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798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建筑结构工程中的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支架工具及其施工方法,具体是指一种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及检验工程施工质量,常常需通过实测工具对已施工结构进行实测。例如,在结构完成准备进行装饰装修施工前,需对功能房间进行净空(房间高度)进行实测,以检测结构施工质量数据情况,从而根据实测数据在装饰装修过程中进行修补。

在实施净空测量操作过程中要求,操作实测工具距离房间转角两面墙体距离一致(实测点位垂直于两转角墙体且距离墙体500mm距离)。同时,要求实测测距仪器垂直于基层面。实测要求对净空测量5个数据,进而计算出平均净空值和净空极差数值,从而根据规范要求进行验证实测数据及工程施工质量。

一般房间净高测量方法为,通过测量卷尺测量垂直房间四角各个墙面500mm距离相交点位,然后将测距仪放置在指定相交点位置,人为蹲在地面两转角交汇处测量净空高度。亦或是,通过在结构房间墙体四周弹一圈1m高度建筑线,然后将测距仪底端对准建筑线,进行测出房间净高。

通过采用第一种实测方法,需进行测出房间四角测量定位点,并且蹲姿测出各个数值。测量工作量大,且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体力进行测量,实测工作效率极低,且数值存在一定准确偏差。

若采用第二种在建筑线基础上实测的方式,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房间净高数据为房间墙体与顶棚的交汇边缘点位,数据存在较大准确性误差,数据不可作为衡量房间净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参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捷高效的实测实量操作方法具或是辅助工具,以实现高效实测,简便操作,可周转使用,从而减少人工浪费,保证工期与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量工作量大、投入人力大、工作效率低且存在一定测量偏差的技术问题,并且具有高效实测、简便操作、可周转使用的优点,从而减少人工浪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包括:

底座;

第一竖管,连接于所述底座;

立杆,插设于所述第一竖管中并可沿所述第一竖管做升降移动;

用于在所述立杆移动到位后将所述立杆固定于所述第一竖管的第一限位组件;

承托盘,所述承托盘设于所述立杆的顶端;

横向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立杆的杆身的横管、插设并水平移动于所述横管中的横杆,以及用于在所述横杆移动到位后将所述横杆固定于所述横管的横向限位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通过立杆在第一竖管中的升降移动,以及第一限位组件对立杆的固定作用,实现了对竖向高度的调节。同时,通过横杆在横管中的水平移动,以及横向限位组件对横杆的固定作用,实现了对水平长度的调节。使用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调节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的竖向高度及水平长度,配合放置在承托盘上的测量仪就能方便高效地进行测量,测量效率高,操作简单,可周转使用。

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立杆的顶端设有转动孔,所述承托盘的底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转动孔中。所述转动轴的轴身设有外螺纹,所述转动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旋转承托盘,便于承托盘上的测量仪实现各个角度的旋转测距,使用螺纹连接能够实现微小高度差值的调整测量测设作业。

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向机构至少有三组,并包括相邻且夹角为90°的两组所述横向机构。通过设置多组横向机构,满足实际测量中的不同需求。

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立杆的杆身固接有连接套管,所述横管的第一端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连接套管中。横管与立杆之间通过连接套管可拆卸地连接,使用完毕后将横管从连接套管中拆除,便于携带和存放。

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杆的远离所述立杆的一端连接有接触套管,所述接触套管的远离所述立杆的一端固接有接触片,所述接触套管套设于所述横杆外。使用时,接触片抵靠于墙体,有效避免了对墙体的破坏,减少刮伤墙体。

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立杆的杆身的顶部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顶部抵靠于所述承托盘的底部。使用支撑件提高了承托盘的稳定性,进而便于测量,同时使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携带、存放。

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竖管的内部插设有可沿所述第一竖管做升降移动的第二竖管,所述第一竖管的管身两侧设有竖向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二竖管的管身两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条形孔和所述第一通孔通过第二限位组件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二竖管的内部插设有可沿所述第二竖管做升降移动的立杆,所述第一通孔的上侧设有竖向的第二条形孔,所述立杆的杆身两侧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条形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通过第三限位组件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和所述第三限位组件为螺栓组件。通过第一竖管、第二竖管和立杆的结合,实现更高范围的高度上的可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较佳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中具有:底座4,第一竖管1,第二竖管2,立杆3,第二限位组件52,第三限位组件53,承托盘6,横管7,横杆8,横向限位组件54,转动孔9,转动轴10,连接套管11,接触套管12,接触片13,支撑件14,第一条形孔101,第二条形孔102,第一螺栓组件501,第二螺栓组件502,第三螺栓组件503,第四螺栓组件5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作进一步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应用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建筑结构工程中的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支架工具及其施工方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量工作量大、投入人力大、工作效率低且存在一定测量偏差的技术问题,并且具有高效实测、简便操作、可周转使用的优点,从而减少人工浪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

配合参看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较佳实施例中,底座4为角钢,第一竖管1为空心方钢管,底座4与第一竖管1之间通过第一螺栓组件501锚固连接。具体的,第一螺栓组件包括螺栓、垫片和螺母,螺栓横向贯穿底座4和第一竖管1,两块垫片分别穿过螺栓的两端并抵靠于底座4,两个螺母分别螺接于螺栓两端并紧紧抵靠于垫片。

第一竖管1内插设有第二竖管2,第二竖管2为相较于第一竖管1的横截面尺寸较小的空心方钢管,并可沿第一竖管1做升降移动。第一竖管1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竖向的第一条形孔101,第二竖管2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设有第一通孔,当第二竖管2移动到位后,第二限位组件52将第二竖管2固定于第一竖管1。具体的,第二限位组件52为包括螺栓、垫片和螺母的螺栓组件,第一限位组件的螺栓穿过第一条形孔101和第一通孔,两块垫片分别穿过螺栓的两端并抵靠于第一竖管1的外侧,两个螺母分别螺接于螺栓两端并紧紧抵靠于垫片。

第二竖管2内插设有立杆3,立杆3可沿第二竖管2做升降移动。第二竖管2的第一通孔的上侧设有第二条形孔102,立杆3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设有第二通孔,当立杆移动到位后,第三限位组件53将立杆固定于第二竖管2。具体的,第三限位组件53为包括螺栓、垫片和螺母的螺栓组件,第三限位组件53的螺栓穿过第二条形孔102和第二通孔,两块垫片分别穿过螺栓两端并抵靠于第二竖管2的外侧,两个螺母分别螺接于螺栓两端并紧紧抵靠于垫片。

立杆3的顶部连接有承托盘6,承托盘6为矩形薄钢板。

立杆3的四个侧面均固接有连接套管11,横管7靠近立杆3的一端插设于连接套管11中,并通过第二螺栓组件502锚固连接。横管7为空心方钢管,横杆8插设于横管7中并可沿横管7做水平移动。横管7的上侧开有内螺纹通孔,当横杆8移动到位后,横向限位组件53穿过内螺纹通孔将横杆8抵靠于横管7的内壁上。横向限位组件53为螺栓。

通过第二竖管3和立杆3的升降移动,以及第二限位组件52和第三限位组件53的固定作用,实现了对竖向高度的调节。同时,通过横杆8在横管7中的水平移动,以及横向限位组件54对横杆8的固定作用,实现了对水平长度的调节。使用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调节可调式测量仪支撑器的竖向高度及水平长度,配合放置在承托盘6上的测量仪就能方便高效地进行测量,测量效率高,操作简单,可周转使用。使用完毕后可轻松拆卸,便于携带、存放。

进一步的,立杆3的顶端开有转动孔9,承托盘6的底部固接有转动轴10,转动轴10可转动地设于转动孔9中。具体的,转动孔9为内螺纹盲孔,转动轴10上带有外螺纹。通过旋转承托盘6,便于承托盘6上的测量仪实现各个角度的旋转测距。通过转动轴10和转动孔9之间的螺纹连接,承托盘6可更加牢固地连接于立杆3,并能完成微小的高度调节,提高测量精度。

进一步的,横杆8远离立杆3的一端连接有接触套管12,横杆8通过第三螺栓组件503可拆卸地插设于接触套管12内,接触套管12的远离立杆3的一端固接有接触片13,接触片13为薄钢片。使用时,接触片13抵靠于墙体,减小了与墙体接触的面积,有效避免了对墙体的破坏,减少刮伤墙体,同时,使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使用完毕后可轻松拆卸,便于携带、存放。

进一步的,立杆3的顶部连接有支撑件14,支撑件14的顶部抵靠于承托盘6的底部,支撑件14与立杆3之间通过第四螺栓组件504锚固连接。使用支撑件14提高了承托盘6的稳定性,进而便于测量,同时,使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使用完毕后可轻松拆卸,便于携带、存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