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1744阅读:1369来源:国知局
液体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化分析中,通常需要微量样品与不同类别的微量试剂进行混合,再通过光电检测等手段去检测、分析。但是所添加的试剂大多以大包装形式单独放置,在添加时需要操作人员使用专用的加量工具定量、准确地加入到混合池中。试剂多以滴瓶式盛装,在使用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且往往需要配置额外的附件,对现场快速检测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能够准确控制试剂用量的液体混合装置。

技术方案: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体混合装置,包括试剂容纳腔、混合腔以及试剂容纳腔与混合腔之间的通道,通道的侧壁上设有加样口,试剂容纳腔内部设有试剂容器,试剂容器顶部和底部均开口,试剂容纳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包括设于试剂容器顶部开口处的压板和设于压板顶部的盖板,压板上设有压板通孔,压板通孔与试剂容器的顶部开口相连通,盖板和第二密封件均可拆卸。

为了提高试剂容器顶部平时放置时的密封性,所述压板底部设有第一弹性材料层,为了提高试剂容器顶部充气时的密封性,所述压板通孔内侧也设有第一弹性材料层。

为了提高试剂容器底部的密封性,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设有第二弹性材料层,第二弹性材料层将试剂容器的底部开口封住。

为了提高试剂容器顶部平时放置时的密封性,所述盖板底部设有凸起,盖板盖在压板上时,凸起嵌入压板通孔中。

为了提高试剂容器顶部充气时的密封性,所述压板通孔的横截面积小于试剂容器顶部开口的横截面积。

为了防止向试剂容器中充气的过程中在试剂容器底部开口处形成挂滴,提高试剂注入量的准确性,所述试剂容器下部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延伸的凸台。

为了减小整个液体混合装置的体积,所述试剂容器顶部低于试剂容纳腔顶部,所述压板的厚度等于试剂容器顶部到试剂容纳腔顶部之间的距离。

为了便于手持液体混合装置,所述试剂容纳腔的侧壁上设有试剂容纳腔手持部,试剂容纳腔手持部上设有第一凹槽。

为了便于拆卸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设有第二密封件手持部,第二密封件手持部上设有第二凹槽。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储存试剂的试剂容纳腔与进行生化反应的混合腔集成在一个装置中,无需通过其他装置储存试剂,简化了装置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试剂容器,可以实现多种试剂同时或者依次加入到混合腔内;

3)本实用新型的压板上设有压板通孔,能够通过向压板通孔中充气,将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压入混合腔中,且正压的方式保证了试剂加入量的准确性;

4)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的设置,提高了试剂容纳腔的密封性,有效实现了对试剂的封存,压板通孔的设置,有效防止了因受热或者外部气压变化而导致试剂被压入到混合腔中,有效避免了试剂间的交叉污染,实现了对试剂用量的准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液体混合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液体混合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液体混合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介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体混合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试剂容纳腔91和混合腔61,试剂容纳腔91与混合腔61之间通过自上而下呈收缩状的通道51相连,通道51的顶部与底部均开口,通道51的侧壁上设有加样口52,便于向混合腔61中加入样本。试剂容纳腔91侧壁上设有便于手持的试剂容纳腔手持部32,试剂容纳腔手持部32的外侧表面设有至少两条防滑的第一凸起或者第一凹槽33,以增大手持时的摩擦力。试剂容纳腔91内部设有四个自上而下呈收缩状的试剂容器81,如图2所示,试剂容器81顶部和底部均开口,为了避免试剂在试剂容器81底部开口处形成挂滴,试剂容器81下部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延伸的凸台,凸台沿着试剂容器81内壁周向排布。试剂容器81顶部低于试剂容纳腔91顶部,试剂容器81顶部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包括压板21和盖板11,其中,压板21设于试剂容器81顶部,压板21的厚度等于试剂容器81顶部到试剂容纳腔91顶部之间的距离,压板21上设有四个压板通孔23,压板通孔23与试剂容器81的顶部开口相连通,压板21底部和压板通孔23内侧均设有第一弹性材料层22,第一弹性材料层22为硅胶,压板通孔23内侧的第一弹性材料层22中间具有贯穿的弹性通孔221,弹性通孔221的横截面积小于试剂容器81顶部开口的横截面积。盖板11盖设于压板21顶部,盖板11底部设有四个向下的凸起12,凸起12嵌在压板通孔23中。四个试剂容器81底部开口的总横截面积小于通道51顶部开口的横截面积,以便试剂能从试剂容器81底部开口经由通道51流入到混合腔61内,而不会溅射到混合腔61外面。试剂容器81底部设有第二密封件,通道51内设有支撑第二密封件的支撑部,使得第二密封件部分地设置在通道51顶部。第二密封件的表面正对着试剂容器81底部开口的部位设有第二弹性材料层,第二弹性材料层也为硅胶,从而能够将试剂容器81底部开口封住。第二密封件上远离第二弹性材料层的一端为第二密封件手持部41,第二密封件手持部4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至少两条防滑的第二凸起或者第二凹槽43。

此外,本实施例有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如果试剂容纳腔91内部的压力大于试剂容纳腔91外部的压力,则取掉盖板11,压板通孔23将试剂容纳腔91与外界连通起来,使得试剂容纳腔91内外的压力平衡,这样即使抽出第二密封件,也不会发生试剂被压入到混合腔61中的问题,有效避免了试剂间的交叉污染,实现了对试剂用量的准确控制。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该液体混合装置进行液体混合的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的步骤:

S1:试剂容纳腔91内事先封装了试剂,去掉盖板11,抽出第二密封件,由加样口52向混合腔61内加入样本;

S2:将充气管的末端与压板通孔23配合,向试剂容器81内部充气,将试剂容器81中的试剂经由通道51压入混合腔61中,从而将试剂与样本混合在一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体混合装置,包括试剂容纳腔和混合腔,混合腔采用适于检测光透过的材料,试剂容纳腔与混合腔之间通过自上而下呈收缩状的通道相连,通道的顶部与底部均开口,通道的侧壁上设有加样口,便于向混合腔中加入样本。试剂容纳腔内部设有四个试剂容器,试剂容器顶部和底部均开口,试剂容器顶部开口中心与试剂容器底部开口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零,四个试剂容器中相邻两个试剂容器顶部开口中心之间的连线、相邻两个试剂容器底部开口中心之间的离线、同一试剂容器顶部开口中心与底部开口中心之间的连线围成倒置的棱台。为了避免试剂在试剂容器底部开口处形成挂滴,试剂容器下部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延伸的凸台,凸台沿着试剂容器内壁周向排布。试剂容器顶部高于试剂容器与试剂容纳腔外壳之间的连接面。试剂容器顶部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包括压板和盖板,其中,压板设于试剂容器顶部,压板上设有四个压板通孔,压板通孔与试剂容器的顶部开口相连通,压板底部和压板通孔内侧均设有第一弹性材料层,第一弹性材料层卡在试剂容器顶部的外缘,第一弹性材料层为硅胶。盖板盖设于压板顶部,盖板底部设有四个向下的凸起,凸起嵌在压板通孔中。试剂容器底部设有第二密封件,通道内设有支撑第二密封件的支撑部,使得第二密封件部分地设置在通道顶部。第二密封件的表面正对着试剂容器底部开口的部位设有第二弹性材料层,第二弹性材料层也为硅胶,从而能够将试剂容器底部开口封住。第二密封件上远离第二弹性材料层的一端为第二密封件手持部,第二密封件手持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至少两条垂直于拉伸方向的防滑凹槽。

此外,本实施例有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如果试剂容纳腔内部的压力大于试剂容纳腔外部的压力,则取掉盖板,压板通孔将试剂容纳腔与外界连通起来,使得试剂容纳腔内外的压力平衡,这样即使抽出第二密封件,也不会发生试剂被压入到混合腔中的问题,有效避免了试剂间的交叉污染,实现了对试剂用量的准确控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