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系统高压验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168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电系统高压验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系统验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供电系统,在进行作业前常需要进行验电操作,以检测供电设备或线路是否带电,以免给人员造成伤害。但是现有的验电设备一般采用电压互感器等,其安全距离小,且一种验电设备只能针对一种供电设备,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供电系统高压验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供电系统高压验电装置,包括:绝缘伸缩杆;所述绝缘伸缩杆最下一节设置显示屏和检测部,最上一节的顶端设置探测部,探测部顶端设置挡光罩;

所述检测部内设置检测控制器、显示屏驱动电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一电源模块、第一瞬时高压抑制电路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显示屏驱动电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一瞬时高压抑制电路、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检测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与第一瞬时高压抑制电路连接,所述显示屏与显示屏驱动电路电连接;

所述探测部内设置探测控制器、紫外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第二电源模块、第二瞬时高压抑制电路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紫外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第二瞬时高压抑制电路、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探测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二瞬时高压抑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

进一步地,第一瞬时高压抑制电路包括:电容C1、C2,电阻R1、R2、R3、R4、R5、R6,二极管D1,PNP型三极管Q1,NPN型三极管Q2,P沟道MOS管M1;

电容C1连接在电源两端,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电容C2与电阻R2并联,电阻R3与电阻R4串联后连接在电源两端,P沟道MOS管M1的源极和漏极接在电源正极,P沟道MOS管M1的栅极连接在电阻R3与电阻R4之间,二极管D1与电阻R4并联,且二极管Q1的阴极连接电源正极,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正极,电阻R5的第二端与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3与电阻R4之间,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

进一步地,检测部内还设置有报警电路和报警器,所述报警器通过报警电路与检测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检测控制器为单片机,探测控制器为单片机。

进一步地,探测部与绝缘伸缩杆铰接。

进一步地,绝缘伸缩杆的最下一节的底端设置有防滑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电系统高压验电装置,将探测部对准待测设备,使用紫外传感器检测待测设备是否带电,安全距离大,且既可检测环网柜等输电设备,又可检测高压输电线缆,功能多样,使用方便。探测部设置在绝缘伸缩杆上,测距传感器将探测部与待测设备之间的的距离通过探测控制器传输给检测控制器,检测控制器将距离显示在显示屏,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操作人员可根据待测设备的带电电压调整验电装置与待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使用方便,测试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第一瞬时高压抑制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电系统高压验电装置,包括绝缘伸缩杆3;绝缘伸缩杆3最下一节设置显示屏4和检测部,检测部设置在绝缘伸缩杆3内部,最上一节的顶端设置探测部2,探测部2为中空结构,探测部2顶端设置挡光罩1。挡光罩1用于挡掉干扰光线。

检测部内设置检测控制器15、显示屏驱动电路16、温度传感器13、湿度传感器14、第一电源模块20、第一瞬时高压抑制电路19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2;显示屏驱动电路16、温度传感器13、湿度传感器14、第一瞬时高压抑制电路19、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2分别与检测控制器15电连接;第一电源模块20与第一瞬时高压抑制电路19连接,所述显示屏4与显示屏驱动电路16电连接。

探测部2内设置探测控制器8、紫外传感器6、测距传感器7、第二电源模块10、第二瞬时高压抑制电路9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1;紫外传感器6、测距传感器7、第二瞬时高压抑制电路9、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1分别与探测控制器8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10与第二瞬时高压抑制电路9电连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1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2无线通信。

探测部2的紫外传感器6采集待测设备紫外光,经探测控制器8处理后将采集信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2发送给检测控制器15,同时温度传感器13、湿度传感器14采集环境温湿度,检测控制器15对紫外采集信号、温湿度等进行处理得出探测结果,并将探测结果在显示屏4显示。检测部内还设置有报警电路18和报警器17,报警器17通过报警电路18与检测控制器15电连接,当待测设备有电时,检测控制器15控制报警器17报警。

检测部内设置第一瞬时高压抑制电路19,探测部2内设置第二瞬时高压抑制电路9,以免在雷雨天气破坏本装置。

如图3所示,第一瞬时高压抑制电路19包括:电容C1、C2,电阻R1、R2、R3、R4、R5、R6,二极管D1,PNP型三极管Q1,NPN型三极管Q2,P沟道MOS管M1。

电容C1连接在电源两端,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电容C2与电阻R2并联,电阻R3与电阻R4串联后连接在电源两端,P沟道MOS管M1的源极和漏极接在电源正极,P沟道MOS管M1的栅极连接在电阻R3与电阻R4之间,二极管D1与电阻R4并联,且二极管Q1的阴极连接电源正极,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正极,电阻R5的第二端与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3与电阻R4之间,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

当电源电压过高时,电压对电容C1充电,使电容C1端电压上升,当电压升到高于保护电压值时,电阻R1、R2分压值大于NPN型三极管Q2基极导通电压,NPN型三极管Q2导通,然后PNP型三极管Q1导通,P沟道MOS管M1截止,断开电源,依靠电容C1维持检测部供电。当电容C1电量放出,端电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内时,电阻R1、R2分压值小于NPN型三极管Q1基极导通电压,NPN型三极管Q1截止,PNP型三极管Q1也截止,P沟道MOS管M1导通,恢复电源供电。

本实施例中,检测控制器15为单片机,探测控制器8为单片机。

探测部2可与绝缘伸缩杆3铰接,使探测部2方向可调,便于使用。

绝缘伸缩杆3的最下一节的底端还设置有防滑部5,防止打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