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便捷的致密丝状菌的制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18187阅读:8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便捷的致密丝状菌的制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丝状菌制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快速、便捷的致密丝状菌的制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中,要对丝状菌(霉菌和放线菌)进行形态观察,首先必需要利用载玻片制取标本片,然后用显微镜镜检。在常规制片时,通常采用载玻片直接制片、载玻片湿室培养制片以及透明胶带粘贴制片这三种方法。这三者方法要么容易破坏原生的菌丝形态和结构,要么制取方法繁琐、耗时长。

请参阅图1所示,在培养皿中,霉菌丝状菌落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制片时,一般直接用接种环挑取菌丝,然后涂抹到载玻片上(如图2所示)。涂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涂,另外一种是水涂(先滴一滴水,后把菌丝涂到水中分散开)。然后,进行镜检,图3是干涂菌丝在显微镜十倍物镜下的菌落形态图,图4是在显微镜四十倍物镜下的菌落形态图(a、b分别代表干涂、水涂),结合图3和4可知,针对传统的制片方法,无论是否加水到载玻片上,即无论是干涂还是水涂,只要是挑取菌落菌丝,必然会破坏原始的菌丝形态。

另外,图5是传统镜检时显微镜与载玻片之间位置关系图,通过图5可以看出,显微镜物镜头和物体菌丝之间的距离较近。因此,用接种环挑取菌丝时不能太厚。但是,传统的制片方法是无法控制菌丝厚度的,对于显微镜观察造成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致密丝状菌的制片方法,该方法可以保留最原始菌丝形态,从而便于菌丝形态观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快速、便捷的致密丝状菌的制片方法,首先用手术刀片在培养皿中的致密丝状菌菌落边缘附近,垂直于培养基表面划一条直线,然后沿丝状菌菌落边缘外侧划一条弧线,连同琼脂切下一小块1-2mm宽度的培养物;然后用手术刀将其轻轻挑起,把刀切的琼脂面平覆于载玻片上,使刀切面贴紧玻片;最后由低倍到高倍进行镜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本发明的制片方法快速、便捷;无需长时间培养;完全不破坏原菌丝形态,保持了丝状菌原始的自然的生长状态,尤其适用于致密丝状菌(包括放线菌、气生菌丝不发达等的丝状菌)的孢子丝、气生菌丝、假根和匍匐枝等基内菌丝的典型形态观察,并且能够同时观察到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霉菌丝状菌落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照片。

图2是传统方法制片后的载玻片照片。

图3是干涂菌丝在显微镜十倍物镜下的菌落形态图。

图4是在显微镜四十倍物镜下的菌落形态图(a、b分别代表干涂、水涂)。

图5是传统镜检时显微镜与载玻片之间位置关系图。

图6是本发明的制片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采用本发明制片方法制片后镜检时的菌落形态图(a、b、c分别代表4、10、40倍物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的详述。

请参阅图6,一种快速、便捷的致密丝状菌的制片方法,首先用手术刀片在培养皿中的致密丝状菌菌落边缘附近,垂直于培养基表面划一条直线,然后沿丝状菌菌落边缘外侧划一条弧线,连同琼脂切下一小块1-2mm宽度的培养物;然后用手术刀将其轻轻挑起,把刀切的琼脂面平覆于载玻片上,使刀切面贴紧载玻片;最后由低倍到高倍进行镜检。

图7是采用本发明制片方法制片后镜检时的菌落形态图(a、b、c分别代表4、10、40倍物镜)。通过图7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制片方法完全不破坏原菌丝形态,保持了丝状菌原始的自然的生长状态。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快速、便捷的致密丝状菌的制片方法,涉及丝状菌制片技术领域。首先用手术刀片在培养皿中的致密丝状菌菌落边缘附近,垂直于培养基表面划一条直线,然后沿丝状菌菌落边缘外侧划一条弧线,连同琼脂切下一小块1‑2mm宽度的培养物;然后用手术刀将其轻轻挑起,把刀切的琼脂面平覆于载玻片上,使刀切面贴紧玻片;最后由低倍到高倍进行镜检。本发明的制片方法快速、便捷;无需长时间培养;完全不破坏原菌丝形态,保持了丝状菌原始的自然的生长状态,尤其适用于致密丝状菌(包括放线菌、气生菌丝不发达等的丝状菌)的孢子丝、气生菌丝、假根和匍匐枝等基内菌丝的典型形态观察,并且能够同时观察到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

技术研发人员:叶劲松;吴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05.24
技术公布日:2017.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