配后的精确度检测。



背景技术:

汽车是各种零部件的有机组合体,汽车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必定是装配。汽车装配的技术要求:装配的完整性,不得有漏装、少装现象,不要忽视小零件;装配的统一性,不得误装、错装和漏装,装配方法必须按工艺要求;装配的紧固性;装配的密封性。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装配的密封性。现有技术在汽车前盖装配完成后,依靠人工测量,再进行调节,存在不准确性;因此设计用于汽车装配的检测装置很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用于汽车前盖装配后的精确度检测,有利于汽车装配业的发展。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盖装配缝道检测置,包括本体、检测头、把手以及垫片;把手安装于本体上;本体设有空腔,空腔内安装磁铁;检测头通过螺丝安装于本体端部;检测头与本体之间设有垫片;检测头上部为第一长方体形结构、中部为梯形柱体结构、下部为第二长方体形结构;本体上用于安装检测头的端部设有长方体形凸起;长方体形凸起的上表面积与梯形柱体结构的面积较大的表面的面积之和与第一长方体形结构的下表面积等同;把手由抓握边与位于抓握边两端的安装边组成,把手的长度为本体长度的70~85%。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检测头通过两个螺丝安装于本体端部,检测头上,两个螺丝之间设有通孔,便于检测装置与其他配件的互相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的位置关系为实际使用时的位置,比如检测头上部为第一长方体形结构、中部为梯形柱体结构、下部为第二长方体形结构,实际使用时,第一长方体形结构位于梯形柱体结构上方,第二长方体形结构位于梯形柱体结构下方;第一长方体形结构、梯形柱体结构、第二长方体形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采用各部分焊接的方式,优选一体成型,既方便制作,又保证强度。同时,各部件的上下表面也是根据实际使用时的状态而定,梯形柱体结构上表面位于第一长方体形结构下表面,梯形柱体结构下表面与第二长方体形结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长方体形凸起的上表面积为第一长方体形结构的下表面积的一半,第二长方体形结构上表面面积为第一长方体形结构下表面面积的28~35%。如此,检测头由上至下逐渐变小,上部与本体贴合,下部与本体有间隙,此间隙用于卡住汽车前仓壁,从而能检测前盖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中,本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定,根据车型而定,一般对于欧美系,本体下表面设有方形凹面,方形凹面位于本体上用于安装检测头的一端,也就是本体下表面有一个台阶结构,低的一面位于安装检测头的一侧,恰好适合大部分欧美系汽车;对于日韩系,本体下表面设有方形凹槽,方形凹槽距离本体上用于安装检测头的一端端点的距离为本体长度的14~16%,以凹槽中线与安装检测头的一端端点的距离为距离,也就是在本体下表面设置凹槽,凹槽离本体两端都有距离,更靠近安装检测头的一侧,恰好适合大都数日韩系汽车。

本实用新型中,检测头通过上部第一长方体形结构安装在本体上,安装位在长方体形凸起上方,检测头与本体之间设置厚度为380~460微米的垫片,利于安装稳定,防止各部件之间的损伤;垫片的厚度薄,符合机械加工误差范围,不会影响检测装置的精度,梯形柱体结构上表面与长方体形凸起上表面面积之和与第一长方体形结构下表面面积等同,一方面垫片很薄,另外垫片为弹性材料,易被压缩,所以不会影响检测头与本体的匹配;如此相当于检测头的第一长方体形结构放在长方体形凸起上进一步提高检测头稳定性的同时,可以与第二长方体形结构形成间隙。

把手用于抓握,一般由抓握边与位于抓握边两端的安装边组成,安装边安装在本体上表面,把手的长度,即安装边之间的距离为本体长度的70~85%,其宽窄没有特别要求,能被方便稳定抓取、不影响检测头安装即可。把手可以通过螺丝安装在本体上,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本体连接,还可以粘接在本体表面。

磁铁为了给予检测装置一定的磁力,用于吸附汽车前仓侧壁,提供最主要的附着力;一般磁力大小根据需要选定,既能稳定检测装置,又可以方便拿取即可,通过螺丝安装,可以根据不同磁性的金属或者使用场合进行更换,同时又方便装置的维护和保养,扩展了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的使用范围,延长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强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的功能性。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时,先将检测头的端部设有长方体形凸起与第二长方体形结构形成的间隙卡住车体侧壁上,再通过本体空腔内的磁铁将整个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吸附于汽车前仓侧壁进行定位。当前盖进行闭合时,若前盖不能顺利闭合,说明缝道过细,不符合标准;若前盖能顺利闭合,但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在缝道间可以自由活动,说明缝道过宽,也不符合标准;当前盖能顺利闭合,并且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在前盖所在平面内沿缝道垂直方向位移为零,沿缝道方向可以移动,说明缝道符合标准,产品安装合格。

本实用新型的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可以用于前盖装配时对前盖与车体之间的缝道进行测试,从而精确地测量汽车前舱盖与汽车前舱之前缝道的间距,保证缝道的均匀度以及前舱盖的高度,提升产品品质和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的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本体1、检测头2、把手3、垫片4、螺丝5、第一长方体形结构6、梯形柱体结构7、第二长方体形结构8、长方体形凸起9、方形凹面10、方形凹槽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2,一种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包括本体1、检测头2、把手3以及垫片4;把手安装于本体上;本体设有空腔,空腔内通过螺丝安装磁铁;检测头通过两个螺丝5安装于本体端部,两个螺丝之间设有通孔;检测头与本体之间设有厚度为380微米的垫片;检测头上部为第一长方体形结构6、中部为梯形柱体结构7、下部为第二长方体形结构8,梯形柱体结构下表面与第二长方体形结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本体上用于安装检测头的端部设有长方体形凸起9;长方体形凸起的上表面积与梯形柱体结构的上表面的面积之和与第一长方体形结构的下表面积等同,长方体形凸起的上表面积为第一长方体形结构的下表面积的一半;本体下表面设有方形凹面10,方形凹面位于本体上用于安装检测头的一端;把手由抓握边与位于抓握边两端的安装边组成,把手的长度为本体长度的85%;第二长方体形结构上表面面积为第一长方体形结构下表面面积的30%。

实施例二

一种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与实施例一主体类似,包括本体、检测头、把手以及垫片;把手安装于本体上;本体设有空腔,空腔内通过螺丝安装磁铁;检测头通过两个螺丝安装于本体端部,两个螺丝之间设有通孔;检测头与本体之间设有厚度为460微米的垫片;检测头上部为第一长方体形结构、中部为梯形柱体结构、下部为第二长方体形结构,梯形柱体结构下表面与第二长方体形结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本体上用于安装检测头的端部设有长方体形凸起;长方体形凸起的上表面积与梯形柱体结构的上表面的面积之和与第一长方体形结构的下表面积等同,长方体形凸起的上表面积为第一长方体形结构的下表面积的一半;本体下表面设有方形凹面,方形凹面位于本体上用于安装检测头的一端;把手由抓握边与位于抓握边两端的安装边组成,把手的长度为本体长度的70%;第二长方体形结构上表面面积为第一长方体形结构下表面面积的32%。

实施例三

参见附图3,一种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与实施例一主体类似,包括本体1、检测头2、把手3以及垫片4;把手安装于本体上;本体设有空腔,空腔内通过螺丝安装磁铁;检测头通过两个螺丝安装于本体端部,两个螺丝之间设有通孔;检测头与本体之间设有厚度为400微米的垫片;检测头上部为第一长方体形结构、中部为梯形柱体结构、下部为第二长方体形结构,梯形柱体结构下表面与第二长方体形结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本体上用于安装检测头的端部设有长方体形凸起;长方体形凸起的上表面积与梯形柱体结构的上表面的面积之和与第一长方体形结构的下表面积等同,长方体形凸起的上表面积为第一长方体形结构的下表面积的一半;本体下表面设有方形凹槽11,方形凹槽距离本体上用于安装检测头的一端端点的距离为本体长度的15%;把手由抓握边与位于抓握边两端的安装边组成,把手的长度为本体长度的80%;第二长方体形结构上表面面积为第一长方体形结构下表面面积的35%。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时,先将检测头的间隙卡在车体侧壁上,通过本体空腔内的磁铁进行定位。当前盖进行闭合时,若前盖不能顺利闭合,说明缝道过细,不符合标准;若前盖能顺利闭合,但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在缝道间可以自由活动,说明缝道过宽,也不符合标准;当前盖能顺利闭合,并且前盖装配缝道检测装置在前盖所在平面内沿缝道垂直方向位移为零,沿缝道方向可以移动,说明缝道符合标准,产品安装合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