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阀耐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139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球阀耐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阀门的生产销售过程中需要对阀门的质量进行检测,防止次品阀门流向市场,造成意外损失,现阶段所采用的阀门大多为球阀,而球阀的球体转动过程中缺乏弹性,因此容易造成球体与外套不够吻合,当压力过大时,容易造成阀门漏水等情况,因此需要对阀门在使用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压力值是否合格进行检测,现阶段在对球阀进行检测是所采用的装置不够稳定,检测过程容易出现位置偏差,从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够准确,对此我们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革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阀耐压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球阀耐压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支撑臂、转轴、杠杆、卡台、水管、球阀固定压块、球阀支撑台、漏水检测嘴、水滴检测纸片、活动固定架、三角固定片、接触片、固定拉杆和旋转推进把手,所述固定底座上侧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侧通过转轴与杠杆连接,所述杠杆右侧设有卡台,所述杠杆中间部位设有水管,所述水管下侧设有球阀固定压块,所述支撑臂右侧设有球阀支撑台,所述球阀支撑台内侧设有漏水检测嘴,所述漏水检测嘴下侧设有水滴检测纸片,所述球阀支撑台右侧设有活动固定架,所述活动固定架右侧与三角固定片连接,所述三角固定片左侧设有接触片,所述三角固定片右侧设有固定拉杆,所述固定拉杆上侧设有旋转推进把手。

优选的,所述球阀固定压块下侧设有固定橡胶卡。

优选的,所述球阀支撑台上侧设有弹性垫。

优选的,所述球阀支撑台左上角设有弹力压片。

优选的,所述旋转推进把手与固定拉杆之间有螺纹结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球阀耐压检测装置通过连杆机构,并利用螺旋压力将需要检测的球阀固定住,然后将球阀的上下两侧密封,并向一边进行加水压,测量一定压力下是否有水通过,从而有效的对球阀进行检测,降低了检测工作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座,2、支撑臂,3、转轴,4、杠杆,5、卡台,6、水管,7、球阀固定压块,8、球阀支撑台,9、漏水检测嘴,10、水滴检测纸片,11、活动固定架,12、三角固定片,13、接触片,14、固定拉杆,15、旋转推进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球阀耐压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支撑臂2、转轴3、杠杆4、卡台5、水管6、球阀固定压块7、球阀支撑台8、漏水检测嘴9、水滴检测纸片10、活动固定架11、三角固定片12、接触片13、固定拉杆14和旋转推进把手15,所述固定底座1上侧设有支撑臂2,所述支撑臂2上侧通过转轴3与杠杆4连接,所述杠杆4右侧设有卡台5,所述杠杆4中间部位设有水管6,所述水管6下侧设有球阀固定压块7,所述球阀固定压块7下侧设有固定橡胶卡,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固定压块和所要固定的球阀之间没有间隙,防止漏水,增加检测的准确性,所述支撑臂2右侧设有球阀支撑台8,所述球阀支撑台8上侧设有弹性垫,这样设置可以在固定球阀是让球阀有一定的下沉区间,增加固定的稳定,所述球阀支撑台8左上角设有弹力压片,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固定好球阀的同时使本装置适应不同规格的球阀,增加适应性,所述球阀支撑台8内侧设有漏水检测嘴9,所述漏水检测嘴9下侧设有水滴检测纸片10,所述球阀支撑台8右侧设有活动固定架11,所述活动固定11右侧与三角固定片12连接,所述三角固定片12左侧设有接触片13,所述三角固定片12侧设有固定拉杆14,所述固定拉杆14上侧设有旋转推进把手15,所述旋转推进把手15与固定拉杆14之间有螺纹结构连接,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旋转螺纹的推力作用将球阀固定住。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球阀耐压检测装置进行球阀耐压力测试时,就爱那个球阀放在球阀支撑台8上,然后将杠杆4放下,让球阀固定压块7盖在球阀上侧,使球阀的通孔密封,然后将固定拉杆14卡在卡台5上,同时旋转旋转推进把手15,将固定拉杆14向上拉动,从而是杠杆4和球阀支撑台8之间间隙变小,将球阀固定住,然后将调节好压力的水通入水管6内,对球阀进行给水,如果球阀质量不合格则可以在水滴检测纸片10上观察到水滴,否则没有水滴。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