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线束同轴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994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检测线束同轴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用于检测线束同轴连接器的接触端子



背景技术:

性能测试机主要用于检测线束制品的回路是否有问题,中间触片的导通状态是否良好以及线束两端的端子接触是否良好。如图1所示,现有的线束性能测试机上设有两个用于检测线束同轴连接器的接触端子1,所述接触端子1上设有一中心针11,如图2所示,检测时,将线束同轴连接器两端的端子3分别放在性能测试机上,性能测试机启动,接触端子1上的中心针11向上移动,并与线束同轴连接器两端的端子3接触,接着性能测试机自动检测线束同轴连接器的通电和耐压等情况。

但是,当性能测试机上的接触端子1的中心针11与制品的接触点干涉力度大于2N时,由于线束同轴连接器的端子3直径小,中心针不容易对准端子3的中心,使得端子3易产生接触点变形,从而使线束制品在检测时易发生报废,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报废率。在通电和耐压情况检测完成后,常常需要设置人工检查工序,通过肉眼观察端子的变形情况,这导致生产加工成本增加。为此,有些企业甚至直接不进行同轴连接器的检测,其缺点是线束同轴连接器存在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同轴连接器测试头,以解决现有的线束同轴连接器在检测线束制品时,线束制品的端子易发生接触点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检测线束同轴连接器的接触端子,包括壳体、中心针、顶针和弹簧,所述中心针设于壳体的内部,所述中心针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所述顶针,所述顶针上设有一挡块,所述顶针的外面套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顶针的挡块上,另一端抵靠在性能测试机的推杆上。弹簧的设置,可以确保中心针位于产品的中心,避免线束同轴连接器在检测时发生不必要的接触点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壳安装在性能测试机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心针的直径为0.37mm。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弹簧的弹性系数荷重为0.426N。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检测线束同轴连接器的接触端子,其有益效果是:

1、弹簧的设置,使得中心针遇到大于2N的压力下可以伸缩动作,从而使中心针可以向四周偏移一定的位移,确保中心针位于线束同轴连接器的端子的中心,以减少线束同轴连接器在检测通电和耐压情况时发生不必要的接触点变形,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2、其结构设计简单,设计巧妙,制造成本低;

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端子,在线束同轴连接器的通电和耐压情况检测完毕后,不需要单独设置人工检查工序,因此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接触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接触端子检测线束同轴连接器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接触端子检测线束同轴连接器时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检测线束同轴连接器的接触端子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括壳体4、中心针5、顶针6和弹簧7,所述中心针5设于壳体4的内部,所述中心针5的下方与所述顶针6焊接在一起,所述顶针6上设有一挡块61,优选的,所述顶针6和挡块61一体成型,所述顶针6的外面套设有所述弹簧7,所述弹簧7一端抵靠在顶针6的挡块61上,另一端抵靠在性能测试机的推杆8上。弹簧7的设置,可以确保中心针5位于线束同轴连接器的端子的中心,避免线束同轴连接器在检测时发生不必要的接触点变形。

所述壳体4安装在性能测试机上。

所述中心针5的直径为0.37mm。

所述弹簧7的弹性系数荷重0.426N。

如图4所示,使用时,启动性能测试机,用插入制具将线束同轴连接器的端子9压入接触端子内,中心针5在下方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穿出壳体4,与线束同轴连接器两端的端子9接触,用于检测线束同轴连接器的通电和耐压情况。由于采用人工将线束同轴连接器放置在性能测试机上,且线束同轴连接器两端的端子9的直径比较小,不容易与接触端子的中心针5对准,当线束同轴连接器的端子9的中心与中心针5没有对准,中心针5在下方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由于弹簧的设置,使得中心针遇到外界压力时可以伸缩动作,从而使中心针可以向四周偏移一定的位移,确保中心针位于线束同轴连接器的端子的中心,以减少线束同轴连接器在检测通电和耐压情况时发生不必要的接触点变形,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